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中国杰出天文学家一行禅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杰出天文学家一行禅师
  一行是我国古代有数的天文学家,也是佛教密宗教理的组织者。他生于唐高宗宏道元年(683),圆寂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年仅四十五岁。原籍魏州昌乐县(今河南省南乐县),本姓张名遂,是唐初功臣张公谨之后。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二十岁左右就博览经史,精于历象阴肠之学。一次他几天之内写成“大衍玄图”及“义诀”各一卷,阐释杨雄的“太玄经”。二十四岁时,他在嵩山过普寂禅师弘扬禅要,参听之后,深受感动,就礼普寂禅师为师,落发出家为僧。
  出家后四处参访,不远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大德学算术,内外学的造诣更深,名声日益远扬。睿宗即位,曾派人以礼征聘,他称疾坚辞,又到湖北当阳去从悟真律师学昆尼。
  开元五年(717)唐玄宗派人请他入朝,先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唐玄宗请一行进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整理历法。从新旧“唐书律历志”记载:一行从开元九年到十五年完成了草拟“大衍历”的工作。在这期间他的工作非常紧张,在历法方面先作了许多准备工作。如“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的“历议”十卷。“历立成”十二卷。“历草”二十四卷,气七政长历”三卷等书,都是为草拟“大衍历”所提出的主要文献。此外他还要收集实测的资料,如“旧唐书·天文志”云:玄宗开元九年太史频奏日蚀不效,诏沙门一行改造新历。一行奏云:今欲创历立元须知黄道进退,请太史令测侯犀度。这是从天象方面去找立论的客观根据。因此他又必须制造天文仪器以供测候之用。
  “新唐书·天文志”说:开元十一年,一行和尚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用铜铁铸成可以测量星宿运动和考察月球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测候结果,证实了恒星的位置有移动,画成三十六张图,深得唐玄宗的嘉许,亲为黄道游仪制铭。接着一行义受诏和梁令瓒等制造浑天仪。……“旧唐书·天文志”说铸铜为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其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之七,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仍置以木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动击鼓,每辰则自动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与天道合同,当时共称其妙;铸成命之日“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僚。由此可以考见当时的创造精妙。
  “新唐书·天文志”又说:“中晷之法,初(李)淳风造历”定二十四气,中晷与祖冲之短长颇异,然未知其孰是?及一行作“大衍历”诏太史测天下之晷,求其上中以为定数。这就是用圭表测量日影于同一时间在各地投影的差敷,即所谓(“影差”)以计算太阳距离赤道南北远近的地方。如太阳走到最北面位置最高的时候,圭表最短就是夏至节,太阳定到最南而位置最低的时候圭表最长,就是冬至节,依此可以区分二十四节气的测定时刻。一行根据当时的实测结果,计算出来大约五百二十六里(唐里小程每里二一百步,合454.363公尺)二百七十步,影差二寸有余,纠正“周髀算经”王畿干里,“影差一寸”的说法。影差与北极的高度有关,而一地的北极高度即等于该地的纬度,所以一行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的议论。“新唐书·天文志”就是说明纬度一度之长,亦即子午线一度的长度甲比公元八一四年间教王阿尔马蒙的实测子午线早九十年。“新唐书·天文志”说:一行根据许多资料作“复矩图”,南自丹穴,北至幽都每极高移动一度,就注明它的差数可用以确定日蚀的偏全,和昼夜的长短。后来昭宗时代(889)的边冈重订历法,认为一行此图非常精粹,是一种罕见杰出的作品。
  “大衍历”的主要著作有“经七章”一卷,“长历”三卷,“历仪”十卷,“立成法”十二卷,“天竺九执历”一卷,“古今历书”二十四卷,“晷列奏章”一卷合并为五十二卷,总称为开元“大衍历”。一行对天文学的这些巨大贡献,是有其科学价值的。
  一行除对天文学有着重大的贡献和功绩,在佛教方面的著作有“摄调伏经”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大日经疏”二十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曼殊室利焰曼德伽万爱密术如意法”一卷,“大昆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一卷,“宿曜仪轨”一卷,共八种。他的佛教著作应以组织蜜宗教礼“大日经疏”为代表密宗教理合理化,他在我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可惜,他积劳成疾(玄宗撰碑文有吐血忘倦之语)不到五十岁就圆寂了,“旧唐书·一行传”说:玄宗赐谧曰大慧禅师,并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可以想见当时朝庭对一行的尊仰和怀念。一行所贡献于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功绩将永远昭垂史册。
  摘自《内明》185期

 
 
 
前五篇文章

继往与开来——佛道音乐学术研讨会实录

佛教山居诗研究·绪论

《慈悲道场懺法》仪式与音乐的研究

龙兴寺舍利宝塔赋并序

《六度集经》故事研究

 

后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音乐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历史上称中国梵乐,亦

中国佛教文学第一讲:绪论三

中国佛教文学(2)

中国佛教文学(1)

中国当代佛教文学研究初步评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