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土法门答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法门答问
  圆瑛法师
  答夏谷初居士问五则
  问:自力、他力,有何区别?
  答:自力者,自修之力也。他力者,弥陀愿力也。宗门修行,全凭自力解脱生死。而念佛法门,则具自他二力,以自心念佛之念力,念到一心不乱,更加弥陀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之愿力,会二力于一时,了生死而自易。如行舟者,既凭自己橹棹之力,更加顺风之力,自可不疾而速矣。故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即具自他二力也。
  问:修习止观,所云回光返照,乃照何处?若谓照我心,我心究又在何处?若谓应无所住而生心,既能生心,何谓无住?
  答:修习止观,止是定,观是慧,乃定慧双修之法。先止一切杂念,提起自心慧照,不照外境,返照内心。心无形相,亦无处所,不必求其住处,但一味回光返照,不起分别,惺惺寂寂,方是定慧均等,止观双修之法。来问既能生心,何谓无住?是未明《金刚般若》之旨。以菩萨无住相布施,应不住于相而生布施之心,非无事为无住也。菩萨终日生布施之心,终日不住布施之相。修习止观之法,亦复如是。终日生心修止观,终日不住止观之相。
  问:吾人随立一法,以为止观之境,而求趣证。此之修法,与念佛求生净土,是否相同?
  答:归元无二,方便多门。若求简易圆顿,唯念佛一门,超胜余门。三根普被,三界横超,往生三不退,岂余门所能比耶?
  问:文字当如何用法?倘观察世间一切为虚诳,则下笔无非错误,岂此间永不能立文字以取信乎?
  答:世间一切,本属虚诳,非独文字一种。然亦可藉德显实,借假修真。不有语言文字之方便,何以摧邪显正,返妄归真?故在出世法中,本无文字可立。为应众生之机,文字般若,亦不可废。如三藏十二部,即我佛所立之文字语言。但以假立说,引导众生。执则成病,不执成药。
  问:修持当如何用功,方收确切之效?
  答:一切法门,念佛第一。古德云:“老实念佛。”此一语,可为苦海慈航。但能信、愿、行三者具足,自收确切之效。念佛之法,当以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四语为准绳。六根不缘六尘境界,清静其心,专念弥陀名号,念念相继不断,不假参究、观想诸方便,自然得于自心中,开发福慧,了知即心即佛。(载一九三四年九月《佛学半月刊》八十七期)
  答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提起精神,勇猛精进,期得一心不乱。一七未成,再继二七。本堂弥陀佛诞,连二七不断佛声。圆瑛亲自主七,每日开示,得益者多,工夫易进步。
  问:应发何心来念佛?
  答: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念佛为成佛之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又念佛求生净土,即可圆证三不退,直趣菩提,故念佛为度众生之本。我今念佛,求生净土,闻佛说法,证无生忍,可得三轮不可思议业。身轮现身,分身尘剎,随类行化。口轮说法,行四无碍辩,悉令闻解修证。意轮鉴机,知众生根性差别,随机施教,易度众生。应发上求下化之菩提心,不可专为一己求乐而发心也。
  问:修净土法门应具何种条件而得往生?
  答:应具信愿行三种资粮。信必须深信,愿必须切愿,但求往生净土,不求人天福报。行必须力行,努力念佛,一心精进,行住坐卧,不离念佛。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念得心佛不相舍离。如是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必得往生。
  问:极乐、娑婆,为何有净秽之差别?
  答:心净土净,心秽土秽。极乐由弥陀净愿、众生净业所感五清之净土。娑婆我佛因地虽修净行,大悲心切,愿于五独恶世,救度苦恼众生,此世界是众生同业所感五浊之秽。净秽无定,唯心所现。故古德云:“娑婆心险,感陵谷之深。极乐心平,致宝地之如掌。”
  问:念佛为何要回向?
  答:念佛是行,回向是愿。有行无愿,不能到达目的地,不能离毕竟苦(二种生死),得究竟乐(菩提涅槃)。譬如驾一轮船,但开机器驾驶,而无指南针,方向不明,如何能到达西方?故必须行愿相应。
  问:《金刚经》云:“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净土经处处皆见相好,此是何故?
  答:大凡看经,对经中说性说相,约事约理,必须认清,不可执性废相,亦不可着事迷理。性不离相,理在事中。若见一切诸相非相者,离也,空也。能离虚妄相,即见如来真实相(此如来指法身如来,即相上云性也)。又能空妄相,即显真性。色见声求,是着事相,偏于有边,故名邪道,不能见中道。真假圆融之如来净土诸经,不拨见相,是要人从相好,即见实相法身如来(自性弥陀)。须善会,可断疑。(载一九四二年三月《佛学半月刊》二四八期)
  复阎退之居士问禅净二宗
  (作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
  退之居士大鉴:谨复者,顷接尊函,展诵之余,叨承过奖,殊益汗颜。虽未觌面,如同晤对。至所询禅净二宗,谨为奉复。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多门,实归元无二也。禅净二宗,皆如来所说,归元方便之门,未可有所是非。若以禅排净,以净抑禅,非特他宗不明,实亦自宗未彻。余尝谓禅净虽有二名,其实一理,不过下手不同,对机有异耳。
  禅宗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人看一句话头,堵截意识不行,令见清净本然之心性。此为接上根者流,是圆顿修持之法,称为最上一乘。中下根人,未足以语此。
  净宗不论智愚老少,教人但持一句佛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以念止念,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念到事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若得理念,了知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忘,心佛不二,亲见自性弥陀,则与亲见本来面目,如同一辙。
  禅净二宗比较,禅则独被上根,净则普被三根。禅则唯凭自力,净则兼承佛力。故从上诸祖,皆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又则禅宗未透三关,生死不了,再入人世,只恐有隔胎之迷。净宗只要深信切愿,力行不倦,纵未得理一心三昧,但得事念功成,亦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出生死,圆证三不退,亲觐弥陀,闻法得忍,何愁佛道不成?
  若论高深,则禅宗单刀直入,固推圆顿。而净宗达理之士,未必或逊。古德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时无风自作波。有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则有无双遣,一性圆明,与禅宗圆照清净觉相,无以异也。
  若论稳当,则净宗能得诸佛护念,而弥陀愿力摄持,不遭魔事,不为内惑所乱,不被诸业所缚,一切法门,无与等者。此皆平心而论,无有抑扬于其间。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古圣前贤,人人推崇,即以此也。
  唯是法要对机,如遇夙习禅宗之人,亦不必令其舍禅修净,不妨禅净双修。圆瑛初习禅宗有年,后则益修净土,求愿往生。只因弘法事繁,定功有间,又恐寿命有限,故兼修净土,免堕喆老、青公之覆辙耳。
  居士夙根深厚,见解亦高。望勿高推禅理,轻弃净宗。不妨禅净双修,念到境寂心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不住,则生死不了而了,涅槃无证而证矣。 
  圆瑛合十

 
 
 
前五篇文章

关于玄奘大师《唯识三十颂》翻译问题之辨析

佛教伦理与时代潮流

对唯识学中作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

禅的基本内涵

刍议曹洞宗之发展

 

后五篇文章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2)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1)

略论元代白莲宗对后世净土之影响

试析西方极乐世界的有与无

武汉归元禅寺游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