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六祖坛经》的超人文精神──自性觉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六祖坛经》的超人文精神──自性觉醒
  刘文职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2000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1年
  【文章标题】《六祖坛经》的超人文精神──自性觉醒
  【英文标题】The Transhumanitic Spirit in the Platform Sutra─Awakening of Our Nature
  【文章作者】刘文职
  【指导教师】蔡昌雄
  【文章页数】129页
  --------------------------------------------------------------------------------
  【中文关键词】出世|解脱|人文|超人文|转识成智
  【中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六祖坛经》的超人文精神,所谓超人文精神就是佛教的出世解脱精神,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迷执而潇洒自在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人类生命主体的“自性觉醒”。自性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是自己最原始、最本真的存在状态。自性迷失,即是众生;自性觉醒,即是佛。“佛”是一个自性觉醒的人。
  《六祖坛经》是倾向于人文主义的,是反对神权崇拜的,因此六祖惠能所成就的佛是人本的佛,而非神格化的佛。自性觉醒,主体挺立,佛由我作,自我超越;而非去崇拜一个身外的神秘难测的佛。
  超人文精神立足于人文主义,却是超越于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挣脱了上帝神权的笼罩,凸显个人主体性的自我,却又迷失在自我概念的烟雾及身体欲望的矛盾中打转。自性觉醒的精神正可以“转识成智”,超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所面临的困境。
  自性觉醒的精神内涵是“无念、无相、无住”,是对一切世间名言概念的超越;这超越不是否定,而是离执。这是一种般若智慧,可以带领我们从烦恼迷执的此岸,渡过苦海,到清净解脱的彼岸。
  自性觉醒的精神是既人文又超人文的,是在人文世界中展现超人文的精神。以佛教言,这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是出世与入世的融通无碍。以超越解脱的精神,任运于现实人文世界之中;这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命境界。
  --------------------------------------------------------------------------------
  【文章目次】
  第一章绪论
  一、题旨及其引伸含意1
  (一)、“超人文”一词的典故
  (二)、“超人文精神”的意义
  (三)、“超人文”的延伸义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4
  (一)、“生命的学问”的探索与实践
  (二)、现代性诠释的尝试
  (三)、尝试突破当代佛学义理研究的瓶颈
  (四)、摆脱神迹感应的迷思(以人文主义的观点)
  (五)、让“成佛”的义理内涵明朗化(解神秘化)、普遍化
  三、研究方法7
  四、论文大要8
  五、《六祖坛经》的文本分析与采用9
  (一)、现存文本
  (二)、传衍与演化
  (三)、本文采用《坛经》文献的原则
  第二章 六祖坛经的人文主义倾向
  一、前言13
  二、人文主义的意义、内涵、与价值13
  1、人文主义的意义
  2、人文主义的内涵
  a.反神权思想
  b.个人主义
  c.自由主义
  3、人文主义的价值
  三、《六祖坛经》否定神权崇拜思想17
  四、《六祖坛经》主张”佛法在世间”──不舍离人文生活
  五、见性成佛与个人主义及自由主义20
  六、《六祖坛经》非宗教神秘主义22
  七、《六祖坛经》原无神迹超能力之记载25
  第三章《六祖坛经》的主要精神--自性觉醒
  第一节前言30
  第二节何谓”自性”?30
  (一)、自性的主体性意义
  (二)、自性的认识论意义
  (三)、自性即是佛性、法性、法界--是一切法存在的根基
  (四)、自性的其它诠释
  (五)、小结
  第三节自性觉醒即是”佛”35
  (一)、什么是佛?
  (二)、见性即是自性觉醒
  第四节自性觉醒的内涵--无念、无住、无相39
  (一)、自性觉醒与无念
  (二)、“无念”的误解
  (三)、无念、无住、无相是同一实相的分解性说法
  (四)、自性的迷失与心念的轮转
  第五节 自性觉醒的价值与效用45
  (一)、自性觉醒与自性西方极乐世界
  (二)、自性觉醒与转识成智
  (三)、自性觉醒与自性三身佛
  (四)、自性觉醒与般若妙用──大智慧到彼岸
  a. “般若”释义
  b. 般若即是“觉醒的进行”
  c.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由烦恼的此岸到解脱的彼岸
  d. 般若──无念──见性成佛
  第六节 自性觉醒的恒常性问题54
  第七节 自性觉醒的超越性与神圣性──超人文的精神55
  (一)、自性觉醒的超越性
  a. 佛教哲学的超越性讨论
  b. 哲学形上理论与形下理论之间的断层
  c. 哲学形上理论与形下理论断层的销融之道
  (二)、自性觉醒的神圣性
  第四章以自性的觉醒超越人文主义的困境
  第一节人文主义的困境62
  一、个人主义的困境
  (一)、自我的孤立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
  (二)、自我的过度扩张
  二、自由主义的困境
  (一)、自由放纵于物欲的追求
  (二)、自由放纵于精神上的漫游
  三、过度工业化理性化的问题
  四、人文化的二元相对世界的困境
  五、对于负面情绪失控的无奈
  第二节以自性的觉醒超越人文主义的困境69
  一、以“平等性智”消解“概念自我”的迷执
  二、以“平等性智”消除孤立与疏离
  三、以“大圆镜智”解消概念上的二元对立
  四、以“大圆镜智”起“无生法忍”处理个人负面情绪的问题
  第五章 既入世又出世,既人文又超人文
  一、前言77
  二、 出世与入世的迷思77
  (一)、出世与出家
  (二)、佛教渐法的出世与入世
  (三)、佛教顿法的出世与入世
  三、肯定人文世界的现实存在与价值80
  (一)、立基于现实生活世界
  (二)、肯定伦理生活的价值
  四、科学文明与出世解脱的融合82
  (一)、两种真理必须融合
  (二)、科学文明在出世解脱学之中的定位问题
  (三)、以自性觉醒的精神,肯定科学文明的发展成就
  五、既肯定又超越86
  (一)、人文主义的肯定与超越
  (二)、对人文世界的肯定与超越
  六、小结87
  全文总结:88
  参考书目91
  --------------------------------------------------------------------------------
  【参考文献】
  一、佛教经论(依年代顺序排列)
  1.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正藏》八,编号235,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59年版。
  2.法海集,《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敦煌本),台北,慧炬出版社,1999年初版11刷
  3.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流行本),台北,慧炬出版社,1999年初版11刷
  4.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廿五,编号1509。
  5.龙树菩萨造,青目释,后秦、鸠摩罗什译,《中论》,《大正藏》三十,编号1564
  6.马鸣菩萨造,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三二,编号1666。
  7.隋、僧灿作,《信心铭》,《大正藏》四八,编号2010。
  8.梁、慧皎撰,《高僧传》,《大正藏》五十,编号2059。
  9.唐、玄奘大师译,《成唯识论》,韩廷杰释,台北,佛光出版社,1997年版。
  10.唐、道宣,《续高僧传》,《大正藏》五十,编号2060。
  11.唐、永嘉玄觉,《禅宗永嘉集》,《大正藏》四八,编号2013。
  12.唐、永嘉玄觉,《永嘉证道歌》,《大正藏》四八,编号2014。
  13.唐、宗密撰,《禅源诸诠集都序》,《大正藏》四八,编号2015。
  14.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编号2076。
