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谁识拈花意 灵山论禅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谁识拈花意 灵山论禅机
  ——“ 禅与现代佛学研讨会” 在鸡足山举行
  本刊记者 田悦阳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而禅法的流行,据佛经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灵山会上。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众皆茫然,惟大迦叶以会心的微笑获得了佛祖的禅法真传,这就是佛教禅宗史上“拈花微笑”公案。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与融合,禅宗在中国形成了“一花开五叶”的盛况,其间,宗师辈出,禅法多样。禅宗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界最具生机和影响的宗派,禅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佛学大师太虚法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然而,明清以降,禅宗日趋颓废。如何在当下将古老的禅文化发扬光大,如何借鉴和继承前人禅修的成功经验,如何契理机地把禅的艺术、禅的体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人禅修的路子,正是禅修者与禅学专家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切,云南省宾川县鸡足山金顶寺于5月2日至4日在禅宗西土传灯第一人——大迦叶守衣入定处——佛教名山鸡足山召开了“禅与现代”佛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师与专家学者与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和刀述仁居士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5篇,有21 位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代表们围绕着禅与现代社会、当代禅宗的现状、禅法在现代的弘扬、禅与现代人的心理治疗、禅与茶文化、禅学经典的诠释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学者对当代禅宗的状况进行了总体描述,认为禅宗努力适应现代社会而实现现代化,以期“化现代”,表现出生活化、大众化、文艺化,重视大乘加行、借教悟宗、禅法多样、禅学研究方兴未艾等特点,提出禅宗弘扬的关键和难点在于禅法的成功开创。许多学者就“禅”在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的价值、禅文化对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有人甚至认为“禅是解决现代文明弊病的良药”,要与时俱进弘扬禅法。有代表提出“禅法”对现代人身心具有四种调协作用:1、安心自在;2、放下知足;3、止恶扬善;4、除病安康。也有代表提出要更新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对传统的禅修方法做出相应调整,并认为观心法门是适应现代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有学者认为,为契合现代人的机宜,需要回到早期禅宗“藉教悟宗”的路径,并认为以南岳慧思的“随自意三昧”为基础可以挖掘出内涵唐宋禅法的精神实质,外有现代意识的简洁明快、灵巧多样的新禅法。有学者提出用“佛学理论具体化、佛学理论现实化、佛学理论社会化、佛学理论生活化”这“四化”将习禅者接引到出世间禅和出世间上上禅中来,同时又将佛法运用到现实世间、现实生活中去。
  关于现代哲学与禅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禅学与现代哲学的关系既包括用现代哲学解释禅家哲学,也包括用禅家哲学解释现代哲学,并认为古代的佛教哲学和禅家哲学也经历过“现代化”的历程。也有学者探讨了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的内涵,并将其与老庄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界进行比较,认为“诗意的栖居”、“以审美的态度居住在大地上”只适应世俗的人生境界,而“明心见性”的禅境才是更高的人生境界。
  佛法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也是学者们关心的一个话题。有学者认为,佛一生说法的重点在于《金刚经》所谓的“此法无实无虚”,并用现代物理学理论对此做了独到的解释。也有学者探讨了佛学的实证性及其意义,并认为禅定是一种身心协同学,现代科学对禅定机理的探讨,将有助于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有学者探讨了“农禅并重”的历史形成和发展,提出了现代佛教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创建模式,认为佛教农业为寺院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具体路径。来自台湾的学者结合南传佛教的经验,论证了在中国开展禅修旅行的可行性。
  很多学者探讨了禅与现代人的心理治疗的问题。有学者探讨了禅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改善现代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可能性,有学者提出了用禅来调节、对治现代人心理疾患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还有学者把传统禅法与现代神经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分析方法等结合起来,提出了一套新的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本次研讨会还涉及了佛教经典的诠释问题。有学者认为,《坛经》以“天人合一”的方式来言说佛教的“空”,以“体用”范畴来分析佛教的“定慧”关系,以“龙”
  的意象来界定佛教“般若”在解脱中的作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传统的深层次的内在融合,这种融合造就了禅宗独特的“中国佛教”模式。
  有学者认为佛教经典基本上是“理事互融”的结构,就“事相”而言,对佛教经典的诠释有“以事解事”和“以理解事”两种基本的诠释方法,“以法释相”
  是以理解事的特殊形式。南宋士大夫程俱的《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就是受老庄等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在禅宗诠释方法的基础上,将“以法释相、以理解事”用到极处。关于禅与茶文化,有学者认为,佛教源出于古代印度,茶道创始于古代中国。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禅宗得茶,茶道入禅,“禅茶一味”被视为茶道的最高境界。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再现“禅茶一味”的真境,是今天的茶道与禅宗所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之一。
  最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几千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割舍的肌体,而禅宗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佛教,要了解中国佛教,就必须了解禅宗。鸡足山举办研讨会,探讨禅与现代佛学的种种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把握中国佛教的过去以及未来。 (摘自《中国宗教》2005.5)

 
 
 
前五篇文章

生死之间 悠然自得——禅宗如何看待生死问题

漫谈虚云禅师点滴事迹

在家居士如何持戒修行?

求生意兴隆财富, 增长无量福寿的法门

中台禅寺开山惟觉长老:两岸是兄弟 勿结冤仇

 

后五篇文章

随笔禅话——东岩宴坐

随笔禅话——满布仙药胜地

修习禅功须“调五事”

中国传统伦理与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

药师经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