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怎样才是究竟的知恩、念恩、报恩(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菩提心分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一般的凡夫没有。世俗菩提心也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修,也能发出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谈谈知恩、念恩、报恩这三个话题。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我们都要发慈悲心和菩提心。菩提心分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一般的凡夫没有。世俗菩提心也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修,也能发出来。

  菩提心,尤其是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阿底峡尊者也讲过,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菩提心。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学修,就是大乘修行者。没有菩提心而学修佛法,可以说是小乘修行者,或者其他修行者。

  要学修大乘佛法,首先要学菩提心,修菩提心,发菩提心。这是必须的。菩提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要发菩提心就要具足四无量心。有四无量心的基础,才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要修四无量心,主要靠知恩、念恩、报恩这三种修法。以前藏地的很多大德高僧,尤其是旧噶当派的那些学者、大德高僧们,成就都非常的高,他们有很多修学佛法的善巧方便的法门。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三个修法是其中最最殊胜、最最重要的部分。他们也都特别强调、重视这三种修法,他们也是通过这三种修法,修慈悲心、菩提心的。

  阿底峡尊者不止一次地强调过,若要真正生起四无量心,生起慈悲心,生起菩提心,必须要靠这三种前提的修法。若是没有这些修法,无法能够生起慈悲心;若是没有慈悲心,无法能够生起菩提心;若是没有菩提心,无法能够学修大乘佛法。若是不学修大乘佛法,我们无法能够往生,无法能够成就佛果。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也给大家讲讲这三种最根本的修法。

  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在人道,要做一个标准的人,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孝顺师长。孝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孝顺就是知恩、念恩、报恩。要知道,父母与师长对自己有极大的恩德,我们要时时刻刻忆念这些恩德。然而,仅仅是念恩也不行,还要报恩,要尽心尽力地为他们做事,回报他们,这才是知恩、念恩、报恩。你真正做到了这些,才算是个好人。

  从世间,从人道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做好人,就要做到这三点。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是一样。我们学佛修行,就是想做菩萨、想做佛,也可以说想做一个大好人。这样,我们就要发大心,要扩大心量,要把心放开。

  我们饶益、念恩的对境,就是今生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要报恩,要饶益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但是现在要把范围扩大,扩大到所有的众生。佛讲了六道轮回,我们懂得并深信了六道轮回,就会明白、深信这个道理:无始劫以来,在不停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每一个众生都不止一次地、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做我们父母的时候,他们和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爱护、养育、帮助过我们,对我们同样是恩重如山。佛法里讲的,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事实真相上也是这样。只是我们不相信、不懂轮回,今生今世想不起来而已。

  我们不能恩将仇报,不能伤害这些众生,一定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否则就违背了仁义道德、违背了做人的规则,违背了修行的规则,违背了佛的规则,也违背了事实真相、真理!所以我们要知恩、念恩、报恩。要这样忆念,这样思维。

  现在很多人只是嘴上这样说,实际上很难做到。为什么呢?还是没有懂得六道轮回,没有懂得三世因果,还是没有深信佛讲的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所以我们生不起这种念,而且也发不出来慈悲心和菩提心。若是你深信了六道轮回,深信了因果的准则与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父母,然后念恩、报恩,也没有什么难的。

  现在有人给我们讲,现世的父母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容易就能接受。然后还给我们讲,要报答父母的恩。这个也很有道理,我们一定会承认必须要报答他们恩德。这都是应尽的责任,也可以说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承认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不承认他们对我们有恩,不承认我们必须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因为这都是事实真相。

 
 
 
前五篇文章

体会当下--我的禅修七日(中)

网络社区文化为何如此发达

命运、乡愁与理想

中国茶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溯源

弯弯腰 拾起你的尊严

 

后五篇文章

居官慎为子孙虑 谈古人的家教观

儿女是否完全随顺父母才算尽孝?

记录工作中的快乐

千年插秧偈 退步原来是向前

《中医体质养生》:调动感官判断体质——望、闻、问、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