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山寺与临济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山寺与临济宗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李书有

  临济宗是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由义玄禅师于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的临济院创立而得名。

  临济宗在其发展中,高僧辈出,住持全国古刹名寺,传承临济宗风,使临济宗发展成为禅学中影响最大的一宗。全国诸多临济禅寺之中,金山寺占有突出地位,在临济宗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试对金山寺与临济宗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一、金山寺为江南名刹

  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市(古润州)西北的金山上。寺始建于东晋,原称“泽心寺”。南相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始于此寺设水陆道场。相传唐代法海和尚在此开山得金,称金山,因此而改称“金山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金山寺,据说即指此寺。因而富有神化色彩而广为人知。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1016年),宋真宗梦游金山寺,遂改称“龙游寺”。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曾一度奉敕改称为道观,幸而不久又恢复佛寺。

  唐宋为金山寺发展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先后有昙颖、怀贤、佛印了元、义天、圆悟克勤、善宁了心等著名禅师住持此寺。寺内住僧三千余人。文人学士多来参禅,其最著名者如北宋苏东坡在佛印了元禅师住持寺院期间常入寺叩问。称赞此寺,曰:“金山寺观何耽耽,撞钟伐鼓闻淮南”。并留赠给佛印了元禅师玉带以作留念。此玉带上面缀着二十块形状不同的白玉,堪称镇山国宝。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南巡时,曾游此寺,改称“江天禅寺”,俗乃称“金山寺”。

  清代,金山寺与扬州高旻寺,常州天宁寺,被称为“临济三大丛林”。

  金山寺的寺院建筑有其特色,寺依山西麓,临江而建,山与寺混为一体,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于山巅,为寺院的最高标志性建筑;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而建;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建筑缀之山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念佛堂、方丈室等建筑于山根,而通过曲廊、回檐、石级将上下有机串联,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各组建筑既自成一体系,又相互通连的寺院建筑群体。寺院建筑辟体形成“寺裹山”的建筑格局,与镇江另一古刹焦山寺的“山裹寺”的建筑格局,遥相对应,各具特色。

  二、金山寺与临济宗法系

  金山寺唐宋以来,高僧辈出,先后有昙颖、怀贤、佛印了元、义天、圆悟克勤、善宁了心等著名禅师住持金山寺,皆属禅宗,因此,金山寺为禅宗丛林。

  昙颖(989-1060),北宋禅僧,俗姓丘,号达观,浙江杭州人。13岁投龙兴寺出家,初谒曹洞宗太阳警玄禅师,后参临济宗谷隐蕴聪禅师。

  谷隐蕴聪禅师(965-1032),北宋初年禅师,俗姓张,南海(今广州)人,出家后,初参百丈恒禅师,又参临济宗五世首山省念禅师,大悟,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据《五灯会元》所载,谷阴蕴聪禅师与临济宗六世传人汾阳善昭禅师,同为首山省念禅师法嗣,因而昙颖蕴聪禅师为临济宗七世传人。

  金山昙颖蕴聪禅师的法嗣,据《五灯会元》所载有:

  普慈崇珍禅师

  瑞竹仲和禅师

  金山怀贤禅师

  石佛显忠禅师

  净住居说禅师

  西余拱辰禅师

  般若善端禅师

  节使杰端愿居士

  《五灯会元》卷十二《金山怀贤禅师》中记载:“润州金山怀贤圆通禅师,僧问:“师扬宗旨,得法何人?师拈起拂子。僧曰:‘铁甕城头曾有印证,碧溪哑畔祖灯辉。’”师拂一拂,曰:“听事不真,唤钟作甕。”

  临济宗第十一世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宋代禅师,俗姓骆,字无著,彭州崇宁(今四川彭县西)人。于妙寂院依自省出家,受具足戒,于成都依园明学习经论,至五祖山谒临济宗杨岐派法演禅师,蒙其印证。嗣其法,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名,世称“演门二勤一远”。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于成都昭觉寺开法。因称昭觉克勤。政和(1111-1118)初,往荆州谒张商英,被事以师礼,留住碧岩。后受澧州刺史的邀请,住夹山灵泉禅院。因枢密史邓子常的凑请,敕赐紫服与“佛果禅师”称号。政和末年,奉旨移往蒋山,又迁金山。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高宗幸扬州时,奉旨入对,赐号“圆悟”,世称“圆悟克勤”,卒谥“真觉禅师”。著有《碧岩录》十卷,《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嗣传75人。

  《五灯会元》卷第十九临济宗十一世圆悟克勤法嗣:

