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门开悟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门开悟论

  第一章-明心见性第一关

  从来不曾写过关于禅门开悟的文章,是因为不敢谈禅门三关,一来是资格不够,二来是修学不深,三来是禅门悟境一谈就错。所以从来不曾写,也不敢写。但在不久之前,读禅门公案,心有少许所得,于是成文。

  愿我心如云如雪如花,供养十方世界,六道众生,慈我、悲我、念我、舍我的父母、恩师、有情及怨亲。

  ----萧镜玄

  记得日本有一位禅师,铃木俊雄。他曾经写过一本关于禅的书,风靡欧美世界,书的名字叫做《禅者的初心》。在铃木俊雄禅师圆寂前四个月,一位朋友,麻省理工的哲学教授问他,为什么这本书没有谈到“开悟”。

  禅师还未开口,他太太就凑过来,调皮地轻声说:“因为他还没开悟嘛”禅师装出一脸惊恐的样子,用扇子拍拍太太,一根手指竖在嘴边说:“嘘,千万别说出去”大家都笑翻了。等到笑声沉寂下来,禅师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开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并非禅需要强调的部分。”

  诚然,禅师的意思可以这样解读。开悟并非不重要,相反,开悟是重要的,但是只转注于开悟的结果,而忽略禅是一个整体经验,反而可能导致南辕北辙。永远无法抵达彼岸,只是在无明的迷宫中转圈。

  在学习期间,曾经听说过这样两句话。

  “禅不可谈,一谈就错。”
  “真正的禅者,真正的开悟者,是不会对他人宣说自己已经开悟的”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此深以为然,并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成了一种准则,一准标准,一准类似三法印,用来辨识谁是骗子开悟者的标准。凡是有人宣称自己开悟,那就一定是骗子,凡是公开谈论禅门奥义的人,或者企图将禅的秘密完全揭露给大众的人,一定不懂禅,而是野狐禅。

  后来,当我叩问自己心灵的时候,发现世间的真相并非如此,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在很大程度上,这两句话,好像枷锁,重重的犒在所有修禅学人的头上,从思想上紧紧束缚住他们,让他们无所适从,越修禅,内心反而越加狰狞。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

  第一点:“禅是可以谈论的”
  第二点:“开悟者对他们宣称自己已经开悟,并不影响到他的证量。”

  第一点的解析是这样的。禅是可以谈论的,不仅可以谈,而且可以大谈特谈。谈论的一切,其实也都是有价值的。但是与此同时,“开口即错”这个事实也同时存在。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个悖论,即所有人谈论的禅都是“开口即错”的。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禅本身的过程是一种体验,而谈论这种体验的人,本身只有在真正修持禅的时候,才可以说是真正深入禅的本质,那种愉悦的内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但是还是需要和其他人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虽然谈论的不是禅本身,只是一个幻影,但是谈论这个幻影,我认为也是有价值的。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开口即错”,也是必要的阶段和有意义的事情。这种开口即错是一种假法。世亲菩萨在《唯识三十论》中开篇就说过“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这个假是什么意思?不仅唯识说“假”,《中论》中龙树菩萨也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这个假,是佛家对世间一切对象的高度概括。

  关于假,其涵盖的境界,不仅仅指凡夫的认识,也值佛菩萨的言教。凡夫认识的假,乃是“无体随情假”,而佛菩萨说的假,乃是“有体施舍假”。

  “无体随情假”是说,本来万事万物本来没有一个实体,只是因缘和合而造作的,但是我们执着于心中的符号,执着于观念,概念,而以为他们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实在性。这就是无体随情假。

  “有体施舍假”是说佛菩萨的言教,你也可以理解为三藏十二部经典,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这个梦观庄严道,虽然都是假的,但是却是“有体施舍假”。圣者明确了知其施舍的言教的对象实则为缘起有,比如我、人、佛、菩萨等等,亦复如是。虽然这些都是假名安立的,但是他们并不是不存在。他们的名言系统是假有,但是其对象本身是缘起的,是依他起的。佛菩萨在依他起的见分相分上施舍假名,从而建立名言体系,这样从学理上构建佛学系统,让一般的众生,也有机会接触到佛法。这一切,都是佛菩萨为我们最后透视佛法第一义铺路,做一个方便桥梁。

  我曾多次说过

  死执玄峰顶,
  不开权巧途。
  如是演真如,
  不名菩萨悲。

  如果不开口即错,如果不经历这个阶段,只是抓着“禅不可说,一说即错”的思想,那么虽然道理上没错,但是可能导致学人最后一无所得。对禅来说,只知道结论,而忽略过程,那和不知道结论是一回事情。

  第二点:“开悟者对他们宣称自己已经开悟,并不影响到他的证量”
  “如果有人对他们宣说自己已经开悟,那他一定没开悟”。这样的话我见过很多,事实上,我一直接受他。当我摆脱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从中挣扎出来,是需要勇气的。

  其实我是很敬佩那些自称已经开悟的学人的。虽然其中可能有假的开悟者,甚至可能有以敛财为目的的坏蛋,但是开悟者太难得了,太珍贵了。宁愿错杀,不可放过一个。万一真的是开悟者呢?

