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中华禅走向世界 世界走向中华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华禅走向世界 世界走向中华禅

  洪启嵩

  [编者按]洪先生几十年来在佛教的大小乘禅法、显密敬禅法、南传北传禅法、教下与宗门禅法、汉传藏传禅法等均有深入与系统的研究与讲授,在海内外已出版各种佛教,禅学著作上百种:

  其发顾构建适宜当代人的中华禅学修体系,发愿以中华禅为根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禅为宗旨引导当代世界文明。他认为,真实的佛教应“依禅出敬”、“藉敬悟宗”,并且坚信: “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中国文化的特质也在禅;”

  一、宇宙的实相——心·时间·空间

  1、从佛法及中华禅所体悟的信念。

  我从佛法及中华禅中体悟到的信念,源起于对人生的观察所产生的了悟。从普遍性的知识基础,展开对过去经验的省思,掌握每一刹那的现在,开展了未来无限的行程。

  我们可以用“人生—>社会—>宇宙”三部曲来思惟生命圆满的进程。透过不断的内省,体察自我生命的每一刹那,不断的反省与检讨,我们祈愿生命能无止尽的成长升华。从个人生命扩大到社会,涵盖了形形色色的生命群体与个体,在整个生命现象的互动过程中,我们衷心地祈愿,能掌握一切良善的条件,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使每个个体都能离开所有的悲戚苦恼。

  宇宙是一个大全体,包含了无量的空间(十方)、无终始的时间(三世),我们总是想将自己投身于无垠的现象,希望了解它的真相。人生、社会、宇宙三部曲,在中国人的思惟裹,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物一太极。宇宙是一太极,社会是一太极,个体又是一太极;三者至深的契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从释迦牟尼佛所遗留的教法中,我体察出一种开广的心路——“世间一切微妙善法皆是佛法”。这样的教导让我们透脱出狭隘的观念,能更开阔地从各个观点来理解一切事物。

  像印顺法师在《印度之佛教》的自序中说道:“二十七年冬,梁涑溟氏来山,自述其学佛中止之机曰:‘此时、此地、此人。”’吾闻而思之,深觉不特梁氏之马然,宋明理学之出佛归儒,亦未尝不缘此一念也。”佛法济度的对象,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佛法慈悲为怀的核心精神,如果离开这种心量,而大谈神通灵异、即身成佛,或是将自己构筑于山水精舍,弃绝人事,这都不是一个菩萨行者所愿见的了。

  2、人生宇宙现象无穷无尽,精深博大,应如何落实在生命中观察?

  佛法的义理广大深妙,在总体而言,则以三个面向总摄无穷的宇宙现象,一是从横的方面来探讨世界的结构,二是从纵的方面探讨世界的层次,三是从生命的瀑流看宇宙的变迁。

  第一、从横的方面探讨世界的结构;

  佛法中探讨世界的平面现象,常用“三科”来观察,三科是“五蕴”、“六处”、“六界”。宇宙的现象在佛法的观察中是流转、相续的;佛法对宇宙的观察是动态的,而非静止或孤立的分析。

  首先来说“五蕴”。“五蕴”有时也写作“五阴”,“蕴”字是积聚的意思,也就是“同类相聚”,佛法归纳生命的身心质素为“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而五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所识”,二为“能识”。

  第一类“所识”如山河大地、宇宙万物的存在,都属于“色蕴”的范围。“色”的意思是指实际物质的存在。所以《杂阿含经》中说:“可碍可分是名‘色”’。

  第二类“能识”是内在的精神活动,可分为三类。

  (一)“受”是“领纳”的意思,属于情绪作用,在这个作用下,合于我们喜好的就很高兴,不合于我们喜好的就不高兴,而产生喜好、厌恶等感受。

  (二)“想”是“取像”,也就是认识作用,心摄取境像而形成心象,由此表现作用构成概念,进而安立名言(语言系统、认识系统)。

  (三)行蕴是“造作”的意思,主要是思心所,也就是意志作用,对境生心,经由心识的考虑决断,赋予身心的行动。这三者属于能识。但对“识”本身来说即是所觉识的。这三者以心理学名词来说,即是与感情(受)、知识(想)、意志(行)作用相似。色是所识的,是被了知的,受、想、行对识而言也是被了知的;在反省观察中可以发觉微细的作用,能明了识别这森罗万象(色、受、想、行)是“识”的作用。

  再来说“六处”,“处”是生长的意思,能使我们长养,引发我们的认识作用。我们对外境的认识作用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要依靠种种因缘,一切因缘的相依相存才能造成我们的认识作用。这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处(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再加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的作用,而后才能分别了知。

  第三是讲“界”,界有“特性”的意义,古译是“持”,也就是“自相不失”,一般所说的“六界”是指宇宙的六种体性——地、水、火、风、空、识。地代表物质的坚固性,作用是任持;水是代表物质的湿性,作用是摄聚;火是物质的暖(炎)性,作用是熟变;风是物质的湿性,作用是轻动。地和风是相对的,水和火是相对的。任何物质都具备地、水、火、风四种特性,如果不具备此四种特性,物质是不可能存在的。空是虚性,遍一切处,如没有空的存在,物质也无处安立。所以空界具有与四大相异的特性。识是了别,意识的现象存在于过去,现在、未来相续不断之间,像瀑流一样绵延相继。

  生命的存在是由于无明、识的作用才有办法延续,如果有一天心意识的作用停止了,所看到的就不是目前的现象了。

  而密宗认为自宗才是最高的法门,因此除了地、水、火、风、空、识以外,又提倡以密宗之“正见”,指挥六大的修行作用,使之加速进行,使六体性回归真如本性之中,因此加上“见大”之指导运用,形成了七大缘起。我们不必一定依照密宗的见大,而可依一切佛法的“正见”来指导六大的修行,佛法的正见能使我们脱离生死流转,使我们的生命获致更高的价值。

  3、佛法总纲的科学精神。

  近代科学物论、逻辑经验论、科学实证论等主义过分的扩张,常让我们误以为整个世界只是一个物质领域;而且使科技几乎等同于科学的全部,不承认心灵世界乃至精神的存在。许多科学家面对精神世界时,说精神世界不是真象,是化学反应,是生理或生存的条件;生命条件本身没有内在意义,只能看作是物理或化学的作用。有强调行为主义者,认定所有的行为都只是“刺激—)反应”的单纯架构,一切都没有真实的内容,只有物化,人只是一只训练有素的老鼠罢了。这种倾向把生命的层次不断的降低。

  刚才我们从横的面向来探讨世界的结构,现在我们从纵的面向来探讨世界的层次。

  佛法是如何来观察这个世间的呢?佛法以“三界”来划分世界的层次,这三界分别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首先谈到欲界,欲界的生命因为有饮食和性欲两大欲望,而被称为欲界。欲界的生命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无法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困扰。我们所生活的世间,就是属于欲界的范畴。欲界包含地狱、饿鬼、畜牲、阿修罗、人等五道及欲界六天。

  欲界之上是色界,是指以禅定力所形成的世间。色界分为四禅十八天界,只有禅定才有办法进人。在这个世界中情欲已经消除,但是对自我的执着依旧存在,形体的障碍也存在。

  色界之上是无色界,连微细的物质存在都没有了,只剩下心意识的存在。

  从欲界到色界,可以说是心理的自由过程。我们从禅定的境界来看,先由静坐开始,逐渐空掉情欲而经过欲界六天,才能进人色界的层次。经过了四禅十八天到达四空定,在这裹已经消除了形体的障碍,但依旧对时间、空间或微细念头有所执着,所以未能达到解脱。脱离了这些执着,才能进人圣贤的涅盘世界。

  4、“时间”、“空间”与“心意识”,交织而成宇宙万象。

  我们再从生命的瀑流来看,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减世间,有因有缘世间减。”有情生死相因,流转不已;在有情看来,生死不断循环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但是,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一般人却是茫然无知的,只能无奈的接受生命这个事实。但对佛陀而言并非如此,他已看到了宇宙的实相,对他而言,没有一事是不了知的;因此,生命如何产生、如何流转、如何还减,佛陀已完全通达,并将这个宇宙实相告诉了我们。

  佛陀看到了宇宙的变迁,都是由条件所构成;凡是构成现象本身的,就是这个现象的条件,也就是“因缘”,因是主因,缘是助缘。而宇宙间一切法相的生减变异,没有一样能离开因缘,一切都依于因缘。我们人之所以能够光明、能够修行、能够成佛,也是依于这生减因缘的轨则,依据宇宙实相、佛陀的教法去实行,去除染污,而达到还净的历程。

  人生有种种的苦恼(此即“苦谛”),我们观察集聚苦恼的根源(此即“集谛”),这两个是凡夫杂染世间的因果;消除苦的根源,让苦还减达到寂静(此即“减谛”),就要依减苦之道来实践,也就是佛陀的教法(此即“道谛”),此二者是圣者清净世间的因果。我们要了知一切痛苦烦恼生起与消灭的条件,让应生的生起,该减的还减,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时开示四圣谛的意义,而四谛即是染净因果的总解说。

