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柳本尊与唐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柳本尊与唐密
  王家祐
  一、安岳县文献资料中的柳本尊
  唐玄宗时西域文化盛行于长安,至今西安出土唐俑多见胡人及胡装。世传"霓裳羽衣曲"名虽似道教之称,实亦印度古曲变体。乌荼国人善无畏住长安译印度古典,对印度婆罗门再兴后之"佛教"密宗大力宣扬。西域僧人金刚智、不空相继来华,与善无畏并称为"开元三大士"。此三僧人所传之密教,实为宣称"佛法"的印度古婆罗门教之新派,为别于日本僧空海(得法于不空)所传"东密",后来称之为"华密"(还有"藏密"),经三大士传于第四代惠果(745-805)。又经三十年出现了第五代柳本尊(844-907,据胡昭曦同志《大足宝顶山石刻浅论》考订)。柳本尊后又二百五十二年有第六代赵智凤(1159-1249)。(关于密教世代,柳、赵为第六代与第七代还有异说,待考。)
  道光二十一年《安岳县志》卷七寺观:"毗卢寺在治东八十里。《宋史贩郊即罚毫本尊(原文作"增")置宝顶(原文作"鼎")于上。"(此当指柳本尊创刻十炼图)。
  《乾隆二十六年装毗卢佛身碑记》:"爰考毗卢于邑乘,系唐朝柳本尊创始也。"
  《万历三十九年(紫竹)观音殿新竖万年灯记》:"阅自唐代,有西人柳本尊者为诸众生开示觉悟梯航。"
  万历丙戍二月(华严洞)妆功德记》:"夫古洞华严乃周昭遗迹。全堂(佛菩萨)金相是柳、赵刊形。"柳指柳本尊;赵既可指赵智凤,亦可指广汉赵太守。
  柳本尊的生卒年代大约是844到907年。但从现存《柳本尊传》(嘉州杨氏子释祖觉作,已残缺),及十炼题刻文字,看不出他本人到安岳县传教的记载。也许安岳县诸造像遗迹,是他亲信弟子们所作?当然也可能他本人亲自去过一段时间而记载有失。
  十炼第一(炼指)题记云:"光启二年(886)……感圣贤摄授道(法)语云:汝当西去,遇弥即住,遇汉即回,遂礼(雪山),却回归县。"
  接第二(立雪)"光启二年十一月,挈家游峨眉,瞻礼普贤光相。时遇大雪弥漫,千山浩白。十三日,将身向胜峰顶大雪中,凝然端坐,以表释迦文佛雪山六年修行成道。感普贤菩萨现身证明。"
  此年所礼(雪山)是峨眉山。但今毗卢洞题刻原石上之"遂游礼山"中是简化的"灵"字,而不是"雪"字。此""字引起了另一种猜测:即灵山(一般又误认为云山)乃指后周隆龛县(隋开皇三年改崇龛县)之象王山。但此乃宋初因陈抟而建的"灵山观",本名"古龛寺"。又误认作"云"山,而指为隋开皇十三年造像之大云山(小千佛寨的栖岩寺),更误写为"大雪山"(旧通志)。这是为争取名人胜迹的心理反映,是不足为凭的。
  柳本尊在安岳县的"灵山"(一般所指佛教胜迹"灵验"之山),直接崇祀他的"大般若洞"(箱盖山),"毗卢洞"(石羊),"茗山寺"("高岩老祖"龛)三处,都可称之为柳本尊灵迹。但"灵山观"与"大云山"两处皆隋唐造像名迹,大云山三头六臂明王显然是密教神像,玄应所传本有密咒,说柳本尊密教内容及其造像与北系密教有渊源承继关系还是可以成立的。
  二、柳本尊《十炼图》的内容与人物
