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2)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40
  香阁峙中峰,静观自在;
  慈灯航彼岸,耿若常明。
  这是台湾台南县白河镇碧云寺联。
  观音的香阁峙立在中峰,好像在静静地向内观照清净本在的自性;观音的慈灯航向彼岸,耿耿之光,好像是常明的灯火,永不熄灭。
  碧云寺又名火山岩,建于明永历年间。
  寺中又有观音联曰:
  “碧里观空,寺拱西天悬皓月;云中听世,门朝南海接慈航。”
  “碧树茜巷,悟到时幻成贝叶;云烟缥缈,覆被处尽属悬花。”
  “碧水映诸天,色即空,空即色;云龛崇宝地,来如见,见如来。”
  41
  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
  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
  这是北京雍和宫大街喇嘛庙联。
  是色相也是空相,观音在莲海中,借慈力航游,以六波罗蜜,将人们从生死苦海,度脱到涅槃的彼岸;观音香台慧镜的圣德,与空相应,不生不灭,所以有无量的愿力,帮助人们袪除无始以来的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启开清净光明的真心本性。
  “六度”,即六波罗蜜。指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或途径。为大乘佛教修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布施(檀那)、持戒(尸罗)、忍辱(檀提)、精进(毗梨耶)、禅定(禅那)、智慧(般若)。
  菩萨修六度法门,一方面仍是自度,另一方面同时度他。只要能修行六度圆满,即能福慧双具,达到修行的最终目的。
  本庙建于康熙年间,原为清胤祯雍王府,继位后,改建为喇嘛庙。庙中又有咏观音对联:
  钱陈群题:“定光澄月相;慧海涌潮音。”
  佚名题:“般若慈源,觉海原无异派水;菩提无路,德山相见别峰云。”
  42
  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
  佛何称士?须知儒释有同源。
  这是江苏省南京燕子矶观音阁联。
  音声也是可以观照得到的,这才相信一般所说的耳聪目明,没有二种作用的分别;佛何以称为士?须知道儒家和释家,有同样的渊源。
  就“观音”二字的字义而言: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言:“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
  当代显明法师〈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中解释说:“真观就是诸法性空。清净观呢?是度生不住相。广大智慧是中道。悲观及慈观是以上面三观来拔苦与乐。也可以说,真观是空,清净观是假,广大智慧观中,合起来是“空、假、中”三观。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音”言:“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当代显明法师〈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中解释说:“能观的智,所观的境,境智一如,所做的事情也好,所发的声音也好,都妙,就是妙音。观世音呢?就是不变随缘,寻声救苦。梵音是真空清净无染的声音。海潮音有起有落,定时不差。胜彼世间音则指空有不二,互摄互入,为中道境。”
  43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
  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这是汪尚东题安徽黄山观音寺联。
  音声是可能观照得到的,只要观遍黄山的景致,便能打开慧眼观想得到;士也是可以变化长大的,甚至大到有如沧海一般,便能显现大慈大悲的婆心。
  有关观音的性别究竟为何呢?
  “法无定相”,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菩萨并无男女之分,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为说法,观音亦然。
  在印度佛教中观音的本身,原为相好圆满的大丈夫。传入中国后,唐宋以前,观音菩萨像都是男身老比丘相。大约在唐代开始,观音在信徒们的口中,被描绘为女性;元代的法师在画观音像时,才有画成女身的,并流传至今。
  其实观音菩萨为倒驾慈航而度生,随顺众生,相机摄度。是男相或女相,都是随顺众生的要求所示现的方便法门。
  将观音作成女相,站在茫茫苦海中救人利物的原因,是因为女性具有无比崇高的母性慈爱的悲心;同时在古代社会中,女性所遭遇的痛苦与苦难,也比男性更多、更大,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圣像,经常以女性的化身,除了以女人之身而深入妇女群众,广度多苦多难的妇女;又因示现美艳的妇女之身,尚可广度男人,示现老妇人身可更接近广大的民众。
  黄璟题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白衣寺观音阁联:“指普天之青云,两只佛手;视众生如赤子,一片婆心。”
  可见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观音以慈悲为祂的大行大愿,在大千世界中里,芸芸众生中,以无边的婆心,积极从事于拯救世界,利益群生的工作,为人们所信靠。
  44
  若不回头,谁替汝救苦救难;
  倘能转意,何须我大慈大悲。
  这是台湾云林县古坑乡慈光寺联。
  若不及时回头,谁能替你救苦救难呢!倘若能回心转意,便可自救,何必须要我发大慈大悲心来救你呢!
