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的书:说给最爱的你听 |
 
传统中国文学非常忽略游记,明代的徐霞客曾灌注地理常识到写作领域,眭澔平的文章也颇有类似的气魄。澔平进一步选择了一种非常好的构思,把他多年来在全世界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旅行的见闻心得,藉由瘫痪的妈妈所给他的母爱完成了一种清新流畅的写作方式。对于我而言,我直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听到澔平讲述他与母亲的故事,心中自是感慨万分。 眭澔平透过游记结合母爱进而叙述表达出极为感人的故事真的是太好了,因为在游记的架构下,每一则旅行的经历应该放置在人生什么样的位置,自然都可以分成为若干适切的段落。作者要写一个能够世代流传的小说,必须有优美的文字或优美的构思才能引人入胜,澔平在这两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呈现出一份精致细腻的作品。 最难得的是澔平始终保有赤子之心,勇于面对自己的生命,不像我最不喜欢的那种又丑陋又怕被别人批评的人。我们的相知也来自于澔平跟我们家一样爱猫,多年过去了,他一直都惦记着我的猫儿子熊熊。听眭澔平细数他家猫儿的点滴,还有环游世界的各种奇特又有趣的经历,就像读他的文章一样,都是种如沐春风充满愉悦的感觉。 柏杨于病中
前言 歌咏心情——母亲的旗袍 寻找“世界心灵地图”其实是在为我自己,也是在为所有的现代人,寻找一个超越各种古今文化哲学与道德宗教,却简单自在足以安顿身心灵的良方——它不是一组僵化的条例公式,而是一种透过实践体验而刻骨铭心感同身受的人文境界。面对无远弗届的浩瀚知识领域、五花八门的多元社会民俗,只有260个字的《般若心经》(theHeartSutra)正好在此提供了一把简单的钥匙,针对这个主题为我们开启了进一步探讨、感悟与省思的广袤空间。 透过中国传统兼具“儒、释、道”三者交融的文化角度来看,勾勒这一张世界“心灵地图”的目的,其中涵盖着许多表里相关的层面——经由儒家道德伦理的涵养陶冶,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理念;透过道家老庄清净无为却能无所不为的自然定律中,探索人生逍遥自在的齐物意境;同时,参悟佛家超脱古往今来的娑婆世界,寻找属于现代般若心灵寂灭烦恼的高妙智慧。至于,我在本书中依此铺陈呈现的这一张“世界心灵地图”,基本上则是在前述的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进一步试着把现在的世界地球村五大洲当做人生价值思辨学习的教室、人际心灵交流传递的屏幕、人文创作具体实践的舞台。 过去二十多年来,我以单人自助旅行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每一段亲身实地的体验至今让我诠释记录了全球一百七十余国的见闻经历;它们林林总总如繁花茂叶,不但是我研究世界民俗文化人类学的珍贵史料,也是我进行更多元音乐、文学、艺术等不同形式创作的第一手素材。其中,尤其令我永生难忘的记忆正是……当我踏在每一片城乡行脚的土地上,经由我这个孤独的行者与不同语言、文化、血缘、政治、社会、经济等等背景的人们,所共同碰触迸发出来的心灵感动,引导我沉淀领悟出那些圆融高深却又如此平易近人的禅意理念。 漫长的旅行历程中,除了儒释道的传统人文智慧不时印证牵动着我的观察和思维,我也在体会学习基督教系统诠释属于人类灵性中特有的信望爱、印度教对于多元价值兼容并蓄的尊重宽厚、锡克教从最靠近自己的人善待所展现的生活态度、犹太教谦卑渴求弥赛亚救世主来临的心灵愿景;进而深刻见证了这张“世界心灵地图”上所真实生活的人们与我自己,如何在类似于西方社会学家马斯洛的人类“五大需求”理论的次第层级里,从温饱与安全的基本条件,进展到群体归属的接纳、荣誉肯定的需求,一直探索到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这本书的主轴《般若心经》就是一篇最简单却具有极为深奥哲理的东方古老经典,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灵也了解自己所身处的社会、时代与世界。毕竟,其历经印度与中国两大古文明千年的诵议流传,依然对于我们当代人保有着历久弥新的启发意义。《心经》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由鸠摩罗什(Kumarajiva)翻译成中文,我则是引用唐朝宗教家、翻译家也是大旅行家玄奘所奉诏翻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版本,再加上个人全球旅行文化探险的见闻心得,试着将这260个字分成了“放下、修持、辩证、归零、分享”等五个层次。