  因缘有杂染的也有清净的,而有情的生死流转,佛陀以缘起法来解说。缘起法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一切万物相互依持而存在的法则。他的内容是“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人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佛陀说这是“纯大苦聚集”。

  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结论是宇宙中没有绝对的现象,一切要在相对的关系下才能存在;依缘起法则而看是“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的世间。由于无明的蒙昧、爱的染着,生死识身不断的相续,不断的流转于生死苦海;苦因、苦果,一切在无可奈何的苦难中成为“纯大苦聚”,这是有情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瀑流所显现的宇宙现实。依缘起而成的生死相续,有“缘起”是因果所显现的具体现实。宇宙的一切依缘起而成立,依缘生而现前,我们只有依着缘起、还减的过程,才能够达到平稳、寂静的安乐世界,这才是常乐我净的“涅盘”,也是人生修行的目标。

  二,千里因缘——迈向大觉之道

  1、释迦牟尼佛对现代人的意义

  佛陀出现在人间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透过正确的学习,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像他一样圆满觉悟的生命。所以,佛教以智慧为核心,不以信仰为核心,“学佛”比“信佛”更重要,学习像佛陀一样伟大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如实地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目前的状态中,什么是好的、应继续努力精进的,什么是不圆满的、需要改进修正的。我们可以从过去一些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育、乐、游)来检讨。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趣向不同,因而有种种不同的法门。有的人的个性很贪心,有的人特别容易生气,有的人特别驽钝,但不管是什么根性的众生,都有相应转化、提升的法门。

  如果是很贪心的人,就把贪心转为慈悲。这世界上最贪心的人是谁呢?就是观世音菩萨,他不只是要完成所有诸佛的愿望,还发誓“众生不成佛,誓不成佛”,这就是一种慈悲心,他的贪不是为自己而贪,而是为大家贪。所以,每个人的贪都有药治,将贪心升华,化为对众生的爱心。

  有些容易生起瞠心的人,很容易看出别人的毛病,经常一针见血地说出来,让人很受不了。如果这种瞠心能转为智慧,那么就像文殊菩萨整天拿着智慧宝剑,是为了砍除众生的烦恼。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缺点,正是提升生命最好的人手之处。这叫做“转”,把任何不好的缺点都“转”成慈悲与智慧,也就是“转识成智”。

  而立足于眼前人生不圆满现实,看看过去的生活,想想现在的感受,有的人会感受到自己可以去学习做一个伟大的生命,例如一个喜欢建筑的人,可以发愿学习阿弥陀佛,把自己的净土建设成为最喜乐光明的世界;如果是医护人员,发愿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病苦的药师佛;就是最佳的典范。有的人从自己的职业中去创造伟大的生命,有的人发愿要做“清道夫佛”,一个人从扫地中能不能悟道呢?当然是可以的。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只是为了糊口勉强为之,像做劳动工作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很辛苦,比起坐办公室的人低贱多了。可是有的人不同,他工作的时候,由衷感到热诚。一个扫地的清洁工,他会联想到“扫地,扫地,扫心地.扫掉心裹的污染”。古代有一位阿罗汉就是从扫地中而开悟的。

  因此,每个生命,不分男女、种族、阶段,都可以实践自身的梦想,我们从现在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归纳出未来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一定要成为富豪权贵,而是使周围所有的生命都得到最圆满的快乐、最完美的结合。以我们最小的生命投入,获得生命最圆满的产出,我将之称为“生命经济学”,对这生命产生最大的生命价值。

  2、我自身走上学佛之路的历程

  对我而言,生命是充满无常的。因为我在这一生,经历了十次濒近死亡的经验,所以说生死、生命对我来讲,“无常”是一种事实,而不是形容词。生命是随时在转化。而人生中的种种相遇,这个缘是极为难得的,当我在世界各地讲学时,遇到十方来的学人,大家有缘相遇,在我的感受裹面,只有感动跟感恩,是宿昔有缘。

  就像佛陀所说的,人命在呼吸之间。因此我对生命的感受就是“一生一会”,这是什么意思呢?对绝大多数的人而言,我们一生只会碰到一次面,当然有更多是连碰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的。而我与在场的各位,在一生中,我们真的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碰面。那么在这样的因缘裹面,我一个修行人,一个奉行无上菩提的人,能为大家做的是什么?

  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次相会裹面,把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切与大家分享,这是我对佛陀所发的愿,也是我对大家的责任,不管大家需不需要,对我而言,就是一生一会。

  所以说每次生命的相遇,对我而言,都是最珍贵的,因为明天在哪裹?我不知道。但是我很希望明天还能够和大家共同在一起,继续学习,所以说明天的相会,对我来讲又是另外一次全新的生命接触。

  修行的过程是很困难的,但有没有证量是很清楚的事,骗不了自己的。我一生中经历多次死亡经验,让我真实感受人生无常。

  我在母胎裹,就开启了死亡的序曲。母亲还怀着我时,当时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50年代,我的父母经营一所玩具爆竹工厂,这工厂在当年是台湾地区很大的玩具工厂,有数百名工人,那时全家人正准备找时间搬进工厂裹,但母亲已经怀了我而未迁入。在我出生前差不多一个月,工厂发生大爆炸,威力之大,当地人还以为发生了大地震。结果造成整个三百多坪的厂房全毁,更死了三十三个人。

  因为工厂爆炸,使整个家庭陷入极大的困境,公司也破产了。母亲怀着我,和父亲一起处理善后的问题,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一天,母亲一不小心摔倒了,这一摔引动胎气,必须紧急接生,但这一次,我几乎和母亲一起死去。

  可以说我自幼就和死神擦肩而遇。在多次的经验中,其中两次影响我最大的事件,一件是五岁时工厂大爆炸,另一次则是七岁父亲弃世。

  出生前的濒临死亡,我是没有印象的,是听母亲说起才知道有这一回事;但五岁这次的工厂大爆炸,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当时工厂占地约有半甲地以上。记得那时候五岁的我正和大哥在办公室前面玩耍;在爆炸时,突然间听到“轰”的一声,整个工厂风砂蔽天,所有的玻璃窗全部震裂,我站在工厂前吓得大哭。

  这一次爆炸死了三个人。平时我们都是在工厂厂房裹面到处玩耍,如果那天是在那厂房附近的话,我想一定没命了。在那一次爆炸所死亡的三个人,都是常陪我玩耍的。这三个人我一直到现在还可以一口气叫出他们的名字,而且他们死亡的影像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裹面。他们的样子,他们慢慢死亡的过程,都十分清晰。

  三个人之中有一位李经理,整个身体被炸碎了,肠子飞到好几公尺高的竹子上面。而另外两位工人,年纪比较大的约四十余岁,年纪比较轻的约二十岁,没有当场死亡。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两人被抬到厂房裹,一边发抖,一边哀嚎,慢慢地、慢慢地死亡了。

  他们的死亡,给我很大的震撼,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原来人是会死的,这个深刻的印象在我心中牢不可减,而这个深刻的印象也可说是我后来走向修学佛法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个对我影响深刻的死亡经验,是七岁时父亲的去世。

  在20世纪50年代,父亲所创立的爆竹工厂,对员工的教育也极为重视,当时他规定工厂的员工,一早来要跟着唱片读书,用的教材是“人生必读”,学习人生的道理。当时父亲规定员工要午休,并购置篮球等体育设备,鼓励员212_1:.班之余培养良好的兴趣,锻炼强健的体魄,在当时风气未开的时代,父亲的作法是极为先进的,显现了卓越的企业家精神,而他对员工的栽培照顾,尽管他去世多年,都让人感念不已。

  父亲在世时,家中就订阅《菩提树》佛教杂志,助印《大藏经》,年纪尚幼的我虽然看不懂,也很喜欢翻着玩。父亲虽然不懂佛法,有时候也跟民间宗教间杂,但是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常化名“正天助”或者用“无名氏”助人。在60年代,他一捐就是一万块、五千块。他常说:“我比别人会赚钱,所以应该多帮助别人。”印象中家裹从来没留钱,因为他虽然很会赚钱,但是所赚的钱都捐掉了。虽然父亲已经去世那么久了,但每一个熟识他的人都很怀念他,父亲对我一生影响很大。

  父亲出事的起因,是当时由于台湾地区发生了疫疾,出口的货柜无法靠岸,让父亲忧心挂虑,以致在搭车时熟睡过站,惊醒之后急着下车而没有察觉车子已开动,摔落在月台,伤重不治。当时我七岁,看着父亲安详的面容,一直以为父亲睡着了,并不知道悲伤难过,让我一直有着深刻的遗憾。

  从小看到这些无常的现象,是驱使我慢慢走向佛道的驱力。我在九岁到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思索整个宇宙人生的问题,而且开始学佛、打坐。我当时感受到人类的生命是那样的危脆,思索应该透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超越它呢?这是后来我学佛的因缘。

  我认为人不能只是无奈地被命运所拨弄,一定要找出一条道路、找到智慧来超越它,而且要跟大家共享。

  自幼面对生死无常,这样的影响慢慢在九岁时有了具体的呈现。当时我常常想到宇宙生命的问题。可能因为是心很真诚的一个趋向,对人生的希望。或者可说过去跟佛法有缘,我那时候所思索的是:

  这个宇宙到底是有开始还是没有开始?