  六祖惠能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说:“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太虚大师更说:“人圆即佛成。”这副观音联具有他度不如自度的禅机。
  寺中,又有张剑芳题联:“晨钟八百,叩醒苦海蜉蝣梦;暮鼓三千,擂动灵山修道心。”
  45
  祥云霭霭来南海;
  甘露湛湛润炎方。
  这是台湾澎湖马公镇观音亭联。
  驾著霭霭祥云,来自南海,以广大的慈力,庇荫群生;以湛湛甘露,滋润三界火宅中,被火烧焦的众生,使他们得到清凉。
  46
  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头。
  这是广东南海县大士庙联。
  请问观音大士,本是正法明如来,是何缘由,隐实扬权而倒驾慈航,现菩萨相,重回娑婆世界中?只恨一般凡夫俗子不肯及时回头,所以以各种应化身游行于各道众生之中,使他们离苦得乐。
  47
  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
  这是唐代韩愈之语。
  家家都在诵念阿弥陀佛;户户都供奉著观世音菩萨。
  因为当时朝廷和民间普遍信佛,韩愈为复兴儒学,言及民间普遍信佛的状况。
  此联又作“户户弥陀佛;家家观世音。”又被简化作“家家弥陀;户户观音。”或作“家家观音;户户弥陀。”
  自古老实念佛的净土信仰和观音信仰,便普及民间。
  净土信仰的念佛法门号称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大乘菩萨,以及中根声闻缘觉,和下根一般凡夫俗子等,统统接引。
  观音信仰与弥陀信仰同是净土信仰,但二种信仰的思想,在功德上是有点差异的。观音信仰是为了现世的救度,而弥陀信仰则重在死后的接引。
  48
  瓶中杨柳绿;
  座下莲花香。
  这是台湾台南清水寺联。
  净瓶中的杨柳永远青绿;座下的莲花散逸馨香。
  寺中,又有观音联:“清水莲花香万里;水天月色照千家。”
  杨枝净水是观音图像的持物,也是观音法力的代表。《请观音经》中说,毗舍离国人因染重疾而求助于释迦佛,佛要他们礼求西方三圣解危,毗舍离国人便具备杨枝净水,敬祈与观世音菩萨,菩萨于是教念三宝,专心摄息,以杨枝净水为人们除障袪病,毗舍离国人因离重疾。”
  观世音菩萨的形像,显教与密教不同。显教的观音像,多是立像,手持杨柳枝及净瓶,作施洒甘露法雨之状;而密教则多采坐姿,手持莲华及各种契印宝物。
  一般民间供奉以白衣观音为多,观音图像造型,手印和持物比较单纯。手印以施无畏印及与愿印为主;持物则是杨柳枝、莲花和净瓶。
  礼拜观音,除了祈福禳灾外,依教奉行更是重要。
  佛家称净土叫“莲”,佛的真知灼见叫“妙莲华”,西方极乐世界的别称为“莲邦”。诸佛图像,都安坐在莲花座上,所以佛座叫“莲座”。
  49
  泉声妙听广长舌;
  山色常留清净身。
  这是张东墅题湖南观音阁联。
  在日夜潺湲的泉声中,妙听佛陀以广长舌说法:那澄洁如洗的山色,恒常留驻佛陀的清净法身。
  大概观音的悲愿因音声而起,所以本联从泉声发挥,借佛智称颂观音。
  本联因宋代苏轼〈庐山东林寺偈〉前二句而改写。
  广长舌,佛陀三十二相中的一相。《大智度论?卷八十八》:“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者。”《法华经?如来神力品》:“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阿弥陀经》载:释迦佛宣说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后,四方上下“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清净身,指清净不染、光明普照的佛身。语出《华严经》。
  苏轼四十九岁时,游江西庐山,夜宿东林寺,听东林常聪禅师(一0二五──一0九一)讲“无情说法”的公案,不太了解。
  第二天清晨醒来,苏轼听见了溪流的声音,看见了清净的山色,赋一偈说: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大自然森罗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都在作“无情说法”。苏轼悟道有得,洋溢著急于告人的欣喜之情,便书写这首诗偈赠给常聪禅师。
  苏轼的诗把玄妙的佛理和大自然的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于意象生动,引起后来许多回响。
  云堂的行和尚读了苏轼的诗后,认为“溪声”、“山色”、“夜来”、“他日”是葛藤,把它去掉,变成“便是广长舌,岂非清净身;八万四千偈,如何举似人?”
  有一位正受老人看了,觉得“广长舌”、“清净身”太露相,改成了对联:“溪声八万四千偈;山色如何举似人?”
  庵籼和尚看了,摇头说:“‘溪声’、‘山色’也都不要,若是老僧,只要‘嗯’一声足够。”
  《五灯会元?卷六》中记载:证悟禅师举苏轼诗说:“若不到此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元禅师说:“是门外汉耳!”
  证悟禅师闻次日晨钟声,领悟说:“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北京广安门内报国寺(又名大慈仁寺)大殿联说:
  “广长舌在无言表;清净身参非色间。”
  从这副对联的意旨,可见禅师对苏轼这首诗的普遍反映。
  50
  真实不虚大慈悲,度一切苦厄;
  意识无界空色相,现五色光明。
  这是张莽航题福建观音阁联。台北市汀州路圣灵寺亦见此联。
  观音发出真实不虚大慈悲的宏愿,使众生度脱一切苦厄而得安乐;意识无界空色相的三昧真境,身放五色光明,照现出十方世界的奇瑞景象,使人得见清净佛土,兴起上求佛道之心。
  下联“色”或作“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
  福建观音阁另有张南山题观音联:“菩提会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千眼;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有慈念慈悲。”
