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少数民族与道教信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般人都认为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但实际上,道教无论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还是南方的少数民族,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人们一般把汉代末年四川巴蜀及汉中的五斗米教(天师道)作为我国道教产生的源头。关于五斗米教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汉末张陵(又名张道陵,俗称张天师)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但是,随着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五斗米”不是宗教组织的称呼,而是西南少数民族僰(音bo,类同“博”)人的部族之称。学者们认为,首先,“五斗”发音与晋代的“五荼”、唐代的“勿鄧”以及宋代的“五斗夷”发音近似,而“五荼”、“勿鄧”、“五斗夷”等都是僰人部属的名称。其二,“米”可能是“弥”、“芈”的转音,应是少数民族自称的“人”或“民”。《华阳国志·南中志》中有记载,西晋太安元年(公元304年)有“五荼夷帅”叛乱,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有“五斗叟”叛乱。显然,这些“叛乱”都是有西南少数民族参与的,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五斗米教的教徒起义。这样,我们对五斗米教就应该有一个重新的理解。


道教三清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荼”、“斗”、“鄧”等,应为同一发音的不同音译,即都源于楚国贵族“斗氏”。古代巴蜀地区与楚国交往频繁,楚国吴起变法,楚国众多旧贵族的封邑被取消,被迫大量外迁发展,斗氏家族由此西迁入川,与僰人杂居于四川中部和西南地区,其文化程度相对高于周边各少数民族。张陵等人很可能是对接受了楚文化的巴蜀诸民族(五斗米)的宗教信仰进行了改造,形成了日后的天师道。而史籍中记载的“五斗米师”,很可能就是巴蜀诸族之巫师。

  目前,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同道教的关系密切,这一些研究结果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与道教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还是鲜为人知的。看过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其中的全真教的丘处机道长。丘处机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北京白云观的祖师。成吉思汗就曾邀请丘处机远赴漠北,为他讲经谈道,我国古代典籍《长春真人西游记》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对丘处机非常尊重。成吉思汗对丘处机说:“我听说人们都称呼您为‘腾吃利蒙古孔(汉语即为天人之意)’,而自今以后我成吉思汗就称呼您‘丘神仙’”。成吉思汗又对“丘神仙”说:“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丘处机说:“有卫生之道。”丘处机所说的“卫生”,就是“养生延命”的意思。后来,丘处机传授给成吉思汗养生之道,成吉思汗十分信服,并特地下圣旨,各地官员都要敬重丘处机及全真教。

  传统上,我们总把道家作为单一汉民族的宗教,但事实上,道教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对我国各少数民族信仰加以吸收利用,并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影响各少数民族的信仰。像道教崇拜的重要神灵文昌帝君(梓潼神)等,其源头亦可以追溯到少数民族地区。即便是成熟形态的道教,在各种法事活动中,也要常常迎请各少数民族的天兵天将,对“华夷大防”并没有忌讳。例如《赤松子章历·收除虎灾章》:“重请九夷、八蛮、六戎、五狄、三秦君,各随方位,春夏秋立,与某家宅之将军二十四吏兵士三十万人,勤加营护一切众生,并令扫荡”;《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出东方胡老君反甲鳞兵九十万人,出南方越老君火营骑吏火炼兵八十万人,出西方氐老君链杖金精兵六十万人,出北方羌老君乌丸扁鹊兵五十万人……”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道教也反映了这一特点,道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宗教。从民族宗教学的角度研究道教,是我们今后道教科研工作的一个方向。

 
 
 
前五篇文章

践行生活道教,德臻生命意义

金碧辉煌的寺庙不能建立在流沙上

认识生命

公益可以如此简单

海南强降雨致1160多村庄受淹 紧急转移21万余人

 

后五篇文章

生命的真正目的

仁慈智慧的母鸡

喇嘛山首次出现“秋日佛光”

坚持 我们更适合素食

传教士的新衣:沙勿略及利玛窦易服的意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