  15.宋、临济义玄,《临济录》,取自冯作民编译,《禅语录》,台北,星光出版社
  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张曼涛编,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依姓氏笔划排列)
  1、巴壶天,《禅的思想》,《禅学论文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2、印顺法师,《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3、胡适,《坛经考之一 ——跋曹溪大师别传》,《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4、胡适,《坛经考之二 ——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
  5、胡适,《荷泽大师神会传》,《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6、胡适,《中国禅学之发展》,《禅宗思想与历史》。
  7、陈寅恪,《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8、铃木大拙,《禅:答胡适博士》,《禅学论文集》。
  9、钱穆,《神会与坛经》,《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10、钱穆,《六祖坛经大义》,《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11、钱穆,《读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三、近人研究专著(依姓氏笔划排列)
  1、 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观世音佛经印送会。
  2、 尤惠贞,《天台宗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3、 尤惠贞,《天台哲学与佛教实践》,台湾,南华大学出版,1999年8月。
  4、 印顺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年。
  5、 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8年。
  6、 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年。
  7、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6版。
  8、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
  9、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修订版。
  10、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北,三民书局,民86年八版。
  11、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学生书局,1997年七刷。
  12、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五刷。
  13、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台北,学生书局,1997年修定版六刷。
  14、 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二刷。
  15、 任卓宣着,《个人主义底分析》,台北,帕米尔书店,1958年初版。
  16、 冉云华着,《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初版。
  17、 朱志学着,《坛经思想之圆教旨趣》,台北,淡江大学硕士论文,1987年。
  18、 何国铨,《中国禅学思想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版
  19、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1998年初版三刷。
  20、 李申,《六祖坛经》释译,台湾,佛光出版社,1997年初版。
  21、 林镇国,《空性与现代性》,台北,立绪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初版。
  22、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增定版。
  23、 吴汝钧,《佛教的概念与方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初版二刷。
  24、 吴汝钧,《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初版二刷。
  25、 吴汝钧,《京都学派哲学:九松真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
  26、 吴汝钧,《游戏三昧: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台北,学生书局,1993年初版。
  27、 吴汝钧,《绝对无的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初版。
  28、 吴汝钧,《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初版二刷。
  29、 屈大成,《中国佛教思想中之顿渐观念》,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初版。
  30、 东方佛教学院编注,《六祖坛经注释》,佛光出版社,1970年初版。
  31、 南方朔,《自由主义的反思批判》,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1994年版。
  32、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初版二刷。
  33、 黄学明校注,智者大师作,《释禅波罗蜜》,台北,十方出版社,1997年初版。
  34、 黄连忠着,《宗密的禅学思想》,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
  35、 陈荣波着,《禅海之筏》,台湾,志文出版社,1993年再版。
  36、 陈照雄着,《当代美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
  37、 郭为藩着,《人文主义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3版。
  38、 郭朋,《坛经校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
  39、 裘学贤着,《人文主义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高雄,复文图书初版社,1998初版。
  40、 傅伟勋着,《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初版。
  41、 傅伟勋着,《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再版。
  42、 傅伟勋着,《道元》,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初版。
  43、 傅伟勋着,《佛教思想的现代探索》,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初版。
  44、 傅伟勋着,《学问的生命与生命的学问》,台北,正中书局,1993年初版。
  45、 傅伟勋着,《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台北,正中书局,1993年初版。
  46、 傅伟勋着,《西洋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14版。
  47、 傅伟勋着,《生命的学问》,台北,生智出版社,1998年初版。
  48、 杨惠南着,《惠能》,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初版。
  49、 杨惠南着,《佛教思想新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3版。
  50、 杨惠南着,《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初版。
  51、 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2版。
  52、 杨惠南着,《禅思与禅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初版。
