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惠能大师的故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惠能大师的故事

  达义法师

  六祖惠能大师原是一位不识字的柴夫,因他的慧根深厚,胆识过人,悟性超群,而深得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赏识,并将禅宗法脉咐托于他。惠能大师不负师望,依教奉行,随缘普渡、指点迷津、弘扬禅法。由于他的教学特点,言简意赅、对人心的各种迷惑一针见血,又将佛法生活化和大众化;所以深得广大信众的推崇,并对禅宗的振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惠能大师不但有力的宣扬佛教顿悟的般若思想,同时对中国宋明理学的影响亦十分深远。因此国学大师钱穆将《六祖坛经》、《论语》和《孟子》三部经论作品,列为探索中国文化主要之经典。

  慧能思想 广受重视

  西方各大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和书店亦有《六祖坛经》的出现,由此可知惠能思想在当代的意义。我记得在纽约大学读书时,为了要查找资料,特地到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书店去寻找《六祖坛经》的英文版经文。有一位教授看到我是一位出家人,于是走过来好奇地对我说:「惠能大师是一位不识字的人,但他既能通经达论,又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深远的思想,最后他的身体还能保存至今,以我们西方教育的观念来讲,是无法明白和理解的。」

  我回答他说:「西方的教学特点是着重在语言、文字以及事相上着手;可是佛法的教育反而要离言绝相,才能体悟到每个人本来俱有的心性。世间万法包括山、河、大地、人、我、是、非等,均离不开每个人的心性,如果心性既明,万法自然彰显」。

  这位受西方教育的教授,听了我的解释之后,终于明白了惠能大师开悟的道理。

  《金刚经》的道理吸引了惠能求法的愿望

  惠能在公元 638 年出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俗姓卢,其父原籍是河北笵阳(今涿县)人,谪官至岭南新州。慧能从小丧父,后来移居南海,与其母相依为命,平时以卖柴过生活。

  有一天,惠能在市镇街上卖柴,有一位客人前来买柴,并且要求惠能送柴到旅店去。他心中十分兴奋,而且很认真地将柴放在客人指定的地方。在他正要离开旅店时,忽然听到窗内有人在念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被这从窗内传来的八个字深深的吸引住,心中若有所悟的样子,这句偈内容好像是他想要追求的意境,于是转身回到旅店去打听刚才客人读的是什么书?

  店里的客人回答说:「我读的书并不是普通的书,而是佛教的《金刚经》」。

  惠能知道后很高兴地说:「你是怎么様得到这部经书的呢?」

  客人很认真地告诉惠能说:「在斩州(今湖北斩春县)黄梅山有一座寺院叫东禅寺,寺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名叫弘忍大师,因为他在那里专门讲授《金刚经》,跟随他者不计其数。所以亦有人称他谓‘东山法门的五祖'。我就是在那里听经闻法,得到这本《金刚经》。」

  惠能又问,读诵《金刚经》有什么好处?

  客人答曰:「若能虔诚读诵这部《金刚经》,就可以见到自性,直了成佛。」

  惠能甚为认同地说:「是的!我刚才第一次听到经中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话以后,产生了重大的震撼,好像悟到了什么似的。」

  那客人恭喜他说:「你有慧根,一闻佛法,就能产生兴趣和感应,可谓与佛有缘。」

  寻师访道

  惠能自己亦觉得他与佛有缘,于是决定想到黄梅东禅寺去听五祖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客人原本是东禅寺弘忍大师弟子,今闻惠能有志于寻师访道,自然乐不可言。于是取银十両送给惠能作为安顿他母亲衣粮之用,并祝福他有愿必成。

  惠能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并将是日得闻《金刚经》的感受,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母亲,并告知他有意前往黄梅东禅寺聆听弘忍大师讲经说法的意愿。刚初他母亲有点不放心他单身一人远道而行。但他母亲突然之间想起惠能这个名字,就是他出生的那天由两位和尚替他起的名字,所以老母亲亦深信惠能与佛有缘,最终答应他成行。所谓天下父母心,老母亲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儿子离开她,但又明白惠能慧根深厚,为人正直,励志学佛,无疑是惠能最好的归宿。只要儿子幸福快乐,又能怎么样呢?只好让儿子如愿以偿!