  51
  倘飞来南海慈云,当为听泉响空山,不回南海;
  这便是西天福地,何必为雷音古刹,又访西天。
  这是刘尔炘题兰州五泉山嘛尼寺联。嘛尼寺重修于清代同治七年(一八六八)。
  倘若真的飞来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慈云,应当是为了聆听泉声响彻空山,才不飞回南海吧;这里便是西天福地,何必为了雷音古刹,又去访求西天佛土的极乐世界。
  52
  清心碧莲侵月色;
  岩山紫竹引风声。
  这是杨贵森题彰化社头乡清水岩联。
  清心的碧莲花,仍侵浸于当空的月色之中;岩山观音的紫竹,仍自然地引来风声。
  53
  清净为心皆补怛;
  慈悲济物即观音。
  这是近代太虚大师的话。
  只要修持佛法,领悟自性清净的本心,那么到处都是补怛道场;以求观音菩萨的恳切心情来要求自己,学习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遍济助万物的胸怀,那么就是观音菩萨了。
  “补怛”,即普陀,是观音说法的道场。
  《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中说,观音是为西方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常住于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师,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一同辅弼弥陀的教化。
  《观无量寿经》中说,观音菩萨于宝冠中,戴阿弥陀。若有众生愿生极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等诸圣众,来现此界,手持莲台,接引往生。
  但是,《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中,第二十八位大善知识,便是参访观世音菩萨,经中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在娑婆世界的印度南方海滨小岛上的补怛洛迦山(梵文potalaka的音译,又作补陀落、补陀落迦;意译为光明山)。此山于世尊在世当时,已成为民心净化圣洁的灵地。
  密宗莲花部的部主也是观音,可以没有观音便没有西藏的佛教。马首明王、二十一尊度母、准提佛母、圣观音、四臂观音、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等各种应化身,都是观音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现象。
  在密宗的经典中,已把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合而为一,认为观音是弥陀的因相,弥陀是观音的果德。所以修持弥陀净土法门的人,念观音菩萨圣号,与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是一样的。
  西藏的佛教徒传说他们的民族是由观音的化现所生,他们相信世界如一朵莲花,西藏的拉萨为莲花的中心,为观音的净土,所以将达赖喇嘛所居,命名为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得名,是从梵文补怛洛迦而来,也是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而佛教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是元朝时随著蒙古人的崇信喇嘛密教,由西藏传遍中国内地,这就是西藏民间家喻户晓的观世音菩萨六字陀罗尼。
  中国人则认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在浙江定海县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南海普陀山之得名,也是受到梵文补怛洛迦的影响。
  种种记载可知,就是极乐世界,也只是观音方便的权现,而非祂的根本道场。正如佛陀以全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为理体,观音的根本道场究竟在那里呢?只要修观世音菩萨法门,不存功利观念,以清净的求福之心,念观音圣号,就会在冥冥中,获得观音的庇护。
  观音的种种应化身,其实只是祂大慈悲、大智慧的象征,只要能有观菩萨音的愿行,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了。
  54
  开是二是一之慧门,南海普陀,北淡摆接;
  登累万累千于觉岸,东垂法雨,西接慈云。
  这是台北县板桥市接云寺联。
  开悟是二其实也是一的智慧之门,南海的普陀山,便是北部淡水厅的摆接;累积万千无量功德,登上正觉的彼岸,向东垂布法雨,向西接引慈云。
  摆接,板桥清代时古名。
  接云寺另有一联:“南海威波通摆接;东瀛胜迹在慈云。”
  55
  眼不宜多,眼多则偏,观那人世间困苦颠连,徒增难过;
  手尤要少,手少则专,抱我自家的精神念虑,免得乱抓。
  这是刘尔炘题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北岸大悲殿联。
  眼睛不宜多,眼睛多就会偏颇,观看那人世间困苦颠沛连连,徒然增添难过的心情;手尤其要少,手少就能专一,抱持著自己专一的精神念头思虑,免得临需要的时候,到处乱抓。
  这副对联不在赞观音的千手千眼的大愿,而作反向思考,出诸白话口吻,借题发挥,点化众生需要心意专诚。
  千手千眼来历,据密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有一次,观世音菩萨曾经随千光王静住如来行住时,静住如来特地教祂受持大悲咒之后,观音便发了一个大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这个大愿发后,果真身生千手千眼。
  千,意味著无量无边广大的数量,具体显示誓愿弘深的观世音绝大的大悲力用。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千手千眼,只不过是一个概数的形容词,是一种大愿力大智慧的象征。这表示观世音菩萨广大慈悲,没有这么多眼,无法观无边众生之苦而无漏;没有这么多手,无以施救无边众生之苦而无碍。
