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千经万论只为明心(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若做学术研究则会越钻越迷,造成无法化解的所知障,而这种所知障更会形成自以为是的贡高我慢,于是终成了觉悟的障碍。佛法是可以帮助我们解脱无明束缚的,但是为了破除我们对法的执著障碍,所以佛陀说他无所说,佛所说法〝如筏喻者〞,如果我们执著佛陀有所说法,那是谤佛;佛陀说法,是让我们透过他所说的道理方法,去明白什么,而悟向我们自己的心源,然后转化我们自己,去运用思想、发挥智能,才能够于现实生活当中去化解一切所发生的问题,使问题不存在,转烦恼而成菩提的,这就是《金刚经》所蕴藏的无边的法力。

  如果能够做到:不住法而行布施,则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这就是般若的修养。只要突破无明、转化自我,不住相而行布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能够无障碍地做到随法圆融,如有智能之眼,彻见一切,显现般若的效益;当然面对世间的种种──人与人、人与事所显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怎么样去化解它,使它不成为问题,那就能够转烦恼而成菩提,这是佛法的〝用〞。

  云老禅师说法:〝一个完整的佛法,离不开体、用、相、境〞。如果以体用相境来认识,体用相境我们曾经以一单元介绍过,在这里就不再重覆其详细。

  以〝体〞来讲,我们学佛为的是要觉悟,生命居于迷、觉之间;迷的话,我们就只有烦恼,其本体性就是业,就是众生;如果能够觉悟,烦恼就能够转化为菩提,众生的业识本体性就能够清净。

  以〝境〞来讲,如果觉悟了,那么所显现出来的就不是业了;如果没有觉悟只是无明的话,那显然的,我们所造作的一切都是业,显现出来就是业;显现出来业,以境来讲,以内涵来讲,那我们就是在三界六道内轮回;唯有转业成道,那才有出离三界轮回的可能,才能进入〝四圣〞。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诸贤圣的这种机会,这是〝境〞的不同。

  以〝相〞来讲,我们刚刚已经提到,当我们无明的时候,我们是一种烦恼相,烦身恼心,十分不自在。当我们能够转化的时候,烦恼化解了,身心泰然,就是一种菩提相。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陀的道理方法,可以让我们从无明中觉醒,然后从无明业作这种束缚当中出离,这才是我们学佛的一个目的。

  所以佛法里面讲〝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

  〝信〞是学佛的第一个条件,有道是〝佛法如大海,唯信方能入〞,如果不相信,又怎么能够接受佛法呢?起信是〝我〞的放下以及诚恳的表现;但佛法是觉悟之法,其信绝非迷信,所以信除了〝信他〞的充分条件之外,还要达成〝自信〞的圆满,这就需要〝解〞与〝行〞的功夫;于是对佛陀所说的道理与方法,要进一步去学习,去修持。这个〝解〞与〝行〞,绝不是盲修瞎练、自我意识的认为,必须是要放下自我地去亲近善知识。

  善知识是我们依止学佛的老师,而他必须是依照佛陀的道理方法去修证的觉者,透过修行的心得以及修行的体验,他也完成了觉悟,所以他可以化佛陀的言语来为这时代的人们解惑,穿越时空,让我们能够懂,并理解到释迦牟尼佛的精神和怀抱,还要契应他所宣说的法义,中间没有丝毫自我意识的成份;懂得了之后,接著要行;必须把佛陀的东西吸收消化,变成资粮、变成滋润身心的、饶益我们的有价值的心灵资粮,符合清净、庄严、淡泊的宗旨,同时还要进一步转化出来成为行为,转业成道。

  世间法中,我们知道:读有益的书,尚且可以变化我们的气质,那何况是佛法!学习佛法,可以开启我们心中的无明,突破了无明,自心的智能就可以显现;只要无明少一分,我们的法身慧命的修养就能够显现一分。

  般若的修养就是可以做到〝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的无碍境界,所以是一种运用思想、发挥智能的表现。运用思想是要经过〝我〞的调适,也就是〝五蕴〞的调适,必须突破我的执著,成为〝无我〞的修养,那才能够充分发挥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完成饶益功德;所以老禅师讲〝修行〞,修行是什么?就是修正我们的身、口、意;要对我们自己去做一个认识,调理我们自己。

  所以,当我们走上学佛的菩提道路,慢慢在佛陀的道理方法熏习之下去改变自己,我们的〝非〞与〝无〞就慢慢可以显现,把原来不好的变成好的,把好的变得更好,所以佛法中讲〝四正勤〞;勤,就是一种精进,正勤就是以正确的方法、在依教如法的方式之下,选择好的去精进。

  比方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如何去培养自己?在什么样的正勤之下去努力?我们要学习慢慢观照自己的心念:不好的,我们不要做;已经做过不好的,我们要勇于面对,忏悔求改进。忏悔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检讨并且去改正;世间法当中,通常人只会注意这一生,或者某个片段的现在;对时间的认识,是一种概念的、笼统含糊的,对过去常是无可奈何,对未来更是无从把握;可是在佛法中说及时间,还包括空间,它教我们认识的是〝三世〞。

  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生命是无始以来就有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它是时间不断的连绵、延续和开展。过去、现在、未来…,以久远劫来看,时间流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可是就刹那来看,当下这一秒就是现在;但它眨眼就会成为过去;而下一秒的未来,又即刻成为现在。

  所以我们对生命,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此刻的存在,乃至只是这一世的存在;其实它只是一个分段生死,或者说是一期生死;而事实上生命它不是断灭的,它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绵延和持续。众生只要有造作,他有造作因,他就要去承受造作果;除非我们掌握了──懂得了因,你不再造作了;没有造作因,就不需要承受果了。

  第219期《金刚经研读广播稿》错误更正:

  第22页第12行应作〝第八处是无色界的无所有处〞;第13行应作〝第九处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谨此,谢谢!

 
 
 
前五篇文章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八--佛度有缘人(二)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二--自我转化的关键(一)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九--佛度有缘人(三)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六--自我转化的关键(五)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七--佛度有缘人(一)

 

后五篇文章

金刚经研读 之九十三--不变的本体(二)

金刚经研读之八十一--千经万论只为明心(五)

金刚经研读之六十五--行修的境界(三)

金刚经研读之六十四--行修的境界(二)

金刚经研读之六十三--行修的境界(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