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都兰古墓 解读历史悬疑的宝藏 |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址。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发现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都兰古墓群的发掘、研究,解读了许多历史悬疑,认为这些墓葬是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以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不可多得的宝藏。 “东方金字塔”:吐谷浑辉煌历史的见证 吐谷浑人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公元329年,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将都兰作为都城。公元663年,吐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王国的一个邦国。如今,整个都兰县境内,从夏日哈到巴隆之间长达200多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上千座古墓葬,仅热水沟内不到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就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国家文物局曾经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中国1996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都兰吐蕃墓葬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中,血渭一号大墓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 这座坐北向南,高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动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有数十座小型墓葬。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说,墓葬的这种构筑形式和风格,在我国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墓葬中出土的丝绸质地良好,图案清晰,色泽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北京大学 青海路:丝绸之路的要道 提起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学术界过去普遍认为河西走廊是其主要路线,“唐蕃古道”——青海路只是由于河西走廊因战争原因不通时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路。许新国认为,都兰大量丝绸制品和其它文物的出土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中外人士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作为“1996年度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在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 据许新国介绍,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此外,都兰古墓还出土了汉代中原地区制造的漆器、金银器和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及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彩色玻璃珠等。 许新国说,在都兰古墓中发现的这些物品绝大多数应是吐蕃与中原、中亚和西亚进行贸易的结果。因此,青海路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也认为,都兰出土的一些丝绸制品的纹理和图案是在我国其它地方都没有发现过的,说明这些丝绸制品很可能是从境外过来的。而青海与西域的关系在《旧唐书》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古丝绸之路重镇都兰的考古发现为这些历史记载进一步提供了青海丝路当时非常繁荣的实物证据,对研究中西交流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柴达木:曾经的绿洲 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给人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凉,但是考古发掘却发现,在一千多年前,这里也曾遍布柏木,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 都兰县在蒙古语里是“温暖”的意思。从1982年起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累计发掘墓葬近百座,但除了数量众多的丝织品,考古学家最为惊叹的还是吐谷浑人用于修建墓葬的大量柏木。 古墓众多的热水沟,是一个没有多少绿色可言的荒凉山沟,周围看不到一棵树。然而在一座座古墓中,大大小小的柏木却随处可见。 在柴达木盆地从事考古工作长达20多年的许新国研究员说,吐谷浑人修建坟墓时,讲究用一层柏木夹一层四五十公分高的石头,然后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柏树生长是极其缓慢的,一颗碗口粗的柏树要长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树至少生长上千年。但吐谷浑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径达 许新国说,这些柏木应该都是就地取材,因为距离血渭一号大墓西边四五十公里外的另一条山沟内就有一片柏树林,千年以上的柏树随处可见。如今的柴达木盆地,仍有不少叫柏树林、柏树山的地方,在德令哈、都兰都能听到这样的名字。同时,做为吐谷浑王国的都城,这里在当时应当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 考古人员还发现,墓葬年代越往后,使用的柏木也就越细,说明粗壮的树木在不断减少,树木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这都是吐谷浑人建设都城,修建墓地大量砍伐的结果。 许新国说,从发掘的墓葬来看,1000多年前,柴达木盆地,尤其是都兰一带的气候和植被都比现在好得多。因此,可以说都兰古墓也见证了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的演变。 都兰古墓:尚待进一步发掘的宝藏 考古学家虽然对都兰古墓葬群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但是对于上千座历史久远的宝藏来说,目前所作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因此,考古学家建议应抓紧时间对这一地区墓葬的分布进行一次详细普查,为今后的发掘工作做准备。 “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大量珍贵文物流失。”青海省文物考古所所长许新国说。 据了解,这些年随着吐蕃墓葬群影响的不断扩大,这里遭到了盗墓贼的频繁“光顾”。一段时间内,盗墓者甚至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推开封土,疯狂盗取珍贵文物。经过青海省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后,盗墓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受经济利益驱动,盗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都兰县文物派出所近日又破获了一起盗墓案件,追缴各类丝织丝绸制品、陶罐和棺板画等文物十余件。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大多数是国家二、三级保护文物。 都兰文物派出所所长苏伟邦说,这已是他们本年度破获的第三次盗墓案件。由于人力和资金有限,这里上千座吐蕃古墓正惨遭盗墓者洗劫,面临着灭顶之灾。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都兰县境内已有近一半的古墓遭到盗掘。 许新国说,从1982年至今,吐蕃古墓的考古始终是抢救性发掘,等于是收拾盗墓后的残局,尽管如此,考古人员还是在这里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证明了这里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很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缺少经费,考古人员还从来没有完整地发掘过一座墓葬,这对于考古研究来说是一大缺憾。 他认为,对于盗墓猖獗的现状,除了要加大打击力度,最重要的还是抓紧时间对这一地区墓葬的分布进行一次普查。都兰县境内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墓葬,柴达木盆地其它地方也不时有墓葬被发现。因此弄清楚墓葬的分布区域、了解哪些墓葬具有真正的保护价值,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避免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同时,有关专家也建议,要使吐蕃古墓得到最好的保护,就应借鉴国内许多成功的做法,采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吐蕃古墓群距离109国道——青藏公路仅有几公里之遥,处于佛教圣地塔尔寺、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青海湖和戈壁新城格尔木之间,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专家认为,在这一地区建立“吐谷浑”邦国展馆和古墓群旅游基地,无疑将为千里青藏线再添一道美丽的风景,弥补青海湖和格尔木这几百里距离间的旅游景点空白,实现西宁至拉萨沿线旅游景点有机和完美的链接,为青藏旅游品牌增加新的亮点。 据青海省文物局副局长马伟民介绍,目前,为保护吐蕃古墓而兴建的的都兰吐蕃(吐谷浑)文化保护中心将于年内完工,保护中心建成后,不仅有利于考古工作者进行长期的分地域考古调查,改善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与研究条件,而且便于得到信息,有力打击盗墓分子。此外,中心建成后也将向游客开放,展出近年来在吐蕃古墓中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使这里成为展示青海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