  千手千眼观音又名千眼千臂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大悲观音。
  56
  普门示现;
  寻声救苦。
  这是在说观音大悲愿行的对联。
  普遍一切的法门,应化显示现身;寻著称念和痛苦的声音,救脱众生于苦海中。
  观音菩萨能无门而不入,普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此门平等,每一个众生都可进入其门,而来者不拒。《普门品》的偈中所颂:“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观音救世法门,家喻户晓,不论信不信佛,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的,也可见观音悲心宏愿度众之深切,自然令人礼敬而心生向往之情。
  57
  普发菩提心,众善奉行,法性修真登觉岸;
  济施甘露水,大悲观念,度生证智拔迷津。
  这是台北市华阴街普济寺联。
  普遍发出菩提心,众善都要奉行,只有法性修真,才能登上正觉彼岸;济助施布甘露水,凭著大悲的观念,度脱群生,圆证佛智,振拔出迷津之中。
  菩提,梵语,义译为觉。觉有三义:本觉、始觉、究竟觉。
  本觉即众生本有之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迷而不觉,将本觉佛性,埋没于五阴烦恼之中。今始觉悟,虽迷不失,依此始觉智,发心勤求究竟觉之佛道,便是普发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为心中之王,若不发菩提心,一切万行,无从建立。
  普济寺观世音菩萨奉自大陆,业经一百二十多年。
  58
  报使苍生离苦海;
  恩施赤子渡西天。
  这是台南市报恩堂联。报恩堂主祀观音。
  大愿福报回向众生,使天下苍生都得以脱离苦海;恩惠普遍施予众生,使天下赤子都得以渡化到西天极乐佛土。
  报恩堂是斋教先天派在台湾最早建立的“菜堂”。
  斋教属佛教临济宗一派。明嘉靖时在大陆盛行,明亡后传入台湾。教义、戒律和茹素与僧尼相同,只是信徒不出家,不穿僧衣,不剃头发,并与俗人经营生业,自称“食菜人”。信徒聚会之处称“菜堂”,信徒互称“某友”。
  台南市德化堂为斋教龙华派的菜堂,主祀观音,联曰:
  “天地恩难酬难报;父母训宜重宜尊。”
  “百宝光中垂圣相;千花台上露金容。”
  “德星照福门,春长南海;化雨沾仁里,荫溥东瀛。”
  “云亦好闲,却向亭前栖树;鱼能知趣,频来水面听琴。”
  59
  紫竹林中观自在;
  白莲台上见如来。
  这是林口竹林山观音寺窗联。横披:“顿开佛慧”。此联亦见他处,横披作:“大慈大悲”。
  紫竹林中趺坐著观自在菩萨;白莲台上看见如来佛。
  “观自在”,在此以观音的道行称名,可以观看所有,无不自在。
  竹林山观音寺又有窗联作:“圣容藏紫竹;灵迹遍珞珈。”横披:“云散空澄”。
  台南县大仙寺有咏观音联曰:
  “大道悟三乘,紫竹林中观自在;仙岩开八景,菩提树下见如来。”
  “作比丘相以参禅,只要群生明佛性;现女人身而说法,愿祈大众发婆心。”
  60
  紫钵种金莲,莲开九品,一花一世界;
  云山生宝树,树荫十方,三藐三菩提。
  这是佚名题台湾彰化大村乡慈云寺联。
  紫钵中种著金色的莲花,莲花开出九品,一朵花里就有一世界的愿景;云山里生出宝树,宝树树荫遮蔽十方世界,证成无上正等正觉。
  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小桥横跨在虎溪上,慧远大师送别儒士陶潜、道士陆修静,各自代表三种宗派,三种宗派各有它的思想源流,但三人却能相谈甚欢,笑语连连,不觉走过了虎溪;清净的莲花开放在庐山东林寺中,一朵花里就有一世界的愿景,一片叶子就有一如来的智慧,需要仔细推求。
  “虎溪”,在江西省九江县南庐山东林寺前。溪上建一小桥,名虎溪桥。东晋时,慧远大师在这里结白莲社以论道,送客绝不过虎溪,过了虎溪,老虎就会号鸣。有天,他送别儒士陶潜、道士陆修静,三人相谈甚欢,不觉走过虎溪,直到听到老虎的叫声,才大笑而别。后建“三笑亭”纪念此事。
  上联记“虎溪三笑”的故事。三人虽然思想不同,却能欢喜论道,欣然忘我,相较之下,世人常党同伐异,甚且同室操戈,未免鄙陋。
  下联侧重描绘东林寺的宗法,将佛家以莲花为净土的意象,作生动活泼的表现。
  三藐三菩提,梵语,义译是“无上正等正觉”。
  《金刚经》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1
  涌现光明,百代群生同受祉;
  莲开世界,千方万国悉来朝。
  这是台北县芦洲得胜街涌莲寺正门联。
  涌现光明的本体,百代群生一同蒙受福祉;莲开大千世界,千方万国都来朝礼拜。
  涌莲寺源起于中国浙江南海普陀山秀隐寺,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有二僧人大机及咸林,携带南海圆通教主观音佛祖尊像渡海抵台,于同治十年(一八七二),于芦洲肇建本寺奉祀。是台湾北部主祀观音佛祖之百年古寺,为全乡精神信仰中心。
  涌莲寺右门门联:“观照十方,慈心救世频添惠;音传万里,大愿匡时渡有缘。”“芦中慧日昭今古;洲上慈云布迩遐。”
  左门门联:“观止芦洲,一尘不染红莲座;音传南海,万法尽归紫竹林。”
  柱联:“观看慈云成法雨;音传梵磬醒迷津。”“芦花白似观音像;洲水清如菩萨心。”
  “普陀岩”佛龛联:“观看绿章高僧宣佛法;音听暮鼓大德结禅缘。”
  古联石柱具置于寺外左边围墙,寻觅许久,由寺中所请保全人员指引,方始发现。联旨造境佳美,题刻书法亦见毫光灿烂,令人流连。谨抄录如下:
  同治癸酉年孟秋生员李树华题联:“莲宇接天,一叶一花须菩眼;芦洲泛月,是色是空悟前身。”
  同年落款题生员蔡广荫敬谢,有一联:“芦渚护竹林,座中佳士居然大士;芝山屏莲刹,西方美人原是圣人。”
  大正己未年仲春重修兴真堡林楷吟题联:“分关渡之潮,潮去潮来,不生不灭;泛芦洲之月,月圆月缺,是色是空。”
  兴真堡中兴庄蔡灯灿题联:“涌水澄心,拔尽诸般苦恼;莲花托体,结成百宝圆光。”
  洛江蔡宗其题联:“涌月射长江,一道灵光开觉路;莲花生极浦,半篙宝筏渡迷津。”