  安岳(石羊)毗卢洞与大足(宝顶)大佛湾都有柳本尊《十炼图》,这是关系我国密教历史的关键史料。立体图像加上具体的文字说明(碑文题刻),留给历史、艺术、宗教等社会科学以最佳的珍贵记录。
  安岳与大足两县相邻,两处柳本尊十炼造像基本相同,只是排列略异。十炼图每炼都刻有文字题记,记述了各炼的时间、证人,及有关事迹。今存残断的宋代祖觉和尚所写《柳居士传》大约即据十炼题刻编辑而成。安岳题记位置较低,全文可读。大足题记在高岩上,难于看认(仅大足文物保管所有抄本)。据照片可见(不清楚)的大足第八第十两炼文(断臂与炼膝)看来,两处题文是全同的。主作誓证的佛、菩萨中,有四炼不同:第八断臂,在安岳仅见阿弥陀佛;在大足有两佛作证。第十炼膝,在安岳未设证人;在大足有一菩萨作证。第一炼指,在安岳看不到作证者;在大足有一佛一菩萨作证。第九炼阴,安岳的看不见作证者,大足的却有一执如意菩萨作证。(以上明知有问题,无图像核实。)
  关键在于正中供养主尊的不同,侍奉人物或本传有关人物的差别。在安岳是以毗卢舍那佛为中心,两旁为(左)净饭王与(右)王后摩耶夫人。在大足直接以柳本尊居士像为中心,当然也就没有了净饭王夫妇,传记或侍从弟子有关人物安岳共13人;大足为17人。宝顶多出四个女尼,一合十童子,三个老、中、青三代一家侍者;安岳多出两"神吏",一"广汉太守赵某",一老文官。相差四人。
  侍从或传记人物的比较探索
  宝顶山从左(东)至右列序
  毗户洞从左至右列序
  注释或传记备考
  1男吏接眼?
  2男吏下书?
  3女尼执莲花(尼仁辩)
  4女尼捧盘供(师途中女子)
  5执刀武吏将
  6捧笏文官(甲)
  7丘氏女侍(甲)捧方案置手柳居士像两肩后坐两菩萨
  8丘氏女侍(乙)捧方案置耳
  9捧笏文官(乙)
  10执剑武吏将
  11大光明王割头布施
  12童子双手合十(第三代尼孙法兴之媳?)
  13女尼捧盘供(师卢氏尼)
  14女尼托瓶(尼小师弓通)
  15中年男托书16老年人(螺髻?)
  17少年戴软翅巾
  1虎盔神将持剑
  2神吏(直发卷曲胡)
  3男吏接眼
  4男吏下书(背令旗)
  5持杯放眼文汉州剌史官赵x
  6捧笏文官(甲)
  7丘氏女捧案置手毗卢佛两肩后立净饭王夫妇
  8丘氏女捧案置耳
  9老文官
  10捧笏文官(乙)
  11大光明王舍头布施《唐柳本尊传》作者跋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
  12神吏
  13甲胄神将(柱斧)
  (虎盔、曲卷胡或与巴獠人有关?)
  1、3
  2、4
  即广汉刺吏所差人?
  (弥濛镇)
  3第一代圣寿院主女尼
  4本传"途中遇女子同归"。
  6当即上奏蜀王之厢吏谢洪
  7丘氏得活以二女为侍
  910当即上奏蜀王之本界滋
  10此老文官当即收养之嘉州都吏v
  11两地皆有此王见"炼顶"题
  12殆即张岷之女张希照?
  13成都玉津坊女子卢氏舍宅建坛
  14第二代尼弓通或即张氏女?
  15作记"草泽张讷"。
  16作跋"安养居士眉山张岷"。
  17作书"男(张)济"
  张岷有女张希照为弥镇圣寿院第三代孙的媳妇)
