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佛光西渐】当代美国佛教发展概况(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自信奉佛教的中国和日本移民登陆美国西海岸以来,佛教在美国的一百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由原来的边缘性宗教,逐渐演变为遍布全美、有着数百万修习者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宗教。而且,至少还有数百万美国人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和电影也对佛教有所了解。

  美国对佛教的兴趣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书店里摆满了“禅宗与艺术”一类的书刊;《时代》杂志把美国人对佛教的狂热信仰题材作为封面;佛教思想出现在新世纪的宗教学、心理学、医药,甚至是体育和商业领域。在社会活动领域,诸如女权运动、和平运动、保护生态和动物保护一类的运动中,佛教的价值观得到了广泛推广。从加利福尼亚的哈仙达冈到爱荷华州的田间地头,佛教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从史密斯学院到斯坦福大学,佛教研究在学院和大学间活跃起来。甚至有一种化妆品叫“九头蛇—禅宗”,它是一种护肤品,是用来舒缓肌肤的。还有一种快餐配料,竟然叫“禅宗宴会混合料”。



  很显然,护肤品和快餐食品名称中的“禅宗”一词与我们所说的宗教意义上的禅宗没有任何联系。我们指的是另一种侵略,即社会分为影响着诸如“佛教”、 “禅宗”等词的使用,这和美国人的价值观紧密相联。美国人倡导简单、自然、和平与融洽的理念。美国任我在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所追求的是:食品要有益健康,最好是源于自然的。新兴的都市素食文化的审美观表现为:默默品味,宽容地接受,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

  我们讨论的似乎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可以称为美国人的“长期精神寄托”。它是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中上等的白人阶层)的渴望,他们不满足已经拥有的,还渴望获得更多;吃的方面,他们应有尽有,但渴望得到一些特殊的精神需求,一些能够获得自我满足的“心理调味品”,使个人获得解脱的弥足珍贵的“心灵良药”。这种心灵上的渴望,尽管在大部分社会中更多地与宗教相联系,但在偶然的社会中似乎恰恰是对宗教的否定。我们希望得到制度性总价以外的东西,更多个人得、私人的内容,更强调“自我”及自我感受即刻义称之为“自我——偶像崇拜”。

  美国所有宗教中,佛教似乎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最好的宗教。原因大概在于它超越了宗教的本位,本身代表着一种自由的智慧资源,而不备束缚于具体的制度、组织、教条或礼仪上。只要有精神需求,我们就会利用佛教来调节一下。我们能买一些用佛教用于命名的化妆品,去“佛陀”酒吧消费,欣赏“涅槃”摇滚乐队的表演,或观看介绍禅师的卡通片。我们这样做也不用考虑会遭天谴,或伤害人的宗教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不皈依佛教,却接受佛教的价值观,用佛教方式修行。

  这样是否意味着,佛教不像基督教和犹太教那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了呢?是否意味着佛教不是由信徒组成的制度宗教,而仅仅是一种思潮,一种观点或一种体验,就像“女权运动”或“后现代主义”那样呢?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当我们通过媒体了解到美国有成百万的佛教徒时,我们有何感想?似乎没有人知道美国究竟有几百万佛教徒,部分原因在于没人能搞清楚谁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徒。北卡罗莱纳大学宗教学教授托马斯·特威德建议我们要关注一类人数众多的信众,他称这类信众为“床边佛教徒”。所谓的“床边佛教徒”,是指那些睡觉前在床边读佛书的人,他们被佛书内容深深吸引。其中有些人会把自己表述为佛教徒,但他们不愿归属任何是。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佛教支持者”,称他们的床边读物为“公共佛教”或“传媒佛教”。

  佛教新闻的覆盖面似乎很广,它不仅与其他宗教有关联,而且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国际性新闻报道中,佛教几乎从来不会因为亚洲社会的一些弊端而遭到谴责。佛教徒往往被认为是亚洲政治斗争中爱好和平的牺牲品。

  当然,我们偶尔也会得到一些让人产生怀疑的线索。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改变了佛教陌生的东方异教信仰的印象,并把它当做一种熟悉的文化。即使它仍带有外来性质也是我们新的多元文化的世界性特色,并顺利融入到美国社会中来。我们经常说,我们已经吸收亚裔美国人为我们的“少数民族模式”了,媒体似乎已默认佛教为美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模式。

  在美国,佛教从陌生的亚洲异教信仰转变成现代的、世界性的宗教,并且能够荣辱美国社会,这主要归功于西方学术界所作的努力。在19世纪,当新到达美国的中国在压力副尼亚新建的寺庙礼佛时,美国白人开十阅读由研究印度古代语言的学者编著的书籍来了解佛陀。这些书通常把佛陀的教义描述为一种在哲学和道德思想方面有机结合的理论体系。佛教是非神论的,摆脱了神话和仪式,摆脱了迷信和巫术,,强调道德行为和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这和基督教信仰形成鲜明对照,较强调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上帝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形象。他神奇地复活了;基督教十分重视教堂仪式,强调虔诚和信念以及苦难。当然,佛教的一些教义是很难遵从的,如生死轮回以及如何摆脱生死轮回之苦实现涅槃,除了上面的只言片语,佛教的大部分内容是很亲切的,贴近时代的,它和科学的世界观非常一致,非常适应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当那些有叛逆思想的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寻找另一种精神寄托时,佛教对他们来说正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自19世纪开始的佛学研究已历时两个多世纪。现在的事实足以证明,早期西方人对佛教的印象很少符合亚洲佛教的真实历史,教义和修行实践。在运动现代西方思想解读佛教的过程中个忽略了多少难以结实的细节,或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现在已无从考证。运动现代西方思想研究佛教比研究其他哲学更具吸引力,更有影响力,因为在其过程中国,经常要表述一些奇异、陌生的观点,这些观点,事实上是佛教徒倡导、记录佛教摆脱神话和仪式、迷信和巫术束缚的历史。

  最近,斯坦福大学佛教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禅修活动,这是该中心设置的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截至该中心设置的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截至登记的第一天中午,已经有100人登记报名了,只能停止继续登记。报名者中,一些人只是对佛教觉得好奇,一些人毫无疑问是佛教修行者,但更多的似乎属于“佛教支持者”:他们被佛教的一些内容所吸引,感觉和它有某种相似之处”,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感。在会议讨论期间,他们中许多人积极发言,但关心的重点不是学者们感兴趣的佛教历史和文化的内容,而是自由的美国人关心的话题,如生态学和社会正义等。更多人想和大家分享他个人对“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佛教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佛教应该怎样做”等问题的理解。这些人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的美国白人阶层。在整个禅修期间,我没有看到一个黑人或拉丁美洲人,只看到一、两个亚洲人。“床边佛教徒”、“佛教支持者”等此类信仰并没有真正普及到这些人群。我们也需要一个亚类的名称:“自由佛教徒”——认同自己是佛教徒,但不归属任何佛教组织。我们还需要定义一种佛教徒:“客户佛教徒”——利用佛教组织,但不归属于佛教组织。

 
 
 
前五篇文章

看看美国人教育“富二代”

王维及其禅意诗

布施友善

当缺德成为习惯

不算命如何知道自己的吉凶祸福?

 

后五篇文章

“临时抱佛脚”真的有用吗?

让人们受益终生的五句话

心律法师: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禅修:请善用往事所带来的教训

佛门孝经之宗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