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谈西游记中某些情节的来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谈西游记中某些情节的来源
  曹仕邦
  贝叶
  第八期
  页80-81
  --------------------------------------------------------------------------------
  页80
  一、观音玉帝派遣天官暗护唐僧
  唐僧西行,除了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随行保护之外,还有观音会同玉皇大帝差遣「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十八位护教伽蓝」暗中沿途护送,这些情节散见全书,无待枚举。这些玉帝属下的天官们法力并不高强,没有降魔伏怪之能,顶多作些传递消息,奔走连络的工作而已。小说作者何以加插这些可有可无的人物呢?却原来玄奘离开中国后,确是有外国帝王派官护送的。据慈思传的记载,玄奘进入印度前,先到西突厥(今中亚西亚)的叶护可汗处,可汗与玄奘很合得来,佩服他孤身求法,乃命一位通汉语的「摩咄达官」(使者)带着可汗的国书,陪同他经历了十五个国度,至迦毕试国为止。及至玄奘学成返国,北印度王乌地与鸠摩罗王、跋咤王等都舍不得他,三王各将轻骑数百送他出境,更遣四名使者,带着国书陪同玄奘经历各国,直到汉境为止。既然玄奘法师往返都有帝王遣官护送,到了小说中便演变为天官护送了。
  二、哪咤遮日
  西游记第十三回说金角大王差两小妖带着胡芦来捉孙悟空,那知孙悟空化作道士,哄小妖说自己的大胡芦能把天装进去,较之小妖能装人的胡芦更了不起,果然胡芦抛起,登时乌天黑地,其实是哪咤三太子借得真武大帝的皂雕旗「在南天门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闭了,对面不见人而已」,却骗得小妖相信而自动将宝贝胡芦与悟空交换,这一情节读来相当有趣。而该大唐西域记,却真个有一段「遮日」的记载。
  西域记说印度的阿育王下令在所辖八国各建立舍利塔,以便将佛陀烧身所遗舍利分别安置于各地。及至塔都建好了。阿育王希望能在同一时间把舍利子都同时安置塔中,然而印度全境那样大,古代又没有无线电或电报一类通讯设备,何能在同一时间传下动工的讯号?当时有一位近护大罗汉对王说:你定下那一天吧,到时会出现日蚀,太阳的表面有一块像人手的大黑斑,看到这样的日蚀时,便是下舍利的时间了。到了那一天,全国各地都注视太阳,大罗汉便运用他的神通力,伸手向太阳一遮,太阳表面果然出现他的手影,全国各地自然同时看见,也就同时放好舍利子于塔中了。印度古时既然有伸手遮日的故事,自然予小说家以灵感,据此构想出以黑色旗子遮住阳光,使白天一片漆黑的情节了。
  三、吃人参果延寿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至二十六回,说孙悟空因偷吃了镇元仙那「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的人参果,更推倒了果树而脱身不得,卒赖观音菩萨以净瓶中的杨枝甘露救活了树始摆脱麻烦。这人参果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起码)一万年方得吃」,而「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它「丁在枝头上,手脚乱动」,描写得相当别致。这一情节,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般认为西游记小说最早的一本——的「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而来,诗话说「法师」(即后来的唐僧)与猴行者(即后来的孙悟空)到瑶池时,看到王母的蟠桃后「猴行者曰:此桃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见一花,万年结一子,子万年始熟,若人吃一个,享年三千岁,说由未了,下
  页81
  三颗蟠桃入池中去,猴行者即将金环杖向磬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开口露牙,从池中出。行者问:汝年几多?孩曰:三千岁。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见一孩儿面如满月,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岁。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数下,一孩兄出来,问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惊,便走。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地中生人参是也。」诗话这番描述非常曲折,首先是蟠桃从下种至果熟要二万四千年,吃一桃可享三千岁。而蟠桃熟后落入池中,却化为孩童出来。猴行者吃它又化为乳枣,后吐于西川,地中便生人参。读到诗话此节,谁都会认为是西游记中那些人参果的来源了。
  然而诗话也是小说,它应有更早的来源,这里有一线索可追溯到本源去。西游记说观音救活了果树之后,唐僧便放心吃了一个人参果,然而起先镇元仙的道童献果时,唐僧却认为果子是婴儿,吓得远离三尺,诗话中的和尚也是「闻语心惊,便走」。既然最早的西游记本子描写法师不敢吃这活人似的仙果,而百回本西游记中仍保留「不敢吃」的痕迹,是否玄奘本人曾遇上能延寿的仙药演变出来的呢?果然,我在有关华严经的注疏中找到一条史料,说玄奘在印度遇到一位龙树派的宗师,这位宗师劝玄奘吃一种长生药,说延长寿命,始能穷究三藏全部所载的佛理。而玄装却怕万一仙药不灵,反而送命,有违自己求经的素愿,乃不肯服药。玄装既与长生仙药有过关系,自然是后来演变为诗话以至西游记中的延寿仙果的本源了。
  四、观世音的净瓶与杨柳枝
  历来相传的观音像,除了作「千手千眼」或「十一面」等特殊形像者外,多数是手持杨柳枝和净瓶的。西游记中的观音也是作后者的形像,而且前节言及观音救活人参果树,便是以净瓶底的甘露水化作活泉,以杨柳枝细细洒上树身。
  然则「净瓶」和「杨柳枝」的真正用是否如此呢?据南海宁归内法传所载,原来印度僧人必带着两个瓶子,一是瓦瓷造的「净瓶」,用来盛水于食罢洗手漱口的,一是铜铁造的「触瓶」,用来盛水供如厕后的清洁用。另外,印度人古代不刷牙,却用一小段杨柳枝,于食后放在口中细细咀嚼,直至树汁出来,满咀泡沫,乃将咀里的东西全都吐出,再漱漱口,牙齿也清洁了。换言之,杨柳枝和净瓶本来都是日常的盟洗用具而已。但它们在观音手中,何以遂有起死回生的法力呢?原来据密宗经典所载,千手观音像中有三只手,分别执着「甘露」、「杨柳枝」和「宝瓶」,若有人想安慰饿思求清静,按着像中拿「甘露」的手念咒便会有效,假使有病,按着拿「杨柳枝」的手念咒;若想解决人事纠纷,按着拿「宝瓶」的手念咒。另外也是一说,谓假使想别人敬爱自己,拿看一段杨柳枝诵咒二十一次,然后放在口中咀嚼,便可有效。杨枝、甘露和宝瓶都可为信徒降福消灾,自然具有法力。何况,东晋时有过一位叫耆域的印度僧人,会一边念咒,一遍以杨柳枝洒净水于病人身,而治好不良于行的病人。上述这些佛家掌故,大抵都是小说中净瓶杨枝的来源,尤其是小说中的净瓶也是磁器,第六回说观音欲抛下净瓶杨柳打齐天大圣,太上老君连忙劝阻,说磁瓶撞到铁棒会打碎!

 
 
 
前五篇文章

圆霖师父在海公上师座前的故事

敦煌守望者樊锦诗访谈

茶道音乐

鲜为人知的佛教音乐渣渣子

敦煌赋学

 

后五篇文章

玄学思潮与魏晋诗坛关系的动态考察

序──中华佛学研究所的脚步

序: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从朱颜轩冕到云水高僧 大金故慧聚寺严行大德闲公塔铭考

佛教譬喻(Avadana)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