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知道东北的王凤仪老先生是怎么开悟的吗?他就是在高度焦虑的时候开悟的。他的一位朋友被人家关起来了,叫他想办法去借一笔钱,把朋友赎出来。他半夜三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一个人摸着黑出去找朋友去借钱。他当时身心高度紧张集中,黑更半夜一直不停地在走路,他不知道自己走得快还是慢。我们可以肯定,他走的一定很快,像飞一样,因为他着急嘛,所以一定是连走带跑,身心火辣辣的、热气腾腾的,突然他的眼前“黑夜见白日”,也就是说在他的额头、眉间当中,突然地爆炸了!明明是漆黑一团,却如同见到白日,像白天一样。你们有机会可以找到这本书看看,当时描绘他的话是“眼前顿开、黑夜见白日”。从此以后,他讲经说法,胸中七通八达,从未思索,自然流露。大家每天这样晃晃悠悠、优哉游哉、轻闲自在。内心自由散慢,怎么可能把妄念对治下去呢?凡是当过兵的人,他修道都比出家人修得快,都比这些在家居士修得快。因为许多学佛人都是无规无矩、自由散慢、无组织、无纪律,从来没有受过训练。而一个军人,他只知道听指挥,领导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军人是没有“头脑”的。军人每天都是处在高度的统一、高度的集中、高度的协调之中。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够把领导下达的任务完成。正是因为有这种基础,一旦修起道来,比常人修得都要快。
你们可以看看周围的道友,每天是不是自由散慢、优哉游哉的?一叫三不应,走路看上去要死不活的样子,一点精神都没有。像这样的人怎么会修得出来呢?过去比喻修行人,一个个气宇轩昂。吼叫一声,地动山摇!为什么比喻说法的人如同狮子吼、断妄念的人如同香象过河?为什么我们常人没有力气呢?就是因为太散乱了。你有一百个念头,力量就分成了一百份,也就是说流向一百个方向去了。如果你的妄念有十个念头,那么你的力量就分为十份。你再继续修炼,你的妄念由十个减少到一个,也就意味着你的力量由分散的十个,浓缩凝聚成了一股力量。这一股力量,就像一发子弹一样,你射向任何一个地方,它都会留下痕迹,都能够摧毁靶子。古人修行,很少是通过打坐,因为打坐的时间太有限了。在坐的大家,谁能一天打坐5个小时?乃至两个小时?谁能够做到?你能够保持吗?今天可以、明天可以吗?如果说你每天都能坐两个小时,我也权当你这两个小时是在修道,那么还有22个小时在打妄想,你这两个小时的用功,怎么能够战胜得过22个小时打妄想的力量呢?相反,如果你学会了一心一意对一境(这一境指的就是事情,在这里一定要搞清楚),那么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在一心不乱当中。当吃饭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吃饭;当说话的时候,一心一意地说话;当开示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听开示;当砍柴的时候,也是一心一意地砍柴;睡觉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回来睡觉。你参禅、打坐、诵经、念佛,不就是为了培养一心一意吗?你能够通过砍柴,达到一心一意,跟你诵经、拜佛一心一意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能够样样事情都是一心一意,根本不需要再拜佛、再诵经、再打坐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要讲现在的修行人,都形成了循规蹈矩的一种方式。他把每天念几万声佛、诵数卷经,当作一种任务。这些做完了,今天的修行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做得越多,我执越大,离道越远。不要认为自己在诵经、拜佛、打坐就是在修道。从形式上看,你是在修道,可是你的内心并没有入道。
另外一种人,你看他从来不诵经、不打坐,也不拜佛,但他借助做事情,已经做到一心一意对一境。这和你能够一心一意地诵经、拜佛毫无区别。所以祖师们讲:行、住、坐、卧都是禅,都可以修禅,都在禅。这是三个层次:都可以禅、都是禅、都在禅。尤其是许多修净土法门的,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念10万声佛号,把它当作一个任务。他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念佛?念佛仅仅是个手段、是个工具,不是目的。我们最终要的不是“念十万声佛号”,而是通过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才是目的。今天就多留点时间,让你们考虑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开示以后,对修行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就我个人来讲,我发觉:越做事,越容易集中思想,往往不做事情的时候,坐在这个地方没事干的时候,反而容易胡思乱想。