  有人会说:“真人不露相,真悟者是不会说自己开悟的”。但是这样一来,就彻底否定了佛教以后会有开悟者的可能。古代有开悟者,今后也是会有的,甚至现在就有。但是中国人有一种心理习惯,这种心理习惯来源于儒家。把谦虚当成美德,进而将美德当作功德,当作成就。结果导致越是表现的谦虚的人,人们越是敬重,以为是真能人,真悟者。

  事实上,我认为,禅者在精神上是高度活泼的,高度自由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说,在禅者面前,是没有任何规则性,原则性,标准型的衡量指标的。以“对人说自己开悟者,必然不是真悟者”,这只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心理习惯。

  禅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能力,是通过修持、福德、智慧得来的,而不是简单靠思想品德高尚就能成就的。当然,品德高尚,谦虚不自满,也是必要的。

  但是不可一棒子打死,认为禅者都是谦虚的。事实上,狂妄的禅者,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在下的亲身体验,了解到禅悟这个事实,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不能说明什么太多的东西。禅悟只是开始正确修行的第一步而已。没有禅悟之人,之前的修行,只能是在门外忙活,还没能入得如来的家门。

  那么禅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事实上文章写了半天,才到了重点。前面的其实都是胡扯淡。根据余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当然,我说的可能完全错误)。

  禅是一种精神状态

  而且这种精神状态是十分特殊的。他的具体特征其实用语言可以说,但一旦亲身实践的时候,人的大脑内不会理会这些理论信息。禅的状态就是五感消失,冥知冥觉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和睡觉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只是细微的不同。很难说具体那些不同,因为差别很小。但是只要亲身尝试一次,你马上可以分辨。就好像用语言无法分辨白糖和红糖,但是用舌头就能区别红糖和白糖其实有很大差别。(经常吃糖的人甚至可以区别是四川白糖还是东北白糖)

  经书上常说,进入禅的境界,是一念不生。所以很多人拼命压抑自己的大脑。其实这样做,也可以做到一念不生,但是那种一念不生不可能长时间维持,不相信自己可以尝试。长时间维持内心不生出任何想法,是很难受的,是需要消耗大脑营养的,要消耗氧气,还有许多生理上的物质。但更严重的不是这,而是撇开生理不谈,从心理上来说,长时间维持自己“幻想”的禅境,最后肯定是要失败的,说不定还会头痛。

  当一个人深入禅的具体状态时,是冥知冥觉的,这和睡觉类似,但是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一旦深入禅,那么前六识全部休息,而睡觉的时候,前五识休息,第六识有时候休息,有时候不休息。前者就是无梦睡眠,吼后者就是做梦。

  禅的具体感受怎样呢?因为读者可能没有具体经验感受。所以会导致鸡对鸭讲的情况出现。那是因为彼此的对话,彼此的信息传递,没有一个公用坐标,所以必须用举例子的说明,而且我举出的例子,读者的经验系统必须经历过。

  就举做梦的例子来说。人在做梦的时候,一旦梦醒,会有一个极短的时间,刹那。这个极短的刹那,是一个缓冲期。这个期间人会清晰的感觉到自己从梦中醒来了,当然,这种所谓的清晰很细微,也许像喝醉酒的那种清醒。这和出禅定的感觉类似。

  第二个感觉。有的人有时候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会出现健忘的情况,这时候他只知道刚才他似乎要说什么,但是具体内容忘记了。有的人会放弃回忆,而有的人呢,会继续回忆,当他猛然间回忆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种特殊的愉悦感,这种感觉也和禅定的感觉有类似情况。

  不从正面谈论禅,如果从生理学或者意识的本质来谈论禅的话。我的推测是这样:人的梦和意识,其实就是大脑内的生物电脉冲,在大脑皮层中做量子运动。这种运动在脑神经网络内横冲直撞,类似布朗运动,但是有一个峰值,这个突出的峰值就是现在当下的意识。而更多的,微弱的生物脉冲在大脑其他地方继续横行无忌,这就是潜意识。

  当人进入禅的状态时,大脑内的生物脉冲应该在大脑内部一个核心的位置聚集,其生理意义也许就是生物脉冲的聚集,生长,繁殖,休息的过程。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说大脑内有泥丸宫,或者道窍什么的,不做详细考证。

  当人进入梦的状态时,大脑也是如此,但是梦本身是被动的,所以它对大脑内生物脉冲电流的控制,是很被动的。而禅是一种主动的控制,所以经常修禅的人,即使睡眠不足,也可以拥有很好的精神。其生理意义从这里得到解释。(本人独家猜想(*^__^*) )

