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探讨佛教的超度死人及对其批判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探讨佛教的超度死人及对其批判
  龚天民
  龚按:本文原名“基督教不应该为死人做七”,发表于吴恩溥牧师主办的“呼喊”季刊。现改题名并删去序言,收于本书内。
  印度婆罗门教的超度死人起源
  如果佛教的做七与超度(两者相连,如做七则必须超度),则必须先从印度古宗教──婆罗门教开始讲起。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大概受了被征服的印度原住民Dravida土人的信仰影响,再加上自己的创作,而造出了婆罗门教(Brahmanism)的轮回转生教理。该教说,人死后的灵魂变成为一种名叫Suksmasarira的实体(日译“细身”,佛教以后改其名为“中阴身”,详见下文)。据说,这个细身根据其生前的业力(karma)的好坏而去转轮回再生。或升天堂,或入地狱,或再投胎做人,或变成飞禽、虫蚁、鱼虾及牛羊猪狗…等动物。婆罗门教说,人死后变成的这个细身(灵魂)在去转轮回之前,暂时停留在某一境地,等候过关(佛教以后定为四十九天)。死者家属如能出钱请婆罗门祭司为亡灵(细身)念吠陀经、超度、则细身便能得益,而转生到轮回道中的较好一道去,不必入地狱吃苦或变成动物受人宰杀了。这就是佛教以后采用了这个细身思想,印度最原始超度亡魂的情形。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时已在印度民间流行了。
  佛教承袭了超度死人的教理
  佛教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产生于今日的尼泊尔国(当时泛称为印度),以后传布于今日印度的恒河流域一带。在当时,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本人既不参加婚礼,也不参加葬礼。关于后者,释迦以为人必须自修方能从轮回得解脱,不再有生死之苦。他认为婆罗门教的超度对死人一点无用,且与业力教理相冲突(佛教主张人死后随其生前业力的好坏而去轮回再生,详见下文)。再者,初期佛势力很小,信徒不多。大多印度民众仍请婆罗门祭司为他们的死人行丧礼,做超度仪式。
  释迦死后,佛教立即分成两派,以后又再分裂分派。到了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第一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已分成为上座部(保守派)的十一派,以及大众部(自由派的九派,共计二十派(有异说)。当时分派的佛教被称为“部派佛教”。释迦牟尼在世时以及他死后百年间的佛教叫做“原始佛教”。但这两类性质稍异的佛教全被后起的大乘佛教贬斥为小乘佛教。上座部以后成了今日东南亚各佛教国家的主要根基,属于小乘佛教。大众部则成了今日中日韩等国大乘佛教的起源。
  在上座部中最有势力的一派叫做“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公元一二○年迦腻色迦王时,有部势力极大。中国的玄奘法师(五九九-六四四年)和义净法师(六三五-七一三年)抵印求法时,有部仍甚兴盛。
  为了吸引更多民众来信佛教,并为佛教增加财源起见,印度有部佛教采用了婆罗门教的“细身说”,而把它改称为“中有”或“中阴身”。有部和婆罗门教完全一样,说人死后的亡灵变成中阴身去转轮回再生。但如能在转生前予以念经超度,则中阴身能投生到更好的轮回道去。人死后起到转轮回前止这段时间,到底有多久?当时的说法不一,有说七天,有说更多天,最后则定为四十九天。大乘佛教在第二、三世纪在印度兴起后也全部接受了小乘有部的中有思想,以后中有说又传到了中国(详见下文),替中国佛教僧伽大赚金钱。一般佛教徒好不容易辛苦挣来的钱,都被僧侣在“做七、超度”的“引诱”下弄到佛寺去了。我们或能说,凡佛教的迷信最盛之,当地人民的生活也最穷困,而佛寺佛像却都金碧辉煌、灿烂无比。现今东南亚某些佛教国家以及二十多年前的台湾乡间都是如此。