  这个宇宙到底是有边际还是无边际?

  人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但是那么小的孩子,也不懂得要问谁,所以自己整天想这些问题,活得很痛苦。

  于是,我从十岁开始学习打坐,慢慢地对佛家、道家及瑜伽、超觉静坐等各种法门涉猎学习。我常常自己摸索其中的奥秘,到最后也有了一些身心经验。但是对于生命的根本解脱,还是没有办法了悟、突破。当时自己四处摸索,尚未人于佛法之门,没有具足佛法的正见,只是看坊间的静坐书籍自学。这中间还是有它的危险性存在。当时我不断地去练习控制呼吸、心跳、血压等,而且不断地去改变它。到了高中二年级时,却因此面临了死亡的危机。因为我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呼吸时,长久以来变成了习惯,常常使呼吸变得很细微,细微到几乎没有呼吸的状况,这并非自然的禅定所形成,而是以控制的方法来达到。

  这些经验对我一生而言,十分的重要,而且让我对禅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后来我教授禅定的时候,要求学者绝对不要控制呼吸与心跳。这是我另一次贴近死神的经验。

  这些经历,也让我深刻地了知,即使拥有能控制生理的力量,还无法达到心的解脱,超越生死。当时二祖慧可向达摩求法,慧可本身的禅定境界极高,但心还是不安,因而向达摩求安心。这种不安的趋力,甚至使他立雪数宵,断臂求法。因此,外在的境界再奇特,和心的解脱还是不相关的。这也可以作为许多炫奇惑异者的借镜。

  3、《六祖坛经》的极深影响和中华禅的禅观法门

  《六祖坛经》是当时真正影响我趣人佛法的经典。在高中时,我的桌子上经常放着一本《六祖坛经》,心裹很难过时,就坐下来把《六祖坛经》翻开,也没有刻意要看第几页,只是随机翻开阅读,但是那段话每每能打开我心裹的结。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经典的震撼与其伟大。

  所以我常建议大家,平时在案头可以摆一本《六祖坛经》,心裹难过时就把它翻一翻,不必一定要翻哪裹,心裹难过时就随机翻阅,也许某一种智慧或道理,就会把你心中的痛苦洗涤掉了。或者不一定是《六祖坛经》,选一部自己最喜欢的经典,心裹难过时就拿起来翻一翻看一看。真的会令人心情舒畅。

  由于自幼学习禅定,虽然是盲目摸索,但是不断地练习,到了大学之后,开始有了禅定的境界,但是因为学理上不足,虽然有一点境界,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境界,后来才知道那叫“人定”,但也无法判定那是什么定境。

  所以后来我开始教学之后,常会建议大家,学佛首先要能够发起大悲的菩提心,而后要对佛法有所理解,然后在修持上下功夫,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这些的话,可能会多走很多冤枉路,或停滞不前。

  在1960年代,一个大学生如果拿着念珠念佛,人家会感觉他的行为怪异,一定是人生受了什么重大的打击。因此我就没有持念珠念佛,用手指当作念珠,一个指头念一遍“南无阿弥陀佛”。这种习惯到现在还持续着,那时候念很多种圣号和咒语,比如念观世音菩萨等,念一段时间就换别种。每种我都念很长的时间,念最久的是六字大明咒。以那时候我修得很勤,日间、夜间、梦裹都在修,连走路时念,二六时中都在持咒,念观世音菩萨也是如此。但这都仅止于个人的修持。

  后来看了许多经典,慢慢才知道了菩萨行,也慢慢知道一个人不可能自己成就的,而是一切众生同体成就。那时候愿心才越来越强烈,如果他人能够成佛,那我愿意成就他。

  当时常在等公交车时,仰望天上的点点繁星,就观想自己粉碎于虚空中,让一切有缘触及此身微尘者,都得以成佛。那段充满悲心的日子,让我的心中充满舒坦、快乐。那段时间我容易落泪,因为感到人真的很可怜。有时候走过马路,看到车祸,身体和头脑碎掉,人怎么那么无常!小时候目睹人死亡的惨境有时候会浮上来,因此心中有一个最强大的愿,要使一切众生成佛,而且愿意生生世世为这个誓愿奉献下去。

  除了少年时读《六祖坛经》有所悟人之外,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修行经验,则是禅七的参究。在大学时期,我到处参访、修学,请求人家教我法门,但大多都吃了闭门羹。后来有机会去打禅七,整个生命又产生了另一次大转变。虽然我以前有学习禅定的经验,但是不太怎么明白禅定是怎么回事,那次则让我清楚了参禅的境界。

  那次是参加圣严法师所主持的禅七。在禅七时,一开始全部用数息的法门。一般人都是用数出息的方法,但是我从小到大都是数人息,我数人息已经数了很久,所以一开始数出息完全不能适应。于是我要求主七和尚允许我用数人息的方法,主七和尚允许了。我一开始用数人息的方法,定力很快不断地加深。

  后来在禅堂裹经行的时候,就慢慢进入禅定的境界。坐下来之后,主七和尚就走到我前面,问我:“你是谁?”由于整个人都在定境中,因此没有回答。没想到他拿起禅棒就噼哩霹啦朝我身上打下去,是真的打,仿佛都快把香板都打断了。他问我,我还是不回答。

  因为人在进入定境的时候,人和六根会有分离的现象,所以那时候虽然被打得很重,却没有感觉。他的香板一边落下,一边逼问我:“你是谁?”我不回答,然后打第二下、第三下,我就是不回答。据当时在场的同修说,师父打得真是吓死人了,旁边的人都吓呆了。后来他看我没有希望了,就留下一句话:“还是一个黑漆桶!”

  造句话刺中了我的心事,就在那时候,我整个人的无明崩溃了,感觉整个生命中的委曲全部都在那一刹那流尽了,所以嚎啕大哭起来。旁人还以为我是被打哭了。

  下座后,师父叫我出去看看,看看这世界有没有改变。我出去,竟然发觉花会讲话,发觉整个世界都是充满了爱与亲和力。完全没有你、我的对立,世界充满了一片光明,以前的你不对、他不对完全都没有了,都销融掉了。

  这时感觉整个法界、整个世界都是跟我同在的,都是我的朋友,就是我自己,哪有什么别人呢?我就跟猫讲话,跟树打招呼。那时候,整个心境实在太愉悦了。这种愉悦让我感觉到,苦苦地学了那么久,挨了那么多辛苦,学佛到今天总算有点收获。在那时候发觉,整个生命终于找到了答案,实在太欢喜了!

  但是这种境界本身有层次的不同,我那时候的境界只是感受到整个生命的圆满统一,对这个境界本身并不清楚。我们在经典上常看到“三乘同度解脱河”,其中以三种动物渡河来比喻佛、菩萨和缘觉三乘的境界。他们同时渡过解脱的大河,到达彼岸。虽然同样是渡河,但大象可以稳稳地踩在河底,马儿差一些,而小狐狸只能游泳过去。佛就像大象一样,菩萨或缘觉就像马一样,罗汉声闻就像小狐狸一样,虽然这三者所得证的解脱是一样的,但是对法界穷底的了解不一样。佛是彻底地觉悟,彻底地了解,所以《大智度论》中说“智度大海佛穷底”,佛完全了解一切的法。当时我对解脱的境界可说是有了初步的体悟,生命也有了人处。

  从第一次禅七的体验之后,后来我又陆续打了几次禅七,在这中间不断的修证,所谓的历境如如,就是慢慢地对一些境界,从无分别中,慢慢地就会产生分别了,在无分别中,能够分别其前后次序因缘。太虚大师也曾谈过自己修证的境界,他第一次也是进人一种完全统一的境界,进而能对一切微细的境界分辨得越来越清楚。

  禅七的参究让我真正趣人佛法禅定的境界,后来我在深山闭关的时期,对佛经中所说的修行境界,又有了更深刻的验证,对佛法的信心也更加坚固。

  早在大一时,我就想休学去闭关,但是母亲和家人都不同意,最后是母亲答应我,大学毕业后就让我去闭关,才打消了休学的念头。毕业之后,母亲尽管再不舍,也实践了她的承诺,让我在台湾地区南投的深山闭关。

  在闭关之前,事实上我已经准备这次闭关是一次生死板。所以我以闭生死关的决心上山,在上山之前,甚至连遗嘱都已写好。一个人在杳无人迹的深山修持,没有水、电,虫蛇野兽出没,能圆满年余的闭关,安全下山,实在要感恩佛菩萨的慈佑。