  径山宗旵禅师

  虎丘绍隆禅师

  育王端裕禅师

  大沩法泰禅师

  护国景元禅师

  玄沙僧昭禅师

  南峰云辩禅师

  灵隐慧远禅师

  洪福子文禅师

  正法建禅师

  华藏安民禅师

  昭觉道元禅师

  中竺中仁禅师

  象耳袁觉禅师

  华严祖觉禅师

  福严文滨禅师

  明因昙玩禅师

  虎丘元净禅师

  天宁梵思禅师

  君山觉禅师

  宝华显禅师

  冬山觉禅师

  天封觉禅师

  道祖首座

  宗振首座

  枢密徐俯居士

  郡王弥逊居士

  祖氏觉庵道人

  令人明室道人

  成都范县君

  其影响最大者是径山宗杲与虎丘绍隆禅师,开径山、虎丘两派。

  宗杲(1089-1163),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17岁出嫁,受具足戒,初从曹洞诸老宿,既得其说,至宝峰谒湛堂准禅师,后至汴京天宁寺参圆悟克勤大悟,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命其分座说法,于是名震京师。绍兴七年(1137),应丞相张浚之清,住持径山能仁寺,嗣发弟子九十余人,使临济宗又大盛。嗣法弟子佛照德光下,分化出灵隐(之善),北间(居简)二派。之善的再传弟子有楚石梵琦,晚年改为专修净土;居简之下再传弟子有念常、德晖等,但其后不再昌隆。德晖法系传日本而为中严派,后世临济宗法系皆出于虎丘绍隆传人。

  绍隆(1077-1136),和州含山(今安徽)人,9岁入佛慧院,15岁受具足戒,20岁开始,历参净照崇信,湛堂文准,死心悟新,后参圆悟克勤禅师。“一日入室,悟问曰:“见见之时,见非定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么。”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悟叱曰:“见个什么?”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悟肯之。寻俾掌教藏。”(《五灯会元》卷第十九《虎丘绍隆禅师》)为圆悟克勤嗣法,临济宗第十二世传人。建炎四年(1130),居平江(今苏州)虎丘山云岩禅寺,大振圆悟克勤禅法与东南。

  虎丘嗣法弟子虽只有天童昙华一人,然使 临济宗法系传之不断。

  应庵昙华(1103-1163),17岁出家,18岁受其足戒,初从水南青遂受尽禅要,后礼谒圆悟克勤,奉克勤之命待虎丘绍隆禅师,嗣其法。是为临济宗第十三世传人。于天童山大振临济禅风,嗣法弟子八人,以天童咸杰为最著名。

  天童咸杰(1118-1186),福清(今福建)人,壮年出家,倾慕禅寂,参昙华禅师,嗣其法,是为临济宗第十四世传人。嗣法弟子有松源(崇岳)、破庵(祖先)二派

  破庵祖先的嗣法弟子为无准师范,是为临济宗第十六世传人。

  无准师范(1178-1249),俗姓雍,号无准,梓潼(今属四川)人。9岁出家,16岁受具足戒,参诸山禅师,后至杭州灵隐寺,谒松源崇岳,居六年。往苏州西华秀峰,依破庵祖先。不久,至常州华藏寺事宗演,三年后又回灵隐寺。因侍郎张鎡新建广惠寺,请破庵祖先住持,师范亦随往;后又随祖先至径山。祖先将寂时,以其师戚杰的法衣顶相付之,是为祖先嗣法,临济宗传人。绍定五年(1232),师范奉敕往径山,次年入慈明殿说法,宋理宗为之感动,赐“佛鉴禅师”之号,并赐银绢,以为径山寺的修缮之资,径山因此而繁荣。嗣法雪岩祖钦。

  雪岩祖钦(?-1287),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说漳州(今福建漳浦)人。5岁为沙弥,16岁剃度。18岁开始云游四方,参访诸山禅师,皆不契。至径山参无准师范,见天目山古柏而大悟,蒙师范印可而嗣其法。为临济宗第十七世传人。祖钦处宋末元初,皆受慕仰,元世祖优礼甚隆,赐紫衣,名震一时。嗣法弟子原妙等人。

  原妙,(1238-1295),俗姓陈,字高峰,世称高峰原妙。苏州吴江人,15岁出家,17岁受具足戒。初习天台教,得其旨,后慕禅法,参断桥妙伦禅师。师示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之语,遂悟入。又谒雪岩祖钦,受其心印,嗣其法,是为临济宗传人。元至元十六年(1279),入天目山狮岩,建小室起名“死关”。十五年足不出户,被称为“坐断死关”,参悟临济宗义,大兴临济宗风,声名远扬,参学者日至,多达数万人。嗣法弟子有中峰明本等。