  53、 杨惠南着,《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2版。
  54、 万金川着,《中观思想讲录》,台湾,香光书乡出版社,1998年初版。
  55、 万金川着,《词义之争与义理之辨》,台湾,正观出版社,1998年初版。
  56、 霍韬晦着,《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3版。
  57、 褚柏思着,《中国禅宗史话》,台湾,佛光出版社,1990年四版。
  58、 释恒清着,《佛性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初版。
  59、 顾伟康着,《禅宗六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初版。
  60、 顾伟康着,《禅净合一流略》,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初版。
  三、国外学术译着(依出版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1、 美国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着,唐钺译,《宗教经验之种种》,台北,万年青书店, 1961年初版。
  2、 幼狮编译部,《理性的觉醒》,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3版。
  3、 西田几多郎着,郑发育、余德慧译,《善的纯粹经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初版。
  4、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佛光出版社,1985年初版。
  5、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禅》,佛光出版社,1986年初版。
  6、 日本 山崎正和着,黄恒正译,《柔性个人主义的诞生》,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8初版。
  7、 铃木大拙著,徐进夫译,《耶教与佛教的神秘教》,台湾,志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8、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史》,新文丰出版社,1991年初版。
  9、 斯金纳(Burrhus F. Skinne)r着,王映桥译,《超越自由与尊严》,台北, 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10、 铃木大拙著,陶刚译,《禅与日本文化》,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版。
  11、 英国 杰弗里·帕林德尔着,舒晓烨译,《世界宗教中的神秘主义》,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版。
  12、 阿部正雄着,王雷泉、张汝伦译,《禅与西方思想》,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版。
  13、 阿部肇一着,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再版。
  14、 Hayek(海耶克),夏道平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初版。
  15、 兰丝罗斯编(Nancy Wilson Ross),徐进夫译,《禅的世界》,台湾,志文出版社,1994年再版。
  16、 水野弘元着,刘欣如译,《佛典成立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初版。
  17、 英国 霍布豪斯着,朱曾汶译,《自由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年初版。
  18、 英国 安东尼着, 陈茅 等译,《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97初版。
  19、 柳田圣山着,毛丹青译,《禅与中国》,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年初版二刷。
  20、 意大利Garin(加林),李玉成译,《意大利人文主义》,北京,三联书店,1998.2。
  21、 铃木大拙、佛洛姆(Fromm)着,孟祥森译,《禅与心理分析》,台湾,志文出版社,1998年再版。
  22、 美国 史泰司(Stace)着,杨儒宾译,《冥契主义与哲学》,台北,正中书局,1998初版二刷。
  23、 英国 布洛克(Alan Bullock)着,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北京,三联书店, 1998初版2刷。
  24、 中村元着,林太、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初版四刷。
  25、 铃木大拙著,徐进夫译,《铃木大拙禅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98年再版。
  26、 铃木大拙著,徐进夫译,《开悟第一》,台湾,志文出版社,1999年再版。
  27、 木村泰贤着,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一版八刷。
  28、 铃木大拙著,刘大悲译,《禅与生活》,台湾,志文出版社,2000年再版。
  29、 铃木大拙著,孟祥森译,《禅学随笔》,台湾,志文出版社,2000年再版。
  四、单篇论文(依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1、 石朝颖,《六祖惠能禅学的现代诠释》,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2、 林永强,《阿部正雄论自我:禅之自性的再思》,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3、 洪修平,《六祖惠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思想研究》,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4、 孙亦平,《从“借教悟宗”到“教外别传”再到“禅教合一”——兼论禅与教及其相互关系》,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5、 周庆华,《当代禅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6、 周庆华,《宗教神秘话语的指涉问题——以佛教、道教为例》,南华大学,第三届当代宗教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11月。
  7、 陈幼慧,《存有的律动与禅宗的不二法门》,南华大学,第三届当代宗教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11月。
  8、 郭齐勇,《马祖禅的哲学意蕴》,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9、 冯达文,《从“理性”到“觉性”——论惠能禅学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之价值》,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10、 蔡昌雄,《西田的场所哲学与禅空间觉识》,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11、 蔡瑞霖,《禅的思维及其语言转向》,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5月。

 
 
 
前五篇文章

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1)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2)

朱熹理学与天台佛学

天台宗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后五篇文章

清幽湖石禅寺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5)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4)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3)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