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谈深信因果——读《禅林宝训》后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谈深信因果——读《禅林宝训》后感

  懒庵禅师述偈自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谈曾未信,他年争免铁城关。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闲失却半年粮。

  ——《禅林宝训》

  这首偈颂是懒庵道枢和尚作的,是用来警诫自己和后学的,意思是说:十方众僧的财物,有如高山一样贵重。若是稍有丝毫的侵犯,纵使万劫千生也难偿还。佛金口所说的话要是不肯相信,他年难免随业受报,被关进地狱的铁城中。人身本来就很难得,得了人身怎能不好好思量。若是有一天堕落于畜生去做牛做马,那样的日子可就长了。堪笑有人当时只因为贪他一粒米,那知过后却轻易地失去了半年的食粮。

  《文殊大士灵感录》中有一个“用僧众物 变牛偿报”的故事,唐朝的时候,五台山的北台后黑山寺释法爱,当监院二十年,用十方僧众的财物,在南原购置许多田产,私下留给他的徒弟释明诲。法爱死后,就投生成牛,独力耕地,长达三十年。牛老了,又有病,庄头打算用牛向别家换油。当夜,明诲梦见死去的师父哭着对他说:“我私用僧众的财物,为你购买田产。今生变牛,现已衰老。希望你剥我的皮做鼓,把我的名字写在鼓上,供僧众礼诵时使用,这样我的罪苦才有了脱的日期。否则,纵使南原变成沧海,我也脱不了苦!”说完,举身向地上扑去。明诲惊醒,正是半夜,立即敲钟集合全寺僧众,向大家宣布这桩事。第二天,庄头来报说,老牛撞死在树下。明诲照他的话,剥皮做鼓,把名字写上。并将南原田产全部卖掉,用所得价款,在五台供僧。同时变卖自己所有衣物,为师父礼忏。后来把这鼓送至五台文殊殿。我们现在每个寺院的大雄宝殿的法器中都有一个大鼓,据说都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为了警策大家要明白因果的重要性。

  律藏中把僧众物分为四种:

  一、常住常住:即众僧共有的不动产。如房舍田园树木杂物等,这些僧物只供本寺院众僧受用,不许分卖。

  二、十方常住:指寺中已成熟的食物,十方来的僧人皆有分。故善现律中说,不打钟食,犯偷盗罪。

  三、现前常住:譬如施主指定供养于此寺中现前僧众所受用的物品。

  四、十方现前常住:指亡僧的遗物,未作羯磨,十方来的现前僧众皆有分。已作羯磨后方来则无分。

  凡属此四种常住的僧物,不可有丝毫的侵犯。若稍有侵犯 ,其罪决定不轻。对于此事,过去诸佛以及历代祖师,无不叮咛告诫。可是,往往有许多人听了之后未必能信,即使相信了也未必能依教奉行。所以,懒庵禅师就作上首偈颂来警诫自己以及后学。

  我们佛弟子,有幸得闻佛法,假若不肯深信因果,跟没有听闻佛法的人有什么区别,即使能够深通经律论三藏 ,得到五种神通,仍然是迷中之迷,更可以说是可怜悯的人,算不得什么有智慧的人。所以,一般人不相信因果,尚且可以原谅,因为他们没有听闻佛法,不知道因果的道理,既然为佛子,称佛为师,假若不肯深信因果,那就是明知故犯。

  在因果法则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以世俗的各种机巧,欺瞒诈骗,都没有办法逃脱其报应,因为我们的方寸之间,就是最精明的裁判,为善为恶,为己为人,在举心动念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正确的判断。人是可以欺负的,此心是绝对欺骗不了的,愚痴的人不过受名利等私欲的驱使,意在欺人而已。当然仗着世俗的聪明,也可以逞于一时,但终难逃苦报于日后,不过有的即身可见,有的死后仍至到未来六道轮回受完果报为至。

  在世俗中争名夺利,倒是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如果在佛门中争名逐利,实在是不应该,应该知道,作为一个佛弟子,一切应该向自己负责,向因果交代。今天的佛门似乎也受了一些不良社会的感染,承受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观光”二字,就是一例。有人以佛教作幌子,或作观光旅游,或发展观光企业。当然,藉“观光”企业或旅游,作为弘化的方便,固然未尝不可,如果将“方便”变作了目的,旨在为一已的名闻利养谋算,那就真的是贩卖如来了。从因果上说,罪过是相当重的,将来的苦报,一定是很可怕的。实在是值谨慎!是方便还是目的?这只有当事者自己心里明白,别人自不敢妄加推测。不过护法龙天,是很难受欺骗的。因果终会有公平的裁判。愿我佛门大德、青年道友们在运用新的弘化方便之前,宜特别用心,必须有段兢兢业业的精神,不为名利侵扰的志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丝毫大意不得,而且要顾及往后深远的影响。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横说竖说,总不出因果二字,都是教诫世人要明白因果的道理,相信因果,并知因修果,出离苦海,到达清凉的彼岸。《法华经》云:“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来究竟。”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诸佛出世也不能更改,一切众生,都逃不出因果法则。善因感善果,恶因招苦报,完全是自作自受,谁也不能相代,即使父子至亲,也不例外,在因果面前,绝对没有偏私,不会有丝毫差错。所以希望我们修学同仁都发起深信因果之心,珍重并互相勉励,如此则佛教必幸甚矣。

 
 
 
前五篇文章

唐代禅僧懒残事迹考辨

王安石晚年与佛禅

唯识观行的现象学展开

《阿秋喇嘛传记》摘录---因果实录

阿格旺波再显化身松吉泽仁仁波切略传·大悲加持铁钩

 

后五篇文章

随笔禅话——谈佛联会

随笔禅话——法缘殊胜

随笔禅话——读者来函

十二缘起法的南传上座部的解释

诗以载禅”文化现象之我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