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对净土法门的几点思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对净土法门的几点思考
  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对净土法门的几点思考 宣一
  大集经云,未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也。惟净土法门最不易使人起信。所以本文根据佛陀的圣言量和净土宗祖印光大师的教导和自己对净土法门修学的体会提出几点思考。供养给大家。
  一、净土法门的理论框架建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念念佛,即念成佛。
  净土法门全体是佛的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滴心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滴信无疑。而净土法门的理论依据,概括起来讲,就是十六个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正像印光大师在《印施极乐图序》中所说:“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或见闻,当勤修习,”
  二、带业往生的真实依据: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馀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证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徧参知识,於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经云,未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馀门学道,似蚁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於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像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馀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无外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至诚之极,(印光大师示寂之晚,语真达师等云。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带业往生。见永思集。)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三、净土法门平淡朴实之家风
  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另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四、净土法门与人生的关系:爱国守法,去习气,做好人,方可往生。
  ① 去习气,做好人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祗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於感应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於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於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鸠毒,烈百千倍。於此极大怨家,倘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籍,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花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习气。则唯见其资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生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於见境不起染心,须於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溶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增,其害非浅。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於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今须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於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历,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於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学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实益矣。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於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於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於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已往之罪,虽致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曝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
  ② 近代高僧爱国念佛的实践
  印光大师自述这样讲:每日量己之力,念佛并持大悲咒,以为自利利他之据。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也。并不与人说做不到之大话,任人谓己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此其大略也。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姓李,字叔同,出家后以弘一之法号为世所通称。大师在俗时作诗、填词、谱曲、京剧、话剧、书法、篆刻、绘画(国画、油画、版画、色彩)等诸多艺术领域开一代风气之先,因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而蜚声海内外;中年时期突然披剃,遁入空门,从此孤云野鹤,辗转四方,身体力行,精研戒律,庄严净土,利乐有情。终于成就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师。
  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战争的日益吃紧,弘一法师驻锡地厦门也同样受到威胁,四方友人均替他担心,纷纷劝其撤离,然而他依然坚留,并表态:“为护法故,不怕炮弹”。“吾人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时不能共纡国难于万一,自揣不如一只狗子!”他在厦门的居室门上题额曰:“殉教堂”,以明其志。且反复书写“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加跋语:“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愈必须念佛。”
  圆瑛法师于《净土法门自修之经验》的演讲中这样说:圆瑛十九岁出家,始修禅宗八载,后研究教理及天台宗。三十一岁开座讲经,并学贤首。至三十六岁,乃专修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有欲自行化他,乃著《劝修念佛法门》,印送海内外一万三千册。今以念佛法门,概括言之。一声佛号,可以三根普被,六度齐修。实为了脱生死,求生西方,至简易、至稳当、至圆顿之法门也。众生根器不同,有上、中、下三根之分。其他法门,中下各不易修。如禅宗,是最上一层,只利上根。中根尚难,下根绝分。而净土法门,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但望信願力行,果能三资具足,即得一心不乱。
  圆瑛常谓念佛法门,是大总持门,但凭六字洪名,而能对治众生一切烦恼心病,如阿伽陀药,能医众病。念到心空境寂,我法双亡。临欲命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即得圆证三不退。一生净土,即是最后身,寿命无量,位居补处。是以念佛为因,而得成佛之果也,如此无上法门。印光老法师,自行化他,一生度人无数,前年已经圆寂,圆瑛即以此法门,一肩担荷,故有《弥陀要解讲义》著作。发心演讲此经,直欲人人心願持名,化令家庭社会,信佛念佛,不特佛教昌明,自可化干戈为玉帛,转娑婆为极乐也。
  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我国,圆瑛大势与赵朴初居士、明旸法师、白圣法师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大师创立上海、宁波、武汉三个僧侣救护队。又在上海成立佛教医院、佛教掩埋队,并于圆明讲堂设立难民收容所。偕明旸法师二次赴南洋宣传抗日救国,进行募捐,充实救济经费。大师与明旸法师的爱国行为,被特务告密,遭日本宪兵队逮捕,在狱中备受严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出狱后,闭门谢客,从事著作。
  五、念佛的方法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也。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於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比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名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弛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又正定者,寂照圆融之谓。正受者,妄伏真现之谓。)真能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汝以极重之业力凡夫,妄用观心之法,故致如此。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於一。(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弛,庶可速至一心不乱。)校比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真念佛人。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
  六、净土法门的纲领
  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身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一段开示,精切之极,当熟读之。而梦东语录,通皆词理周到,的为净宗指南。再进而求之,则蕅益老人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绝无仅有之良导。倘能於此二书。死心依从。则即无暇研究一切经论,但常阅净土三经,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诚言,的生真信,发切愿,以至诚恭敬,持佛名号。虽在暗室屋漏,如对佛天。克己复礼,慎独存诚。不效近世通人,了无拘束。肆无忌惮之派(光)虽生死凡夫,敢为阁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谢娑婆,高预海会,亲为弥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综上所述,我们以善导大师劝念佛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作为结束。
  以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伊何得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的弘法热情进行共勉。
  注:以上所引资料来自
  1、《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2、《圆瑛大师年谱》
  3、《中国宗教》的《弘一大师的爱国情结》一文。
  4、梦东即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前五篇文章

国书与净土教:四、五世纪的中日交往

净土教理成立史的研究与香川孝雄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

净土宗在我国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后五篇文章

研究天台宗的思想步聚及对唯识宗应具有的认识(二)

研究生考试唯识试题

业报轮回与三世二重因果

一滴大悲水 无数未来佛

业因果报定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