  明本(1263-1323),俗姓孙,字幻住,号中峰,杭州钱塘人,15岁出家,24岁参天目山高峰原妙禅师。授以话头,苦参十年,方始超脱,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为避名山师席之请,云游四方,自称“幻幻道人”。晚年复归天目山,法徒云集。被誉为“江南古佛”。声名远扬海外。日、韩僧徒也前来朝谒,盛传“不上西天(西天目山),不见两峰(高峰原妙,中峰明本),不成正宗”。足见其在当时僧众中地位之崇高。

  千岩元长(1284-1357),俗姓董,字无明,号千岩,浙江萧山人。幼年出家,19岁受具足戒。一次偶遇中峰明本禅师,当即跪求法要。明本师授以赵州话头令参。参悟中,夜闻鼠食猫饭,坠其器有声而恍然开悟。泰定四年(1327),住浙江义乌伏龙山圣寿寺,说法不止,僧众云集,卒谥“佛慧圆鉴禅师”。

  万峰时蔚(1303——1381),俗姓金,字万峰,浙江乐清人,幼年出家,11岁受具足戒,参诸名山禅师,后往伏龙山谒千岩元长,契机证悟,命居首座,付以法衣,是为临济宗传人。

  宝藏普持,明代禅僧,字宝藏,参万峰时蔚禅师,得法,为临济宗传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住持苏州邓蔚山圣恩寺,人称“圣持祖”。

  东明慧旵(1372——1441),明代禅僧,俗姓王,字虚白。湖广人,居江苏丹阳。14岁于丹阳妙觉寺出家,礼湛然,削发受戒。后谒苏州邓蔚山圣恩寺普持禅师,得印证,是为临济宗传人。

  海舟永慈(1399-1461),明代禅僧,俗姓余,字海舟,四川成都人。幼年出家,参诸山禅师,觅求心法,然少契遇。后谒束明慧旵禅师于武林,为慧旵所器重。正统二年(1437),应太监袁诚之请,到金陵翼善寺开法。正统五年(1440)夏,慧旵禅师特派寺僧送衣拂,并偈曰:“分付慈海舟,仿我我无酬,明年之明日,西风笑点头。”是为临济宗传人.

  宝峰明瑄(?-1472),明代禅僧,俗姓范,江苏吴江人。原为木匠,一日为海舟永慈建造塔院,足受斧伤,甚痛而索酒吃。海舟师曰:“汝伤足犹可,若斫去头部,纵有千石酒与之,能吃否?”明瑄闻听之言而有所悟,遂求为僧。充当火头,一日刻意参究之际,不觉被火燎去眉毛,面如刀割,以镜照之,乃豁然大悟。成为临济宗传人。后往金陵高峰寺传法。

  天奇本瑞,明氏禅僧,俗姓江,字天奇,钟陵(今江西南昌)人。20岁出家,多方参学,一日闻鹿鸣有省,遂往金陵高峰寺谒智瑄,言下参契,得其心印,嗣其法,是为临济宗传人。后往湖北荆门,传看话禅。

  无闻明聪(?-1543),明代禅僧。明聪,一作正聪,俗姓奚,字无闻,号绝学。光泽(今属福建)人。1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参禅四方,一日偶闻马嘶,豁然大悟,前往金陵参天奇本端禅师,得其心传,蒙其印证,是为临济宗传人。后主随州(今属湖北)龙泉寺,参学者四集。

  笑岩德宝,明代禅僧,俗姓吴,号笑岩,金台(今属河北)人。20岁听讲《华严大疏》,22岁礼广慧寺大寂禅师为师,剃度受具足戒。后往龙泉寺参无闻明聪禅师,一日提篮于水边洗菜,因菜落水中而忽有省悟,得明聪禅师印可,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后云游江汉终南山,历住高座、牛首、圆通诸禅寺,名震四方,弟子众多,幻有正传,为其传人。

  天隐圆修(1575-1635),明代禅僧,俗姓闵,字无隐,荆溪(今江苏宜兴)人。20岁削发为僧,赴北京普照寺,参幻有正传禅师,得其印证,为临济宗传人。后隐居常州磐山,创磐山寺,四方慕道之士,接踵而至,竞喧寺内。

