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回访灾区是一种慈善意识的进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昨日,往返川渝高速路的私家车数量迅速增多,私家车车次达到约7万辆。其中有很多人是冲着参观汶川地震一周年后的灾区前往的。不少驾私家车的市民向记者讲述出行原因,强调“川渝一家亲,很想看看曾捐过款的地方发生了啥变化。”(5月3日《重庆晚报》)

在5·12大地震一周年来临前夕,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前往灾区参观,无非有两种目的,一是怀着纯粹旅游休闲的心态,去感受一份特定的情怀,其次还有“回访”和监督之意,“很想看看曾捐过款的地方发生了啥变化”,其实就是想实地考察一番,看看灾区重建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公众的慈善捐款是否都用在了实处。

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愿望。做了好事,我们固然不求什么回报,但有权利甚至有责任知道我们的善款用在何处,使用效率如何。而把这种朴素的愿望,落实于实践,则是一种慈善意识的进步。大地震激发了空前的民意慈善热情,各种渠道的慈善捐款都是数以十亿百亿计,如何管理和运作好这么大一笔慈善资金,使之在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样离不开有力有效的监督,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官方监督,二是来自媒体和以捐款人为主体的民众监督。

但从以往的经验看,或者说在习惯认识中,我们还更多地关注慈善的过程,譬如慈善数额的多少,而不看重慈善的结果,更多地依赖官方反馈给我们的慈善信息,而缺少一种主动参与的监督姿态。“很想看看曾捐过款的地方发生了啥变化”,则昭示了这样一种可喜的转变,追踪善款的流向,关注灾区重建工作的进展,其实应该是慈善之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我们自己负责,更是对灾区人民负责。

私家车回访灾区,也折射出慈善透明度不高的现实。显然,能够直接到灾区看看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关心灾区重建工作的却是所有曾捐过款的人。如何满足他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只能依靠相关信息的及时、全面公布。但从现实情况看,无疑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憾。譬如对于地震捐助资金,尽管民政部等相关部门数次表示要公示资金流向,加强监督,但总体上还失之宽泛,缺少细节关注,不利于民众监督。而由网络首先曝光的灾区政府“购买豪华越野车”事件,更让灾区重建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捐款人之所以要亲自“看看曾捐过款的地方发生了啥变化”,也是委婉地表达了一种不信任,毕竟,如果完全以这样的意图“回访”灾区,是一种高成本的慈善监督。

大地震不仅激发了一次慈善热情,还应成为一次提升慈善观念的契机。与庞大的灾区重建资金相比,民间捐助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我以为,每一元的善款都应该是看得见的,每一份心意都应该经得过“看看”的。只有建立在这种坚实的基础之上,每一点每一滴的慈善之心才能逐渐累积起来,我们的慈善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前五篇文章

驰骋职场如何避免落入诸葛亮完美主义困局

法国的母亲节

“五四”和反传统思潮

正视死亡

用这碗粥,照亮你的心

 

后五篇文章

庄子与尼采

异质文化的“母亲节”难于传承中华孝道

爱情是一种精神病

印度归来话动物(之二):国兽与国鸟

积累时间的力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