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迷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北京每年有很多演出,不少是事前宣传铺天盖地,观众走出剧场却大呼上当。奥运期间在保利剧院上演的杂技情境晚会《绚技画卷--一品一三绝》却是个例外,虽然没有特别多的宣传,但凡是看过演出的观众都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由衷地感叹:“真是太棒了!不是哪一个节目,而是所有的节目!”


穿尘越阵--地圈

中国杂技何时才能叫好又叫座?

  《一品一三绝》是中国杂技团的扛鼎之作,13个节目全部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赛场上获得大奖的作品。更为难得的是,主创人员以中国墨文化为依托,根据国际杂技发展潮流和观众审美的变化,对传统的杂技节目进行了全新包装,彻底颠覆了国内观众对杂技的传统印象,使杂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品位、高格调。调查问卷显示,观众对演出的满意度达到90%,“精彩”、“震撼”是观众留下最多的评价。他们感叹道:“太出乎意料了!原来杂技还可以这么有艺术的美感!”看过演出的观众众口一词说好,但是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该演出首演只卖出去30张票,这与保利剧院1200人的座位数仍有不小的差距。

  《一品一三绝》面临的尴尬不仅是中国杂技团的尴尬,更是中国杂技界的尴尬。杂技这门古老艺术不但正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且也远没有形成能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商业实力。

  尴尬一:中国杂技自唐宋出现至今2000多年,一直存活于勾栏瓦舍,从未登堂入室。中国人对杂技的印象一直是灰头土脸的地摊形象,有人愿意花高价买票听交响乐、看芭蕾舞,却很少有人愿意买票看杂技,尽管杂技从品质到技术都毫不逊色。

  尴尬二:北京演杂技的场所不少,但大都以接待旅游团队为主,像《一品一三绝》这样入驻高档演出场所两个月演出50多场还是第一次。杂技演出在国内几乎没有市场,不少团体被迫出国“挣外快”。国内观众看杂技的机会越来越少,只会导致观众离杂技越来越远,市场越来越小。

  尴尬三:好东西要卖出好价钱,怎么卖是关键。《一品一三绝》票价从80元到1280元,平均票价达到三四百元,这样的定位对于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不是太高了?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顺,都是导致销售不利的原因。


宫商角征羽--球技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迷思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现在形容中国杂技最常用的话。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戴武琦透露,目前国内高水平的杂技团基本上常年在国外演出,国际演出市场到处活跃着中国杂技演员的身影,一个团出国演出一趟,半年时间的收入应该有100多万美元,杂技演出每年赚取的外汇占我国艺术团体国际商演总外汇的80%。

  文化部主管杂技的助理巡视员李延年认为,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的原因,一个是杂技演出的场所数量上不去,给杂技提供展示的空间很少。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地方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有把杂技纯粹当作杂耍的陈腐观念,没有作为一项艺术产业加以扶持。一台歌剧晚会可能投入200万,但对杂技20万都不肯给。国内的发展受到阻碍,只能到国外去发展。

  李延年不认为“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坏事,更不应该被贬低,“我们的奥林匹克冠军不也是墙内开花墙外去香的吗?在国内的时候名不见经传,到了国外一下子就出来了,你说这花应不应该香?我说墙外开得还不够香,要大片地开,才好呢。”

  与此同时,有杂技理论家也指出,虽然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中国杂技演出团体活跃在世界各地,但至今难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我们的杂技出口始终停留在廉价产品的水平上。

  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认为,中国杂技界的竞争日益无序是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杂技团为了争取出国,竞相压低价格, “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专家分析,国内杂技团互相压价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经营体制的问题:各自为政。各地没有实行集约化经营,也没有形成与国外大的演出集团抗衡、争夺市场的体制。中国杂技不应该满足于国际市场上的小富即安,而应该努力打造国际范围内的金字招牌。