  大正八年己未仲春尚有多联存世,举人张书绅题联:“涌出八功,澄清六宇;莲开九品,参彻三乘。”
  未注撰者有:
  “涌水有源,头头是道;莲花满座,色色皆空。”
  “涌出玉瓶,咸沾甘露;莲开宝座,普荫慈云。”
  “涌水澄鲜,映彻佛门清净;莲花隐逸,不染人世污泥。”
  “涌雪台前,六根清净;莲花座上,九品异香。”
  62
  湖水本无愁,狂客未须浇竹叶;
  美人渺何许,化身犹自现莲花。
  这是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观音龛联。
  湖水本来就没有忧愁,狂客不须要浇灌竹叶,吟弄风月;美人是何等飘渺,但祂的应化身,仍然自莲花中显现。
  寺中又有观音联:“湖山旧是女儿家,稽首慈云,愿佳丽尽生西土;图画今留元老相,翻身苦海,叹功名都付东流。”
  63
  涵滋万类,奖导群生,微妙阐真宗,满座缤纷沾法雨;
  敬彼毗城,建兹精舍,庄严起轮相,十方明耀涌金光。
  这是题缅甸密支那观音寺联。
  涵养滋润所有的物类,奖励引导所有的生灵,微妙地阐发真实的宗法,满座信众都沾被著缤纷的法雨;礼敬那毗城,建造这精舍,庄严地塑起菩萨的轮体身相,十方无量世界顿时明亮光耀,涌现金光。
  十方,指东南西北的四方,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四维,再加下方、上方,总名十方。
  本寺建寺以来,即为当地缅甸人及移住该地居住的印度人、云南人等的精神支拄。主持为圣通法师,道行高深,素为信众景仰。
  又有某观音寺联曰:“慈悲心切,虽救苦以寻声,常住楞严大定;与拔情殷,纵逗机而说法,圆彰寂灭真宗。”
  64
  琳宫梵宇照江天,看劫余金碧交辉,重见光明世界;
  紫竹白莲传色相,求厥后芝兰竞秀,常光樍善人家。
  这是题江苏省镇江市金山观音阁联。
  琳宫梵宇映照在江天中,看历劫后仍然金碧交辉,重新看见光明的世界;紫竹白莲传布色相,祈求以后芝草兰草竞相开花,常常光照樍善的人家。
  芝兰比喻佳子弟。芝兰竞秀,指祈求菩萨庇佑,使子弟都有杰出的表现。
  阁中有有赵佑宸题联:“福慧双修,瓶花欢喜;楼台七宝,壁月庄严。”
  佚名题联者有:
  “潮音普遍华严海;慈竹常霏妙鬘云。”
  “喜有清音相问答;绝世无意与周旋。”
  “烟霞表里因心静;云水空澄触目新。”
  65
  杨柳外晓风残月;
  净瓶中白日青天。
  这是清乾隆皇帝题天津蓟县盘山妙祥寺联。
  观音杨枝外,虽然有著清晨凄风,天边残月;但洒落净瓶中济世功深的法水,顿时转为朗朗白日,万里青天。
  上联集自宋代柳永〈雨霖铃?秋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更易“岸”为“外”一字。
  柳永词作本写清晨残月时候的河边风情,柔美温婉凄清。
  此联写杨柳观音之法相,易离别之情为济世之情,意象优美。
  66
  慈悲是观音,
  喜舍是势至。 
  这是某观音寺联。
  如果你心中真的大慈大悲,那你就是观音菩萨。如果你经常充满喜悦,时时不吝布施,那你就是大势至菩萨。
  《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曰:“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自性颠倒就是迷妄的众生,自性觉醒就是开悟了的佛。往往迷的人不知自己的迷妄不觉,开悟的人也从不去想自己已然是觉。觉悟的人要学佛的慈悲善舍。 
  慈是给他人以快乐。修行人有三种慈,就是: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修这三种慈,能使人离欲净妙,深切起心,饶益一切有情。
  悲是拔苦,修行人见到六道众生受著无量的痛苦煎熬,自己起了救护的想法,总想取拯救、拔除他们的痛苦。
  有了慈悲的意念,就好像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闻声救苦的精神,所以说“慈悲即是观音”。
  喜舍是指对一切众生都能平等的欢喜布施。世人多是悭贪,即使偶而布施,也是执著布施,要人知道他的慈善。
  大势至菩萨运用祂的大智慧,无论到什么地方施法度众生,对于布施有著欢喜的心情,可以舍弃一切,但为利乐有情,因此说“喜舍名为势至”。
  观音与势至同为教主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以阿弥陀佛为师,一同辅弼弥陀的教化。同称“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
  观音菩萨的宝冠上加了一个仿照如来形相的小“化佛”,大势至菩萨头上则加一个宝瓶。
  救济众生的观音、阿弥陀佛的胁侍观音,又与“变化观音”不同,即前者作普通人体的姿态,为了区别,而有圣(正)观音的名称。
  67
  慈云无住庄严相;
  法雨常飞清净身。
  这是清代乾隆皇帝题徐州市龙云山大士岩殿联。
  观音菩萨的慈云显现无所住的庄严宝相;观音菩萨的法雨恒常飘飞著清净的法身。
  大士岩在龙云山西麓,原为乱石纵横的荒坡,清代姜焯任徐州知州,重修放鹤亭时,发现了一块八丈多长的巨石,后雕成观音像。
  “慈云”,佛家称佛以慈悲为怀,如大云之覆盖世界。
  “法雨”,佛家称佛法普及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
  68
  慈帆宏渡,抱婆心以济世,无遗大小;
  云雨沾施,昭慧眼而护民,普遍乡村。
  这是佚名题台湾彰化大村乡慈云寺联。
  慈帆宏大远渡,抱著慈悲婆心来济助世界,不会遗漏大小地方;云雨沾被布施,昭明慧眼来庇护万民,普遍恩及所有乡村。
  69
  慈航渡人,杨柳瓶中垂甘露,丹凤得福;
  悲心济世,莲花座上起慧风,俎豆重光。
  这是佚名题台湾台北县新庄市慈悲寺联。
  观音的慈航普渡世人,杨柳瓶中垂布甘露水,丹凤得到福庇;观音的悲心济助世界,莲花座上兴起慧风,俎豆重显光明。 
  慈悲寺又有联:“慈幼养老无碍心,青莲托舍利;悲天悯人有为法,丹凤起迦蓝。”
  70
  慈意本充周,南海云遥,莲叶浮来皆宝筏;
  天心同恻隐,东瀛虽僻,恩波到处尽安澜。
  这是彭裕谦题台湾新竹县北埔乡慈天宫柱联。
  慈意本就充满周遍,南海虽说遥远,但莲叶飘浮来的,都是观音的宝筏;天心一同怀抱恻隐,东瀛虽然偏僻,但妈祖恩波所到之处,都是平安的波澜。
