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土法门特别在哪里?试解印祖《净土指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法门特别在哪里?试解印祖《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迥。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
  请问;净土法门为什么是特别法门?特别在什么地方?祖师为什么说“末世众生,根机陋劣”?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 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答案就在这里!祖师一再强调了两点:
  一、有无真信愿是往生与否的关键。“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二、仗佛力了生死是净宗的特别之处。“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为什么祖师在下面只谈“信愿”并没有提戒与菩提心呢?是它们不重要吗?绝对不是!!!可以说再怎么强调持戒和发心的重要性都是应该的,但请师兄注意:祖师在这里非常明确地说:“信愿为往生之前导”。何为前导?是针对净宗行者的前提和导向,也就是说,修学净土法门的学子应该首先在这方面深心思维,祖师还告诫道:“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把握了净宗的宗旨之后,死尽妄心,安心不移,然后才能谈到增上的问题。如是已经安心净土的行者,为报佛恩,为早度众生,必定会去学持戒,从持五逆重戒、四重禁戒、五戒、十善法戒,资粮具足者就能够实发菩提心和大乘愿,相应的往生品位也能够一步步增上。
  相反,如果对净宗的宗旨没有真正了解,或者用通途法门来解释净土法门,结果可能是丧失了往生的真实利益。持戒也吧,发心也吧,都需要落在实处,而净土法门的落实处就是表现在信愿行这个宗旨上面。为什么净宗的祖师都是以业重凡夫自居呢?是他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低吗?还是一种心态的柔软呢?
  对密乘行者来说,菩提心是修密的前导,没有菩提心是无法进入密乘。但这个标准不能套用,因为一个法门有一个法门的因缘和机法,望师兄三思!

 
 
 
前五篇文章

国清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天台智者建设山林佛教的理念

从《童蒙止观》看天台止观修习法要

《法华经》的基本架构

《教观纲宗》指要

 

后五篇文章

大乘十念往生法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

地藏·金地藏及其他

吴言生北大说禅:茶道禅道的文化内涵

读中华禅风的演变心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