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取经路上真唐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取经路上真唐僧

  唐僧,原是《西游》故事中的男1号人物,到了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笔下,孙悟空成为主人公,唐僧不仅沦为2号人物,而且被描摹成一个胆怯、庸弱、脓包式的“愚氓”。

  这不仅有悖于史实,而且在许多地方堪称是黑白颠倒。

  取经路上的真唐僧是一位“历天险而志愈慷慨,遭凶贼而神弥后勇”的旅行家,用鲁迅的话说,他是“中国脊梁式”的人物。

  公元602年,历史上的唐僧陈祎在洛州缑氏即今河南偃师县陈留镇出生。陈家的先祖陈仲弓曾经作过汉太丘长的官,也属于名门望族。

  11岁的陈祎,随兄长陈捷到寺院里读经,人们誉扬他“聪慧不群,风朗神隽,且受到大理寺卿郑善果的赏识和器重。破格剃度后,成为朝野闻名的“释门千里之驹”。

  唐僧在阅读经书的时候,发现早期的东传佛经,或拘泥于直译而难解;或偏颇于意译而移真,加之宗派和师承的相异,佛学界对许多重大的教义,只能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是唐僧决心西行求学的动机。

  真唐僧的西游并没有得到唐朝廷的支持乃至唐太宗给的御弟身份,正相反,由于唐朝政府严格限制国人出境,玄奘是混在西域商人的队伍中偷越玉门关的。

  取经路上的真唐僧既是一位志向高远、勇敢无畏的英雄,又是一条果断有为、血性刚强的汉子。

  有一次,唐僧要去观瞻如来降龙的影像,人们劝他不要去,说那里有一伙凶狠的强盗。唐僧毫不畏惧,执意前往,果然遇见持刀相逼的贼人,“你不知道这里危险吗?”强盗问。“我当然知道。可我更知道,贼也是人,我为礼拜如来佛而走上西行取经路,一路上猛兽无数,我都不怕,何况是你们一帮人呢?”唐僧答。

  强盗听了唐僧的话,立刻放下屠刀跟随唐僧去礼拜如来。

  真唐僧在穿越800里沙漠时迷了路,在水袋里点滴皆无的情况下,又走了四天半,瘫倒在大漠上,奄奄一息。他强打着精神,克服着睡魔,默念观音,恍惚中觉得有大神降临,催他继续前进,终于看到一块绿洲,最后,走出了沙漠。

  唐僧到达西域,广游五天竺,勤勉地汲取佛经要旨,在天竺戒日王于曲女城召集的无遮大会上,上万名僧侣与会,唐僧作为“论主”,讲解大乘教义,并声称,如果有人能驳斥他的半句讲义,甘心以杀头谢过。18天的大会上,人们能听到的,只有唐僧口若悬河地侃侃而谈。

  一位文弱书生,历时17年,往返徒步十万里,归国后,翻译经书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此等求学经历和成就,堪称是世界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页。

  继唐僧之后,西行求法的僧人络绎不绝,仅据《大唐求法高僧传》记载,太宗、高宗,武后三朝去西域求法的就有60人。唐僧的影响之大,正在于他的身后,由他的徒弟执笔写成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问世之后,“三藏禅师”,名播九州,明代《云台山志》记载团圆宫的东侧有一楝藏经阁,还明白地指称有“三藏禅师象。”

 
 
 
前五篇文章

浅析佛教词语对汉语产生的影响

通天尽人的源始经验 ——王船山对诗的形而上学阐明

鸡鸣山传说

孙悟空形象的文化哲学意义

苏州佛教音乐流传与发展

 

后五篇文章

中华弥勒佛赋

西游故事与《大唐西域记》

唐僧与云台山

唐僧和猴王的图形亮相

“孙悟空”原型之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