  慈天宫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主祀观世音菩萨、妈祖。
  慈天宫柱联:“慈心、悲心,心念慈悲成佛法;天德、圣德,德同天圣颂母仪。”“慈悲在人,间诸心,心即是佛;天一生水,徯我后,后来其苏。”
  观音佛祖佛龛联:“慈航普渡,众生得登彼岸;天道广施,福祉获庇吾人。”宫中有光绪八年横匾题辞:“福庇群生”。
  71
  发妙明心,共拔迷途臻彼岸;
  云真实相,常瞻贝阙净凡尘。
  这是秦维岳题甘肃省兰州市后五泉福泉寺联。
  以妙明的真心发愿,共同出拔迷途,臻抵般若彼岸;以佛的真实相说法,恒常瞻仰观音贝阙,清净凡间俗尘。
  福泉寺建于明代。
  福泉寺又有观音联:“婆心荫山后龙泉,群生被泽;妙相现云中鹫岭,大地如春。”
  张墩题联:“庙貌傍灵岩,喜四境桑麻同沾法雨;祥光凝宝座,愿万家兰桂普荫慈云。”
  72
  发大悲心,放无量光,遍照娑婆世界;
  现千妙手,拔一切苦,常临浩瀚汪洋。
  这是台湾基隆大佛禅院观音巨像福慧门联。横披:“光照寰宇”。
  发起大悲心,放出无量光明,遍照这娑婆世界;现出千妙手,拔除一切苦厄,常驾临这浩瀚汪洋。
  73
  碧水澄清窥色相;
  山云缥缈见慈悲。
  这是台湾南投县碧山岩联。
  碧水澄清,窥到色相;山云缥缈,见出慈悲。
  74
  碧海荡静波,一片慈航远渡;
  云山多雨露,十方法界皆春。
  这是台湾彰化碧云寺联。
  碧清的海洋荡漾著平静的波澜,是观音一片慈航远渡来台;云涌的山岳多兴雨露,使得十方法界都是春天。
  75
  彰往察来开慧眼;
  化人度世现婆心。
  这是台湾彰化开化寺联。
  彰明过去,观察来兹,打开慧眼;化教当代,度脱世人,显现婆心。
  开化寺又名观音亭。清雍正二年,由彰化知县谈经正筹建,祀观音。
  开化寺又有古联曰:
  “原高渊深照大德;化裁通变著元功。”
  “开遍莲花,香闻大地;化城成楫,恩渡众生。”
  “开来继往,皆以修身为本;化渡慈航,总须念佛至诚。”
  76
  双眼观来早,空色相澄莲座;
  慈航渡处长,息风波奠海邦。
  这是高雄县双慈亭联。双慈亭祀观音和妈祖。
  双眼观照以来,十分古早,一空色相,可见观音澄明的莲座;慈航所渡之处,非常长远,止息风波,安奠台湾这个海邦。
  77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举念时须修善果;
  说法非法,说相非相,会心处才是上乘。
  这是慕少棠题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白衣寺观音阁联。
  俗谚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所以一举念的时候,便须修行善果;《金刚经》说:“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在这个地方有所会心,才是上乘智慧。
  佛教对于修行,通常是遵循著教、理、行、果四个阶段而行。研读佛典,判明义理,对于“空”、“有”二种中心思想,须善加体会;明白义理后,必须修持实行,而得到善果。
  《楞严经》中说,如果能明理修行,而得到信果、戒果、定果,必能启发正智,明了“生空”、“法空”,而能入于涅槃,达成正等正觉。
  78
  满湖水月空中相;
  半夜霜钟悟后禅。
  这是清代周绍斌题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观音龛联。
  看到满湖水中的月色,正见真空中的实相;听到半夜霜天的钟声,领会顿悟后的禅境。
  观音龛咏颂观音慈德的对联佳者尚有:
  佚名题壁:
  “湖山旧属女儿家,稽首慈云,愿佳丽尽生西土;图画今留元老像,翻身苦海,叹功名都付东流。”
  “湖水本无愁,狂客未须浇竹叶;美人渺何许,化身独自现莲花。”
  79
  莲花护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这是赵文恪题北京潭柘寺联。
  莲花庇护祥云,著名的古刹宏大开建,登上清净佛域;檀林布施法雨,观音的慈航普渡众生,指点世人迷津。
  潭柘寺建于晋代,因寺后有龙潭,山前有柘树而得名。初名岫云寺。
  寺中有清代乾隆皇帝所题三副对联:
  “绕户竹风翻妙偈;当空水月涤尘襟。”
  “竹秀石奇参妙道;水流云在示真藏。”
  “鹫岭云闲,空界自呈清净色;龙堂月皎,圆光长现妙明心。”
  80
  随处现身,芙蓉面上春风拂;
  寻声觅苦,杨柳枝头甘露流。
  这是长龄题甘肃兰州白塔寺联。
  随处现出各种不同的应化身,在观音美如芙蓉的脸上,有春风拂过;寻著呼救的音声,觅得深陷苦海的人们,在观音杨柳枝头上,甘露水流布。
  81
  斋室起慈云,细草长松欣普荫;
  明堂垂法雨,黄蘤翠竹乐均沾。
  这是台湾桃园县大溪镇斋明寺龙门联。主祀观音。寺中有横匾题辞:“慈云远被”。
  斋室内升起观音佛祖的慈云,连细小的绿草,高大的松树,都欣欣然普受佛祖慈云的庇荫;明堂里垂布法雨,连黄色的菊花,青翠的竹子,都乐于均受佛祖法雨的沾被。
  “蘤”,音ㄨㄟˇ,古花字。
  斋明寺中观音佛祖佛龛有二联:
  “南海起慈云,远垂桃涧;西天施法雨,遍洒份城。”
  “斋地绝尘缘,超彼众生登彼岸;明灯无昼夜,引他觉路渡迷津。”
  门板题三联:
  “达本;会源。”“清风;明月。”“大慈大悲;不生不灭。”
  左侧门联:“斋戒持经浑忘尘世色香界;明心见性,同入菩提解脱门。”
  正门联有二副:
  “斋室通灵,佛光普照三千界;明灯永耀,觉路宏开亿万春。”
  “斋门长奉佛,口念弥陀之句;明灯可通神,心存般若之天。”
  寺外有同治十二年立柱联:“斋庄中正,法力千秋不朽;明净专精,神灵万古如斯。”
  斋明寺创建于清代道光末年(1840),原名“福份宫”,开山法师释性悦,师承南海法派。同治十二年(1873)改名“斋明堂”,为斋教龙华法脉,民国二十七年(1937)与日本曹洞宗连络,改今名。
  82
  学如来到无挂无碍,便超万劫轮回,真个能超方脱俗;
  闻菩萨发大慈大悲,要度众生苦厄,而今不度待何时?
  这是刘尔炘题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观音殿联。
  修学如来的智慧到无挂无碍的境地,便可超脱于万劫轮回之中,这才真个能超越方界、脱去俗尘;听闻观音菩萨发出以大慈大悲的心,要度脱众生于痛苦困厄之中的大愿,在当今不受度化,要等待到什么时候呢?