  在有所心得之后,重新看以前写公案,发现以前写的是错误的。比如《玄则求火》

  重写入下。

  金陵报恩院玄则禅师,师初参青峰,问云:“如何是佛?”青峰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师得此语,藏之于心。及谒净慧(清凉文益禅师)诘其悟旨,师对曰:“丙丁是火,而更求火,亦似玄则将佛问佛。”净慧曰:“几放过,元来错会。”师虽蒙开发,颇怀犹豫。退思既殆,莫晓玄理,乃投诚请益。净慧曰:“汝再问,我与汝道。”师乃问:“如何是佛?”净慧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师豁然知归。


  玄则第一次参青峰,问:“如何是佛”。青峰说:“丙丁童子来求火”。玄则得到这句话,藏于心中。后来见到清凉文益,清凉文益问他在青峰那里悟到什么。玄则说“丙丁是火,而更求火,就好像我本身是佛,还来求佛一样”(传统中,丙丁是火的意思)。清凉文益禅师说,差点放你过关,原来你搞错了。玄则和清凉文益禅师大吵一架下了山。清凉文益禅师对左右说,如果这和尚还能回来,则有救,否则,不可救了。玄则后来回来重参清凉文益禅师,清凉文益禅师说:“你再问,我告诉你”玄则问:“如何是佛?”清凉文益禅师道:“丙丁童子来求火”

  简单的来说,青峰和尚是很老实的,问如何是佛,就直接将佛法大意告诉了玄则。而且说的很真实。但这个佛法大意是需要参悟和解读的,解读之后,才能一通百通。但是玄则未通。在清凉文益那里吃了憋,然后愤然下山。

  下山之后,重新回来参清凉禅师,这个情节很重要。因为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基本上等于是已经进入了禅的境界。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进入了禅境。(入禅的人不可自知,因为自知是第六识的功能,一旦能够自知,必然第六识异军突起,必然离开禅十万八千里了)

  当他重新回到清凉那里,清凉告诉他佛法大意是:“丙丁童子来求火”。这时候,玄则和尚应该才明白,所谓五根和第六意识和禅之间的奥妙。深入禅时,六根是如如不动的。

  这个过程就好比玄则求佛法,当他富于表面时,以为已经得了禅法。后来被否定,他遂起了大疑,正是这个疑惑(作用大概类似于念诵佛经,或者类似数山羊,让人入禅定),让他不知不觉进入禅的境界(但他的第六识现在还不知道),等清凉文益告诉他,佛法大意还是丙丁童子来求火的时候,他突然悟了。

  这时,清凉文益充当的是一个敲梦者,棒喝者的角色。

  为什么要棒喝?为什么虚云和尚被开水烫了手才开悟?为什么香严证树砍竹子时,竹子片飞溅发出声响他才开悟?

  这是因为,深入禅境时,人不会自己察觉,一旦察觉就会立即脱离禅的境界。入禅的时候和出禅的时候,第六识都不会起来,都在休息,所以在人的意识中,在人的记忆系统中,没有禅的影子。

  既然不能通过记忆来回忆禅,所以就只能够“悟”

  虚云和尚的悟道是这样的。

  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
  ----摘自《虚云年谱》


  一天晚上,夜晚放晚香时,看见光明如同白昼,内弯通透。隔墙看见香灯师小解,有看见西单师在苗圃中。远地甚至看到河中的行船,和两岸的数目,皆能了然于胸。这时候才三更十分。第二天,问香灯师和西单师,果然昨夜做“见”不需。我知道是境界来了,遂不以为异。到腊月八七,禅七的第三天晚上,第六株香完了,护七冲开水,溅到我受伤,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梦初醒,禅悟。

  很多人对虚云和尚前面现量中的神通境界很感兴趣。事实上,神通境界不是我们要谈论的,我本人也不喜欢谈论神通。关键想说的是,为什么虚云和尚被开水烫了才开悟,虚云自己后来也在年谱中说:“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那有今朝。因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

  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岁 ”

  为什么非烫着了手,才导致开悟。事实上,虚云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各种修持也够了,现量到神通,意味着禅定境界其实已经很深了。但是每次入定出定,都是自己不知道的,至少意根不知道。属于未明悟,就是已经悟了,功夫到了,但是自己不知道。

  突然入禅,但被开水烫后,自然出定。这种外力导致的出离禅定,让虚云大师从六根角度亲证了禅的意境、过程。

  有人认为禅门开悟是很神秘的事情。其实不然,一旦禅悟,就马上明白,禅悟不过是正确修行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已。从此跨入正确如理如法修行的道理。

  禅门开悟有三关。这也只能算是第一关,算是明心,明心未必见性。初次明心者,必须继续深入修持,同时深入经藏,印证所悟。才能渐渐深入。

 
 
 
前五篇文章

禅与心理分析

禅宗公案与符号学

禅宗无门关重要公案之研究

话头·公案·机锋·转语(禅修菁华四)

黄檗希运禅学思想探析

 

后五篇文章

《一函遍复》讲记

《唐五代禅宗史》简评

《金刚经》及其不同译本研究

大乘起信论

《禅宗与心理分析》五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