  佛教“中有”(或中阴)的梵文是由Antra(内部的)和bhara(发生)两个梵文复合而成。英文的说明是The Antrabhara or intermediate state of existence between dead and reincarnation(“中英佛学辞典”第一一○页)。大致说来,大概在第一世纪前后,佛教在一度已有为死人超度的仪式了。至于那时是否曾有像今日中国佛教的“做七”,因缺乏正确资料,无从得知。因为佛教在第十二世纪时,由于内部的衰弱,加上外来蒙古军与回教军的入侵,佛教遂在印度消失,而所有的资料亦都荡然无存了。目前在印度,已很难找到佛教徒的踪迹,只有几座小型佛寺在点缀而已,而佛寺的负责人也大多是日本人…等外籍和尚。印度人仍都信他们的印度教(Hinduism)。在日本佛教学界,把佛教兴起前的印度古宗教称为“婆罗门教”,而将在佛教以后经过改革的原婆罗门教改“印度教”,两者略有不同。
  做七和超度以及三世业力说的批判
  佛教最基本的教理是,凡信佛教必须个人好好地修行佛道(八正道…等),人死后则根据此人生前之“业力”(Karma)的好坏,再生在轮回的某一道中。佛教讲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佛教迷信有的人死后会再投生为牛羊猪狗…等畜牲,有的人则再转生为人,也有人下了地狱…等等。但佛教以后却兴起了做七与超度,声称只要死人家属能出钱请僧尼予死人超度,则亡灵便能获益,能转生投胎到比较好的轮回道中去。
  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为死人做七和超度真是有用、有效,那么,岂不完全推翻打倒了上述释迦牟尼所讲的“自力修行”的基本教理?相反地,如果教主释迦所讲的“苦、集、灭、道”等“自净其身,是诸佛教”(法句经)的教理才是真正佛教,那么,便能证明为死人做七和超度不单对亡灵毫无用处,简直是胡说八道,借机骗人钱财而已。
  其次,我们也要问问佛教徒,自从佛教在公元前五世纪兴起以来直至今日,已有许许多多的佛教徒死去了,他们的中阴身(亡灵),照佛教说,都已去转轮回了。但由谁来执行,叫这些中阴身去转轮回?有佛教僧人说,这些中阴身亦就是游荡在阳间,专门向活人做崇的鬼魂(释圣严和尚如此相信)。四十九天满后,他们便去轮回,对活人不再有影响力了云云。但在世上有佛教徒的地方,每天有不少佛教徒死去,他们的中阴身中阳间捣蛋作乱四十九天后,怎么便能立刻俯首贴耳,乖乖地一一进入轮回去变这变那?由谁来驱赶迫使这些亡灵再去轮回转生?佛教始终没有令人心服的答复。
  也许有佛教徒会“理直气壮”地答道:“是此死人生前的‘业力’促使中阴身去轮回。”但佛教所讲的“三世业力”说,也是问题多多,根本说不通。这个业力教理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教理,佛教以后囫囵吞枣,也把它吸收了,标成是由释迦尼所谓开悟后所讲的。例如佛教根据三世业力教理说:在今世,A杀死了B,是因为B在前世造业(因)曾杀死了A。所以在今世,B受报复(应),才会被A所杀死的(果)。
  但在前世,B为何要杀死A呢?照佛教说,是因为在前世的前世(前前世),A曾杀死了B,所以B才在前世来报复而才杀死了A的。这样一层层地回溯上去,A和B互相杀个不休,佛教称此为“怨怨相报”,但这个所谓三世业力报应看似有理,其实却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我们也要问佛教徒,如果A和B的互杀是由于前世、再前世、再再前世…等的因果所致,那么,在最初一世时的那个人(A或B)是由于什么“因”而要杀死对方呢?在起初那时,A为何要杀死B?或B为何要杀死A呢?佛教徒绝对答不出来的,只能用些模棱两可的遁辞,含糊地答人罢了。
  佛教既然无法答出三世的“第一因”从何而生,则我们不得不说,从业力发票的什么做七、超度,更是迷信透顶,自欺欺人而已。
  佛教界中也有人不赞成做七
