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土古刹玄中寺 |
 
净土古刹玄中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佛教净土宗的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的。这座由北魏时代净土高僧昙鸾大师所兴建的深山古刹,也是净土宗道绰一生弘传念佛法门的道场,更是被称为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归信净土的圣地。玄中寺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已不仅是由北魏至唐代国内佛教净土教净土法门的活动,传播及影响所能评价的了;它的影响,早已超出国界,远及朝鲜、日本了。 在日本,自法然和尚根据玄中寺三大法师的教典、教义建立了日本佛教的净土宗后,接着亲鸾又加以发展,建立了净土真宗。近七百多年来,日本的广大净土教徒,都把玄中寺看成他们的祖庭。 作为中国佛教教派之一的净土宗,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一个新教派,而是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在印度形成的一个教派。按净土教史,最早是龙树着《十住毗婆沙经》,提出念佛法门的。后来世亲造《往生论》,立五念法门,净土作为一宗便逐步形成。净土宗传入中国约在东汉时期。东汉高僧安世高始译《无量寿经》,支谦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把净土宗的教义引入中国。在中国,安世高翻译的《无量寿经》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起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卢山的慧远,玄中寺的昙鸾、道绰和善导大师,都对净土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净土宗所尊奉的对象是阿弥陀佛,依据和遵循的主要经典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等三大佛经,通称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又称《小无量寿经》,是姚秦时代鸠摩罗什翻译的,只有一卷。这部经称: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之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提倡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便可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宗所崇奉、弘扬的还有一部佛典,称《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就是平常所说的《净土论》,这是古印度时世亲所着的一部经论,北魏时期由菩提流支翻译成汉文,也是一卷。它依据《无量寿经》,作五言四句二十四项偈颂,并对偈颂一一作了解释,称赞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庄严,劝人修持礼拜、赞叹、作愿、观想、回向称为“五念门”。它是净土宗所依据的基本论典。 净土宗尽管远在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已经开始在中国流传,念佛法门逐渐扩展,但当时净土思想,却是有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之分的,直到东晋时期,即公元(314)年到(385)年,有一高僧道安,便是一位信奉弥勒净土的法师,他是一位佛经翻译家和佛学家,曾制定“僧侣规范”,总结汉代以来禅法与般若二系学说,对中国佛教发展有过很大贡献的高僧,他所信仰的弥勒净土思想,却没有太多人响应,相反,他的大弟子慧远反而是提倡弥陀净土。 慧远生于东晋咸和九年,即公元(334)年,是从道安出家的。于东晋太元六年,因游历到庐山,倡导弥陀净土法门。他在庐山一住三十年,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莲社。当时,入社念佛的有一百二十三人,其中著名的有十八人。因为慧远住在庐山的东林寺,莲社也设在东林寺,所以这十八位念佛名人便称为“:东林十八贤”。 慧远的念佛思想,主要是依念佛三昧之法见佛,以期往生。因为当时《观无量寿经》还没有传译到中国,他的思想只能根据《般舟三昧经》而巳。他所提倡要得到念佛三昧,就必须专注一心念佛而不分散,要静止想念以悟彻物。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念佛的人,停止一切思维活动,只留一个念佛的念头。持阿弥陀佛名号,念念不断,念到一心不乱,自己的心和阿弥陀佛的心打成一片。到了这种境界,心就是净土,性就是弥陀,阿字和无字一样,弥是满,陀是光和寿。翻过来,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无量就是智慧无量,寿无量,就是没有生死,就是了脱生死。这种念佛方法,就是佛教中称之为“观像念佛”或“观想念佛”。后来逐渐被“持名念佛的修持方法所代替了。 慧远的“观想念佛”,不仅因为“独善一身,后之学者,无所承习”而难于流传,也因为他们所传播的对象主要限于上层知识分子的范围,而没有广泛的传播。 真正将净土宗逐渐发扬光大,并深入民间,发生了深远影响的,却不能不归功于“持名念佛”的修持方法。 “持名念佛”,不少佛教史籍说盛行于唐代的善导大师。因为善导大师于唐贞观十九年到了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长安,教人念佛,专修净土,广泛弘扬净土教义,一时轰动长安,念佛的人,多的无数,使净土宗形成一个空前昌盛的局面。实际在中国净土教史上,盛行于善导大师时期的念佛法门,并非始于善导,而是开始于远在他出生二百多年之前,就已弘扬净土的北魏昙鸾大师。昙鸾大师自遇到印度僧人菩提流支,受《观无量寿经》后,便专修净土。他着有《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即《往生论注》,开了持名念佛的风气。他认为,用参禅等方法去修行,单凭自力,不易成功。只有一心念阿弥陀佛,仗佛的愿力,入大乘正定聚,得往生净土。这仗是他力,容易达到成功,被称易行道。由此何知,弥陀净土法门从北魏昙鸾的净土教说流出,所以后世的净土宗常推昙鸶为始创者,“持名念佛”在昙鸾时期已经开展无误了。继承昙鸾,使净土宗得以继续和发展的,对以后颇有些影响的净土僧人道绰了。他说:“欢乐赞仰阿弥陀佛,至心归依,甚至一念,皆得大利。”他会同三藏妙理,专务布化净业,传布净土教义,名声很大,远近与闻,仰慕他而到住持的地方念佛的信徒,满山满谷,可见净土宗在公元六世纪中叶,仍然保存着发展与兴旺的局面。 以持名念佛为主要修持方法的净土宗,经过昙鸾、道绰这两位大师的倡导,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善导大师着成了《观经疏》,在教理上为净土宗建立根据,终于使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教派了。 中国佛教净土宗由东晋时代的慧远开始倡导,到唐代贞观年间善导引向昌盛,经历三百余年。在那漫长的岁月之中,净土宗有了自己完整的教义、教理,而且广泛地普及到了民间,就其影响之深远和广大,比之于其它派别,有过之而无不及。诚然,净土宗在后来的年代里有过盛衰的经历,这种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起伏,并不能成为它是否形成一宗的标志。净土宗确实也设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它是靠自己的教理、教义使宗派传承发展的,净土宗在发展自身过程中,已经把它的教理、教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融合起来了,这正是它能够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的一个重大原因。 在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形成和发展中,怎样从正确上、历史上、客观上看待中国净土教传承的重要问题和认识玄中寺历史地位的关键。这就是说,玄中寺所以成为中、日两国净土教的祖庭;祖庭,顾名思义,是祖师修持、讲道的场所。所以,祖庭是由祖师的地位所确定的。并不是因为它曾经在历史上作为净土宗的一个道场,而是为这个净土道场是对净土宗卓有贡献的昙鸾、道绰、善导三位大师弘扬净土教义的“根本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