  箬庵通向(1604-1655),明末清初禅僧,俗姓俞,号箬庵,江苏吴江人。十六岁时,一日偶过山寺,阅《楞严经》,若有所悟。遂往磐山谒天隐圆修禅师,然久而未契。24岁,因婚事所逼,星夜投奔南涧理安寺落发为僧,又师事金栗寺密云圆悟,仍不契。旋归磐山寺,一日闻大风进屋而有所省悟,蒙圆修师印可,为临济宗传人。

  铁舟行海,清代禅师,俗姓蒋,新安(今属河南)人。幼孤,曾入忠灵院见佛像端严,于佛像前瞻礼经行,依然若老衲。后出家受具足戒,参通问禅师,蒙其印证,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后出住金山寺,撰有《金山寺略》。

  法乳超乐(1642-1702),清代禅僧,俗姓陈,海盐(今属浙江)人。父母喜禅悦,购置庵堂,延请僧人。年幼每听梵吹之声,欣慕之情,溢于言表。父母丧故,剃度出家,参铁丹行海禅师,嗣其法,为临济宗传人。住持金山寺,适逢清圣祖康熙帝南巡至寺,奏对称旨,特赐紫衣,名震江南。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金山寺为禅宗丛林,所传为临济宗法系。

  三、金山寺与临济宗的近代发展

  黄忏华在其所撰的《临济宗》中说:“太平天国军兴后,此宗只有圆修一派较盛,其法系有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高旻寺,常州的天宁寺及浙江于潜西天目山的禅源寺。而宗门中较卓越的,是重兴句容赤山般若寺的法忍寺本心(1847-1906),而本心的法系也源出金山。此后则金山有印澈(融通1866-1928),高旻有法一,天宁有清熔(冶开1852-1922)。又上海留云寺有密融(微军1854-1921),系出金山,北京的龙泉寺有石念(清一、1843-1916),撰有《宗镜捷要》四卷,系出天目;都是知名的禅僧。”《中国佛教》十六《临济宗》。

  金山寺近代禅僧传承临济宗法系:

  大定密圆(1824-1906),俗姓邓,名大顶,字密圆,湖北黄陂人。幼年至随走(今属湖北)依本分和尚出家,后至江苏镇江金山寺谒观心禅师得悟。1874年,观心禅师寂,继任金山寺方丈。1903年,开坛传戒,乞戒弟子达五百多人。

  同门的还有法忍(1844-1905),俗姓郭,,名本心,宣化人。23岁剃度出家,1872年,赴镇江金山寺,为观心禅师印可。旋又至终南山结茅修禅,后为金山寺、高旻寺首座。1888年,过句容赤山,喜其幽静,遂结茅潜修。四方僧徒闻风而至,茅屋不能容纳,乃伐木构宇,垒石为墙,率众僧耕作,而有百丈怀海之遗风。尝教导门人:“诸方浩浩说禅说教,赤山只拾石锄土,没有问西来意,便与锄一柄觅生活。”遵循临济宗风。坐禅之余,常为僧众讲解大乘要义,对《楞严经》、《唯识论》,亦深有研究。

  同门还有隐儒密藏禅师。其弟子有融通印澈(1866-1928)。俗姓吕,法名印澈。江苏无锡人,1891年出家,次年于上海龙华寺受具足戒,后至常州天宁寺谒善净禅师,又至镇江金山寺参隐儒禅师,有所悟,得其心印。辛亥革命后,被金山寺众僧选举为禅宗长,一度遭到守旧派的非议和反对。1915年,被推举为金山寺住持,弘扬宗风,僧众四集,名声大震。

  同门宗仰上人(1865-1921),俗姓黄,宗中央,法名印楞,号鸟目山僧,江苏常熟人。幼年从学于翁同和,当时翁氏已及进士第,阅其文章,辞茂义幽,莫测甚际,因谓之曰:“子习举子业,住著自缚;倘入缁门,慧海之舟楫也。”因此而栖神于内典,视功名如粪土。16岁依常熟三峰寺药龛和尚出家,于弘扬佛法之余,又研习英、日、梵文,并旁及诗、书、画、金石等,21岁赴镇江金山寺受具足戒。方丈大定密圆禅师非常器重,因受记金山,任职监院。

  1892年,上海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皈依其为弟子。名震上海,社会名流学士,争聘讲经说法。

  1901年,鉴于清政府日衰,民族处于民生死存亡关头,发救国之志,在上海与吴敬梓,章太炎、蔡元培等组织中华教育会,出任会长,主编《苏报》,宣传革命。翌年,《苏报》被清政府封禁,宗仰上人在弟子逻迦陵资助下,逃居日本。在东京复刊《江苏杂志》。