  83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祇园精舍;
  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这是吴镇题天津大悲院联。
  禅门中领会“法无所住”,才是禅悟,只要是十方世界庄严佛国,何处不是佛陀的祇园精舍;渡化世人,与佛有缘的人都可渡化,果真每一念众生心识都能清净无染,回返不生不灭的佛性,那么这世间就是观音的慧海慈航。
  无住,无所住。《金刚经》说:“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又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法(everything),是一切事物,包括行为、精神、物象种种活动。万有一切都不是呆滞不动的,除去妄心,离去迷情,这颗清净的心才不致浮嚣躁动,这样就能还我真实的面目,也可以像佛成正等正觉;若不知在自己内心上自证自见,而外求佛法,著有著空,终无是处。
  祇园,是佛所在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84
  观音自在;
  世间普闻。
  这是言观音愿行的话。
  观音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精神,向内心可观想到十方圆明的自在境界;向外可普遍听闻到世间一切众生求救的声音,而前往垂救。
  从久远劫来,尽虚空,遍法界,观音以千百亿化身广度众生,利乐有情,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精神。
  85
  观空有色西江月;
  听潮无声南海音。
  这是一般家庭观世音佛龛应用联。横披为“大慈大悲”。
  观照诸法体性本空,有色相契入佛地的是西江的皓月;倾听潮水妙演圆音,使人悟道的无声之声是南海的佛音。
  “南海音”,南海的海潮音。传说观音在普陀山听海潮音而悟道。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因地处东南海滨,所以中国人又称观世音菩萨为“南海观世音”、“南海佛祖”。
  海潮音完全因无所念而起,不拣择对象;海潮音随潮汐的规律而起,千亿万年没有变动过;观世音菩萨一发音,所有众生都能听到,所以喻为“海潮音”。
  《妙法莲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依据观音菩萨的度他精神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音随机应化,使凡夫众生在现实生活及实际苦难中得以救济。《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佛地经记?卷七》中说,观音为救度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的不同需求而显化身相。
  眼见耳闻,都是缘起性空,因为缘起的有,自性的空,所以法无定法,实相无相。尽管无声无相,仍需“善观”、“善听”,以苦难做为逆增上缘,一切观自在,空中觉妙谛。
  近代明度禅师说:“真正会听的人,要听无声之声;真正会看的人,要看心内的世界。”体证观音的智慧,洞悉世事,时时反求诸己,不要让心在五欲六尘的外境上流转,就不会起惑造业,频生无明烦恼。(参见星云大师《心甘情愿?不见不闻的世界》)
  86
  观音山,观音坑,抱观音寺,顽石头头,而观音点首;
  和尚洲,和尚港,对和尚门,争波面面,为和尚洗心。
  这是清代陈维英题台北县观音山西云岩寺联。
  观音山,观音坑,环抱著观音寺,处处见到头头顽石,但观音都为他们点头渡化;和尚洲,和尚港,面对著和尚门,争先涌动面面波浪,为和尚们洗净自性本心。
  87
  绕户竹风翻妙偈;
  当空水月涤尘襟。
  这是清代乾隆皇帝题潭柘寺观音殿联。
  环绕寺户的竹林清风,翻唱著神妙的观音偈颂;当空的水月,涤荡为俗尘羁绊的心襟。
  88
  宝筏渡迷津,共登彼岸;
  藏经开觉路,并悟诸天。
  这是台北市中正区水源里宝藏岩联。
  藉著观世音菩萨开示的佛法,济度迷妄的众生脱离苦海,一同登上涅槃境界的彼岸;以研读佛经开启成佛正觉的道路,一同了悟三界二十八天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殊胜的奥义。
  89
  龛护白云,是大士双趺坐处;
  楼观沧海,惟达摩一苇航之。
  这是保召棠题江苏南通白衣庵联。
  佛龛庇护的白云,是观音大士双膝趺坐之处;楼上观看的沧海,只有达摩祖师的那一枝苇草,才能航度。
  这副对联除了称颂观音,也赞扬达摩所传的禅理。
  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相传菩提达摩从南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开创出全心的禅学派别。自称“南天竺二乘宗”,以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弟子,主张“理入”和“行入”并重。
  一苇航之,民间广为流传达摩“一苇渡江”故事。
  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年间(五二0─五二六)航海东来,抵达南海(今广州)。当时南海刺使萧昂上表梁武帝,梁武帝派人专程迎达摩至金陵(今南京)。
  梁武帝在位时致力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对佛理无法真正了悟,达摩与他在对话后,见解不相契合,决定离金陵北上。
  达摩离开宫廷后,梁武帝把他与达摩的问答告知了他的师父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认为达摩的开示很好,并对梁武帝说,他便是观音菩萨乘愿再来传佛心印。梁武帝听了,深感懊悔,当下派人追赶达摩。
  当时达摩正走到江边,回头忽见一队人马赶来,于是随手折一枝芦苇,掷于江中,脚踏芦苇,悠然度江北去,进入北魏境内。
  90
  龙肝凤髓,富豪家谁识草根香味远;
  云影天光,清净地由来莲界白衣尊。
  这是台北市延平北路龙云寺门联。
  平日吃的是像龙肝凤髓一样的珍味,像这样的富豪人家,有谁识得草根香味的悠远;飘游的云影和天上的风光都映照出来,像这样清净的心地,是由于来自莲界的白衣大士。
  龙云寺建于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落成。
  云影天光,出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诗是在写读书有悟的心境。
  “半亩方塘”喻心。人心像镜子打开奁匣一样明澈,得以朗映一切,是因为时时充实新知,各种思想兼容并蓄,让生命的活水进来,才能开启蒙昧,拥有活泼流动,从容自得的心灵。
  结语
  圣印法师《普门户户有观音─观音救世法门》中说,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已有观音菩萨名号的出现,史家推断龙树菩萨的出生,约在西元一五0至二五0年之间,因此观音信仰的年代,应推溯到佛历纪元后的四、五百年和西历纪元之前的那个时代。这思想起源于南印度,然后传入中印度、北印度,再由北部传入中国。在西元四、五百年时,已经普及印度全国了。
  圣印法师又说,中国的观音信仰,到南北朝时代,已到了极盛的时代。并综合各朝代的观音信仰,分成法华系、华严系、净土系、密宗系四个系统。到了后来,每一位佛弟子,没有不信仰观音菩萨的;甚至普及民间,也备受崇敬,所以有“户户观世音”这句话。
