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为“戒幢”添异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姑苏城外上塘河畔,两座仿古石拱桥长虹卧波、玉带横飘。倚照壁隔桥望去,殿堂重重,花树交错。繁嚣红尘与清凉净域,被一水双桥悄然分隔。由普仁大和尚题名的福德桥和智慧桥,使您未至西园戒幢律寺的山门,已开始体味福慧双至的吉祥意蕴。
   花岗岩铺就的三千余平方米的寺前广场,整洁、宽敞,映衬着绿荫掩映中的黄墙黛瓦,顿时令人心胸疏朗。广场正中四株苍劲挺拔的古老银杏树挟裹着御赐牌楼,正面由清光绪帝赐“震国戒幢”金边竖匾,背面由虚云老和尚所题的“戒净庄严”熠熠生辉。山门殿联云“一水设双桥广渡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体现着立寺之本与戒幢精神。正门上横匾为清雍正帝御笔“宗风真脉”,庄严古朴。甫踏进山门殿,便是万余平米的前花园,绿草如茵、古树参天。遥遥相对的便是天王殿,古色古香的路灯,上刻《吉祥经》文句,未及参拜梵刹,祝福早已盈满心田。与绿荫鸟语相伴的,是钟鼓楼中送出的连绵不绝的晨钟暮鼓。而西花园一隅,更使西园寺以“寺在园中,园即寺景”而驰名。人间清凉地之誉诚非虚也。
   人们印象中的西园戒幢律寺,或是热闹的观音纪念法会,或是人头攒头的春节烧头香活动,或是国内四大罗汉堂之一的清塑五百罗汉,或是百年的紫藤……其实这些只是西园寺丰富的寺院文化中的片断、花絮,作为佛教寺院更加风光无限的,是它神圣、厚重、正宗、传统、代代相传延绵不绝的道风、学风、家风。
   西园戒幢律寺自古就是以弘律、传戒而闻名遐迩的律宗道场。明代崇祯八年,东土律宗第二十一祖茂林律师就曾任住持,清朝学者钱谦益在《牧斋有学集》中记载:西园寺曾占地340余亩,常授戒度僧者五千余指。寺院的功能是弘法、安僧、接引善信,律寺更兼具有传戒、授戒、续佛慧命的使命,“欲为龙象筑金台”,创建一个清净庄严完善和谐的道场,使十方衲子都能来此安心办道成就众愿是西园寺历代方丈的头等大事。但清代竟两次先后横遭火灾、兵燹,可谓“佛无殿、僧无寮”,广慧和尚积三十余年心血,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在一片残垣颓壁中再度复兴戒幢律寺;前两任方丈明开法师和安上法师义无反顾舍身护寺,使寺院安然度过劫波,成为苏州地区在“文革”期间唯一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基本保护完整的道场。
   纵观历史的发展规律,佛教的命运总是和国运相联,国家富强则佛教昌盛。改革开放后,西园寺是全国首批重点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对佛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8年现任方丈普仁大和尚升座后,西园寺各项事业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1997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市中心的定慧寺作为西园寺的下院。前后历时四年,投入七百余万元,兴建了山门殿、天王殿,修复了大雄宝殿。并将原有厂房分别改造成玉佛殿、讲堂、斋堂、客堂、库房等,同时对寺内的石碑文物进行了妥善保护,古刹换新颜,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西园寺周边环境凌乱不堪,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1998年起陆续动迁了寺院北面的十余幢居民楼共计两百余户,还有煤球厂、煤球店,煤气变压站等相关单位,收回居民占用土地八千余平方米,耗资2100余万元。加上旧有空地,为构建旨在培养僧才、弘扬正法、以佛教教育为主体功能的“三宝楼”夯实了基础。
   三宝楼位于西园寺古藏经楼后面,由中部主楼和东西两翼楼组成,如同北京故宫的午门和两翼五凤楼,气势恢宏,为全寺屏障。主楼进深20余米,两翼进深50余米,东西宽百余米,高20余米。整个大楼以环抱形式,后部宽宏,形成一个以三宝为核心、为倚靠的格局,同时也充分体现佛教强调的“六和敬”的内涵。大楼共分四层,一层为半地下室,是可容千余人听经的讲堂;二层为静修堂;三、四层分别为藏经阁和千佛阁。主楼东翼有高僧寮、闭关房和办公系统等,西翼为教育区。整个三宝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万5千余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千万元人民币。三宝楼建设初期,普仁大和尚即提对整体规划提出六点要求:第一,保持江南古典建筑精巧别致的风格;第二,内部设施要智能化、多功能化;第三,与寺院原有建筑风格和谐;第四,观赏性和实用性并重;第五,便于今后的管理;第六,充分表达佛教特有的内涵。经过长时间的筹备,2002年6月2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于2003年5月打桩,10月14日(农历9月19日,观音菩萨纪念日)正式动工。目前,土建工程已经完工,装修方案正在设计中。二期研究所师生宿舍楼8800平方米位于三宝楼西边,于2006年8月8日动工,目前土建工程部分即将完工。随着三宝楼和二期工程的建成,对于培育佛教人才、建设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必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天堂苏州”培植靓丽景点作出了贡献。
   在国家“政通人和万事兴”的大好形势下,为了配合苏州城市改造和发展,方丈普仁大和尚大胆提出了完善风景名胜西园古刹主体布局的前花园改造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并由此进行了天王殿前西边土墩上近十户居民和港务区六间简易办公房的动迁。与三宝楼工程一起动工的有前花园万余平方米的改造;恢复兴建钟楼、鼓楼、三门殿、福德桥、智慧桥、照壁;协助73011部队修建的寺院配套工程枫桥路南侧万余平方米的停车场。整个前花园改造工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于2005年春节前竣工,耗资八百余万元。本着告慰先人、无愧于后人的精神,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与传统建筑材料,精益求精,在保证古刹原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夜间亮化等工程,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2005年除夕之夜,普仁大和尚在新恢复的钟楼上敲响了中断一百四十五年的西园钟声,从此以后,西园古刹正式恢复了从正山门进入寺院的佛教传统习惯。伴随前花园整体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西园寺又于2005年收回寺院东边七户居民和留园街道西园居委会长期占用房共1400平方米土地,再次耗资300余万元,为寺院可持续发展争取到了发展的空间。