  在日本期间,参与孙中山革命决策,并予以资助。一次中山先生往檀香山进行革命活动,绌于资,宗仰上人“倾囊助之。”而自己却“敝屣阿堵,得‘空’其谛”。

  1908年,清西太后崩,党禁稍懈,宗仰上人即自日回沪,创办上海爱国女校,以弟子逻迦陵之助,刊印《大藏经》八千四百十六卷,历四年而完成,受到僧众以及学界的高度赞扬。国学大师章太誉之:“绍隆一乘,救兹末世,为晚明旭大师后三百年发扬胜义之第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先生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沪赴宁就职之时,邀宗仰上人参与国事。宗仰上人随之登车,然及车到达南京,遍寻宗仰上人而不得,电沪访之,也无踪迹。宗仰上人功成身退,而回金山寺闭关参禅。他有诗云:“乾坤了事续参禅,坐破莆田不计年;依旧江天依旧寺,推窗唤醒老龙眠。”开近代革命禅僧之先河。

  四、金山分灯栖霞寺

  宗仰上人还有一大事因缘,那就是重建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使之成为金山寺分灯的临济宗禅寺。

  1918年,宗仰上人,朝礼九华,归金山时路经南京栖霞寺,访僧绍遗绪。当时栖霞寺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仅有僧法意者结茅侍奉香火,当宗仰上人入寺之时,“寺僧趋前顶礼谓之曰:“吾夜梦菩萨指示,谓栖霞道场,时今已至,即日有大德尊宿,前来复兴,公殆其人乎”。于是恳公担任住持,礼率词鄙,公不以为唐突,许之。”(《栖霞山志》)

  宗仰上人重修栖霞寺,首先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国父孙中山先生,首捐银币万元,助其修建。”(同上)其他政府官员及各界群众纷纷助建寺院,成就这一大事因缘,千年古刹得以中兴。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栖霞山中峰西麓。始于南朝齐高帝建元(479-482)年间,以明僧绍(即明征君)舍宅为栖霞精舍。唐高宗李渊改寺名为“功德寺”。唐高宗李治为山门外《明征君碑》撰文,当时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为江南古碑之一。寺院规模宏大,与山东灵岩、天台国清,荆州玉泉,并称为“四大丛林”。南唐改称“妙因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称“普云寺”,景德四年(1007),改称“栖霞禅寺”。元祐八年(1098)改称“岩因崇报禅院”。后又称“虎穴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2)。敕书“栖霞寺”。

  栖霞寺原为三论宗祖庭,宋代改为禅寺。宗仰上人重建栖霞寺,成为金山分灯,为临济宗禅寺。

  五 栖霞分灯佛光山

  星云禅师在台湾创建佛光山,为栖霞分灯。

  星云禅师,生于1927年,江苏江都人。12岁于南京栖霞山礼志开法师剃度出家,14岁受具足戒,法名悟彻,号今觉。就读于栖霞佛学院,后又至镇江焦山佛学院参学。曾任白塔国民学校校长,《怒涛》月刊主编,南京华藏寺住持。

  1949年至台湾,主编《人生》月刊,并任台湾佛教教习会教务主任;

  1952年,至宜兰雷音寺,成立念佛会、弘法会,弘扬佛法;

  1957年,在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佛教典籍,佛教唱片,普及佛教于大众。

  1962年,在高雄创建寿山寺,并设立寿山佛学院;

  1967年,在高雄县大树乡开创佛光山。其规模宏大空前。星云禅师将佛光山为南京栖霞分灯,为临济宗禅寺。

  星云禅师为佛光山第一代。

  1985年传法于弟子心平(智宗);

  传法文献将禅宗临济宗法系列于卷首,其文如下:

  夫佛陀为一大事因缘诞于世,初为迦毗罗卫国王子,从出家成道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佛陀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一日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葉尊者默然微笑,瞭然佛意,佛陀遂付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为西方第一祖。自此心心相印,祖祖真传,真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东来说法度众,是为东土第一祖。此后代代相传,名曰:

  第二祖 神光慧可禅师

  第三祖 鑑智僧璨禅师

  第四祖 大医道信禅师

  第五祖 大满弘忍禅师

  第六祖 大鑑惠能禅师

  六祖以下分灯并照,大阐宗风。一传青州青原行思禅师,一传南岳怀让禅师。二传以后,叶茂枝繁,不能备载,惟将吾宗正传直接者详列于后:

