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灾难教育让中国孩子长大 |
 
5月12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要继续扎扎实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他还指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5月12日,还是中国大陆第一个“防灾减灾日”。胡锦涛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指示,应该在提升现代过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对此意识的同时,也应是帮助中国社会公民树立一种“现代意识”。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折时期,同时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显然,比起抗灾救灾来,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尚存许多薄弱环节,公民们减灾意识相对薄弱,有的基本上就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因此,从小普及减灾知识,普及灾难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应是当务之急。 在中国,灾难教育不应仅是一门从娃娃抓起的课堂必修课,还应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课程。灾难教育不仅是一门与“逃生”有关的学问,更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学问。 在日本、美国等一些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把灾难警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除了对成人进行防灾教育,还从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为幼儿必修课。许多国家都规定,中小学生每年要参加一到两次防灾避难演习,会定期举办活动纪念大的灾难。 灾难与挫折是最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灾难教育的程度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国家文明程度和国民防灾减灾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从普及灾难教育开始。 灾难教育是一项专业的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防灾、减灾、预防事故的发生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这就需要把灾难教育制度化,积极主动地利用天灾警示孩子;进行系统、规范的科学教育与训练,包括意识、知识、技能的训练;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配合;开设防灾课程;加强学生的灾难教育、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内涵,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生命,从灾难中认识自然规律,学会顺应自然,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防灾能力,趋利避害,并把灾害中迸发的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推为学生长久的精神价值坐标。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大陆社会“现实版”的灾难教育让孩子“长大”了。连日来,不少家长都发现,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后,许多子女比以前懂事了,变得关爱他人、敬畏生命,开始领会学会感恩、铭记住施与和付出这些传统美德的真正意义。当然,这种“现时版”的灾难教育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但它也进一步提示“防灾减灾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