  在山上闭关的期间,我主修默照禅,偶而也修药师法。在日常生活动中是修药师法,在禅定裹是修默照禅。晚上睡觉时,修自己创发的“拙火梦观”合修法。因为希望迅速将把身体转变,所以我修拙火法,拙火法是那诺六法之一,密勒日巴祖师就是修拙火成就的。修拙火法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开始转变,整个身体的外形和结构有很大的改变。

  深山闭关的期间,让我对佛法产生了坚强的体悟,这段时期的经验也对我影响深远,后来受到各界普遍运用的“放松禅”和“睡梦禅”,也是由依据禅定的原理及闭关的修持经验所创发而成。

  三,以中华禅开创人类新视野

  1、“印度佛·中华禅”——印度佛教和中国禅宗的关系

  佛教是一个自内证的宗教,强调究竟的解脱是源于生命自身的觉悟,而不是依止于外在的超越的神。因此,佛法以“依禅出教,藉教悟宗”作为核心发展的理路,佛陀依禅观的内证大觉,为我们开示了宇宙实相,造就是“依禅出教”。而佛陀的一切言教说法,都是来自于他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称为“宗”,而将这样的体验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称为“教”。

  佛陀将这种不可思议的体验,以种种方便演说出来,而后代祖师及学人,也依此修持,悟人宇宙实相,而薪火相传,连绵不绝。所以说,“宗”是“教”的根本,这正是“依禅出教,藉教悟宗”。

  当年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传出“禅”的法门。这一法门历经西天二十八祖之后,由达摩传人中国,逐渐发展成中国的禅宗。禅宗自达摩始,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至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从《金刚经》中体悟出“无念法门”,以当前无住的一念而得自在解脱,现证“般若三昧”,并妙用此自在的心性,以“一行三昧”行道人间。

  在此之前,达摩认为《楞伽经》适合于中土,因而将之作为印心的根据,判断个人修证和体悟。但是到了六祖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禅宗成为以《金刚经》为核心。从这裹我们可以观察到,虽然“宗,,不变,但是“教,,却是有所转换的。

  中国的禅宗在吸收印度佛教的精华之后,融合了中华本土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禅宗祖师的智慧,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修体系。这一传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被中国禅宗祖师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得禅宗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力量。中国禅宗承接以心印心的修证本质,将顿悟法门汇人禅中,与中华文化相应,最终成为光辉灿烂的中华禅。

  就此意义而言,六祖惠能大师,不只是禅宗南宗禅的开祖,也可以说是中华禅的真正建立者。六祖惠能的教示,以“无念,,马核心,无念是心性完全的解脱自在,是念念起而不被念念所缚,自心跳脱出一切生命的缠缚、困局,开创出自我身心的解脱与人类思想解放的新局。这种顿悟立超,能自在开创一切的禅法,正是中华禅的特质。而中华禅也成为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形成中国化佛教风貌的代表。

  2、佛教深入不同地域、文化的根本要素

  佛法是实证生命实相的方法,佛陀的一切教法,都是以自内证的实相经验为核心,并无任何推理或玄秘的成分。佛陀不会欣赏繁琐的推理哲学或神秘的玄学,他只是静观默照宇宙的实相,教导弟子正确的见地、思惟、修证。

  佛陀从来不曾去控制弟子的思想,因为宇宙实相就是如是的宇宙实相,不会因;为任何人而产生变化,甚至佛陀自己也不能改变它;所以他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诸法常住。”所以,佛陀要做的事,是教弟子认识实相,而不是控制弟子的心念;当我们发现宇宙的实相时,我们必然与他的见解相同,与他“同一鼻子乙出气”了。

  佛陀没有任何控制弟子与教团的意念,再加上惊人的宽容慈和,使得佛教迅速发展成国际性的宗教,与每一个不同的文化圈相结合,成为各有特色的佛教。所有在各个国家发展出来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佛教,并没有违背佛陀的根本看法,因为佛陀本来就认为无常的世间就是如此发展的。

  佛法传人中国也是如此,在与中国原有的思想接触之后,就不断的变化、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佛教。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同时,印度的佛教思想也同样的继续发展,并不断的传来中国,造成持续的影响。当中国与印度的佛教思想文化产生对话时,初期产生了许多传译的困难,只能透过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家语言来勉强沟通,所以产生了格义的佛教。

  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不断传译讲习,终能突破了语词的障碍,中国佛教徒开始能使用中文来准确地思维佛法,而且中国佛教思想也逐渐成熟。到最后中国佛教跳出了印度佛教的发展体系,而开创了特有的宗派,形成中国佛教最主要的八个宗派: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律、净土与密宗等八个宗派。其中又以禅宗弘传最久远,形成了中国文化最璀璨的一页!

  3、“中华禅”成为文明升华的契机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所有佛法的施设,都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困局而存在的。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我们可以从“外在障碍”、“内在障碍,,及“结构障碍”等三重理路来观察。

  首先是“外在障碍”,如空气、水、食物、生态等等,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质量的外在的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很多恶性变化。事实上,我们现代人甚至不如古人健康。现代人虽然有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保障体系,但是人类也因为自身的贪欲、对利益无休止的追求而制造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害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各种疾病和问题不断产生,至今仍有许多顽症使得现代医学束手无策。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使得大自然在不断反扑,发生许多自然灾害。而以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为例,说明了人心的贪欲造成的灾难,影响层面之广,难以想象,这是天灾和人祸所造成种种外在环境的灾难,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

  其次是‘‘内在的障碍”。社会不断进步,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大量的不经筛选的信息涌人,每天给予我们“信息轰炸”,过量的信息,不但没有让我们更有智慧,反而让我们产生了“信息焦虑”,让我们的心扰动不安,无法宁静下来。人心不静,就不能获得智慧。不能得到智慧,就无法断除烦恼。

  老子《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说明这种虚妄密集的信息不断压缩我们生命空间的现象。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我们人丧失了自身的存在感,也就是“人感”的丧失。

  像现在许多年轻人沉迷于计算机网络,经常十几小时连续不断地坐在计算机前,而不知疲倦。这个时候的人已经丧失了自我,完全被计算机吸了进去。事实上他的身体已经疲惫,饥饿了,但是却无法感觉到,无法控制地继续上网,直到身体累垮为止,严重者甚至发生了猝死的情况。这就是因为人丧失了“自我的存在感”。

  再来,人类所面临的第三种障碍是“结构障碍”。这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对人的自我存在而所产生的强烈变动。像当前美国华尔街的“虚幻经济”,当华尔街的墙倒了,经济泡沫破灭,摧毁了无数家庭的幸福,这正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结构障碍”,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作为一个禅者,在面对这些危机和困境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无所畏惧。我们要从危机中看到转机,只有这些潜藏的“社会病征”全部爆发出来,才有机会去诊治这个社会,让它更加美好。禅者应该怀着大乘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其中。

  回溯到宋元明清时代,中华禅之所以衰落,是因为无法与时代紧密结合,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将佛教的智慧、慈悲与方便,融人整个时代。禅宗有云:“无超师手眼,不堪教授。”这是禅宗的精进观,一代要比一代更好,一个禅者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只有掌握了中华禅的核心精神,才不会徒存型式,丧失了创发的力量。

  身为一个中华禅者,面对2l世纪应该有如何的作为与担当?

  《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一个禅者心空智明,能以无念的般若深智,帮助世间一切的生命、文化与文明,开出全新的颠峰,

  禅可以使自心跳脱出一切生命的缠缚,开创出自我身心与人类文明的新局。

  我们以六祖惠能对宇宙人生的全然解悟为例,在;《六祖坛经》中记载,六祖悟道时,以此偈领来表达他的悟境: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指我们的自性是空的,超越染净的,从来不被污染的。众生与佛,心性无异,区别只是在于众生颠倒妄想,故而产生种种烦恼。当我们放下这些颠倒梦想时,就能发现我们自心,本然清净。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作梦,在梦中感觉到十分真实,从梦中觉醒后,会发现自己本就在真实世界之中,只是梦境是虚幻的。要达到觉醒的过程,就要善用各种方法,除去种种妄想,也就是让妄念断除。

  其实,这种经验,很多人都有过,例如在受到突然的惊吓时,会发生刹那心念断除的体验,这时确实是没有任何念头的。因而古代禅师通过机锋、棒喝等手段,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让学人心念断除,再施以教化。

  但是,心念断除并非开悟,只是悟道的方便。一般人虽然多少有过念头断除的经验,但因为习惯使然,无法安住于此,一下子又妄想纷飞。而禅定的修学,正是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由定生慧,人于究竟解脱。悟道的过程,也就是发现自心原本清净的过程。