它们并不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必须是由低而高、依序渐进去实行;这个由《般若心经》所演绎出来的五个层次事实上可以是齐头并进、多管兼具的身心灵感悟修为。本书经由更简单自然且生动有趣的崭新角度,透过我一段又一段在全世界真实经历发生的旅行故事,直接深入浅出地诠释这部现代人必读的古代经典,在更具时代意义的精神感怀中,紧扣人性共通的善美真诚,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回顾“中国佛教第一功臣”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始于盛唐贞观3年(公元623年)4月1日,原来是在不为当时朝廷政策允许的情形下,私自冒禁孤征、单骑出关深入西域而行,边塞戍军射箭中其水袋几乎取了他的性命,随后四年艰苦行脚沙漠高山五万多里抵达印度。历经十多年,他遍访当时“西域”中、南亚地区30余国,曾出任印度那烂陀寺副主讲,受当时戒日王所推崇升座为论主,名震天竺,带回梵文经典657部,最后却是被尊贵地迎回到长安,当时的皇帝唐太宗还礼遇慰劳他于洛阳宫。玄奘由印度古梵文所翻译成中文的《心经》,精准地传达了佛陀释迦牟尼22年详细统摄宣说“般若”高妙大智慧的八部经典、十五万八千四百偈的精要奥旨与简明精髓,后来这部《心经》更成为北传大乘佛教与中国禅宗主流薪传的重要宝典。 时序跨越近一千四百个年头之后,我们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何其幸运能一脉相承,让我得以尝试在古代经典的真义基础上,藉由个人的旅行记录,把全世界当成是一个亲身修持、验证历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身心灵实验室”。特别基于当今便捷的交通,天涯若比邻,使我们得以接续玄奘当年于艰困环境中所踏出的宏愿脚步,甚至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拉近了天南地北人民的距离。于是我惊喜的发现:在人与人乃至人与万物之间,藉由《般若心经》所铺陈的义理,配合上丰富多元的文学感怀,足以诠释出超越地理人文隔阂的心灵感动,进而逐步刻画出了一份属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现代般若大智慧的全方位更新版“世界心灵地图”。 这是我首次尝试以现代人较能感应的时空环境及文学语汇,去记录感怀一部经典及其相关深邃的古老智能,其中既有哲理意境的知性研讨,也有真挚深情的感性诠释。《般若心经》最为可贵的精义不仅仅在于它有如《易经》一般具备:简易的文字、平易的修持、变易的推理、不易的智慧,四者环环相连、层层相扣;也在于它具备传统佛学在南北传大小乘与藏传三系显密兼修的精深内容。当我们展读《般若心经》,立刻会发现短短的260个字,从文首“观自在菩萨……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表现的正是佛门大乘显学论述说理的典型,至于读到文末“揭谛……菩提萨婆诃”则记录着藏传密宗所倾其毕生真诚心念持诵的咒语。如此丰富深邃的人文智慧若只用以读唱安神清心正觉,或是只为着有所期待目的冀望加持回向都太可惜;但是,毕竟一般人想要入门融会贯通了解《心经》深刻的涵义也诚属不易。有鉴于此我便重新整理归纳自己二十多年来每一段可亲可即的真实旅行故事,逐步尝试针对《心经》里的每一句话进行具体而生动的验证诠释;换句话说,我就是在试着把《心经》重新摆回到整个人类地球村的众生剧场里,一同分享凡尘俗世中共勉修行在人间的当下喜悦。 此外,今世科技文明虽然拉近了地理交通的距离,却隔阂了人们心灵相契的感动。玄奘大师在一千余年前万里迢迢去印度“取经”,不辞艰辛所取回的般若智慧经典,对我们现代人而言,绝对值得沉淀出另一种新时代智慧的心灵飨宴。这里所谓“取经”的“经”,并不只是所谓“经书”的“经”……特别是在我绕着地球跑了好几圈之后,我以为更可贵的应该在于从每一段人世历练感动所省思沉淀出来的这个所谓“经历”的“经”,因为它更能够成就一份温柔敦厚、慈悲分享的法喜圆满。 以下我就用说故事的方式,透过《般若心经》一以贯之的串连,把我在全世界累积了二十多年的生活与旅行,就像说给我瘫痪在病床上同样二十多年的母亲听一样,说给你们听…… 从小,我的母亲就像一朵《小王子》B612号星球上最脆弱的玫瑰。 因为生我难产而重度瘫痪残疾的她,直到我大学毕业那年她过世,总共瘫痪了二十四个年头。