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富二代”教育:一门关于成长的幸福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上世纪80年代出生,拥有丰厚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杭州飙车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说,以胡斌为代表的“富二代”生活方式应该受到谴责。但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命题:日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究竟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因为伴随着民间财富的高速增长,所谓的“富二代”教育,可能不仅仅是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而将是关系一代人的大事。

支玲琳:一位“富二代”的代表以其切身所见,下了这样的结论:纨绔子弟败家子在“富二代”中非常普遍,起码占50%。且不论这个数字准确与否,作为富裕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素质确实令人担忧。您对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观察呢?

孙云晓:确实,富家出纨绔子弟的几率会比较大。但“富不过三代”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规律,它只是代表一种可能,我们不能妄下“有钱就会变坏”的结论。像有些老牌富豪家族已经富了很多代,却一直繁盛至今,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其实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关键在于,父辈给孩子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优良品质。否则,这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不过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富二代”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父母虽然嘴上也说,“你要长大了”,但实际上无论是父辈还是子辈都没有做好独立的准备。这种对孩子的溺爱是根深蒂固的。在德国有一种传统,无论怎样的家庭,孩子到了18岁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独自出门远行——放在孩子口袋里的钱很少,但是希望他走的路很远。可在国内,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受这样的磨砺呢?尤其是富足家庭,想的更是给孩子置业、买车,没有“18岁独立成人”的意识。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特别依赖父母,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阅历。于是,当有大量金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作各种危险的尝试。中国的子女独立难,而“富二代”的独立,更是难上加难。

给孩子的财富越多,其实越危险。因为他会生活在一种不真实的环境里。人生有常态,比如你是学生不挣钱,就要过节俭的生活。但有的富人却忽略了这一点,给了孩子很多钱,这样使得孩子从小就成为财富的奴隶。也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很容易,什么都可以用钱摆平。所以真正的名言应该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支玲琳:媒体在谈到“富二代”问题时,常常会说,因为父母忙于生意,所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情感需求,只能用物质来补偿。这究竟是妄自推断,还是一个普遍问题呢?

孙云晓:我为什么提出“父教”的缺失是我们民族的隐患,会让孩子终身“缺钙”呢?原因就在这里。“富二代”的问题,更是如此。父亲的教育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有一种很深刻的导向上的确定性。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有两个发展目标,第一就是亲密性。指的是与人亲密相处、合作的能力。另一个目标,就是独立性。母亲往往特别容易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闯世界,敢于负责任,敢于吃苦,这是父教的特色与使命。

此外,母亲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容易对孩子溺爱。这种天性难以克服,往往会无度地满足孩子。但父教不同。观察发现,父教比较充分的孩子往往都有敬畏心。因为孩子觉得父亲很威严,从小就会感到一种敬畏。在某种程度上,父亲代表了一种规则———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底线是很清楚的。这样孩子从小就有这么一种熏陶,父亲不点头,这事不能办。而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惯性,父教缺失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富人阶层尤为突出。

支玲琳:事实上,看那些成功的教育案例,似乎道理又很简单。最著名的,莫过于洛克菲勒家族的“零花钱家训”。但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富二代”会成为这么突出的问题?

孙云晓:世界巨富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给孩子5美元零花钱,并且要求孩子记账,他这样做和有钱与否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节制精神,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这种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为了根本、长远的利益,而克制个人一些暂时的欲望。如果你屈服于眼前的诱惑,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实际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品质。

欧美国家经常有人做“糖果实验”。在幼儿园的孩子面前放着他们喜欢的糖果,一盘量多、一盘量少。然后跟他们说,想吃多的这盘就要多等待15分钟或半小时,要是等不及,只能吃那盘少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等待的孩子远比迫不及待的孩子有出息,因为他们更有独立性、克制力和忍耐力。前些年,一位澳大利亚的博士发现:80%的中国儿童都不能等待,66%的澳大利亚孩子可以等待15分钟。这是一个警示: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培养出一大批不能等待的孩子。

我们教育的缺陷在于:过度地满足孩子,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在现在的中国家庭,这是一个趋势。这会造成孩子不能等待,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冲动,不能克制、忍耐,容易攀比,易受诱惑。像杭州飙车的例子就是这样。在诱惑下,很容易行为失控。

但事实上,一个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社会心理学上,有个饱享剥夺理论。当你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你的快乐也被同时剥夺。这非常有意思,你充分满足孩子,但是孩子并不快乐。一个人如果学会克制、忍耐,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他会把节制后的获得看成对自己的奖赏。延迟满足,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幸福。

支玲琳:一方面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富人阶层迅速膨胀。但另一方面,教育观念还没能及时跟上。“富二代”的教育问题以后会不会越来越突出?

孙云晓: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四不青年”,不读书、不种地、不打工、不经商,就靠吃房租过活。所以对“富二代”的教育问题,一定要引起整个社会层面的思考。但如果把“富二代”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富人有问题”,那绝不是一种理智的态度。

 
 
 
前五篇文章

夏公让穴

应有的品质和高尚的品质

米馅相融,端午话粽子

一位80后大学生如何成为了素食者

美调查显示名利金钱与幸福不能划等号

 

后五篇文章

亨廷顿:预言“9·11”的“先知”

张朝阳:我的管理之道在于汲取东方智慧

端午午时人赏午

尤其聪明的鸦科鸟儿

从文明对话到对话文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