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茶道音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茶道音乐
  马守仁
  我国音乐起源甚古,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炎黄时期。相传伏羲氏作琴,神农氏制曲,黄帝鼓琴,虞舜歌南风,以教化万民。而真正使音乐归于典雅、并具有教化功用的,当归功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编撰。《诗经》简称《诗》,为《六经》之一。据说孔夫子曾亲自删定《诗》三百,用以教授孔门弟子,可见儒家对《诗经》的重视程度了。整部《诗经》共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大部分篇章都可以用来歌舞演唱,演唱时大都以琴、瑟、缶、埙、篪等古乐器相伴奏。如《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提到了琴和瑟。《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则提到了笙和瑟。可见琴、笙、瑟等古乐器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类似于当今的古筝、琵琶等。而《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下”提到的缶,则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今天已不大使用了。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同音乐一样,我国茶叶的发现和饮用也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的神农氏。传世的《神农食经》里就有“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其中的“荼”就是茶的古字。中国茶文化发源于周,诞生于两汉,兴盛于唐宋,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如果我们稍稍梳理一下历代有关饮茶的诗词,就会发现茶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如唐·鲍君徽《东亭茶宴》、白居易《宿杜曲花下》、郑巢《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宋·曾丰《侯月烹茶吹笛》,以及苏轼《行香子·茶词》、黄庭坚《鹧鸪天·汤词》、曹冠《朝中措·汤》、吴文英《望江南·茶》等,就分别提到了古琴、笙歌、清唱、弦管、琵琶、觱篥、笛、瑟等多种器乐和声乐。后人在论及茶之所宜时也认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出了 “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
  这里的音乐一般都指中国民族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不管是乐曲还是乐器,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乐曲如《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萍沙落雁》、《高山流水》、《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乐器如古筝、古琴、洞箫、竹笛、琵琶、二胡、埙、瑟等,都能发人思古之幽情,也最能入茶。茶人饮茶时伴以音乐,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不仅能更好地品饮出茶中滋味,更有益于体味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幽邃神韵。因此,饮茶时选择什么样的乐曲和乐器,都应该有所考虑。
  茶味有甘、苦之分,乐曲也有风、雅之别。譬如品饮西湖龙井,宜听《平沙落雁》、《猗兰操》,最能使人身心怡悦,如沐春风。而品饮陕西午子绿茶,宜听《广陵散》、《阳关三叠》,自然使人神情飞越、幽思难忘。再如品饮老竹大*********************************************************外,钢琴、萨克斯、小提琴甚至轻音乐、流行音乐等也可以入茶。品茗艺术是一门开放型艺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应该兼收并蓄,中西汇通,而不必只拘泥于古法。因此,饮茶时听听萨克斯,听听钢琴、小提琴等,也未尝不可,肯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茶”中。
  饮茶时听音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能起人幽思。正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所吟诵的:“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通常的煎水瀹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
  ——摘编自《冷香斋煎茶日记》

 
 
 
前五篇文章

鲜为人知的佛教音乐渣渣子

敦煌赋学

西域出土文献与印度古典文学研究

佛教音乐:抢救比发展更重要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唐人宴坐诗析论

 

后五篇文章

敦煌守望者樊锦诗访谈

圆霖师父在海公上师座前的故事

谈西游记中某些情节的来源

玄学思潮与魏晋诗坛关系的动态考察

序──中华佛学研究所的脚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