  “何期自性本不生减”,是指世界的本质是“空”,是各种条件聚合而存在,并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主体,因为缘起而性空,一切宇宙万象都处于无常变化之中。一般人都容易把这样的无常变化看做一种消极的因素,但是,禅者却认为这样的无常,正代表着:明天会更好!作为一个禅者,应该善于运用这个“空”,这个生生不息的力量,掌握因缘条件,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清净的自性佛性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只是因为我们被外在的虚幻的东西所障碍而无法得知。这样的清净自性只待我们善取妙用。从禅的智慧现观中,能让我们觉照一切人类未来的微妙机运,从人类生命自身与文化的本自具足中,我们自能善加择取妙用,开创文明新局。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禅者应该以大定力、大智慧、大慈悲面对变化无常的未来。古代的许多开山禅师,在初创道场的时候,往往要面临各种巨大的困难,包括山上的饮食,水源,运输等等。但正是因为禅师心性不动摇,面临种种逆境才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时代,从生态环境的疾速恶化,地震、雪灾、风灾等频仍的天灾,到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新型态的病毒潜伏着危机……现代人的身心条件,面临这个X倍速的世代,犹如以18世纪制造马车的材料,来制造登陆外星的航天飞机,面临着解体崩溃的危机,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新机运。

  禅者自心的自信无畏,让我们不只能安然面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危机与挑战,不再惶然不安,甚至以禅的开创性智慧,与强大的执行力,能进而将之转化为人类文化向上升华的新机。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禅能与一切法、一切学门相结合,与生命相应相契,从而创发全新的事业巅峰。“禅”绝不仅仅只是佛教徒的专利,而是遍及万有,一切众生。

  对禅者而言,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正是开创人类文明新视野,辟划出未来人类光明大觉愿景的大机缘。如何共创和平、自由、平等、繁荣新世界?中华禅者将永保希望,奋力向前!

  4、促进台湾地区佛教现代化

  在我的心中,“教内”、“教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法是遍一切的,只是时空不同、文化差异,而产生了种种不同的因缘。缘起法是佛陀核心的教诲之一,而缘起法在现实世界中所展现的,就是对时空的当下体解。由此推演,佛教徒应该是对时代有最深的感受,并走在时代前端、领导时代的人。

  但是这种对时空关系体解的背后,却有不变的法理存在,在这种不变随缘与随缘不变当中,不断地彰显妙义,成就世间。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人的智慧成果,来达成“圆满众生成佛、庄严诸佛净土”的理想。

  我常说:2l世纪之前,是以佛教推动佛法的时代,2l世纪之后,则是以佛法推动佛教的时代,从自觉到普觉,禅的精神将得到更广大深刻的实践。从这个立场,再来谈早期的一些足迹就更清楚了。

  为了运用佛教出版、文化,推动觉性思想推展的工具。在经典的编辑设计上,也作了极大的革新。1986年,编印的文殊大藏经是全世界首部计算机精印、标点、注释之现代化大藏经,为输入计算机最大部之中文丛书。这也打下了近年来电子大藏经发展的基础。1987年,出版“佛法随身法藏”,将佛经作成口袋书的样式,方便大家随时阅读,首倡随身阅读经典的风气。

  1988年,创立了台湾地区第一份佛教日报“福报”,及亚洲第一家佛教名品百货“文殊佛教名品百货”希望以企业化经营的模式,让佛法迅速地普及群众。一连串的创举,让台湾地区佛教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台湾地区佛教迈向现代化。

  而我长期持续不断在关注的,是如何将佛法的核心精神,深入现代议题。例如,针对环保问题,我在1988年提出“落实生态与精神环保的人间净土”,推动内外一如的环保护生,及佛教三世永续的环保观。

  同年并发起“万名菩萨舍身报恩器官捐赠运动”,为宗教界首倡器官捐赠的先驱,当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上千人响应了这个活动,签署了器官捐赠卡。对临终守护这个议题,也是我持续在进行的。到2009年,我出版了《送行者之歌——极乐世界光明导引》,以最广为华人所运用的临终经典——《阿弥陀经》,将《阿弥陀经》中对极乐世界的观想,融合《金刚经》空无所住的心要,录制成简易可用的有声光盘,守护临终者可以依经中的观想往生净土,也能帮助周遭的亲友身心安稳,疗愈悲伤。当时台湾地区“法务部”、台北市殡葬管理处及佛教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都共同参与了本书的推荐。

  1988年左右,我也开始主持禅七,致力于推广禅定教育及著述。此时的推展,跨出了宗教的领域,让禅变成提升人类身心的普及文化。包括应邀到各处演讲,及史克美占药厂、台积电、各大扶轮社等企业界教学,还有台湾地区大学、政治大学等大专院校演讲,我所教授的都是从禅法中创发,适合现代人使用的“放松禅”、“睡梦禅”等方法。

  5、大车祸产生的极大转向

  正当各方面的推动风起云涌之际,1990年的一场大车祸,几乎夺走了我的生命,同时也让我修行生涯产生了大转向。

  历经这场车祸之后,不久所经营的相关事业,也都遭遇到极大的营运困境而宣告终止。但这几个机构在推动台湾地区佛教现代化的历程上,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车祸后休养的期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和著述,反而是在这段时期许多重要法门的讲授,也因此而留下来了。目前近两百部的著述,也是当时开始写作的居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从1995年到2002年,所讲授的“高阶禅观”课程。在这八年期间,讲授了百余种佛法重要的三昧禅观法门。

  早从1978年开始,随因随缘的教授禅法时,我就希望能将佛法禅观做更完整的整理。个人虽然也陆续开讲了禅定学,但多年来一直未能进一步将禅观实修的次第作有系统的讲授,总觉遗憾。

  直到1994年,感觉讲授因缘已成熟,于是开始计划完整禅观授课次第,并于1995年起,开始宣说“圆顿禅人·高阶禅观修证课程”。当时的高阶禅观课程,每个月一次,每次两天,讲说与禅修并行;每次大约说法八小时,禅修六小时,共计十四小时,以期学人禅教一致,悟人实观。

  从1995年至2002年,共计讲授了超过百余种的三昧禅观。这些禅观可分为“根本禅法”、“大乘三昧”、“佛菩萨三昧”、“密教三摩地”及“佛果三昧”等五大类别,几乎是总摄佛法中最重要的三昧禅观。

  我的一生中,可说是以“海印三昧”及“金刚三昧”作为修行最根本的依止。从廿岁开始,大约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在宿舍房裹就贴着一幅对联“海印三昧境,如来清净禅”,横批为“金刚喻定”(金刚三昧)。

  而在观行修证上,则是依“缘起大智度,行证瑜伽师”为准则,以《大智度论》及《瑜伽师地论》作为观照行证的因缘。

  2002年,当造完海印三昧及金刚喻定的偈颂法本,及至金刚三昧讲授圆满时,深深感觉一生中最重要的授法因缘已了。而于200.5年将所讲授的偈颂大纲,结集为《禅观秘要》一书出版,也是完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行证因缘。

  从1995年开始,我也开始随缘绘画,及金石、雕塑等各种艺术创作。

  最初是应学生之请,希望我能为他们画佛像。我在画的时侯,画哪一位本尊就观想自己是哪位佛菩萨,忆持他的悲愿,持诵他的真言,在身、语、意三者都和本尊相应,用这样的心境,以佛画佛。后来作画的题材和笔、纸等材质的运用越来越广,也跨足到雕塑、金石等领域。2008年元月,我所恭绘的五公尺成巨幅成道佛,被悬挂在印度菩提伽耶大塔的山门,为佛教艺术一大盛事。同年,所出版的《送你一首渡河的歌——心经》绘本,可以说是我第一本画作的正式出版。这本书不但蝉联畅销书排行榜冠军,也让中华禅的著作出版迈向国际,在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受到世界瞩目。

  1999年一2002年,我运用“放松禅”及“睡梦禅”等,训练坐禅种子师资,逾干人次,帮助受刑人涵养心性。1999年台湾地区九二一大地震、2003年全球SARS风暴,乃至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台湾地区八八水灾,这套方法帮助了一些灾民、志工及医护人员的灾后身心解压心灵重建。可见禅的清明智慧、安心自在,实在是每个心灵都迫切需要的。

  2004年起,迈向世界弘法的因缘已至,欧美各地的邀约也接瞳而来,开启了中华禅走向世界的新纪元。

  四、祖印重光·法灯重明——中华禅灯的再照

  1 、中华禅在中国大陆

  禅是中国文化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在世界时局变动纷扰之际,实在是现代人身心安定的一帖良方,更能帮助人们彻底断除无明烦恼,达到究竟涅盘的大觉。禅让身心趣向统一和谐,从个人的喜乐自在,共同创造整个社会国家的进步和谐,进而将中华禅的觉性精神,贡献给整个地球,让世界和平,臻至大同。中华禅是中国与人类文化的精华。

  2008年,我曾应邀到北京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以“中华禅与人类文化”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巡回讲座。

  虽然我的著述近两百部,著述的影响力深远,我认为,一本书就是一座心灵殿堂,我个人一生能度化的人有限,但书留下来了,后世无数人都可以因此而悟人解脱,这也是我一生致力于著述的重要因素。

