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石头和尚希迁 传续南禅文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石头和尚希迁 传续南禅文化
  惠能始创南禅文化
  南禅文化始创于惠能。惠能(638--713)祖籍范阳(今北京城区西南),父卢行?到岭南做官,才落藉新州。惠能秉承中原家教,却出生、成长于岭南,故南禅文化不仅体现了华夏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融的辉煌成果,也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的鲜明特色。
  惠能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并不是把宗教信仰的境界停留在眼前自我利益实效的追求上,而是通过深入的哲学思考,把佛教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以适应初唐社会的变迁。惠能在禅宗前辈兼容与吸纳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广泛运用中国传统的儒学、道学思想文化,对印度佛教带根本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进行了改造,使之全面彻底中国化。通过佛教文化的创新,把只重实效的泛神崇拜价值观,提升到追求“平等是德”、“和光接物”、“因缘出世”,即众生平等,净化心灵的新境界。
  泛神崇拜没能构建出初唐的和谐社会,只有秉承中原家教而出生成长于岭南的惠能创立的南禅文化,才推动初唐走出转型期的思想混乱与民族仇杀,成为构建盛唐和谐社会宝贵的精神资源。
  西江陈氏崛起带有佛教色彩
  南北朝至初唐,西江陈氏是势力显赫的土著渠帅家族。世袭俚獠渠帅陈文彻、陈文戒、陈法念、陈佛智、陈龙树、陈普光等人的名字,都带有浓烈的佛教色彩。从陈氏家族的兴亡,可探寻佛教在土著社会中传续的轨迹。
  西江陈氏的记载始于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年),西江俚獠渠帅陈文彻陈文玉兄弟出寇高要,陈文玉政绩卓著,梁武帝降玺书褒之,死后被乡民奉为雷神。中大同元年(546年),陈文戒助西江督护陈霸先打败在交州称帝的李贲,受到陈霸先褒扬。太清二年(548年),陈文彻引兵出援台城(今江苏南京),助陈霸先定侯景之乱,陈氏由此崛起。
  梁陈时,陈氏家族还有陈法念父子留在岭南为官。陈法念,历任新州(今新兴)、石州(今梧州)剌史,封宋平郡(今越南河内)公。陈法念之子陈佛智,初为罗州(今廉江)剌史,陈光大初(567年)授南靖(今怀集)太守,太建年间(569-582)任西衡州(今衡阳)剌史,封安靖郡公。
  隋开皇九年(589年),陈佛智投靠广州渠帅王仲宣,不肯归隋,洗夫人命冯盎斩佛智,陈氏暂时销声匿迹。唐武德四年(621年)陈氏归唐,陈佛智之子陈龙树被任为钦州剌史,不久即转任泷州(今罗定)剌史,迁任南扶州(今信宜,贞观六年改窦州)、建州(今郁南连滩)剌史。其子陈普光,任泷州永宁县(武德五年以永熙县改名,今罗定西南)令。陈普光于是在罗定“龙龛岩之北壁,画当阳像,左右两厢,飞仙宝塔,罗汉圣僧”,以佛教、道教之偶像拥戴皇权。
  圣历二年(699年),陈氏阖门反思历代与朝廷多次兵戎相见,“痛先君之肇建,悲像教之陵迟”,“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与龛中当阳像相配合,“为七伐之父母,修六道之缘属”。并请任京官的陈集原作铭写序,赞美武则天“御绀殿以抚十方,动金轮以光八表,弘护大乘,绍隆正教。垂拱之风,叶至真而成正觉。就日。与慧日、俱明、油云、共法云同覆。”把武则天的施政与佛法光明等量齐观。
  大规模造像与华美的颂词并不表示陈氏与唐皇朝的关系已达到真正的和谐。此后陈氏与朝廷的战争仍时断时续。直至开元十六年(728)春,陈行范在泷州称帝,克四十余城,唐遣宦官杨思 杀俚獠六万余人。西江俚獠渠帅陈氏才最终退出政治舞台。
  石头和尚希迁丰富和发展南禅文化
  陈希迁(700-790)出生于盛唐,成长于中唐,比惠能稍晚。《五灯会元》说他是“端州高要陈氏子”。西江陈氏是南北朝至初唐的岭南土著俚獠望族。希迁年轻时应是在陈氏家族被泛神崇拜困扰走向没落的进程中渡过的,故对泛神崇拜十分反感。《五灯会元》说他“既冠,然诺自许。乡洞獠民畏鬼神,多淫祀,杀牛骊酒,习以为常。师?往毁丛祠,夺牛而归。岁盈数十,乡老不能禁。”
  对泛神崇拜的反感促使陈希迁要对世界方法论作进一步的探索,他选择了佛教文化。十多岁即到曹溪(今韶关南华寺)礼六祖。得递度,但未受具足戒,只是个小沙弥时就逢六祖昭示将圆寂。希迁赶紧问六祖:“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六祖曰:“寻青原行思去!”
  青原行思是六祖嗣法弟子,希迁独立思考的精神受到青原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足”的赞誉。不久,行思命希迁往参六祖门下另一位宗匠南岳怀让。见面时,希迁便问怀让:“不慕诸圣,不重已灵时,如何?”怀让说:“你的问题太高深,何不问下一个问题?”希迁自作解释说:“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表达了要继续深入探究泛神崇拜错误根源的决心。