  以上仅仅是一种推测、试探。
  宝顶人物中多出了两组人物、四个女尼(加上合十童子或童女是多五个女尼),三个老中青市民。显然这是宋代(柳死后)的人物。宝顶十七人恰巧与宝11号佛涅?图弟子十七人的数字安排同(涅?图中还有亲属),若考虑此十七人皆当是"弟子",则柳氏临终传法人杨直京、袁承贵、汉州守赵某、成都玉津坊女子卢氏、丘某夫妇(子及子妇?据大般若洞造像似有子?)及丘氏二女、武阳途中所遇女子、蜀王所属厢吏谢洪与本界官滋冢杂τ辛邢(六男、五女)。由于传记缺蚀,很难准确考订。
  (十炼的题记与《唐柳居士传》残文所见柳本尊事略)(无书查核,粗疏)
  《柳居士传碑》正文:"熙宁元年…赐圣寿院为额(此指弥镇柳氏坛)。成都持瑜伽教贾文确(董)其事,命草泽张讷为之记。十年春…冯翊王直清…为作传。"(传当作于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
  又云:"绍兴庚申端午安养居士眉山张岷谨跋,男济书。"(跋应作于绍兴十年,即公元1140年)
  又云。"……九日,右奉议郎、前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王直清立石。院主尼仁辩、小师弓通、师孙法兴、法住⑹ο⑾U(张岷之女,"媳"?)。"(前面年号蚀缺,似立于宋绍兴年间。可能即1140年?)
  此碑本立在汉州弥圣寿院,宋时此院已为比丘尼主持,而张岷之女张希照即出家于此,为第三代。"师息"解作媳不妥?既是女尼,当是息孙之意?今大足宝顶小佛湾的《唐柳居士传》是"眉山赵圣户□□□,释祖觉重修,右承奉郎前知叙州宣化县王秉题额。"当是南宋时重修重立于大足。兹列表如下页,录大事于表左,题刻于表右:
  《唐柳居士碑》摘要(《金石苑》残文)
  十炼题刻文摘要(安岳毗卢洞)
  "柳本尊名居直。"原不姓柳,儿时为"邑都吏收养…(养)父殁(乃)以柳为氏。"
  "嘉州城北有柳生瘿,久之乃出婴儿。"
  "专持大轮五部咒。盖瑜伽经中略出念诵仪也,诵数年而功成。……空中语曰:汝愿力广大,此地非汝所居。当西去,遇汉即回,逢弥即止。"于是挈其属离开嘉州,途中收袁承贵为弟子,同游峨眉。遇异人告之(曰):居士不须居此山。今成都多厉鬼,盍往除之。"遂领众至成都。(按:自886年至939年,五十三年中,事迹不详)"时王建帅蜀而妖鬼□□。正月十五日持咒禁止之。……蜀人德之,从其化而益□□,门人之列者无虑数十人。"应杨直京之请往汉州,即回弥住持。(?杨直京为临终付托人似即柳(生瘿)居直(清凉圣人)本姓家下辈)
  "广汉太守赵公遣使请目睛,欲试可,居士知之……至州…。天复三年七月三日也。四年春(赵)舍宅奉居士为四众庙院…。居士遣其徒住持,还归弥。赵复为营广所居,道俗还来。其化金堂……金水□□。成都玉津坊女子卢氏舍宅建道场以奉香火。会嘉州四郎子神作祟,疫死甚众。居士割左耳立盟以除之。八月五日结坛玉京坊挥刀……蜀王叹异,遣使慰劳。
  "马头巷有丘绍者,病已死三日,心尚温,其妻请居士至其……二女……给侍居士……咒少选复苏。……焚以示绝欲……蜀王益善即召入问曰……供养三日……四方道俗来……其法者益众。