  得到母亲的允许后,惠能把母亲安顿后,即北行,晓行夜宿,不过三十多天的时间,他便到了湖北黄梅的东禅寺。

  拜见五祖

  机锋相对 惠能虽然沿途沷涉,辛苦不堪,但终于来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黄梅山东禅寺,到了佛殿礼佛完毕,便到方丈室参见五祖弘忍大师,并十分恭敬的向这位佛门禅匠顶礼跪拜。

  五祖便问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爽快的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听到惠能如此超脱的回答,故想考验他说:「呵!你是岭南人,又是一个獦獠 ( 不开化的人 ) ,你怎能成佛作祖呢?」

  惠能立即便答:「人,虽然有东、西、南、北的不同,佛性本无南北之分;我的身体,虽然和大师你不同。但是,在‘佛性'这一方面,实在没有任何差别,大师你能够修成佛,我又怎么不能?」

  五祖已经知道眼前这位青年人,非同凡向,若没有高深的根器,怎能答出如此高深的佛理?本想再与惠能谈话,但看到很多徒众在他的身旁围绕着,只好对着惠能说:「好吧!你就跟随大众去做一些杂务吧!」

  惠能又说:「大师,弟子自心常常生起智慧,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这便是福田,不知大师叫我作什么杂务?」

  五祖对惠能的悟境己有了认识,便说:「这獦獠根性实在太好了,你不必多讲了,到寺后糟房里去工作吧!」

  惠能礼谢五祖弘忍大师后,到了后院,说明了来意,有一位分管后院工作的行者,安排他去破柴和碓房舂米,从此以后,惠能每天专心破柴、舂米;但因工作量太大,力气一天一天减少,最后只好在他身上捆着石块,来帮他舂米。虽然工作艰难,但惠能从没怨言。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连续作了八个月的苦工。

  有一天,五祖突然之间,来到了后院,一眼看到惠能,独自一人在那里辛劳的工作,便对他说:「我知道你在佛法上的见解深得妙用,但我甚为担心有人不明白如此高深的义理而来加害你,所以尽量避免和你接近交谈,你知道吗?」

  惠能心有领悟地说:「是的,我也知道大师的意思,所以我平常除了作杂务之外,从不到前殿去打扰大师,以免别人误会。」

  五祖传法 考验门徒

  五祖弘忍大师说法度众数十年,他希望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于是有一天召集他门下的所有徒众,发表了他的言论说:「世间上的人,生死是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求福田,但又不懂得脱离生死苦海之道理。如果迷失了自性,有什么福德可以挽救呢?」

  五祖接着说:「你们去看看各人自己的智慧,从自己本身的智慧,作一首偈语,送来给我看,如果谁能深明法要,契悟佛理,我将把心法及衣钵传授给他,并继承我的法座为禅宗第六代」。

  五祖接着说:「你们要尽快将自己的悟境快点呈上来,大家要记得,千万不要动脑筋去想,如果只用想的方法做出来的偈语,一定不是悟道的境界。凡是见到自性的人,顺手拈来皆是妙法,都可以见到自性,即是轮刀上阵,亦可以见到自性。

  五祖门下有七百多位弟子,他们听到师父吩咐以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寮房,并互相谦让地说:「我们这些浅学的人,无须要绞尽脑汁去用心作偈,即使作了出来,凭我们的悟境,亦未必会契合大和尚的要求。神秀大师既是我们的教授师,又是大和尚的大徒弟;何况他更通经达论,他作出的偈子,一定能深得五祖的印可,五祖的继承人非他莫属了。」

  大家听到这些话之后,都觉得甚有道理,并且异口同声说:「我等将来依止神秀师兄就可以了,何须要烦作偈语呢?」因此,便无人敢呈偈子去争夺祖位。

  这时神秀听到众位师弟推荐他作偈给五祖,自己亦在思惟:「大家都不肯作偈语,只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如果我亦不作偈,大和尚怎么能知道我心中对佛法悟境的深浅呢?」