因为做事的时候是住在这个境上,当住在这个境上,就不会有更多的境出现。比如说种菜的时候,当我们住在“种菜”这个境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再产生其它的境界。因为妄念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你不要怕境界产生,不管什么境界,产生多少,你只要能够住在上面,就说明你的杂念很少。如果你杂念多的话,你不可能住在境界上不动。你能够住在境界上不动,说明你的杂念很少。我们的问题是,现在根本达不到执着境界上。如果大家现在真的是执着在境界上,那我还要恭喜你们呢。可是我们现在是处在散乱当中,而且是高度的散乱,怎么可能住在一个境界上呢?如果真的住在一个境界上,我们每个人的脑门上都是在放光的,目光都是炯炯有神的。可大家现在的眼神都是暗淡无光、那么徬徨、那么迷茫、散乱重重,看上去根本就没有自信、坚定。原来“执着”也是一种定。实际上念佛号,首先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执着心,如果你没有借助念佛的同时,把自己的执着心培养起来的话,说明这个方法对你根本没有用,应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
当一个人在走钢丝的时候,下面有千千万万的人在欢呼、鼓掌。可是对于走钢丝者来说,一个人也看不见、一丝声音也听不到,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话题留给大家去参。你们说,此时这个走钢丝的人,他处在哪一层的禅定功夫上?你们听完了以后,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不能听完以后就把它放弃了、忘掉了。不回答可以,但是在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有答案。要学会抓住一个问题不放,不搞明白,觉都不想睡、饭都不想吃。一件事情做不完,心里面也不要放弃。等到把这件事做完了,心里面的这股气,才舒展开。你有这种执着的劲头,才能够修行。如果说你的个性是:今天事情干不完,明天干,明天干不完,后天干。我可以讲:注定你这一生修行,一点成就都不会有。因为你有这种记忆,什么记忆?一个是生理的记忆,一个是心理的记忆,再深一点,有灵魂的记忆。你有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记忆,促成了你现在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进去,明天修;三十岁修不好,四十岁再修;五十岁修不好,六十岁再修;这一世修不成,下一世修,那么你永远修不成。如果你这个人做事的方式是:今天的事,今天必须做完。今天如果做不完,觉都睡不好、饭都吃不下。你具有这种个性,一旦转向修道,你同样还会采用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好,饭都不吃、觉都不睡。什么时候修好了,身心才放松、才把这股气给吐出去。学佛、做事、做人,第一步,先培养“执着”。好多人学佛没搞明白,结果把自己都给学废掉了。本来他做事很有执着的精神、很讲究原则,是很有效率的。可是学佛以后,什么“随缘”、什么“顺其自然”、什么“不要执着”……,这些都是修行成就以后的圣人的境界。一个凡夫俗子,就是要执着、不能够随缘、不能够顺其自然。
佛门里为什么要打“禅七”?禅七又名“禅期”,这些就是为了克期取证、就是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功夫不培养起来不放弃,就像是打架一样,不打是不打,要打,就要把对方打倒,要么你干脆躺下,叫别人打你!在座的都是年轻人,我看大家都缺少这股劲头,为什么说“学佛修道是大丈夫所为”,何为大丈夫?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成,还要把它做好,不成不好,就不放弃。
我们天天都是闭着眼睛、装模作样,也诵诵经、也拜拜佛,可是内心呢?思想就像一窝蜂子一样,里面吵个不停。你们在工地上每天砍砖头的时候,是否迴光返照:“我现在砍砖头,是否比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少?”如果是少,以后就不要打坐了,不妨就去砍砖头,但是大家都不会这样做,因为砍砖头身体很累,坐在这里打坐身体不累。正是因为不累,才有多余的力量打妄想。这个多余的力量,在砍砖头的时候,都可以被消耗掉了。为什么呢?因为砍砖头时你要用心,你一不留神,砍刀就会把你的手指头给砍了。过去香严禅师,他是怎么开悟的?他坐在悬崖上打坐,不敢打妄想、不敢打瞌睡。现在我们坐在床上,宽宽的,知道也摔不下去,古人的修行方法,现在人想起来,你不得不佩服,现在谁还敢这样做?好了不讲了,有什么问题问一问,没问题回去休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