  "七年七月十四日中夜呼杨直京……蜀王大悦(敕)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成都持瑜伽教……。"
  金刚智传不空,不空传(一行),一行禅师称瑜伽……。"(传文脱蚀如此)
  (炼心940年)"本尊是大中九年(855)?六月十四日于嘉州龙游县玉津镇天池坝,显法身出世间。"《明碑》柳破其瘿而婴儿出,州之都吏收鞠为子。
  (炼指886年)"感圣贤摄授道(法)语云:汝当西去遇弥即住,遇汉即回。遂礼雪山,却回归县。
  (立雪886年)"挈家游峨眉瞻礼普贤光相……以表释迦文佛雪山六年修行成道。
  "若于安岳等处兴教,是有可能。(十炼膝)"(蜀王问曰):卿修何道自号本尊。对曰:予精修日炼,誓求无漏。专持大轮五部秘咒救度众生。天复六年正月十八日……烧炼两膝。……"
  (四剜眼)"一日汉州刺史赵君差人来请眼睛……。本尊先已知有人至,将戒刀便剜付与。赵君观而惊叹:真善知识也。投身忏悔。时天复四年七月三日也。"
  (八断臂)"天复五年在成都玉津坊道场内,截下一支左臂。……本界厢吏谢洪具表奏闻。蜀王叹异,遣使褒奖。"(九炼阴)"天复五年闰十二月十五日。马头巷丘绍得病,身死三日,皈依本尊求救。……以香水洒之,丘绍立苏。于是丘绍夫妇,二女俱来侍奉以报恩德。……本尊葛布裹阴,终一昼夜烧炼以示绝欲……本界腾奏,蜀王叹服。"(五割耳)"天复七年七月十四日,夜呼紫授金章(杨直京)曰吾今去矣,汝当久住共持大教……归于涅?。圣寿八十有四。"
  以上粗疏列比,仅为搭一初架,考校无功而不能为定。省博有《金石苑》而不能借阅,"冻结"图书即不用图书,无怪有曰:只读书何以搞工作?此段改写必需:A考订生卒;B考订年月;C细搜人物与史事;D分析《十炼》题记排列与事类记载。E详研此密教传承系统。此文仅为编辑粗疏之框架而已。
  (安岳毗卢洞《十炼图》似早于大足宝顶)(毗为柳氏造;宝为赵氏仿造)
  (1)中心神像(毗)毗卢遮那佛(顶上化出柳本尊)与释迦牟尼双亲;(宝)柳本尊与两菩萨。显然柳氏造像以毗卢为本尊,赵智凤翻造十炼图直接以柳氏为本尊。
  (2)(毗)柳居士像全部无须;(宝)柳氏像皆加刻三股胡须。
  (3)左右两捧笏文官(厢吏谢洪与本界滋?)在(毗)青年像;在(宝)老年像。
  (4)群侍从弟子像:(毗)尚未定型;(宝)已仿(宝11龛释迦涅?图)定型为十七弟子。(宝)群弟子中女尼有六(或七)个占三分之一强,反映了巴人尊母的习惯,与密教崇阴的传承。赵智凤出于巴獠族系?天水赵氏与阆中大姓赵氏或有关?
  (5)每一炼的作证人(佛、菩萨、圣神、明王),(宝)配备全;(毗)较具雏型。柳本尊身后,(宝)多出两菩萨,似在象征柳、赵两人成就(文殊、普贤);(毗)则少此。
  (6)(毗)顶岩上仅造五方五佛;(宝)两侧另增加了四大菩萨。
  (7)(毗)尚无"十大明王";(宝)加造"十大明王"于柳本尊主像之下。