  地处岭南与中原文化交接地带的湖南衡山南寺石头希迁和江西进贤开元寺马祖道一,号称并世二大士,其法嗣却能通过南禅文化的自我完善,远离中原政治经济纷争,发挥宗教作为和谐社会精神资源的作用,渡过武宗灭佛后的宗教和社会危机。在唐末五代间繁衍出五大宗派。希迁下衍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道一下衍为临济、沩仰二宗。
  洞山良价(807-869)与其法嗣曹山本寂(804-901)创立的曹洞宗,从希迁关于事与理回互的关系上发展出“五位君臣说”。用正、偏、兼、君、臣五位,分析佛教真如与其派生之世界万有的关系。认为“君为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臣为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表明宗教的世界观在乱世要偏离现实世界纷乱,注重精神世界探寻的唯心倾向。
  “五位君臣说”的方法论将体与用,真与俗、空与色、理与事统一起来。这其实是用绵密细致的形而上学逻辑,补充希迁带有辩证法味道的“回互”方法论。
  庆云寺道丘栖壑师承希迁法脉
  有鉴于卷进世俗经济政治纷争会祸及佛教本身,临济宗与曹洞宗部分有远见的僧人于明末隐入山林,倡导农禅。曹洞宗河南嵩山少林寺住持大章宗书的三代孙无明慧经(1548-1618)隐入江西黎川建寿昌寺,创立寿昌系。清初,除隐入太行山的彼岸海宽续主嵩山少林寺以外,寿昌系属下博山系元来无异(1575-1630)一支法脉,南下岭南,以住持广州海幢寺之道独宗宝与住持肇庆庆云寺之道丘栖壑两支法脉影响最大。
  清初曹洞宗传法基地南返岭南,把它在传播过程中吸纳的中原文化反馈于岭南文化,造就了致力于倡导禅、净、律三宗俱善的肇庆庆云寺一代名僧。中原文化另一种士大夫类型的文化则为广州海幢寺一系所吸纳,培育了曾起莘、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淡归金堡、千山剩人等一大批学术造谐高深的僧人与居士。
  南禅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三教论》,对儒释道三教合一表示赞赏。南禅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岭南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地域文化从渐趋成熟到全面确立,还使岭南文化长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放求新的特色,通过以南禅文化为载体北上影响中原与江浙文化,增加了中原等地文化的开放度和活力。宋明两代儒家学者精研佛学蔚成风气,南禅文化被宋明两代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儒家“心学”所吸收,完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它拓宽了中国人对历代兴亡与社会人生因果关系的思考。
  惠能、希迁和曹洞宗历代高僧实现南禅文化成功创立和传续的历史告诉我们,提升信仰境界的根本办法,在于自觉对已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深入不懈的探索。在不同地域,源于宗教起源地与传入地的世界观是互补的;在不同历史阶段(盛世乱世),源于物质世界认知的唯物倾向,与源于精神世界探寻的唯心倾向,在世界观深入探索过程也都是互补的。同样道理,在不同地域,源于宗教起源地与传入地的方法论是互补的;在不同历史阶段,源于事物宏观联系的辩证法,与源于事物微观区别的形而上学,在方法论深入探索过程中也是互补的。在培育和谐社会精神资源的过程中,大可不必夸大不同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而应当鼓励有着不同世界观和方法论背景的不同宗教及其流派,这样,不同的宗教和习俗信仰,就能通过自身信仰境界的提升,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培育出优质的精神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石头和尚希迁略传
  唐代石头希迁禅师(700-790),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俗姓陈。禅宗六祖惠能青原系下一世弟子。初往韶州曹溪拜六祖惠能大师,经指点,后前往江西青原山从青原行思禅师学禅。行思对他有“众角虽多,一麟足矣”的赞赏。唐玄宗天宝年初,行思举荐希迁到南岳弘法,住南寺(即南台寺),寺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代宗广德二年,希迁应门人之请,下山住端梁弘化,和当时住江西南康弘化的马祖道一,称并世二大士。希迁弟子甚多,晚年付法药山惟俨。
  唐贞元六年,91岁的石头和尚无疾而终,唐德宗赐谥他为“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
  六祖惠能有一位得力弟子石头和尚,亦称石头希迁,他乃端州高要人,他的轶事记载于《五灯会元》之中。他年幼时已显出了非同一般的见解与禀赋:“然诺自许,乡洞獠民畏鬼神,多淫祀,杀牛酾酒,习以为常,师辄往毁丛祠,夺牛而归。岁盈数十,乡老不能禁。”随着年岁渐大,希迁对于佛学渐入其心。十二岁时,慕名只身前往曹溪宝林寺,嗣六祖惠能。六祖惠能见他相貌有奇异之禀,上前执着他的手,问:“你肯做我的弟子吗?”希迁笑道答:“肯,肯!”由于他的人品与悟性甚好,深得六祖喜爱并为其剃度,却未能授具足戒。