踏紫拈红--车技

大众化的艺术一定要面向大众

  杂技的发展方向在于保持它的灵魂,在保持技巧性的同时,还要增加观赏性。因为杂技如果一味惊险,让人进去以后捏一把汗、心跳二百下地看,那不是目的。民间艺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是美,杂技也应该是这样的。所以杂技的前景仍然在它的观赏性,这种观赏性应该是大众化的。全世界没有一种艺术能使一家四世同堂一起看。而唯独杂技,全家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坐在一起看杂技,甚至可以一起讨论杂技,这是它的艺术特点。既然它有这样的优点,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要心里想着自己的观众,不能使它的面儿越走越窄。

  随着观众观赏眼光的不同与变化,文化品位和观赏性越强的杂技作品,在国内越有市场;相反,越陈旧--创作思想、导演手法、艺术呈现的陈旧--越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杂技最大的特点是综合艺术手段,舞美、灯光、服装、音乐、舞蹈、戏曲、芭蕾等等这些手段同时运用到杂技当中来,这就是最新的东西,最新的走向,大家在自觉地给杂技增加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创新是杂技的生命,如果杂技总是演老祖宗留下的那些节目,杂技也早已不存在,而进入博物馆了。之所以国际市场这么被看好,就是因为它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市场是最检验艺术的手段。


喧歌嬉调--转碟

杂技发展“瓶颈”在销不在产

  拥有3600年历史的中国杂技艺术,在各种国际大赛中20余年共获得金牌100多块,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拿金牌最多的艺术门类,我国也是世界上获杂技奖最多的国家,被誉为“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然而让人忧虑的是,国内市场除了上海马戏城、深圳欢乐谷、北京保利剧院以及武汉杂技厅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场所进行长期杂技节目演出外,均呈现出低迷和萧条景象。

  与目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和美国玲玲马戏团等几个大马戏团相比,走出国门的中国杂技显然还不具备一个大市场和一个大境界。国际杂技界演艺巨头--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凭借将杂技改编成有情节、且融合芭蕾、故事剧这一特色,每年演出收入达10亿美元。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世界百余个城市近5000万人观看了演出。

  “中国杂技在技巧和难度方面并不逊于太阳马戏团。”虽然国内杂技界普遍达成这样的共识,但中国杂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都没形成类似太阳马戏团的声势。内蒙古杂技团的黄力力指出,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杂技团体走向国外,虽然承担着辛苦的演出任务,但收入却被国外经纪人拿走大头,而且由于竞争激烈,杂技团体竞相压低价格,有的小团甚至出国演出只图个生活费,严重影响了中国杂技界的健康发展。

  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演出市场缺乏应有的市场机制和秩序,国内没有完善和发达的演出经纪人队伍,杂技团一边搞节目,一边还要自己找市场,步履艰难。国内杂技演艺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中国人对文化的投入占总支出比例还很小,杂技要在这个份额里分一杯羹更加困难。要发展,必须组织一个搞市场运作的班子,必须要搞市场调查,还要与国内外演出商和领事馆广泛接触,争取更多的商演机会。

  对于中国的杂技来说,缺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企业家、营销人员、公关人员、外事人员,需要他们将杂技作为产业来经营。如何做到杂技本体与市场“并行不悖”,中国杂技开始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杂技芭蕾《天鹅湖》、杂技故事剧《花木兰》以及系列情景杂技晚会《梦幻》、《美丽的传说》和《天幻秀》等节目都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沈阳杂技团团长安宁认为,杂技没有语言的差异,流通方便,本身具有很强的商业属性,中国杂技人应该抓住杂技的这个特点,通过具体的艺术品牌,扩大再生产,让它与国际接轨。中国是世界杂技大国,但不是强国。总之,不能墨守陈规,人的思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前五篇文章

红莲仁爱心栈的6:50分——北京电视台采访仁爱心栈小记

匝尕的故事——释义

匝尕的故事——前言

僧鞋:低头看得破

“医”“药”背后的千年哑谜

 

后五篇文章

龙泉寺里的亲子慈善活动

西雅图酋长的演说

胡孚琛:三家四派丹法略讲(二)

千年都兰古墓 解读历史悬疑的宝藏

好的读书人同时该是好的“淘书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