  但神秀又迟疑地想:「我呈偈语目的要很明确,如果我是以偈语来求法,那便是善举;如果是为了争夺六祖的祖位,那便是罪恶」。

  他一直在考虑怎么样做才不会被人误解,最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巧妙的决定,就是将他作好的偈语,在半夜三更里,偷偷的写在五祖堂前的厢房墙壁上。他想:「如果五祖看见,觉得此偈能契佛道,便出来礼拜感谢师父对他的认可;但如果此偈语不能入道,自己亦应忏悔一番」。

  神秀的偈语是这样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写完偈语,便回到自己的寮房,没有任何人知道此偈是他写的。

  神秀又在想:「五祖弘忍大师如果明天见到我书写的偈语,若是欢喜赞叹的话,这便说明了我与法有缘;但如果不合五祖的心意,这亦是说明我的修行境界还处于迷惘的阶段,亦可能是因多生的业障,障碍了我的佛性」。

  五祖弘忍大师早已经知道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第二天大清早,五祖弘忍大师发现了有人书写偈语在墙上,便告知徒众要持诵此偈,并说:「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并令他的弟子们要:「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大家都很欢喜地传诵此偈。

  五祖弘忍大师在当天的半夜里,把神秀叫到方丈室里,问他说:「偈语是你作的吗?」

  神秀回答说:「是我作的,弟子是想让师父看我有多少智慧,并不是为了要争夺做六祖的祖位,敬请大和尚慈悲指正」。

  五祖便说:「你作的偈语还是未见本性,只能算是到了我的门外,倘未入门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要寻觅无上菩提(见性成佛),是永远难以得到的」。

  五祖十分慈悲地再继续开导神秀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既没有生,亦没有灭;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自见一切万法万物,是出自无心的。那才是一真一切真的万境自如如的道理了」。

  五祖还告诉神秀说:「你再去想一想,等你明白我的心意以后,再作一偈语给我。如果你作的偈语契入我东山法门,便付汝衣法」。

  神秀礼谢了五祖以后,回自己的寮房,想重新作一偈语以表达新的意境。但日复一日,数天以后,还是作不出比先前偈语更高的境界。

  惠能呈偈 出人意料

  再过两天,有一童子口中朗诵神秀的偈语,经过碓坊,惠能好奇地请问童子在诵什么偈语,童子答说:「你这个獦獠到现在还不知道最近寺院有什么大事,因为五祖大师曾说,世人生死事大,想传授他的衣钵和心法,因此令门人作偈,如果契悟师意,即付衣法,并授为禅宗第六祖。神秀教授在南廊壁上写无相偈,五祖大师令人传诵」。

  惠能知道五祖大师正在审察各人修行悟境的时候,便说:「我亦要诵此偈语,以结来生缘」。

  惠能甚为客气的对这位童子说:「上人,我在碓坊踏碓已经超过八个月了,未曾到过南廊 ( 五祖堂前 ) ,请上人引到那里去礼拜神秀的偈语」。惠能看到偈语便五体投地礼拜,并说:「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我读偈」。

  这时候正好有一位江州人氏做着别驾官儿的张日用,便高声读诵偈语。惠能听了便说:「我亦有一偈,请你为我写上吧!」

  张日用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惠能说:「你字还不识,能作偈语,这是奇闻!」

  惠能很认真地说:「想学无上菩提,不可轻视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如果轻视人,即有很多罪过」。

  张日用只好说:「好吧!你说,我写;如果你得了法,不要忘记来度我。」

  惠能不加思索地诵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一出,见者无不惊喜,没有想到一位在寺院做苦工的獦獠,竟能悟出如此高深的佛理,大家都说:「人不可以貌取人啊!」

  一偈契佛心 五祖授衣钵

  瞬时之间,寺中大众都在谈论不识字的慧能竟然能说出如此绝妙的偈语。五祖知道后喜忧参半;喜者心中高兴禅宗心法,后继有人;忧 者,担心寺中有部份人不明深义,无法接受这位来寺倘不到八个月的在家行者,又是一个不识字的柴夫,而能说出这么超脱的偈语,恐有人误会他有夺走祖位之嫌疑,所以五祖急忙取出脚下的鞋子,将墙上的偈语赶快擦掉,并高声的说:「这个偈子亦未见本性。」大家听到五祖的话,亦信以为真。