  六祖惠能向众门徒宣布他的大限之期将到时,希迁当面问道:“师父圆寂之后,我应当去追随何人,承传禅宗佛法?”
  六祖惠能手指向北方:“你去寻青原行思吧!”
  六祖惠能圆寂后,希迁北上,来到青原,拜行思为师父,承继顿修的“曹洞宗”法流。唐天宝初(742年),希迁来到衡山的南岳寺当住持,继续弘扬六祖惠能的禅法。人传希迁喜欢坐在寺里的大石头上讲述禅学,故此,号为“石头和尚”。
  在参悟《肇论》时,“会万物为已有,其惟圣人乎?”一句令石头和尚有会于心,后根据自己“即事而真”的见解,经纬纵横,撰写了《参同契》,阐述了世间的事理参同互回,每一门都有一切境界的存在。世间万物,自能圆转无碍。唐宋明等后代的哲理大椽,有不少是受其法理的影响。
  日本的僧人也极其崇拜他。战日战争时期,一位日本医生将石头和尚真身运回日本,至今供奉在日本横滨的总持寺内。
  禅家寓道诗《参同契》
  石头希迁最重要的著作是《参同契》。这是禅家诗中著名的五言古体诗。
  石头希迁将道家《周易参同契》所表述的《易》理变为佛家的“理”,把道家炼丹、内养之术变为佛家所言的“事”。其所谓“参”,是指万殊诸法各守其位,互不相犯。其所谓“同”,意谓诸法虽万殊而统于一元,以见个别之非孤立地存在。修禅者领会此旨,于日用行事上着着证验,灵照不昧,是谓之“契”。这就把参禅者的一切行为,统一到整体的“理”的思考上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与泛神崇拜划清界限。
  石头希迁还吸收《周易》所言“刚柔相摩,八卦相盈”的思维方式,结合佛经《肇论》所说的“法身不隔自他,圆镜体现万象”之旨,发明了他的以“回互”为眼目的禅法。认为“回互”就是万殊诸法间互不相犯而又相涉相入的关系,这其实就是《论语》所说的“和而不同”。希迁以这种“回互”的方法论,反复阐明个别的“事”与整体的“理”的关系,认为要是将“理”与“事”分开来看,则“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如果统一起来看,则每一门都有一切境界在,即“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希迁还以“回互”反复阐明“一心”与“诸法”间的本末显隐交互流注的关系。认为诸法自复其性,“如子得其母,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这就颇有点辩证法的味道。
  通过“即事而真”的世界观和“回互”方法论的探索,希迁把惠能追求“平等是德”,“和光接物”、“因缘出世”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到“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湛然圆满,凡圣齐同”的新境界,即凡间实践与圣洁的宗教理论相统一的境界,把惠能偏重唯心(今时人谓之主观唯心主义)的路向拉回到兼顾唯物(今时人谓之客观唯心主义)的路向上来。这就从哲理的层面,适应了佛教对盛唐种种繁荣景象的思考,丰富和发展了惠能创立的南禅文化。
  元初,曹洞宗鹿门自觉的七代孙雪庭福裕(1203-1275)因功被封为晋国公,受元世祖忽必烈之命总领释教,住持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此后,曹洞宗传人连续住持嵩山少林寺七百余年,以迄于今。《参同契》也是少林武僧的必修功课之一。
  曹洞宗遂北传于金及日本。至今希迁所著《参同契》,仍是日本曹洞宗僧人晨昏必诵的功课。
  附石头希迁《参同契》原文
  参同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石头希迁端州弘法
  传说石头希迁于唐代宗宝应年间(762-763)曾回到家乡端州,在崧台驿(今阅江楼侧古崧台)旁的鹄奔亭弘法。后回衡山,圆寂后被唐德宗谥为无际禅师。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肇庆知府张宋卿将鹄奔亭改建为石头庵,纪念肇庆历史名人陈希迁。
  人文首页 相关报道 历史沿革 宋文化 端砚大观 文物考古 古村新韵 人 物 风物风情
  六祖慧能 人文景观 艺苑大观 人文影廊 流金岁月 书籍音像 集 锦 评 论
  人物 搜索
  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录 入 者关键字 所有栏目相关报道历史沿革流金岁月 ├ 似水流年 ├ 我们这一代 ├ 其他 └ 老照片古村新韵 ├ 古村落 ├ 古村图集 ├ 采风集 └ 相关报道人物 ├ 古、近代 └ 现、当代艺苑大观 ├ 民间艺术 ├ 文学 │ ├ 小说 │ ├ 诗歌 │ └ 散文 ├ 舞蹈 ├ 网络作品 ├ 民歌 ├ 文艺百花 └ 艺廊文物考古文艺百家 ├ 画家 ├ 书法家 └ 文学家风物风情 ├ 物产 └ 风情最新作品宋文化 ├ 宋朝概述 ├ 徽宗与肇庆 │ ├ 徽宗其人 │ ├ 徽宗字画 │ └ 徽宗与肇庆府 ├ 宋文化在肇 │ ├ 宋文化活动 │ └ 相关报道 └ 包拯人文影廊集锦评论书籍音像六祖惠能动态信息 ├ 招生信息 └ 征稿·赛事
  您现在的位置: 今日肇庆-对外宣传政府网 >> 人文肇庆 >> 人物 >> 正文
  石头和尚希迁 传续南禅文化