  五十年代我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求学时(我已是牧师,在日本专对日本和尚及佛教徒传福音),某次,我在课室中举手问教授冢本善隆博士(他也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佛教讲业力,人死后随业力好坏去转回,但佛教却又为死人做七与超度,真得有效吗?”如果有,岂不违反了释迦要人苦苦自修、才能从轮回得解脱的教训?”冢本答道:“我们佛教为死人超度有两个目的,一为了安慰活人(指死者家属)二、为了赚钱。”当时立刻有一个学生(和尚)反问:“我们为死人做七和超度,是为了赚钱吗?”冢本极严肃地答道:“你不为赚钱,那你怎么活命?”我是我亲耳听到的。佛僧(冢本也是和尚)也不赞成做七与超度的那套迷信,但为了生活,也只好“自欺欺人”了!十几年前,台湾佛教觉世旬刊(已记不得那年的那一期了)注销一则消息。有位女佛教徒嘱咐家人,在她死后不要为她做七及超度,因为这与佛教无关。她要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死去云云。这位优婆夷(女居士)懂佛教,痛恨做七及超度,值得佛教僧侣效法。她的决定在台湾及全球华人佛教徒中,真称得上是凤毛麟角,少而罕见,难怪世旬刊要把她的消息注销来了。大多中国佛教僧侣一面靠替死人做七超度赚钱养生,一面却又大骂鄙视那些为死人念经的、没有办法的和尚为“经忏鬼子”,何等矛盾!
  中国从何时起才有做七和超度?
  做七和超度在中国到底起于何时?中国佛教界也一直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佛教的超度起源于第六世纪的梁武帝,他在宫中请僧人行过超度仪式。此人迷信佛教到了“狂”的地步,大把的钱(是人民的血汗钱)都弄去盖佛寺、造佛像、布施僧侣…等佛教上面了。结果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后国破人亡。他本人死得很惨,是被敌人围城而活活饿死的(?)。
  据较正确的资料,印度佛教密宗僧人不空金刚(Anngha Vajra)带了五百多部密宗经典,在公元七四六年从印度到了中国长安。两年后,七六六年,唐代宗时,不空在长安建坛,开始了为死人超度的法会。大概在同一时期,由华僧(?)杜撰的伪经──盂兰盆经也在中国民间开始流行而直到今日。佛教的七日忌以后又增加为百日忌、一周年忌、三年忌…一百年忌等。每迎忌日(死者死去之日)要请僧人为死者超度。
  佛教约在第一世纪从中亚经西域(今之新疆省)传入中国。要经过五、六百年后,到了唐宋时代,佛教的做七和超度的教理才在民间建立。如果中国佛教僧侣定要坚持强调做七和超度的重要性及对死人的好处,那么我们要问,从汉朝起至唐宋时代止的数百年间,许许多多死去了佛教徒的中阴身怎么办呢?那时佛教尚未有完整的做七及超度仪式。如说做七有用,中国佛教该如何对这些死人做个交待?这些死人的中阴身目前仍在阳间向活人作崇吗?抑或它们都早已去轮回了?如属后者,则中国佛教显得对它们(中阴身)不公平了。因它们未受到做七及超度的法会啊!中国佛教释圣和尚甚至说,凡不付钱给和尚的死人超度统统无效(原意如此,详见他的各种著作),这是更不公平了。穷人在佛教中怎么办呢?死后活该被打入地狱吗?因他们的家人无钱请和尚超度啊!
  在此顺便一提,唐朝的基督教一派景教在长安传教时也搞他们的做七和超度。景教碑称:“七时礼赞,不庇存亡,七日一荐。”(详见拙著“唐朝基督教的研究”第九十八页)。从中亚来的景教宣教师根本不懂佛教,他们大概只是想利用佛教的做法而搞景教本色化而已。但由于景教的信仰混洧不清,似景似佛,遂招致了当时长安佛教僧人的讥笑与毁谤。景教碑承认道:“圣历年,释子用壮、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人大笑,讪谤于西镐。”景教最后失败了,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景教所标榜的信仰含糊不清,在基督教中又掺杂了佛教、儒家及道教等信仰或术语,致使教外人把景教看成是“四不像”而不屑一顾了。在此奉劝目前正在鼓吹“基督教本色化”的教内某些人士,这种“基儒契合”或“基佛相混”的谬论千万讲不得,不要再蹈景教的覆辙!在中国基督教内留下污名!据我所知,真正奉行儒家思想的人,以及那些以信佛教为“至上”的中国僧人,对中国基督教内若干人士所搞的基督教本色化运动,是极其鄙视与不屑的。