她虽然需要我的照顾,也需要我把外面的世界编成一个又一个故事讲给她听,可是这一种另类的母爱却像一座又一座的“桥”,因着我必须不时惦记照顾母亲,无意间延伸训练了我拥有悲天悯人的胸襟气度;因着我想要告诉母亲那个外面她已经不能再参与的世界,无意间也潜移默化地磨炼了我观察思考与诠释表达的才干。于是,所有的旅行写作就是从我与父母兄姊之间浓郁的亲情展开,一步步地由爱情悲喜、人情世故,跨越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 至今,我仍然念念不忘儿时父亲那辆曾经重重倒地的破单车,也始终惦记着母亲在我六岁生日时送我的那六粒毛豆……我到海峡对岸去为父亲返乡、为母亲寻坟,再经由留学欧美、旅行全世界……不论我走到哪里,好像都有一条温柔敦厚的“母爱之桥”淬炼着我的人格特质,不仅仅带领我增广见闻认识世界,还更进一步让我与天南地北、素昧平生加上语言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也可以有信念建立起最为深刻真挚的情谊。原来我一直都是扎扎实实地踏在这一道道的“母爱之桥”上,使得我现在所画出来的“世界心灵地图”不论是到先进的英国、古文明地埃及,还是前往新几内亚、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内陆的原始部落里,都连结谱写着来自我生命源头永生难忘的记忆。 现在回到我自己生命初试啼声真正的原点,也是我旅行与写作最初出发的地方,那并不是世界哪个令人津津乐道的风景名胜,而是我母亲的病榻旁——因为直到我正在写作的此时此刻,我依旧还是像个在母亲的病床边、用心说着故事陪伴她、也认真画着图的孩子——从我童年时期画给她所无法参与的“庙会”蜡笔涂鸦、少年时期画来让她开心欢笑的“笑之百态”漫画,一直到她临终前,我还在她的病床边画着台湾大学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校徽”设计图……它们累积自这些我对已逝母亲所说的故事里,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连结生命记忆的“母爱之桥”,终其一生享用,也终其一生不断在每一个起心动念里,都能唤醒自我内心最深情柔软、也最真诚善美的角落。 且让我把来自世界不同地方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一个一个说给最爱的母亲听,也说给最爱的你听…… 在时间的长河里 泡沫般的记忆转眼消逝了无踪迹 却有几许悄悄沉淀在银河系 成为天际永恒的明星 走遍世界各地 探索生命的奥秘放眼辽阔无边的天地 旅途的故事来自于每一段经历 也曾有些不经意的相遇 却都累积为温馨难忘的回忆 早已深深镂刻心底 每个起心动念的开启 伴随着最爱的故事演绎 让我轻轻告诉你 点点滴滴有如天上繁星 让我轻轻告诉你留下感动细数真情 是你是你 说给最爱的你听…… 故事的开头,就让我先说给你听一个关于我母亲“旗袍”的故事…… 母亲过世那一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临终前她留给我们兄弟姊妹,每一个人一件她生前穿过的衣服,当作纪念。我分到的是一件蔚蓝色的旗袍。 从小,母亲就因为关节炎瘫痪在病床上,所以我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帮她翻身、按摩、拿便盆……一直到我念了大学,我还是像个幼儿园的孩子,为她讲述着外面学校的世界。我知道,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再见到她在上海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同胞大姊,当然我也没有见过。海峡两岸乖隔四十年后,一九八九年的春天,我被台湾电视台派去大陆采访新闻,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大姊。 其实我真的是在帮母亲的两只眼睛,去看看那个在一九四九年还是个两岁婴儿的大姊。行程匆匆,我根本来不及带什么“一大件、三小件”的礼物,只交给大姊这件蔚蓝色的旗袍。泪水淹没了我们,也淹没了海峡两岸四十年来的恩怨。不过,我总是不能接受,母亲竟然到临终前,还靠着大姊那张歪着头、俏皮、幼稚又泛黄的旧照片,来镶嵌着彼此现在的形影…… 什么都在变,恐怕唯一没有改变的,唯一不会消失的,只剩下我和大姊手中的这一件——“母亲的旗袍”…… 万里江山一片云, 岁月悠悠两岸情; 长歌当哭浮生梦, 英雄泪——世间的痛。 沧浪游子一片情, 问君何事任飘零; 回首离家还少壮, 转瞬间——他乡成故乡。 明月年年照堂前, 骨肉离散,何时再团圆? 河山风云两茫然, 千古愁肠向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