  赞希迁法像
  青原行思
  孤危独立,机智双融。
  亲承遗诫,往谒高风。
  争能识得,众角一麟。
  石头路滑,出大智能。
  草庵歌
  石头和尚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
  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
  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
  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
  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
  不居南北与东西,基址坚牢以为最。
  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
  衲钵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
  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
  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
  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
  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
  希迁悟道
  《肇论》悟理
  石头希迁一日读到后秦僧肇所著《肇论》上说:“会万物为已者,其惟圣人乎!”于是拍案叫绝,说道:“圣人忘我无已,并非没有自己。佛法成身虽无固定的形象,谁能说来自其它?智慧和光明映照其间,使宇宙万象显现实貌。境与智非一,何谈去来?此言甚妙。”
  希迁寻思
  惠能临迁化前,希迁问师父入灭后,自己应当跟谁继续学习禅法。惠能告诉他:“寻思去!”
  惠能圆寂之后,希迁经常在静处端坐寻思。后来首座问他:“师父已经去世,你整日里这样空坐着干什么?”
  希迁说:“我禀承师父的遗诫,这才苦苦地寻思。”
  首座点拨他说:“你有一位师兄叫行思和尚,如今在吉州青原山开法。你的因缘在他那里。师父的话说得很清楚,是你自己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争知不失
  行思初见希迁时问他:“你从哪里来?”
  希迁答:“从曹溪来。”
  行思问:“你到曹溪,是为了得到什么?”
  希迁答:“没去曹溪前,也没缺什么!”
  行思问:“既然如此,还到曹溪去干什么?”
  希迁答:“不去曹溪,怎知不缺?”
  未悟佛法
  一位叫天皇道悟的弟子问希迁:“师父,请问谁得到了六祖惠能大师的禅法意旨?”
  石头希迁答道:“会佛法的人得到了。”
  天皇道悟又问道:“师父,你得到了吗?”
  石头希迁答道:“没有。”
  天皇道悟再问道:“为何没有?”
  石头希迁答道:“因为我不会佛法。”
  何谓解脱
  又有一弟子站出来问:“请问师父,何谓解脱?”
  石头希迁反问道:“谁捆住了你?”
  这弟子又问道:“如何是净土?”
  石头希迁又反问道:“谁污垢了你?”
  这弟子再问道问:“何为涅? ?”
  石头希迁再反问道:“谁给了你生死?” (陈大同)

 
 
 
前五篇文章

石头希迁禅学思想论略

识才爱才 大人榜样——缅怀真禅长老的福德慧德

清远法师在河北泊莲寺祈福中华、祝福奥运水陆法会圆满上堂

求那跋陀罗对中国禅宗的贡献

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后五篇文章

什么是唯识无境?

什么是禅坐

十世班禅大师印象记

十方禅林佛学研究部师生座谈会记实

诗意与禅心的追寻——读《中国书画·西禅书院作品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