  2007年,应江西宜春市政府之邀,而有中国禅宗寺院考察之旅。禅宗有言‘‘走江湖”,就是当时禅宗学人往来于江西和湖南参学的盛况。许多禅宗祖师的塔墓,都在江西。如马祖道一、青原行思、百丈怀海、黄蘖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等祖庭都在江西。宜春市政府希望发扬此一特色,建立“禅都”。在这个巧妙的因缘下,也让我在中华禅重要的祖庭,作了一次巡礼。深心祈愿中华禅的禅灯再照,为人类照亮前程。

  目前东方禅观对人类身心的提升成果,日渐受到西方重视,甚至在航天员的身心研究团队中,也有专以禅定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而作的研究,他们将禅定位为一种文化、科学,而非宗教,所以接受度极高。我在世界各地指导禅学,所使用的方法,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也极少使用专有名词,非常合乎普遍社会大众的需求。希望禅这种伟大的生命技术,能重新在中华的沃土上生根茁壮。

  2008年5月12日,当时我正巧在中华禅的祖庭曹溪南华寺朝礼六祖,遇上了令人震惊的汶川地震。由于当时的行程是先前早已排定,必须前往美国弘法,但有鉴于汶川灾情非常严重,为了帮助灾民与救灾者的心灵重建,将我所导引的放松禅法录制成CD数万片,送到灾区各个救灾点,作为灾后心理辅导之用。

  在这次的大地震裹,不但是人类和生灵受到严重的伤害,整个土地、水脉也受到伤害。我们遇到任何的伤害,要能深刻了知,这是往昔业障之所现,是无常的示现。当灾难发生了,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要转化所有的伤害,成为走向光明的力量。让所有的亡者,能够安心地,安住在吉祥喜乐的极乐世界、光明的乐土;让伤者身心康复;让生者心中吉祥;让大地恢复生机;让一切受惊吓大地、整个水脉、整个生命能量,在灾难后重生。

  当时我在六祖南华寺,曾写下一首祈愿回向偈,为汶川大地震回向:

  六祖传心胜会聚 南华禅寺大法缘 一切殊胜妙功德 深心回向遍法界

  普愿众生咸成佛 法界现成清净界 众生同行菩提道 福德圆具现如来

  一切愿满妙成就 无灾无障到成佛 地水火风空来灾 乃至人祸永寂灭

  国土平安众丰乐 法界共成净乐国 地震所成大灾劫 来亡同生极乐土

  伤者失踪普救护 灾痛疾消住安乐 国土众生具悲智 同心圆满清净道

  永世平安具胜福 人间和平到成佛

  一个禅者,身心安善的,跟周围的人相处自然就没有瞠恨、怨恼,如此,许多造成自他烦恼的染业就会降低,自然身心安住,身体健康,进而扩及外境,自然天灾人祸降低。从心念到行为,扩大至外境,一个禅者以调心、调息、调身,让自身安善,进而促进世间和平,立足于世间是空、无常的实相,让光明的心灯,帮助一切生命圆满成就,帮助一切世界成为清净的乐土。

  2、“菩萨商主”的经济思想概念

  2008年,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对社会乃至国际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大家记忆犹新的,一则是毒奶粉事件毒害了许多无辜的婴儿,造成社会的重大震荡,另一则是以美国为首,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这些企业与企业家们,无视于社会责任,造成了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因此,上海复旦大学禅学会,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主题,嘱稿于余。

  早期我研究佛教的经济思想,就发现其可做为人类幸福经济的珍贵指引。

  佛教的经济思想,从取向上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根本佛教中,僧团禁绝出家众从事任何主动营生谋利的工作,只接受施主的供养,维续生命的合理存在。在僧团内部,也本着“利和同均”的精神,以平等分配方式,来处理这些生活资粮。当我们面对现代过度消费的现象,更显现原始的佛教经济学当中清净、惜福的可贵,能带给生命无限的向上发展,让生命从轮回到达解脱。

  只是这样的经济思想虽然极为美善,但是对于积极帮助世间成为光明富乐的净土,恐怕是不足的。因此以慈悲和智慧为核心的“菩萨经济学”,更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未来,开创更圆满的世间。

  在这样的理趣下,菩萨经济学超越了原始佛教仅止于防蔽的心态,用更广大的愿力,以财富来创造人间善的循环,乃至趣向建造圆满的净土,就成为菩萨的伟大愿行。积极的以布施来自利利他,成就光明的人间乐土,这种以智慧慈悲为基础的菩萨经济学,可说是人类经济思想中的一大宝藏,也应是人类未来的主流经济思想。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佛经中“菩萨商主”的概念,作为对现代企业家的真心期许。

  在菩萨的经济思想中,“商主”向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一群具体实践“菩萨经济学”的大商主。我将个人从《金刚经》中体会的菩萨企业精神,写成如下的偈颂:

  “企业即布施,利润即福报,辗转善循环,共成净世间。”

  我们可以将企业,视为菩萨的布施行。一个企业的运作,最直接的布施对象有三者: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企业的员工及眷属、企业主自身及其家人。

  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创造消费者、员工及其眷属自身及家人幸福的过程。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则是所获致的福报。

  因此,我们期待以智慧创造利润,以慈悲善待一切的菩萨经济学理念,能升华现代的企业精神,而引发未来企业的新典范,并开启未来的新经济理念。

  2009年,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商大会,我以《菩萨商主与卓越企业家》这本书作为献礼,祈愿从全球的杰出华人企业家开始,让人类的经济产生全新的思惟,并迅速出生更多未来型的企业家,成为地球商主,来领导下一轮的黄金世纪。

  五、中华禅走向世界——美国地区

  1、将中华禅推向国际

  早从2004年开始,缘于美国麻州佛教会及德顿佛学会的邀请,我首次前往美东教学弘法,从此之后全球弘法的因缘广大开启转动。到了2005年,美国更有多达13个城市,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等地,邀请我进行数十场中、英文演讲及教学。2006年,开始应邀到美国佛教会纽约大觉寺、庄严寺及麻州佛教会等地,主持深入的禅七、禅十等修行活动,我所创发的“极限经行”禅七,更引发了极大的回响。

  除了佛教团体之外,素以高科技闻名于世的旧金山硅谷等地,更发现我所指导的禅修,并不局限于宗教,对于人类身心和谐的开展更有提升之妙用,因而积极推动,成立了“北美禅学研究中心(NorthAmericaZenResearchCenter)”,敦聘我马导师,以“禅·生命·人类·未来”的精神,祈愿以硅谷作为人类未来中心,让禅成为人类普遍觉醒的方法。北美禅学研究中心,目前已成为美国地区中华禅弘传推展的重要团体,作为变动时代中,安定社会人心、开展社会和谐的中流砥柱。

  2009年,经济大海啸席卷全球,美国首当其冲,美政府积极介入银行资金及体系之健全,同时在能源生疗科技领域大加奖励推动。

  北美禅学研究中心会长林元闽,深刻感受到硅谷科技重镇由金潮、硅潮、网潮、到现今推向生疗潮。他认为我近年来在美国、亚洲所教导的禅法,正是最高明的心灵科学,与生疗科学相辅相成。

  于是,2009年五月,北美禅学研究中心举办“变动时代的安心自在——北美巡回讲座”,邀请我前往北美进行一连串的巡回演讲教学,包括了德州堪萨斯、圣路易斯、休斯敦,及纽约、旧金山硅谷等地。

  堪萨斯州为美国主要农业州之一,而在高科技方面,堪萨斯州也颇负盛名,其第一大城威启达市(Wichita)为全美主要航天工业中心之一。相较于以政治、金融为主的东岸及西岸,以农业经贸为主的中西部,尤其是堪萨斯素有“美国心脏”之称,具有极大的潜力成为未来绿色科技、有机能量农业发展的重镇。

  休斯敦以能源(特别是石油)、航天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休斯敦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此外,休斯敦是德州医疗中心所在地,也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研究和医疗机构的集中地。休斯敦又被称为“太空城(SpaceCity)”,因为美国太空总署NASA总部位于此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阿波罗11号也是由此升空。

  2009年的弘法行程,从之前集于美国东岸、西岸,更进一步让禅法流人了中西部,几乎可说是贯穿了美国的心脏地带。2004年至今所讲学的地区,不但禅修的风气蓬勃发展,我所创发的“放松禅法”、“睡梦禅法”及“妙定禅”更是录制了中、英文版的有声导引,被普遍运用,作为普罗大众增长健康、安定身心的良方,这是中华禅化于无形深入人心的成果。

  2009年底,我到美国弘法时,旧金山市同时颁给我两张荣誉状,分别是市长纽森及估值官丁右立先生所颁发,感谢我将中华禅觉性的精神,以普遍化的演讲和禅修活动,造福他们的国家及市民。此外,我近两百部的著述,以及我以放松禅法在多次亚洲的重大天灾中,协助灾后心灵重建等事迹,在他们眼中也是极为卓越的成就,所以特别颁给我荣誉状。据说这是他们首次颁发荣誉状给一位禅师,这也是中华禅将觉性核心贡献给整个世界的崭新里程碑。