   2006年作为中国佛教200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世界范围的佛教盛会,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人赞叹,“大中国有佛,佛聚大中国”,只有今日之中国才能办好这样的论坛;有人欢呼,自隋唐以来,中国佛教出现了新气象,达到了新境界,向全世界树立了新形象。借着世界佛教论坛的东风,三宝楼二期工程戒幢佛学研究所师生宿舍于2006年8月8日正式动工。二期工程位于三宝楼的西侧,西花园北端,占地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面积达八千八百平方米,可容纳二百余师生住宿,工程总造价在1200万元左右。到目前为止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计划在今年年底全部完工。这是继三宝楼之后西园寺的又一大型建筑,为戒幢佛学研究所培养人才进一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园寺在普仁大和尚的领导下,在“以人为本、提倡务实”的工作方针指导下,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一系列大型项目先后完成,使寺院前后贯通恢复了传统主体布局,为西园古刹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西园戒幢律寺的历史与今天,能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历代住持宗风振律、高树戒幢。戒幢祖师之一茂林律师在西园寺示寂时曾告众曰:“凡我弟子,严持戒律,宗主念佛,深信因果。有不道者,摈之出寺。”若干年前,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居士生前就曾经大声疾呼:“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苏州市宗教局王科军局长说过:“西园寺与时俱进的建设得益于党的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得益于佛教界的优良传统,得益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具体实践。”普仁大和尚也说过:“做了再说,而不是先说后做。”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西园寺这些年来的工作总体指导方针,始终围绕着坚持、完善、传承延续律宗宗风,严净毗尼以戒为师这个中心。以为佛教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为中心,为十方善信四众弟子创建一个道风优良、环境和谐、安心用功办道的道场。“人间亦有清凉地,不使戒幢染红尘”,律宗家风沿续至今。
   在明开、安上法师担任西园寺住持时,就主张不搞经忏佛事,提出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建设。正因为把准了佛教界人才缺乏的脉搏,普仁大和尚进一步深化、完善,提出坚持“以戒为师”的道风建设;强化“以学导修、以修证学”的学风建设;培养“弘法、修证、管理三类人才”的家风建设。同时,要求“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僧人形象,从禅定修行中增强信心道念,从闻思经教中树立正知正见。”全寺僧众按时早晚课诵、过堂、半月诵戒;沙弥诵《遗教三经》,学习《沙弥律仪要略》、《毗尼日用切要》等。戒幢佛学研究所逐步成为我国培养高级佛教人才的教育基地之一。如今,研究所已成立了教学部、研究部、弘法部、编辑部、网络部、图书馆六大部门,在读的预科生和研究生近四十名。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研究所有幸参与了《世界佛教论坛简讯》的编辑工作,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还有部分师生参加了论坛的征文,其中三篇入选大会所设奖项。随着寺院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来西园寺做义工,他们以感恩心参与到佛教发展的各项事业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活力。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近年来致力于菩提心、皈依共修、戒律、唯识教法的弘扬,并提出了佛法修学次第之五大要素,努力发扬大乘佛教自利利人的精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积极面向社会弘扬佛法,提升了四众弟子的综合素质。普仁大和尚在管理上提倡“以人为本”,在日常行持中,更引导寺院常住及信众“以世间为本”,以济度群生为本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得西园寺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慈善、文化、福利等事业。
   纵观历史,凡是盛世佛法兴旺之时,无不是人才会聚、龙象辈出之时。“欲为龙象筑金台,再为戒幢添异彩”。西园戒幢律寺的指导思想和今后的长期工作中,将始终坚持培养人才、高竖戒幢的核心理念,“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开拓进取继往开来。“世尊善逝,以戒为师,金刚木叉,万古不移”。恪守祖训,在“三风建设”和“戒幢精神”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我们总是在起跑线上,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伴随近年来西园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宝楼工程的日渐尾声,寺院还将面临全部古建筑的全面修缮;祖师塔院迁移至下院小华山翠岩禅寺的安奉工程;弘法工作专用房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常住僧众的住房改造,以及寺院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展开。西园寺七百余年的历史仅仅是佛教史上一朵小小的浪花,西园寺当前和未来的事业绝不是一家一寺一宗一人的事业。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佛法兴旺则才有西园寺的事业发展,才得以保持古朴宗风。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佛教教育事业,才能为佛教道德的传播、人类心灵的净化、社会的稳定和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贡献力量!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西园寺七百余年的历史离不开十方檀越的参与、护持。明末徐溶舍园为寺,光绪二十二年浙江按察史盛康等吴郡士绅共同倡议修复旧观,“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迟浩田将军的保护,西园寺前两任住持明开、安上法师舍身护寺……寺院建设从根本上说,不只是西园寺的事情,也是所有关心佛教事业发展的能人志士的事情。西园寺当前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予、支持。古德云:“三宝多外护,代代开好花”。本着“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我们欢迎更多人士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共同为此千秋大业贡献力量。

 
 
 
前五篇文章

略论杀戒

《坛经》偶得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

关于发菩提心的几点体会

天津大悲禅院祖师世系

 

后五篇文章

“西方极乐世界”解读

浅谈佛学中的唯心观

佛教天台宗源流

四大茶道之“禅宗茶道”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