  第二天,五祖弘忍大师自己一人静悄悄地来到后院碓坊,见到惠能腰上缠着一块腰石在舂米,便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应当这样吗?」

  接着又说:「米熟没有?」

  惠能回答说:「米是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经筛子,筛净过而已。」

  五祖听在心里,笑在脸上,知道惠能确实悟道了,功力是成熟了,不过,还是要经印证一番。于是,他便把手上拿的手杖,在碓舂上连敲了三下,就走了。

  惠能当下领会师意,便在是日夜晚的三更时分,去到五祖所住的地方,五祖一见惠能,甚喜,但又恐怕被别人看见,于是立即拿着一件袈裟把惠能围起来,并为他讲授《金刚经》,念到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立刻大彻大悟,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对五祖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明白本来面目,便赞叹说:「不识本性,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的顿悟法门就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全部传授给惠能,并将袈裟和钵盂一并传给他,还说:「从现在开始,你已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了,你应该善自护念佛法,度化一切有情,将佛法流布四方,发扬光大,直至永远、永远,不要令其断绝!」

  五祖又接着为惠能念了一首偈语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情亦无生。」

  五祖还说:「早年达摩祖师刚来中国,佛法倘未普遍,所以就只好传授衣钵做为信物。其实,佛法代代相承,其法则是以心印心,令人自悟自解,自古佛佛都是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钵这两件法物,是引起许多争论的开端,从你这一代开始,再也不许传授衣钵;否则,你会导致生命的危险,你赶快离开这里,以免别人产生误会而陷害你!」

  惠能受法 别师南下

  惠能听完五祖的一番开导以后,便接着说:「我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五祖告诉他说:「到了怀集县的地方,就可以停止下来,如果到了四会的地方,方可以隐居起来。」

  惠能说:「我原是岭南人,向来不识本地山路,现在又是半夜三更,怎样走出江口?」

  五祖说:「这事你不必忧虑,我会送你去。」于是师徒两人一同步行到九江岸边,同时上了一条小船,五祖即把船摇离岸边。

  惠能说:「请师坐下,让弟子来摇橹好了。」

  五祖风趣地说:「应该是我渡你,所以,就要由我来摇橹了。」

  惠能不愧为一代宗师,立即回答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的名字虽然是一样,但用处却不同。弟子生在文化不普及的地方,连说话的语音也不标准;但师父并未歉弃,而且还深蒙方便教导,现在得悟了,就应该自性自度啊!」

  五祖高兴地说:「讲得太好了,以后的佛法,由你弘扬,发展自能广大,我三年后会离开人世,你多加保重,快向南方方向走去!」

  惠能听到师父三年后要圆寂,心中深感不安。五祖将惠能引到彼岸,惠能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感谢五祖对他的慈悲恩泽,只有含泪辞别。

  五祖深爱惠能的悟性,但为了佛法流芳万古,只好向他挥手作别。最后五祖说:「你去了以后,不要急于弘法,因为佛法是随缘而生,有时欲速不达,反而不能达到如期的效果。」

  结语

  从此惠能身负重任,挑起了弘宗扬教的任务,虽然经过了许多的磨难和障碍,但最后终于克服万难,走上讲台,宣扬禅宗顿悟的心地法门,并在他的影响下,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特色,并丰富了中华文化以及影响了后来的宋明理学。

  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又不识字的惠能大师,不但悟性高,还得到五祖的器重,授给衣钵,成为禅宗六祖。他的悟性与辩才,现在亦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我深信中国的禅宗将来可能成为西方人仕体悟佛法入门的基础。

 
 
 
前五篇文章

慧远的诗风与对诗歌创作的认识

阿难的洗澡水

法眼宗的传说

刘建英:慧远与山水诗及佛经翻译

香的故事

 

后五篇文章

石头与佛的对话

木钗的故事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

佛教的无常思想与中国古典文学

访韩随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