  基督徒不该为死人做七
  佛教徒十分迷信轮回转生,死人亡灵会去变这变那,因此佛教徒战竞恐惧,不得不花钱请和尚来为死人做七超度,冀希亡灵在轮回中能投生到较好的某道去。
  但在基督教圣经中根本找不到(或类似)有关轮回转生及做七与超度等的谬论。圣经只是明确地宣布:“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看哪!我必快来!…”(启二二11-12)这段圣经是说,人在生前如信主耶稣而称义,则死后在天国仍旧为义,毫不改变。但人如在生前未信主耶稣、生活败坏、多行不义,则死后的情况仍是污秽、不义。人生前如何、死后亦如何,没有任何外来的力量再能够改变已死者的境遇了。
  基督徒死后在天堂里是一种完全的安息,可以放心,不会再有变化。圣经说:“…他们不再饥不再渴…上帝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七13-17)。基督徒死后在天堂有主照顾牧养,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基督徒既然相信圣经真理,不信佛教轮回谬论,那么为何有些基督教家庭的亲人还要勉强牧师为死人举行带有佛教味道的“做七礼拜”呢?目的何在?基督徒做七,即使是用基督教仪式,仍然是与圣经背道而驰,像给基督徒死者带上了一顶佛教的“帽子”(西二8),成了不伦不类,给佛教徒留下了笑柄。
  佛教徒请和尚为死人做七超度,是迷信亡灵会在轮回道中得益处。但基督徒死后是靠主耶稣的救恩直接立刻去天堂,而不必再要第三者介入,加深死人亡灵什么力量(如超度)才能去天堂。主耶稣曾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十四1-4)主对十字架上的另一强盗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三43)
  既然基督徒死后便能立即去天堂,那么,有些基督徒家人为何还要为死人做七呢?难道在信仰上因受了佛教“做七”的影响,隐隐中想要死者增加一些外来的力量,使亡者原天堂快些?如是这样,便不是基督教的信仰了,因为圣经说:“你们得救乃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9)。
  教会牧师按照圣经教训为死者行基督教葬礼,才是基督徒应该遵从实行的。如果有基督徒居然要求(或甚至强逼)牧师为死人做七,则表示这位基督徒的信仰仍有问题,佛教做七的毒素后遗症仍在此人脑人盘踞不走。你愿意做这种“基佛相混”或“似基似佛”的胡涂基督徒吗?劝您头脑清醒一点,快快觉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基督徒,这样子才能为主所悦,蒙祂赐福。请不要拖泥带水与佛教沾上关系。
  家中如有人去世,以及该人死后的某些日子,基督徒可以请牧师为死者举行基督教信仰的追思礼拜。但千万不要在死后的第七日、第十四日…以及第四十九日的那天,以及死后第一百天…等带有佛教色彩迷信的日子举行追思礼拜,以免被佛教徒讥笑讽刺我们基督教的信仰“贫乏无依”而要仰仗佛教的做七。我们不妨用复活节或圣诞节的日子来做追思礼拜。富有基督教的气氛,岂不很美?
  总言之,基督徒绝不应该为死人做七(即使只是行基督教的仪式礼拜),这是佛教的迷信陋习。基督徒应该“倚赖祂的大能力做刚强的人…用真理当做带子束腰…此外又拿着信德当做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不妨可把“做七”看做是一种火箭)…”(弗六10-17)阿们!

 
 
 
前五篇文章

谈对大乘佛法与大乘经典的粗浅认识

如来藏系统谈空与二谛

黔阳普明禅寺碧峰派禅师传

黔阳龙标山古源海鉴禅师传

龙树中观学中几个核心问题之探究

 

后五篇文章

中观谈空与二谛

真假禅师

性缘问题之申论-与念佛的关系

唯识与二谛的关系

唯识的三性与二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