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宣城观察使与诗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宣城观察使与诗僧
  宣城作为“京畿之区州府地”、“山明水秀揽胜地”和“江东食货集散地”, 历代“风流朝贵,皆求守此郡”。南齐谢朓以来,宣城郡守中能诗善文、推兴文教者众,为宣城成为文风郁茂之地起了重要作用。
  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地方设道巡察使(后名按察使、采访处置使、黜陟使、观察处置使等),察举州县。宣歙观察使领宣、歙、池三州,例兼刺史,府治宣城。观察使中裴耀卿、季广琛、路应、范传正、令狐楚、崔群、于傲、沈传师、陆亘、王质、高元裕、裴休、孔温业、郑薰、杨收、李当、独孤霖、崔铉、裴虔余、徐知征、卢肇、张易、袁傪等20余人均有诗文传世;其中多人文名、官位显于当时,裴耀卿、令狐楚、崔群、裴休都官至宰相。加之幕府属僚、来往交游,所聚诗人文士更是数不胜数;宣城文明至唐一代而达极盛。中晚唐时三位诗人官长与佛门诗僧的交往,也传为一段佳话。
  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范传正迁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生卒年不详)于贞元十年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辞科及书判拔萃科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历任至湖州刺史。范传正以治能称,政声显著。任职宣城期间,流连宛陵山水风光,搜集人文典章风物,在任上编撰了《宣州记》,此书今有辑本。范传正对李白极为推崇,遍寻李白在宣城遗踪,在当涂(时属宣州)龙山拜谒李白之墓。访到李白在当涂守墓落户农家的两个孙女,欲重配之士人,被二女婉拒。范传正感叹不已,遂免其租税徭役。得知李白“悦谢家青山”之宿愿,又迁其墓于青山,“西去旧坟六里”,“北依谢公山”,而“遂公之志”;并作《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以记,此文已为研究李白生平之重要资料。
  约元和九年,范传正邀诗僧灵澈驻锡宣城开元寺。灵澈(约公元746—816年)本会稽僧,性巧逸,曾以桐叶制莲花漏;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今不存)。兴元元年后二度入京,与刘长卿、柳宗元、刘禹锡、包佶、李纾、皎然、权德舆、吕温等诗人过从甚密,唱和酬别,名振辇下。贞元末被僧徒嫉诬获罪,元和初年遇赦,辗转往湖州。闻灵澈赴宣城,诗友刘长卿作诗相送道:“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在宣城颇受礼遇,范传正请其宣讲佛门律法,与其共游江南诗山,饮宴谢朓北楼,竟成忘年之交。灵澈大半生流离漂泊,自晚年方始安定下来,心怀感慰,吟诗作文以表其情,曾在西林作诗寄长安旧友:
  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
  余身定寄林中老,心与长松片石期。
  二年后灵澈在宣城开元寺圆寂,留下诗作二千余首,范传正助其门人删取三百篇,刻诗集十卷,刘禹锡作序;另编十卷《酬唱集》。《全唐诗》录灵澈诗十六首。范传正于元和十一年离宣进京,后坐治第过制,责授光禄卿卒。《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陆亘(公元764—834年)廉察宣州。陆亘早年以书判授集贤正字,元和三年登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历任万年丞、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及邓州、苏州等地刺史,自浙东观察使转任宣歙。陆亘以居士处,精研典籍,雅擅诗文;为官端方持重,劝民教士,政声佳善。闻禅宗大师普愿(公元748—834年)居池州南泉院,便欲恭请下山。普愿嗣法马祖道一,能诗文,于贞元十一年隐南泉,三十年未曾下山,陆亘几度奉迎,年已八旬的普愿方应邀至开元寺说法,四方从学者数百人云集。陆亘问:“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如今想镌作佛像还行不行?”普愿答行。陆亘疑道,恐怕不行吧?普愿说:“不行,不行。”语作双关,机锋暗藏。行或不行,其因非石,乃在人心。若心无挂碍,万物但见真如本性,此心此石,无论镌佛像垫粪坑,均无不可;但心存执著,便堕迷尘,故连说“不行不行”。“仁者心动”,故未能“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后陆亘有所悟,又问:“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怎么让它出来?”普愿叫:“大夫!”陆亘应诺,普愿便说:“出也!”陆亘顿悟,从此开解。心既已出樊笼,何来瓶鹅之困?禅宗自达摩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到二祖慧可“是心是佛,是心是法”,直至南宗慧能“人心本净,本性顿悟”;都明白指出“心就是佛”、“顿悟见佛” 。强调自己本原心性即是佛性,“一念若悟,众生是佛”,万物皆具佛性。不过从六祖而后逐渐淡玄虚而显亲切明畅,所以普愿能说“平常心是道”。长沙和尚更释“平常心”即“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以至后来者喝酒吃肉呵佛骂祖,越发通俗化了。
  大和八年初,普愿在南泉院坐化;不久陆亘亦卒于任上。《全唐诗续拾》收普愿偈诗一首、陆亘诗一首。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歙观察使任上来了一位要员,他就是宣宗时名臣裴休(公元791—864年)。
  裴休于长庆年中登进士第,大和二年复中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科。其家数代信佛,在新安任内初遇希运禅师,裴休即执弟子礼;来宣城次年,便迎请希运至开元寺供奉。希运(公元?--850年)得百丈怀海法,驻江西黄檗山,往来江南各丛林,名动朝野。其弟子义玄为“一花开五叶”中最具影响的临济宗祖师。据宋笔记、诗话和佛典记,宣宗登基前为避武宗迫害,一度师从希运出家,隐匿宣州泾县水西寺,《全唐诗》、明、清方志载有宣宗《题泾县水西寺》之诗:“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全唐诗》还录希运与宣宗观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希运)。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宣宗)。”宣宗在位时对希运礼敬有加,希运卒后赐谥断际禅师。
  裴休请登坛说法。裴休请问:“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希运答曰:“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对“童蒙”众生,希运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达摩祖师西来之意是只传心佛,直接指明你们的心本来就是佛。但希运深知红尘万丈觉悟之难,又说: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各种境象迷惑,才可称自在人。“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告诫学人“努力”,“急须努力”,“事怕有心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实质乃避空妄,启心悟,见诸色实相而保持本性不为所惑;所谓“青山不碍白云飞”,“心性无染,本身圆成”。世间万物,“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但“色无边故般若无边”,以般若便可得渡迷惑。“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灭万年愚”,这灯,这智慧,便在各人自己心中。
  裴休闻道欢喜赞叹,呈诗希运: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裴休得希运心法,编《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等书传世;应希运及宣城僧人之请,重建敬亭山新兴寺(广教寺);在长安时竟送子出家,其对佛教颇有护翼功德。大中四年裴休离开宣城,历任三部侍郎、知贡举、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判诸道盐铁转运使、各镇节度使,并封子爵、赠太尉。裴休长于书翰,尤精释典,亦作诗文,笔下多禅意,《全唐诗》存诗二首。

 
 
 
前五篇文章

佛经语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蔡元培撰的一副佛联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

佛法的显现——梵呗

读佛经笔记

 

后五篇文章

益阳人物之著名诗僧齐已

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

中国佛教音乐

《西游真记》序

《东山讲堂文集》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