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宏戒法师:只有实证才能把佛法弘扬光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记者:据我了解,您住持着一方寺院,平时有很多的法务工作,为什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呢?

宏戒法师:这次活动是一个展示自我、交流自我的平台,更是历练自我的一个机会。身为佛子不当佛事就荒废了自己的道业,我的手可以断,腿可以断,但道业断了,就真的是妄穿这身僧衣,妄念阿弥陀佛了。

记者:参加这一活动对您在实修方面有哪些助益?

宏戒法师:我认为佛法一定要真修实证,不是空谈妙有,也不是天女散花地高谈阔论。当你按照佛所说的法一步一步走向巅锋的时候,才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见识领悟与胸怀气魄,而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时是不会明白的。比如在场上一位居士找不到自我了,我做了一个动作,点了一下,有的人就可能认为,你敢呵佛骂祖,敢指下禅刀,太狂妄了,但是有些实证的人就会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今天绍云长老、本如法师讲话的时候,还有一等奖的获得者延勇法师辨禅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机锋,他们肯定是有自己的实修和体悟的。

禅修的第一、第二层次最重要的是实证,也只有实证才能把佛法弘扬光大。而辨就是告诉我们找到禅有着很多途径;同时没有锋,就没有辨,辨只有和锋结合才能帮助找到自我的本来面目,一旦找到了就会感到醍醐灌顶的禅悦和净透。

这次的活动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禅的妙用,虽然禅是不可说的,而我通过和辩手们机锋相对的交流,却从中受益很多。

记者:您平常工作很繁忙,是如何将禅修运用在生活当中的?

宏戒法师:我们出家人也是生活在红尘当中,但是得体悟到佛法的妙用,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无论多忙,也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佛子,要关照自己的内心,看看我们是否升起了一些杂念,有没有一些的妄想,没有一些贪嗔痴慢,心一定要保持清静,就像莲花一样,莲花在佛教里面是清洁无瑕的象征,它从污泥里汲取营养而能保持自身的清洁,同样,我们处在这个末法时代,污浊恶世,只有保持自己心境的清静和清凉,才能度化世人,如果被污染了就断送了道业,所以一定要保持住自心的本心,坚持住自己的原则。

记者:这次第一名辨手延勇法师是在终南山清修,而像您是在一方寺院住持很多工作,您认为这两种修行方法哪个更好?

宏戒法师:过去古人讲,“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我相信延勇法师如果能够通过在终南山修道见到了自己本来面目,他也会像佛陀一样要出世,把所学、所妙用的法告诉芸芸众生,怎么样来解脱烦恼,怎么样来处理生死,这都是大众们所需要的。在一个大都市里面修行也要用佛法的相用来契合、印证。在大都市里每天要面对很多问题,往往产生很多烦恼,而只有通过戒定慧,通过每天禅坐,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升起般若智慧,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会生出烦恼心,能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圆融地对待,修身养性就是一点一点地修去贪嗔痴,找回自己的圆融清净的本性。

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在唐宋时期,祖师大德一句话就可以开悟,而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和那时差得很远,现在的人不可能仅凭一个棒喝,就能直指见性,为什么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呢,就是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根基找一个适合的方法去修行,比如一个人适合念佛,那么就按照这个方法一门深入,通过我的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心脏,而如果总是在门外游离徘徊没有深入,则永远找不到目的地。

佛法真正的体现是在生活当中,禅在哪里,别起心动念就是禅。很多人不起疑悟,天天想的就是今天要赚300万、股市又跌了、别人又买了一辆车……每天看别人怎么样他就怎么样,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这个不叫好好过日子,而是落入了烦恼的轮回。

记者:您认为这个活动以后还要哪方面的改进?

宏戒法师:我觉得像这样的活动应该对辨手有一个考核的制度。比如测试这些人的佛教知识,看看他是否能坐四柱香,看看他行香是的表现等等,通过这些要能看出他没有嗔恨心,没有散漫心,那么才能晋级。否则有的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人生,对众生,对大家都没益处,但他还是跟你辨,钻牛角尖,这个过程就很枯燥,您要真的能找到论点,就去阐述,把他驳倒,或者你在里面受益很多。

佛教有五十个宗派,学天台宗的就认为天台好,学禅宗的认为禅宗好,那他们就只抓住了树枝,在里面乱荡,你打我,我打你,你机锋我,我机锋你,你向我提问,我向你发难,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树干,即佛教的根本。找到根本以后就会明白原来佛教就是一个大的树,发出了十个枝杈,我们可能是杈上的一个叶,然后慢慢变为枝,慢慢长大再变为干,这就是循序渐进的渐修,当然,也有根基好的人,如再来人,再来佛,他们能够通过一片树叶就顿悟秋天来了,而不用再向外去寻找秋天了。

 
 
 
前五篇文章

专访少林寺延王法师 谈少林问禅活动缘起

全球生物伦理学:以道德观念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辽代兴宗耶律宗真与重熙佛教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

中国佛教对《法华经》〈见宝塔品〉的诸解释

 

后五篇文章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唐代诗人的禅诗

“人人阿弥陀”魅力之所在

《心经摸象》《坛经摸象》序

禅窟与看经寺罗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