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柏树营造的长寿之乡 |
 
崴螺山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柏树 被誉为活文物收藏家的我市民营企业家陈奕洪,因发现、保护已宣布灭绝的国宝级植物崖柏,近段时间成为媒体追踪的热点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人与社会》、《科技苑》都将分别制作专题节目,报道其保护、发现和研究崖柏的有关事迹。6月25日,央视十套名牌栏目《人与社会》先行启程,赴四川省德阳市著名的长寿之乡——和新镇进行有关调研。据栏目主编陈力介绍,该栏目将制作7集系列节目《冬日传奇》,重踏陈奕洪来到和新镇发现崖柏的足迹,探索因柏树营造的独特生态环境,从而使和新镇成为长寿之乡的故事等。从今天起,本版开设“探寻崖柏之旅”专栏,追踪央视节目对陈奕洪的报道。 1)茂密柏树构筑 独特生态环境 6月25日中午12时,下了飞机后,本报记者与央视第10套节目《人与社会》栏目主编陈力一行4人会合,然后一起直奔德阳市。下午2时30f分,在德阳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到达和新镇。走进和新镇,满眼只见郁郁苍苍、漫山遍野的柏树林,阵阵山风送来一股股柏树的清香,沁人心肺。 为什么和新镇会有这么多的柏树呢?德阳市志的记载,或许可以提供一种解释。相传明朝初年,明惠帝被燕王朱棣赶出南京后,逃到和新镇葳螺山,削发为僧,号明本法师。他发现,山间柏林散发着一种扶正祛邪的灵气,于是倡导山民“广植柏林”。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前后3次爆发瘟疫,远近地区死人无数,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惟独崴螺山地区因受柏林保护而安然无恙。受此恩惠的和新镇山民从此将柏树视为自己的命根子,连年种植,岁岁不止,造就了以柏树为主的良好生态环境。 由和新镇镇委副书记王道敏带路,经过约半小时崎岖山路的颠簸,我们先来到葳螺山国家森林公园。据介绍,葳螺山以森林生态、长寿文化、佛寺名山而闻名。进入山门,迎面就是颇有名气的普渡寺。果然名不虚传,寺院内外满是印刻着历史沧桑的大古柏,香气馥郁。细看之下,所有柏树都挂着“古树”标牌,大多都有二三百年树龄,最长的已有400多岁。据王道敏介绍,葳螺山共有800多亩集中成片的柏树,在和新镇近4万亩的森林植被中,占70%-80%,这不仅构成了奇特的美丽景观,而且营造出一个天然的大氧吧。1998年,和新镇被四川省林业厅选定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片”。从2002年起,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院对葳螺山水、大气、噪声3项指标进行了长达4年的定点测评,结果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和新镇由此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 普渡寺主持寂戒大师告诉记者,他是2003年由乐山的乌尤寺转来普渡寺的。当时他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是他的好朋友——当时四川著名的中医范纪宝建议他来葳螺山,说这里可以治好他的病。果然,来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哮喘病就有所好转,于是他定居下来,然后,在没吃任何药的情况下,他的哮喘病果然就好了。他深有体会地说,以柏树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使得葳螺山的空气好极了。住在这里,虽然生活条件较简陋,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王道敏告诉记者,像寂戒大师这样慕名而来和新镇定居的城里人渐渐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