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散体《唯识三十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1.因为我和法是虚假施设的,所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转。那种虚假施设处于识的转变之中,这种转变共有三种。

  2.异熟、称为思量的识,以及境的了别。此中称为阿赖耶的识,即异熟、一切种子。

  3.阿赖耶识的执受、处所、了别是不可知的,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

  4.于此是舍受,它是无覆无记。触等也是这样,如瀑流一样转动。

  5.阿赖耶识于阿罗汉位舍。称为末那的识,依靠阿赖耶识而转,又缘阿赖耶识。

  6.与四烦恼俱,即我见、我痴、我慢、我爱,常是有覆无记。

  7.随所生所系,及余触等俱,阿罗汉没有它,灭尽定也没有,出世道也没有。

  8.以上是第二变,然后是第三变,可取六种境,善、不善、俱非。

  9.第三变所俱的心所法是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还有三受。

  10.初有触等,然后是欲、胜解、念,以及定、慧,善有信、惭、愧。

  11.无贪等三根,精进、轻安、不放逸、不害是善,烦恼是贪、瞋、痴。

  12.还有慢、见、疑,并有忿、恨、覆、恼、嫉、悭和诳。

  13.还有谄、骄、害、无惭、无愧、昏沈、掉举,然后是不信、懈怠、放逸、失念。

  14.还有散乱、不正知、恶作、眠、寻、伺,这二随烦恼各有二种。

  15.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水中诸波。

  16.意识恒常出现,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17.这种识的转变,就是分别、所分别。因此,这种分别是不存在的。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唯识。

  18.因为识含有一切种子,如是如是变,由于展转之力,彼彼分别即产生。

  19.业习气与二取习气在一起,前异熟尽的时候,它们就让其他的异熟产生了。

  20.由于各种各样的虚妄分别,有各种各样的事物被分别出来。这种遍计所执自性,不可得。

  21.而依他起自性,分别由缘而生。园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22.这园成实性,与依他起性,非异非不异,可以说如无常等性,这个看不见的时候,那个也看不见。

  23.于三自性,立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

  24.第一是由于相而无自性,次无自然性,后一个无自性(胜义无性)即属于这个(生无性)。

  25.因此,诸法胜义,就是真如。因为常如其性,这就是唯识性。

  26.乃至于识还没有安住于唯识性的时候,二取随眠还没有伏灭。

  27.现前立少物,认为这就是唯识。因为有所得,所以还没有安住于唯识。

  28.当识住于唯识性的时候,所缘无所得。因为在所取没有的情况下,能取也就没有了。

  29.这种无所得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出世间智,因为已经舍掉两种粗重,便证得了转依。

  30.这就是无漏界,不思议善常。这就是安乐解脱身,被称为伟大牟尼的正法。

 
 
 
前五篇文章

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禅家悟道因缘分类释例

从四祖到五祖看中国禅宗的奠基

从宝志与善会来看中国早期禅宗的传播

达摩东渡及其禅法的弘传

 

后五篇文章

略论通明观禅法

儒与禅:杨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漫谈自性

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水陆法会

出家人,也是人之二十九:从地藏比丘到地藏菩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