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雍和宫为四川地震虔诚祈愿中所用的法物与法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日祈祷法会中所用的法器
  连日来,北京雍和宫僧众和全国人民一样,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并发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专门为地震灾区人民举行了三日的祈祷法会。其中,在法会上所用的法器值得一说:
  右旋螺 雍和宫的右旋螺属清中期制品。祈祷法会日,雍和宫僧人在法轮殿佛像前将数百盏酥油灯一一点燃,案前置铜奔巴壶,内盛甘露水。诵经前,一僧在殿外石阶上持右旋螺吹之,由于珍贵,此右旋螺极少应用。此螺属“礼赞类”法器,藏语称“东噶叶起”。在藏传佛教中代表法音,喻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声音响亮,如同海螺之音,响彻四方。《大日经》云:“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音普周遍,吹无上法螺。”
  法螺上的“旋”乃指其旋纹,从其顶部观之,顺时针方向的旋纹称右旋螺,逆时针方向的旋纹称左旋螺。旋文的方向与海水的波浪、阳光的照射有关。此右旋螺与左旋螺同样具有“传扬佛法,使闻声者驱逐恶魔,灭诸罪障”等含义。但是右旋螺极少,故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旧时有一说,即渡江者若供右旋螺于船头,便会风平浪静。清代乾隆皇帝曾为右旋螺御题诗曰:“白螺右旋为至贵,梵音普具三乘法,如是梵音如是闻,群生悉被福无量。”这次,僧人双手捧此右旋螺吹之,呜呜而鸣,声闻甚远,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祈福消灾。  
  金刚铃 这次法会上,雍和宫住持在诵经的同时,左手时常舞动金刚铃,此铃在每年的大愿祈祷法会中,诵经的僧人们均要手持舞动,以惊觉诸尊,警悟有情。
  金刚铃又简称铃,铜制半球形,内有舌、上有柄,摇动时舌撞击球壁,发出悦耳之声。这种铃的柄长一般为9厘米左右,铃身高8厘米左右。柄端置有智慧母,再上为五股金刚杵形,又称五钴铃。铃壁上镌刻的图纹较多,有莲花瓣、梵文字、璎珞等,铃壁口处为金刚杵形连续图纹。  
  奔巴壶 在祈祷大法会上,僧人持奔巴壶诵经,此壶又称沐浴壶,“奔巴”系藏语的音译,即“瓶”之意,系藏传佛教仪式盛净水所用。
  奔巴壶的造型一般分为壶盖、壶腹、壶座、壶嘴几部分,其中壶盖和壶底为覆钵式,很像扣着的碗,壶座略内收。而壶腹呈扁圆形,往下内收,似钵,上有壶颈,再上有口,可插孔雀翎。壶内盛净水,视为甘露。法会上,僧人通过诵经加持,以孔雀翎蘸水向四方、向善众点水,祈愿众生平安。同时,以此壶点一滴水于善士掌心,喝下,祈愿祛灾延福、忏洗身心、悉获清净。
  哀悼日所敲的古钟
  5月19日下午2:28分,雍和宫僧俗和全国人民一样,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僧人以敲钟的形式,以示对逝者的悼念。当时,我见到康管家身着僧服敲钟,众人肃立,场面壮观。
  此大钟外观大气厚重,铸于明正德十年,其上记载着发愿铸钟的缘由和监造铸钟的人。钟身南侧铸“皇帝万岁万万岁”,北侧下铸发愿文“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钟身满铸《佛顶尊总持经咒》《楞严咒》《金刚经》,字体为正楷,端正饱满,苍劲有力。钟口上有海水江崖纹饰。
  在清代,每日清晨僧人上殿诵经,均要鸣钟。每逢重大法会、清帝来寺内朝佛和西藏大活佛来讲经时,还要击鼓鸣钟。由于那时京城建筑低矮,故钟声能传播很远。后来,每至佛教节庆日均要鸣钟,为国为民祈福。伴随着钟声,鸣钟的僧人还要在钟楼回廊中顺时针默默右绕。而每次都要敲108下。关于108之数,古人认为是吉祥数,《群谈采余》载: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一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节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数。关于钟的功用,《九阳钟铭》载:钟乃吉乐,制于圣人;不可不播,可扣可闻;固将设之,以飨嘉宾;固将奏之,以和鬼神;岂特于斯,仍告朝昏。说明了钟的功用。《说文解字》中对钟的解释为:钟,乐钟也,秋分之音,物种成。故古时敲钟除祭祀天地、迎吉纳祥外,还有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意。大钟在佛寺中的作用在《百丈清规》中说得清楚: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故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说。这时,阵阵钟声荡漾在上空,我想,遇难同胞在天之灵一定会听到、一定会欣慰的。
  十一世班禅在雍和宫主持祈愿法会所用的法物
  2008年5月21日,十一世班禅来到雍和宫在大经堂法轮殿主持了四川汶川大地震赈灾祈愿大法会。雍和宫嘉木扬·图布丹住持和众僧以及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那仓活佛等参加了法会。在摇曳的酥油灯光下,众僧齐诵《七支供养》《往生行愿品》《回向行愿品》等经文,为逝者超度,为生者祈福。六十多名在家居士参加了法会。
  提炉 十一世班禅在前行中,有二僧手持提炉在前,此炉又称“手提式薰香炉”,旧时多用于宗教仪仗队。为铜质鎏金,高20厘米。炉的三足为象头形状,炉壁圆,錾有云龙图纹。炉沿有三耳,套环系铜链,其上连着木制金龙提把,龙头嘴部缀着铜链,龙身与龙尾为手柄,僧人持柄前行。在法舞送祟及绕寺等仪式中都要使用这种提炉。
  法座 十一世班禅所坐的法座为木质彩绘高台法座,1951年5月17日,十世班禅来雍和宫礼佛,并坐在此高台法座上为僧俗信众摸顶祝福。5月26日,十世班禅又来雍和宫传法,此后他数次到雍和宫讲经传法均坐于此。法座上绘有龙和云头图案,束腰处绘有狮子、莲花等吉祥图纹,色彩艳丽协调。  
  众信士所用的转经筒
  这些日子,到雍和宫内朝佛、听经的人怀着 为灾区人民祈福、乐善好施、利益众生的愿望,进行布施、转经轮、绕寺。其中,一转经轮为清代所制。
  转经轮又称为“转经筒”,藏语称“廓拉”。此转经轮外有木架,顶刻有法轮,底刻金刚交杵。在圆桶中间贯以转轴,内装有纸印经文,外面镌刻有六字真言。在此大经筒之上连着一个小经筒,用手轻轻一推,大小经筒同时转动,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藏传佛教信众将诵本尊真言与观想本尊作为修行的内容之一。置经咒于经桶之中摇之,其功德与诵经相同。信众依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每转动一圈,等于诵一遍经文。如此行之,愈益清净,蓄积功德。
  此经筒之上的梵文呈金黄色,而筒面呈黑褐色,足见其岁月之久远。人们在此不停地推动着经筒,默默为地震灾区祈祷着。
  “路难思共济”,在雍和宫,我看到的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佛教僧俗信众的真情和慈悲心。彼此守望,互为依存,我感动着。而信众在祈愿中所用的这些法物、法器也成为永恒的纪念。

 
 
 
前五篇文章

《成实论》简介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简析

《摄大乘论》探索

百疏论主窥基

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

 

后五篇文章

“成实师”简介

“成实宗”简介

俗世间的佛国和佛教的世俗化——维摩经哲理之一见

苏诗禅味八题

苏东坡说禅:第一部分 参禅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