  第七祖 南岳大慧怀让禅师

  第八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第九祖 百丈大智怀海禅师

  第十祖 黄檗断际希运禅师

  第十一祖 临济慧照义玄禅师

  其后承嗣多杰,道振寰宇,乃尊为临济正宗。自此,临济儿孙遍天下,蔚为正家法脉:

  第一世 临济义玄禅师

  第二世 广济存奘禅师

  第三世 南院慧颙禅师

  第四世 风穴延沼禅师

  第五世 首山省念禅师

  第六世 汾阳善昭禅师

  第七世 慈明楚圆禅师

  第八世 杨岐方会禅师

  第九世 白云守端禅师

  第十世 东山法演禅师

  第十一世 昭觉克勤禅师

  第十二世 虎丘绍隆禅师

  第十三世 应庵昙华禅师

  第十四世 密庵咸杰禅师

  第十五世 祖先密印禅师

  第十六世 无准师范禅师

  第十七世 雪岩祖钦禅师

  第十八世 高峰原妙禅师

  第十九世 中峰明本禅师

  第二十世 千峰元长禅师

  第二十一世 万峰时蔚禅师

  第二十二世 宝藏普持禅师

  第二十三世 东明慧旵禅师

  第二十四世 海舟永慈禅师

  第二十五世 宝峰明聪禅师

  第二十六世 天奇本瑞禅师

  第二十七世 无闻明聪禅师

  第二十八世 笑岩德宝禅师

  第二十九世 幻有正传禅师

  第三十世 无隐圆修禅师

  第三十一世 箬庵通问禅师

  第三十二世 铁舟行海禅师

  第三十三世 法乳超乐禅师

  第三十四世 月潭明达禅师

  第三十五世 大晓宝徹禅师

  第三十六世 天涛际云禅师

  第三十七世 六益了谦禅师

  第三十八世 沧海达慧禅师

  第三十九世 正一悟明禅师

  第四十世 广慈真济禅师

  第四十一世 乐亭清耀禅师

  道华清澄禅师

  第四十二世 观心显慧禅师

  惟章显然禅师

  浑容显镜禅师

  月溪显谛禅师

  第四十三世 大定密圆禅师

  常净密传禅师

  性莲密法禅师

  隐儒密藏禅师

  第四十四世 慈本印观禅师

  青权印开禅师

  梅村印修禅师

  宗仰印愣禅师

  融通印澈禅师

  第四十五世 若舜惟德禅师

  第四十六世 方廉正心禅师

  卓尘心惠禅师

  明常心鑑禅师

  寂然心湛禅师

  仰山心禅禅师

  第四十七世 大本月基禅师

  觉民月世禅师

  志开月灯禅师

  第四十八世 法宗镜完禅师

  超尘镜悫禅师

  悟一镜悟禅师

  达道镜道禅师

  星云镜慈禅师

  当大本月基禅师为星云镜慈记别时,说偈曰:

  镜门多俊彦 惟师最突出

  慈心闵群众 怀念大地生

  星光照九界 诸蒙悉庇荫

  云净天空朗 八部倾共庆

  即今吾等为栖霞中兴第五代,星云镜慈再创佛光山寺,是为佛光第一代,今谨体佛心,将此正法递付于汝,汝为临济宗第四十九代,栖霞中兴第六代,佛光山寺第二代,望汝善自护持,锦延勿替,合示心印,而说偈曰:

  摄山栖霞寺 分灯到台湾

  佛光永普照 法水广长流

  佛光山作为栖霞分灯,为临济宗法系。而当今处于现代化、国际化时代,为佛教发展,佛光山八宗并重,开创十方丛林。

  佛光山遵循:文化、教育、慈济、朝圣四大宗旨。奉行佛教的大宗化、国际化,提倡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将佛教普及于大众;佛光山在美国洛杉矶建立规模宏伟、庄严的西来寺,将佛教推广于西方世界。

  限于资料,以上所述,定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前五篇文章

一位师兄亲耳听见的现代因果报

念佛轻松戒除我多年的烟瘾

我的一点经历 实践证明不可杀生,不可邪淫

三皈依的内涵

破戒怎么办? 宣化上人开示

 

后五篇文章

吕澂先生对佛法实践于人间社会的唯识阐释

圣凯法师:《大智度论》在南北朝的流传及其影响

论南宋华严诸家及其义学争辩

一般人念佛为什么不得受用

梦参老和尚:为香港居士问答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