  (8)(毗)窟顶刻题:(中三大字)"毗卢庵",两侧联云"虚空法界遍包含,只是毗卢一座庵。"窟额五佛左右:(中序柳氏出身简历)"本尊教主始自嘉州城北有柳生瘿,久而乃出婴儿,邑都吏收养,父没继其职以柳为氏。……有大菩萨名金刚藏,了悟本尊无为妙理,修菩萨行已过十地……因名本尊教主为号也。";(宝)则仅题以敕赐封号"唐、瑜伽部主、总持王"。   (9)《安岳县志》卷七寺观"毗卢寺在治东八十里。宋《方技传》:柳本增(尊)置宝顶于其上。"又《水井殿碑记》"厥山龙归,厥寺毗卢。爰考邑乘,创自宋初。"又《观音殿新竖万年灯记碑》"阅自唐代,有西人柳本尊者,为诸众生开示觉悟梯航,勒大士像于毗卢山之右。"皆见(毗)作于唐末宋初,早于宝顶。
  (10)"大光明王头像"两处完全相同。说明了(宝)是据唐、宋初造像翻刻(仿制),而且宝顶是仿制前期造像的精华选编(统一规划)。这就说明了大足宝顶造像为什么具有造型艺术的唐代风格,也容易使人们对大佛湾群像具有唐代雕造风格的印像与猜疑。宝顶造像是唐代造像的续编。
  (柳本尊披式卷曲发像)在宝顶,人们大都以卷曲发像为赵智凤。胡昭曦教授指出:宝顶小佛湾"经目塔"上,第一层正面圆龛中卷发人像,可能就是柳本尊。这一看法(卷发是西人柳本尊),在安岳得到证实。并提出了柳、赵都作卷曲发;是佛教修行发式?还是同"族"的"巴獠族"发式?柳本尊与赵智凤的卷发是"和尚"中值得注意的特殊风格。这种卷曲式披发,可能来自:A印度土族荼罗维图族的佛教信徒,后来成为佛徒头式之一。B来自巴躴(汉代的"青衣羌"、"板楣蛮"),或巴躴后裔的普州巴獠。这一问题尚需考索。今将柳本尊披发资料列下:
  (1)毗卢洞正中毗卢佛顶上石塔中坐像是满头卷发的柳本尊。
  (2)毗卢洞第七炼(炼顶)的柳本尊。
  (3)毗卢洞顶岩上所刻"五方五佛"中,两外侧二佛是卷发(此证为印度发)。
  (4)华严洞正壁右角立和尚像(骑狮普贤侧)。宝顶圆觉洞右为普贤与柳居士。
  (5)毗卢洞右侧水井殿(宝岩)正壁左坐佛(无左臂,是柳本尊像)是卷发。
  (6)小千佛寨24号宋"西方三圣"龛小供养人为满头卷发(此证是本区民族)。
  (7)毗卢洞"佛文普庇"龛下及两侧壁有卷曲发人像数十,并题巴人姓氏。
  按"巴郡、南郡蛮"有五姓: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板楣蛮"有七姓:罗、朴、昝、鄂、度、夕、龚。另外又有大姓:廖、范、赵、向、冉等。今之佛文普庇列像题名有:(1)卷曲发如柳、赵式:母金俸、母金台、母金住、龚延辉、桑朝海、姜尚志、汪氏妙善、谭氏妙缘……。(2)唐代中分双髻式女发(此处佛弟子似皆女徒?此是巴人崇母或密教重明妃反映待考?):王氏妙真(及)男何怀、刘氏妙善、如瑞、如惠、龚氏妙善、于楼、于有芳、于得弟、后正贤、后正福、后正池、彭氏四、龙氏五、龚氏大姐、易氏妙性、廖自华、易悦泰、蒋氏、何氏幺姐、李氏二、周氏二、张子贝、杨一琴、姜朝琴(又一同名)姜朝琴、后大姑、后寺芳、姜尚书、冉氏大、后奇芳、刘氏三、范国瑞、曾荣祥,这里为什么竟雕造了约五百供养人(僧俗四众),又多数是女性,很值得推敲。
