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带着善念与慈悲走入民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从早期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明清,以及现代,随着不同时代,区域的审美观不断变貌,但不变的是悲智双全,代表“戒,定,慧”的殊圣象征。

慈悲,智慧,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华人的信仰圈内,始终是最能闻声救苦的神祈,因应众生的需求,化身为各种形象,可以是头带宝冠,身覆天衣,胸前挂满璎珞的印度王子,也能是怡然自在地坐于泉畔的水月观音,一身素净的白衣大士... ...。

  形象,姿态,神韵,皆在说法

  从佛教的图像学分析,所有的佛像,菩萨像都依循着佛法三无漏学而造,亦即戒律,禅定与智慧:三种解脱烦恼,达到无漏(没有缺憾)境界的修行方式,而“戒,定,慧”,即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总纲,旨在扫除世人的贪嗔痴三毒,观音的面容姿态也不脱这三字。

  仔细回想,你所见过的观音都是什么模样呢?我们不会看到哭泣,相貌恐怖或形象暴躁的观音,观音像一定面容姣好,宛如十七岁的少女,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的记载,观音头戴化佛冠,胸前挂满璎珞,背后萦绕着圆光,脸部必是适中的圆满法相,不会是稚子孩童或八十岁老太婆,那种自在祥和的安定感,让人一看就明白,祂即是观音。

  菩萨的形象,姿态与神韵皆在说法,如中国,台湾的观音,眼睛必是垂帘双目,不会有露出眼神上飘的傲慢感。而朝下的双眼则有两种涵义:一为反观自省,眼观鼻,鼻观心,反省己过就是“戒”,戒除不好的行为与念头;另一层意义是慈悲看顾众生,如同母亲爱护子女的心,在孩子犯错时,给予宽厚的谅解。

  “定”呈现在姿势里,观音像或坐或立,如动似静,像是水月观音的自在坐,安然无碍地跷起一只脚,结跏趺坐的观音则双腿交盘,足心朝上,两手结印,以打坐的姿势示现,如入禅定。因为当人盘坐,两手垂放腿上,就会形成等腰三角形,这是一个重心低,稳定而不易被击倒的姿势,即是“定”。

  智慧则以光明象征,观音眉间见白毫相,项有圆光。经典记载,阿弥陀佛说法时,“白毫婉转五须弥”,眉间放出的万丈光芒,代表定力与智慧,而菩萨像背后透现的光圈或火焰式的光芒,亦彰显著观音超凡的智慧力。

  淡妆素服,与百姓同在

  观音在印度本是穿着袒露上身的纱裙,头顶宝冠,全身珠光宝气的贵族形象,传入中国后,改穿交领右纫,长裙曳地的宽袖汉服,到了宋代以后,更普遍穿起庶民服装,像是白衣观音一身素朴无多加缀饰,鱼篮观音则淡雅装扮宛若村姑,传达出亲切,可倾诉万千心事的特质,凸显了观音信仰在庶民生活中的普及与影响力;“法华经“就说了,遭逢灾厄,只需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音便即时施度,千处祈求千处应,无处不现身;如此随传随到的神,方便极了,自然变成百姓心灵托付的对象。

  观音在宋代开始庶民化,这得从政治,宗教和经济层面谈起。宋代皇帝很爱封神,时兴造神运动,像是妈祖,保生大帝和关圣帝君都是在此时受封,升格为神,帝王以中国的伦理制度塑造了一个天上的世界,而此时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影响,崇信道教的宋徽宗还将释迦牟尼佛封为金仙,策封菩萨为大士,观音也就在众神喧哗的时代,化应为“本土化”的神。

  城市布局的改变,宋代不再采取唐代住商分离的政策,买卖皆有限定的时,地,住屋两旁无“市”可逛,而是随着城市经济兴起,民众沿街设铺,商店栉比鳞次,卖米,卖茶,卜算,工艺...,交易很是热络,而茶馆为了吸引客人,找来说书人“说话”,一开口,滔滔不绝,话到精采处,扇子往桌上一拍,就成了“拍案”:“预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于是,因应说书的“话本”出现了,故事愈编愈多,愈传愈广,加上印刷术的成熟,民间文学蓬勃发展,观音也以妙善公主的形貌走入民间,成为可理解的神,毕竟,若告诉一般民众佛经奥义,太过高深艰涩,难以企及,但是讲一个慈悲爱民的公主如何为善,马上就能产生共鸣,也反映出人们在心灵上渴求救赎与疗愈。

  走入台湾民家,成了照料全家的观音“妈”

  台湾人拜观音与早期闽粤移民有关。福建既是观音的信仰圈,也是佛教临济宗的大本营,三、四百年前渡海来台的先民,当然也把家乡供奉的神祇迎请过海。有趣的是,尽管原乡尊奉的主神各有不同,泉州人信保生大帝,漳州人拜开漳圣王,粤东移民礼拜三山国王,但是观音的信仰跨越领域族群,不管佛教,道教,斋教或一贯道都拜观音,祂可以是大庙的主神,也能配祀在后殿或偏殿,更能请至家里供奉,完全没有冲突,就是因为人们相信祂是慈悲的化身,一如家中的慈母,而在台湾人的家庭来说,辈分最高的长者通常是阿嬷,女性一旦成为“嬷”,就代表家族成员必须尊敬她,如母亲般看顾众生的观音菩萨便成为台湾人心中的“观音妈(嬷)”。菩萨是梵文翻译,难解其意,但是称“嬷之后,豁然开朗,人们必须待神如亲;就像礼敬妈祖也是如此,林默娘只有二十八岁,并未生子,但我们尊称其为“妈”,“祖”,即代表人们对祂的尊敬与信任。

  其实,菩萨已出三界,并无男女相之分,但华人社会多以女相示现,应与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关,过去总认同“严父慈母”,对男,女个性上的要求有明确的分界;男生从小被训练要有威严,韬养阳刚之气,女的就要温柔贤淑,不能凶悍。女生一旦当家作主,就被骂牝鸡司晨,因此,“婉约”成为女性专属形容词,观音相貌温柔慈祥,自是代表女性。

  另外,佛教图像上,尊贵的天神多配以各种饰物,可是汉人的观点,一个男人身上挂了太多饰品就不像男的,抹胭脂,挂项链耳环多属女性专利,尤其唐代女人习惯化浓妆,从印度来的菩萨,全身戴满珠宝,易被视为女性神像,观音也就随着风俗民情改变,成为普渡慈航的女神。

  看观音,拜观音,为什么她会如此化现,都隐含深层道理,或是佛法的戒定慧,或是雕塑者的意正心诚,或是从菩萨垂帘双目中,乍见的善念与慈悲。

  (口述者陈清香,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史学所系教授,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从事佛教美术研究近四十年,出版有关佛教艺术的学术论著,如“台湾佛教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台湾佛教美术”系列。为身兼“学术”,“田野”多元面向佛教艺术的研究学者。)

 
 
 
前五篇文章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中国古人是如何重视传统的?

学界热议儒学发展新路向 用人权激活传统儒学

赵永新:追念自然之子梁从诫

道法自然——何解?

 

后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讲《孝经》(十三)

吃肉即是人吃人!

从为什么皈依三宝谈到皈依三宝后应做些什么

“银发中国” 亟待发展多元化养老机构

如何做好“志愿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