  六、从自觉走向普觉世间

  1、中华禅弘傅印度及欧洲

  2008年元月,我带领世界各地近百名学人,在佛陀成道圣地——印度菩提伽耶,进行禅修活动,追寻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坐禅悟道的足迹,企求生命的彻底的超越与解脱。

  室内禅堂地点,主要在世界华僧朝圣会馆,但除此之外,菩提伽耶的精神象征——正觉大塔和摩诃菩提寺,也是大众每日经行、坐禅的户外禅堂。此外,几次户外的行禅,也让大家身心得到极大的启发。摩诃菩提寺旁,有一座广大的林园“国际禅修花园”,当时我教大众各自随意找一悦意处,或树下或花前,安身坐禅。一时大众于林园中敷展座具,安心坐禅,仿佛回到佛陀当时,诸弟子各自在林间树下安身晏坐,静心思惟法要。

  这次在印度,除了禅七的修持之外,并举办了“国际斋僧大会”。来自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不丹、日本、缅甸等世界各地百余位出家僧实,三十多所寺院团体前来应供,每个国家以各自的语言,持诵心经,真正让人深刻感受到“东方圣人,同此心也,西方圣人,同此心也”,无论是哪一个种族、国家、阶层、性别,生命的觉性是完全无件ZIj的。

  当时我在致词时,提出了“地球佛教”的理念。地球佛教,以生命的觉性为核心,超越一切国家、种族、宗教,甚至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地球之一切皆是佛陀的圆满法身,每一个生命都能成为圆满的佛陀。地球佛教,从地球点燃觉性的光明,进而遍布法界,让一切世界都能成为光明的乐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能成为圆满的佛陀。

  为了这场殊胜的旅程,我特别恭绘成道佛巨画,宽二公尺,长达五公尺。禅七圆满之后,大众迎请佛像至正觉大塔——佛陀成道之地。巨大的佛画来到了正觉大塔前的山门,这是二千三百年前阿育王所建山门。当大众迎着巨大的佛像到了山门前,忽然来了两位工作人员,抬着长长的梯子,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时,就爬上了山门,将大佛挂上山门,而大佛与山门的尺寸竟然完全吻合。

  阿育王可说是将佛法有系统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印度建立了多达八万四千座佛塔,在即位后十二年左右,更派遣传道师到海外布道,足迹遍及今之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埃及、马其顿、非洲北海岸的塞利尼,南印度的乔拉、案达罗,及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地。

  这场“印度佛”与“中华禅”相会的场景,仿佛也预示着中华禅的法音将如同阿育王石柱,向四方八隅作大狮吼,以觉性的纶音传遍地球。

  2、中华禅传入欧洲

  欧洲的艺术底蕴深厚,我将之定位为未来人类的艺术中心。而我与欧洲的近因缘,应该是2008年印度菩提伽耶的大觉禅七。当时比利时极负盛名的摄影家Marie-Francoise Plissart女士也参与了本次禅七。Marie女士曾荣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在中国友人的鼓励之下,她专程来印度参加我的禅七,之前她从未接触过。由于她不懂中文,英文也不甚深入,于是由现场护七的执事将我的引导口译成法文,透过耳机收听,和大众一起进行七天的禅修。在起七之前,她一直担心自己无法坚持七天的禁语,或无法忍受打坐时的腿脚之痛。但最后她不但顺利的将这七天的禅打完,也得到极深的受用。

  在比利时,她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艺术工作者、作家、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通常都有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的问题。回到布鲁塞尔之后,大家都看到她身心的变化,发现她比以前放松很多,都很好奇地问她改变的原因。MFPlissart女士也也十分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她在印度参加禅七的奇特体验,并期待着早日能再参加这样的禅修活动。

  2008年12月,我出版了《送你一首渡河的歌——心经》绘本(The SutraofMylte~rt),在台湾地区蝉联畅销书排行榜冠军,此书英文版也被出版社视为跨足国际的重点书籍。本书大量运用我的画作,其中心经的英译也是由我所执笔。许多外国的友人爱不释手,特别是对我的绘画,似乎有一种能超越语言文字的特别感通。有趣的是,有的中文读者,看不懂心经的原文,读了我所英译的心经,反而懂了。而这本书成为中华禅进入欧洲的因缘,则是始料未及的。

  这本书刚出版时,德国文化中心主任葛汉先生极为赞叹,积极安排邀请我到德国举办画展、演讲,他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德国必须重视这样的文化外交,将能提升文化的资源积极引进德国。

  2009年新春,大块文化出版社邀请我为台北书展的国际贵宾,以英文带领一日禅的身心修炼。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前主席卫浩世(Peterweidhaas)也参与了此顼活动。

  卫浩世先生可说是法兰克福书展的灵魂人物,担任主席长达二十五年。在他的领导下,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茁壮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版权交易中心。卸任后,他仍持续为全球书展效命,担任国际上多项书展的顾问。这次他参加一日禅,也为日后中华禅走向欧洲埋下了奇妙的因缘。

  法兰克福书展为国际出版的年度盛会,几乎全世界所有新成立的书展,都将法兰克福书展的模式奉为圭臬。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以“中国年”为主题,大块出版社将《送你一首渡河的歌——心经》的英文版,作为重点推介书,特别拍摄宣传短片,片中以2009台湾地区八八水灾洪水的意象,与本书‘‘渡河,,的意象相呼应。以片中救度灾民的横渡恶水的画面,象征《心经》的“度一切苦厄”。片中最主要拍摄了我作画的过程,也表达出我身为一个禅者,所有艺术创作的本怀:普愿众生得离苦,昼夜吉祥长安乐。

  此次应邀至法兰克福,可说是首次开启了欧洲的弘法版图。当时法国、德国各个团体的邀约,也纷沓而至。

  欧洲出访的第一站巴黎,是应邀参加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nsec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不丹特展的开幕典礼。巴黎是欧洲汉学重镇,而吉美美术馆更是欧洲收藏亚洲艺术品之最,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其图书馆以收集东亚与远东艺术和考古书籍为专长,更拥有大量的佛教文献与特藏。

  参加开幕式的期间,与吉美博物馆长贾克·吉耶斯会晤,讨论在吉美美术馆中展出我所绘巨幅佛画的计划。馆方表示,除了展出之外,也希望能馆藏一幅我所画十公尺的大佛画。如果这个计划顺利进行,如此将是中华禅在世界的艺术中心所矗立最耀眼的法幢。

  在巴黎并参观了各大美术馆,随即前往德国科隆,应邀至德国妇女会演讲。本次安排邀请行程的,是知名华人音乐琴家陈必昭女士。数年前与其在台湾地区会面,当时我指导她如何放松拉小提琴的要诀,稍微点拨她便深得放松的奥妙滋味,在身心放松的同时,达到更美妙的艺术境界。

  此行接受科隆波昂妇女会及德国台湾地区客家会的邀请演讲,并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

  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记者会上,大块文化以卫浩世主席所出版的《集书人》、郝明义的《阿鼻剑》,及我所著《送你一首渡河的歌——JC,经》绘本英文版,作为重点书,受到国际媒体瞩目。卫浩世先生并向法兰克福书展现任主席JuergenBoos,极力推荐我的禅法,热烈分享年初他在台湾地区参加一日禅的深刻体验。

  中华禅在欧洲开展的契机,充满着蓄势待发的能量。

  3、语言的学习和禅的空性智慧

  很多人对我学习英文的成果,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我从2004年开始到美国弘法,当时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是透过一位当地中国朋友协助英译。后来美国地区的许多朋友希望我能亲自用英文演讲,表达得更贴切。当时我也答应了,于是由我一位精通英文的学生及其外国友人,共同为我单独教学。他们所创发的教学方法非常优秀,但我学习英文的进展,也令他们十分惊异,在他们的教学经验中,没见到这种例子。例如,发音部位的改变,一般人到我了这种年纪,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的调整却非常迅速,几乎就像幼儿在学习英文一般。

  于是,2005年,我就实现了承诸,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诸多邀请单位,以英文演讲教学。

  当然,学习英文有许多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核心,在于了解语言的空性。

  一切语言都是指向觉悟的方便,都是空、无常、无我的。“有我”是因为执着语言有不变实质的“我”,而非语言自身。

  语言本身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贴近的过程,并非所描写的对象自身。我当然会尽量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达,但实际上我并不那么在乎现在用英文弘法是否完全符合我的心意。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现在英文的词汇裹,有哪一个字是能精确表达开悟内容的?甚至不要说英文,有哪一种语言是可以如此的呢?这不关乎语言,而是悟境的内容。

  任何语言皆是可修正的,一个人可能英文很好,但是不懂佛法,他的词汇、文法可能都正确,文章也写得很好,但却不懂佛法,所以内义却是错的。因此,为什么要迷于指月之指呢?