  关于"巴獠"族姓问题,还有一条题记值得注意的是:卧佛沟第82号龛题"蒙彦进并罗氏敬银装修释迦牟尼(佛)。"蒙为岷山大姓,罗为巴姓,唐代川北蒙氏与盐边县族自称"蒙人"(不是蒙古人),南昭王族蒙氏,或皆蜀山震蒙氏嫘祖之后欤?华严洞《重妆功德记》云"夫古洞华严乃周昭遗迹。全堂□□□金相是柳、赵刊形。"华严洞普贤侧有柳相,相对文殊侧立一螺髻发人绝非赵智凤,疑此"夫子"或即广汉赵太守也(宝群弟子中最右第16人与此"夫子"同),唐玄秘法师为天水赵氏子;大足北山赵懿简公碑亦由陕西来,诸赵或本为北迁之巴氏耶。大般若洞宋题"赵印(字)存叔"亦可考之。此外明代道林寺蚕骨禅师无际本姓莫,亦似巴人后裔"士家族"族姓。圆觉洞有颜公辅题记、颜为楚人(巴族部分在楚)。康熙中又有楚人僧南翁住锡于安岳道林寺,又居于大足宝顶寺,两地佛教似有巴楚渊源。其它题名尚有待深入考辨。
  (刻工题名)净慧岩"……功德。绍兴二十一年仲春记。攻镌文仲璋、男文秀□镌二岩。"大足妙高山三教窟题名有"东普攻镌文仲璋、侄文糼、文冲。天元甲子记。"前题绍兴二十一年辛未(1151),后题甲子为绍兴十四年(1144)。安岳与大足两县相邻,镌刻工文仲璋及其子侄皆同时名工。又大足佛安桥三教龛(12号)题"东普攻镌处士文孟周记。"亦为文氏家族。
  卧佛沟第17龛题记有"潼川冯政镌。……绍兴初夏甲寅(1134)。"
  (密教与显宗并存)从印度式"弄蛇"神看出唐代佛教密宗的传播:
  大足宝顶大佛湾的创建时间大约是公元1179-1249年间(南宋淳熙六年到淳熙九年)。安岳圆觉洞则创于庆历年间(1041-1048年)。《真相寺圆觉洞记》云"庆历四年,中秋日。玄士冯俊记。"(见《安岳县志》卷七第二十三页)则此处十二圆觉早于宝顶约一、二百年,当是赵智凤取材蓝本。此处第20龛上层雕佛像三身。下层中立桃形火焰纹背光的"明王"(大黑天?),三头六臂明王前双手合于腹前,后四手分执剑*等物,六臂皆缠绕黑蛇,为密教源于古印度之神像。安岳八庙乡卧佛后"八大明王"之第三位亦是持蛇缠臂。这两处"弄蛇之神"都应是唐代造像,也是大足明王像或护法神的蓝图。
  在眉山县广济乡水库大队的大佛寺("神仙洞")岩刻造像中也有一尊"弄蛇怪神",题记云"敬造'揭帝明王'神一身。僧令王言自发心为当身平安,延年益寿造。永为供养。"并列的观音像侧亦有题记云"敬造白衣观自在菩萨一身。僧令言为全家师主延年益寿造。明德元年八月十日镌了。"这一"揭帝明王"是造于公元934年,是标准的后蜀造像。眉山大佛寺造像还有两大特色值得注意:A是下岩十余龛左侧的一个"经龛"(可以藏经书的小石室)与卧佛沟第53窟右外前壁上深约05米的"经龛"全同。第53窟左侧题记云"……修装三身佛并'经龛'洞一座。……广政二十二年。五音地理王彦昭。"这与同时代的藏经小屋一致。B岩缝上"观音"与"罗汉"对面相同似由显入密?题记云"明德三年敬造白衣观音菩萨一身。"此处造像应始于唐。

 
 
 
前五篇文章

大悲忏仪

虚空藏菩萨信仰

药师佛的慈悲济世精神及其意义

财富法门

大吉祥天女(财富法门二)

 

后五篇文章

观音与妈祖的相关性研究

论观音形相之递变

普门化红颜──中国观音变女神之探究

桃园观音乡甘泉寺之研究

娼妓·渔妇·观音菩萨——试论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与衍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