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华严石经》晋祠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位于太原南20余公里处悬瓮山下的晋祠,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古迹,记载着西周至明清几千年的历史,展示着古代建筑、绘画、书法、雕刻和铸造的精湛艺术,堪称珍贵的文化宝库。著名的《华严石经》就珍藏于此。
  晋祠藏华严石经,原名晋祠藏风峪华严石经,简称“晋祠华严石经”。元代时,石经藏于今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果树场果窑处风洞,东距晋源镇2公里,西距风峪口约1公里,南偏西距晋祠约5公里。清代朱彝尊曾作诗曰:“一百二十六,石柱刻作经;会须抉风峪,移匿水边亭。”抗战时期,石经曾被日军窃去。1941年,当地群众将石经抢回,并运抵晋祠保存。半个多世纪以来,石经不仅被妥善珍藏,而且还在陆续回归。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石经因故封存。1982年,太原市晋祠文管所在晋祠十方奉圣禅寺专建碑廊,展出较完整的石经60余通。目前,晋祠藏有石经总数整石加残石(同一石经的两块以上残石以一石计)近130通,如果连同至今仍埋在风洞遗址下的和阎军修碉堡用去的石经,估计在抗战前石经至少应有140多通。虽屡遭兵灾、几度搬迁,石经总数与清初仍相接近。与原刻总数相比较,也保存有近80%,而且大多平整完好、字迹清晰无损。
  《华严经》原本是印度佛典,因译本不同,有60卷、80卷之说。经义中包含的4法界、10玄门等华严思想,是构成华严宗哲理、学说的核心。唐圣力二年,女皇武则天请僧人到长安翻译佛经,成80卷华严经文,并亲为之作序。80卷《华严经》由60卷《华严经》的7处8会(指释迦牟尼佛在7个处所主持了8次法会)、34品、60卷发展为7处9会、39品、80卷,是后世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华严经本。它是大乘佛教的著名经典,也是唐代华严宗建宗立说的主要经典依据,被誉为“诸经之王”,为唐代佛教文化遗珍。这部佛经对中国的哲学,特别是对宋明理学、对禅宗等大乘佛教宗派以及对日本、朝鲜等地华严宗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晋祠华严石经》由何人何时所刻,目前仍无从可考,但从石经所遗留着的译成之初的原始痕迹来看,可以确定它是唐译80卷《华严经》传世最古老的石刻祖本。石经由首尾完整、满镌唐译80卷《华严经》的柱形小楷石刻群组成。每卷分卷之上、卷之下二石。据此,全部石经数应是160通(连同补刻、复刻之石,应略多于此数)。石经无盖、无座、无雕饰,上下一致,高低参差,宽窄不一,刻石大小一般以每卷字数多少而选定,多数为高1米以上的四面刻,也有少数五面、六面或八棱形石柱。现存少数刻石有武周新造字19个。在少数刻石顶部或末尾有题记或题名,一些重要题记是研究隋唐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从石刻所具有的书法艺术价值来看,其石刻书迹是唐代精美小楷的荟萃,宛如一部唐代小楷范帖,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篇章。《晋祠华严石经》为典型的唐人楷书,保存了大批字径约2厘米的小楷书作,虽少数篇章缺乏安排,但多数结构严谨,风格多彩,有浓郁的初唐书法神韵。这部石经除小楷外,还有少数隶书刻石。有的一石之中隶楷并存,但更多的是在大量精美的楷书字迹中掺以隶、魏笔意,表现出唐代书风形成之初的过渡痕迹;有些楷书篇章笔圆体方,外柔内刚,颇有虞(世南)书神韵;许多篇章方整稳健,用笔舒展遒劲,颇有欧、褚风骨,而无拘谨之气;有些篇章的行气结构稳穆含蓄,顿提使转,藏露有致,颇有小楷《乐毅论》、行书《兰亭序》等右军笔意;有些小楷字迹雄强深厚,刚劲有力,竖画有向内折钗之势,为后来颜体的初形:此外还有许多端庄古朴、笔力遒劲的书作。《华严石经》止于唐代,只此一部,石仅百余,却呈现出许多不同风韵的精美书作,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晋祠华严石经》这一佛教文化遗珍、三晋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存,必将会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责编 周志清)

 
 
 
前五篇文章

华严的诗学特质

九世班禅礼山记

五代两宋禅僧画派

铁骨铮铮老禅师----来果老和尚

什么是参话头?

 

后五篇文章

《华严五教章》介绍

《华严经》计有多少偈颂?

《华严经》的种类

华严初祖杜顺法师

华严的开宗及其传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