  我学习英文,是为了帮助英文这种语言继续发展,更加贴近觉性。

  佛陀悟道之初,在当时的印度语言中,并没有可以表达悟境内容的语辞,因此他将当时的语辞重新诠释,使这些语言变成具开创性的,有时代的意义。

  语言并非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表达方式,是空的,在不断改变中。我们回头看看,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语辞中也没有能够表达觉性的词汇,因此刚开始都是用道家的名词,也就是“格义佛教”的时代。在《大藏经》中,我们常会发现,同一部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翻译的用语就非常不同。而现在,虽然中文裹已经有比隋唐时代更多的词汇来表达,但是意义反而不见得比隋唐时代清楚,这是语言产生了异变。

  同样的,英文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英文的处境和佛陀当时的印度,及佛教刚传人中国时一样,还没有表达觉悟、解脱的语汇。而我现在在做的事,是用普通英文直接讲修证、悟境的内容,帮助英文贴近觉性发展,直接跳跃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出觉性的语言。而这样的英文再译成中文时,同时也能帮助中文沉滞的法相变成可用的佛法。

  4、“放松禅法”、“睡梦禅法”和“妙定禅”

  禅是一种实践的科学,除了正确的观念之外,还需要实践的基础。在长达三十多年的禅定修习经验中,我创发出适合现代人简单易学的“放松禅法”、“睡梦禅法”和“妙定禅”,不但可随时随地练习,且能迅速有效解决身心压力、焦躁、忧虑、不安。这套解压禅法曾在台湾地区各大专院校、机关,各大企业、扶轮社等单位普遍教授。

  以其中最普遍的“放松禅法”为例,其中分成两部份,简单易行,每次练习只需要短短几分钟,随时随地可作。练习时先在心理上想象“如在水中”,全身如同在水中,轻松漂浮,完全不须用力;夏天时可想象在凉泉中,冬天则想象在温泉之中,唤醒身体对水的深刻生命经验。再来可观想整个身体“身如杨柳”,轻逸飞扬,不让压力留在身上。最后可观想“身如气球”,全身上下细胞像一个个充饱气的小“气球”,无处不充满气息,使身体自然正直而放松。

  这三个观想,是先让大家心念转移,从原先的压力讯息转输入放松讯息。再来是感觉身体如海绵,想象全身的骨头从头到脚都放松,接着是全身的皮肤、肌肉、内脏的放松,再观想全身化作水,化成空气,化成光明,化成空。我将放松禅法导引的次第,录成有声CD,逾今使用者不计其数,受惠良多,使用者往往在聆听的过程中,不到半小时就放松的深层人睡,对身心压力的解除,有迅速明显的成效。这些禅法的起源,要回溯到我在深山闭关的期间,身心在深入禅定境界的体验,加上现代人的需求,整合成简单、有效的禅法。

  七,禅·人间·未来

  1、禅法与科学

  科学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显学。机械、内燃机、物理、无绝电、信息技术一路发展,写下很多造福人类的精彩篇章。佛法从释迦创觉,或宏或细,迭荡起伏地流布全世界,迄今两千六百余年。古往今来,无数善知识以佛陀菩提树下的正觉为本,结合人类不同时间、地域的特点,因时因势而开方便,利益众生。

  在目前,科学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生命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积累了许多珍贵客观的实验结果,也越来越接近人类生命的顶峰——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高级精神心理活动(心识、灵性),使科学与佛法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而当代佛法的住世流传,也不可避免地与科学交汇。

  关于佛法与科学相结合的问题,一个是原则和大的方向,另一个是现实的契合点。首先,在医学界,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疾病。比如忧郁症、自闭症等,都是研究的重点。如果从佛法开展的一些方法,能对解决现代人的疾病产生效果,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但这裹有一个问题,很多宗教也是以为人治病除厄为宣传的,但是其内在精神和佛法并不相符。要如何才能既利益众生,又避免偏离正法造成长远的流弊呢?换句话说,佛教对疾病的观点如何?

  佛教中确实也有修法祈福,但佛菩萨的护佑,是暂时延缓,让众生有更多机会向善修行,多争取一些时间,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有很多宗教帮人治病,运用外在的力量,或靠外在的功夫,其效果的时间性和普遍性都有待商榷。我年轻时也有很多人找我治病,但后来我发现此非究竟之道。因为普遍现象是看到病人当时有改善,但他们的观念和习惯不改,后来又复发了。毕竟自己的问题要靠自身来超越。我后来着力于发展放松禅法,帮助大家引发人体自身深层的力量,这是比较究竟的。

  佛法认为疾病并没有实体的存在,是空性的、不生不灭的。如果疾病有实体的存在,那病就治不好了。像忧郁症、自闭症等神经官能症,或是精神病,在我看来,从来没有精神病,这些都是身心缘起的表现,只是因为他们身心因缘现起的某些条件产生了障碍,而被称为“病”。为什么我们会感觉疾病那么真实?因为我们生活在虚幻世界裹,虚妄世界中的虚妄,让我们会感觉很真实,就像梦中的梦,永远那么“真实”。

  佛陀深知世间法如梦幻泡影,但在处理世间事情时,佛陀对因缘是绝对尊重的。佛法中的“空”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一切都是空无自性,另一则是对缘起的深切尊重。佛经中记载,佛陀的医师耆婆,当时曾进行过开颅手术,而密教的法器,其中有许多是手术器具;阿拉伯数字也是印度的僧侣发明的。这些科学都基于佛法对世间因缘的理解所发展出来的,是很空性的、很柔软的科学精神。

  一般的观点认为医学科学是基于客观唯物的实验结果,对疾病的探究偏重于色法;有观察者,有观察对象,从组织、器官、细胞、分子一层层观察下去,发展出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但能否说,如果泯除观察者与观察对象间的二元对立,去除裹面的自性见,而贯以“假名”,那么科学的观察就接近佛法的观察?因缘所成,假名“分子”,因缘所成,假名“原子”?

  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这种态度。有的佛教徒把“唯物”和“唯心”对立看待,总是在打架。请问,科学家们所做的研究,哪一个不是缘起的现象?这裹举个例子,《首楞严经》中,曾提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察,经中将这个世界裹最细的物质称为“邻虚尘”,相当于科学上的“基本粒子”。“邻虚尘”再分解下去,就没有物质现象了,就是虚空了。

  经中提了很有趣的一个观点,要有几个空才能结合成“邻虚尘”?粒子可以分成更细的粒子,那空呢?这裹面一定有跳跃。基本粒子之后是什么?基本粒子究竟是否存在?医学、科学家们继续分析,这样很好,他们的成果都是存在的,他们的错认之处,在误以为只要找到最微细的那个物质,就解决一切问题了。事实上不然。佛法中也有这个问题。“说一切有部”认为有一个法处,就是基本粒子的存在,但佛教的主流思想,认为这是不存在的,而认为最后的物质是“物质概念”,由“物质概念”引发物质现象。

  2、中华禅与地球禅

  禅能与一切存有的个人、事件、学门相融,无论是科学、医学、文化、艺术,任何一者融人了禅的心要,都能创发出至真、至善、至美的灿烂光辉,中华禅是中国及人类的文化精华。

  2008年年底,我应邀到美国麻州佛教会讲学,其中提到从地球佛法到太空佛法。当时听众中有一位张博士,正是进行航天员身心医学研究的杰出科学家。

  在他的极力促成下,我在哈佛医学院演讲,当时并与知名的科学家们,包括脑磁图技术、针炙研究小组、禅定对脑结构变化的研究小组,进行深人的交流。当时我以英文讲授“放松禅法”。

  科学家认为,大脑是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阿含经》中说,名色、识如三支交芦相依而立。意识活动没有办法测量,但和意识活动相伴的大脑的功能活动是可以测量的。人类身心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可以改善生命机能,“放松禅法”应该对睡眠障碍、头痛、神经官能症等有缓解治疗效果。他们希望使用者在聆听“放松禅法”时,进行相关的的测量及医学意义的阐明,此可作为佛法与科学结合很好的切人点。

  我希望这套能帮助未来人类面临长途的太空旅行时,身心保持最佳状况的方法,也能成为人类迈向太空时代时,拥有“健康”、“慈悲”、“智慧”的重要生命技术。

  地球上的生命,将和宇宙其他星球的生命相接触。如果能使地球成为觉性的核心,把这种觉性的光明传播到宇宙其他的星球或星系,那就是把地球的觉性精神奉献给宇宙!

 
 
 
前五篇文章

宗喀巴佛学思想与现代伦理实践

成唯识论证义

净土念佛二三事

净土法门与他宗之圆融无碍

近十年唯识学研究综述

 

后五篇文章

毗昙学派

菩萨的说戒布萨

菩萨戒的持犯与得失

菩萨戒的师资问题

诠释与解构——皈依在佛教伦理实践的运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