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木鼓:与神灵对话 |
 
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 佤族人认为木鼓本身有神性,敲击木鼓,是佤族与神灵之间的交流。寞静的阿佤山老林中,咚咚的木鼓即是号令,佤族同胞们点亮篝火载歌载舞,吼声阵阵,鼓点声中,魔巴(祭司)念念有词为佤人祈求幸福…… 木鼓的身上,绘有太阳、月亮、星斗、牛头、人像等画像,都是魔巴们的即兴创作,祈祷时念念有词,口嚼槟榔汁涂抹于鼓上,随意而成。 佤族的宗教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都难与木鼓分割,依照佤族格言:“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万物生命与灵性都来自山雨和神鼓。不管在坡头或在山坳新建一个寨子,一要选好水源,二要拟定建木鼓房的地址。 每个佤族寨子都有一个木鼓房,置一大一小两个木鼓,大者为母,小的为子;另说大者为母,小者为公。大木鼓是母性的象征,是佤族心中的女神。 佤族的节日都与木鼓有关,每年农历11月、佤历的1月举行迎新水节,头一杯新水,最先得恭敬于木鼓。农历8月12至16日欢庆新米节,第一碗新米饭,首先要敬献给木鼓。 制作木鼓是一件神圣的事,在砍伐大树制作木鼓时,最好采用红懋树或黄葛树,传说这两种树的树魂都非常厉害,必须请魔巴们选择一棵树念祭辞,念辞大意是:“对不住大树神了,为佤族同胞的需要,您就行个方便让开条路,让众民享受这棵树吧。”这时,佤族的神枪手用铜炮枪或用弩箭,朝着树叶鸣枪放箭,多发子弹和竹箭一起并发,把茂密的叶子射落树丛中。等到树神赶走,山民们把树砍倒,从中取出最直最圆约两米长的部位,为制作木鼓的好材料。 制作木鼓坯子的新木材,从山林拉回寨子的半路,就放置露天歇息一夜,木鼓坯子要盖上竹席、簸箕等;在周边点亮篝火,烧至天明,预防半夜树魂回来抢木鼓。村寨的同胞留下部分住在山里,狂欢的山民们,围着篝火打歌,吼唱《加林调》,唱累了,跳困了,就蹲在篝火旁取暖,脸庞映着火光打盹;而配备铜炮枪和弩箭的男青壮年,就专门把守现场,或按头人派遣的人,轮流站岗放哨,防止野兽袭击。 用木鼓祭祀时,佤人用竹子搭起祭坛,铺上芭蕉叶,将祭品搁在蕉叶上。祭品需取黄牛的腿肉、舌头、肝等,再加上猪肉,鸡肉,茶叶一包,米一碗,盐巴一块,芭蕉一束,棉线一绺,水酒一竹筒等。 白天,佤族人顶着太阳敲击木鼓,在大青树(神树)下踏歌狂欢;夜晚来临,佤族人披着星光敲击木鼓,在山野中赏月醉舞。那咚咚作响的木鼓旁,黑珍珠般闪亮的佤族姑娘,长发飞浪,银镯晃动……此时,古老的佤山呈天地交融、人神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