  当代南怀瑾〈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中说,观音信仰,在中国已有一五00年的历史。在一三00年前,中国唐代初期,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与教化,同时随著中国佛教文化而传播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地,至今已达千余年之久,所以祂又是东方文化精神的座标。
  当代于君方〈中国的观音信仰〉中说:“所有南亚、东南亚、东亚的佛教国家,都熟知并礼敬观音菩萨,在中国、日本、韩国与越南,观音是特别照顾妇女的慈悲女神;但在斯里兰卡、东南亚和西藏,观音都以统治者或宇宙主宰的模样出现。
  对联之成为中国建筑美学的一环,明清最盛。而庙宇兴建,颂赞佛德,不管撰联者是僧侣、乡绅、士人,都借著结合地景、庙宇名称,称颂佛菩萨大愿大行,勉励信众发心追随。
  从对联中也印证观音信仰大抵可区分为显教和密教二种系统。
  显教说,观世音菩萨现在是在极乐国土内,为阿弥陀佛的胁士,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的众生,并同时为众生说法。祂在极乐世界的地位是一位补处菩萨,将来要接替阿弥陀佛成为极乐世界的教主,在极乐世界成就佛道,掌理教席。
  密教的说法,则认为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观世音菩萨的本体,原是“正法明如来”,为了济度众生而现菩萨身,但以阿弥陀佛为本体。
  观世音菩萨法门很多,从对联中也可知有来自《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法华经》〈普门品〉的持名法门等。撰联者虽大多佚名,但都可见道行高深,多从一般信佛、学佛求现世利益及现前幸福中超转,而强调种下善根,提高层次,证悟清净妙明的真心。
  观音菩萨代表智慧、慈悲、无畏的三大德学。 人们不仅把观音菩萨视为在生时的守护神,也将观音视为临命终了往生净土的舟航。观音信仰既普及民间,观音对联更多妙品,可惜地方寺庙多历年所后,往往翻修扩建,因此散佚的对联也不少。
  早期由大陆迁移台湾的先民,所到之处,普建观音寺,由于渡海风浪凶险的缘故,人们心中将原自南海普陀,作为海洋守护神的观音与道教的天后妈祖,并称“双慈”。
  台湾的斋教或一贯道,具祀观音。道教且把观音菩萨改称为“观音娘娘”,在道观中与道教的主神一同供奉。禅寺对联也每多以观自在和禅悟的心境相提。
  台湾的观音古寺在翻修扩建时,因不同信众的需求,增祀道教神明,咏叹观音救苦救难之大愿大行的古联,仍在香火缭绕中清晰可见。
  观世音菩萨是以慈悲为祂的大行大愿的菩萨,法身本无定相,但因为祂悲心无尽,慈愿莫穷,慈愿慧力随感而应,所以民间匿称观音为“观音妈”、“观音老母”。又称为“南海佛祖”、“观音大士”、“大士爷”、“慈航尊者”等。不论是男相、女相,都不影响祂寻声救苦、接引往生净土的行愿。
  因为台海两岸观音寺题联多明清二代,所咏观音应化身以女相为主,且以杨柳观音、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多。
  在对联中,与观音一同称颂圣德者有如来佛、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达摩祖师及道教的天后妈祖。
  从对联中可知观音信仰深植人心,观音与人民最为亲近;而观音的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圣德,在长远的时间下,无形中成为民间善良风俗的一部分。
  二十年来,因为编著《中华对联鉴赏辞典》,从许多旨意佳妙的寺庙对联中,有幸接触佛理,使身心得到涤洗。
  最近两年,为了代生病的母亲祈寿祈福,也希望对台湾民间信仰有更深入的了解。利用寒、暑假,感谢外子开车带领,到台湾各地佛寺庙宇,搜集抄录对联,浸润其中,感受到先民敬天礼人、感恩惜福的美好性情。谨撰本文,尽己棉薄之力,使文化的香火,薪燃不息。对佛学修习浅薄,阐说谬误之处,尚祈有道大德不吝指正。
  重要参考书目
  1、圣印法师(一九八0):《六祖坛经今译》,台北市,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六十九年八月一日初版。
  2、南怀瑾等(一九八五):《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台北市,老古
  文化事业公司,一九八九年六月台湾六版。
  3、裴国昌(一九九一):《中国楹联大辞典》,江苏省,江苏科学技
  术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一版,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二次印
  刷。
  4、圣印法师(一九九二):《普门户户有观音》,新店市,圆明出版
  社,民国八十一年四月第一版第一刷。
  5、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一九九二)主编:《中国对联大辞典》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一版,一九九
  二年十二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6、蓝吉富(一九九五):《观世音菩萨圣德新编─四大菩萨圣德丛
  书(一)》,新店市,伽陵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初版。
  7、释悟因(一九九九)总编辑:《多面观音─中国的观音信仰(上)》
  (《香光庄严季刊》59),嘉义县,香光庄严杂志社,民国八
  十八年九月三十日出版。
  8、释悟因(一九九九)总编辑:《大悲观音─中国的观音信仰(中)》
  (《香光庄严季刊》60),嘉义县,香光庄严杂志社,民国八
  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版。
  9、释悟因(二000)总编辑:《女性观音─中国的观音信仰(下)》
  (《香光庄严季刊》61),嘉义县,香光庄严杂志社,民国八
  十九年三月二十日出版。
  10、张子敬居士夫妇讲述,大千编辑部编辑(二000):《十大佛菩萨经传?上册》),汐止市,大千出版社,民国八十九年七月出版。
  11、严法师(二000):《观音菩萨》,台北市,法鼓山佛教基金会,二000年十月修正版二刷。
  12、释宽谦(二00一):《觉风季刊》31,新竹市,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民国九十年三月二十日出版。
  12、释超凡(二00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解释》,美国纽约环
  球佛教会佛德寺,二00一年九月初版。
  13、邱素云(二00一):《中华对联鉴赏辞典》,台中市,村尚文
  化有限公司,民国九十年九月出版。

 
 
 
前五篇文章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1)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2)

梵呗在佛教的现实价值

了中长老七十初度敬赋长律三十韵奉贺并序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

 

后五篇文章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1)

陶渊明及其诗歌中的佛教色彩

唐诗与佛寺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谈“诗佛”--王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