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山风吹琴韵 一弦一清心——记妙峰听琴雅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山风吹琴韵 一弦一清心——记妙峰听琴雅聚

  荷香禅意

  戊子年十一月二十,与古琴老师刘彦忠一道前往楚雄大姚妙峰山,当晚云轻星粲,清风拂面,顿悟师兄瀹茗奉师,老师兴趣所至,抚蕉叶于德云古寺,与顿海、宗圆、顿慧、照心、照世、通明、顿杰等诸上人一同品茗论道,好不畅快。今已事隔多日,但当晚情景,历历在目,学生才疏学浅,特作此拙文,以忆当晚之景。

  在德云古寺的墙上,主持印严师父作了一幅“高山流水遇知音”,大概师父在作这幅画时,冥冥之中就注定了妙峰山要与古琴有一段美丽的邂逅。只是这次上山,机缘不凑巧,师父刚巧在北京办事,当我致电告诉他,我与刘老师正在山上时,师父无不惋惜地说:“你们好好聚吧,等下次我在山上时,定邀刘老师上山来雅聚。”遗憾之余,我也对师父说,好事多磨,也许下次机缘更加殊胜呢。

  德云寺的紫竹小院,因几尾长势喜人的紫竹而得名,该小院建于明代,才踏进小院,刘老师便被小院清幽、古朴的氛围所感染,当即就将古琴雅聚定在此地。

  邀来众法师,解囊置琴、校音理弦、调息定心……一连串的准备就绪之后,一首宛若潺潺滴沥,响彻空山,又恰如幽泉出山,风发水涌的琴韵从刘老师的指尖流淌出来,而这首琴曲正是印严师父墙画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中的《流水》,此情配此景,琴声与画作中的山川流水融为一体,仿佛一个寻求大自在的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精神追求,难怪众法师们屏息静听,用心体悟着这种生命与自然之间的相知与和谐。

  古代文人,一向以“琴棋书画”作为人生修养的理想追求。的确,寄意抒情的琴曲,渊深海阔的棋枰,笔墨精良的书法和浓淡相宜的绘画,以中国文人特有的行为方式,为平淡的生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然而,与棋、与书、与画所不同的是,领衔于四艺之首的 “琴”,是以听觉诉诸于人们的感官,并让所有高尚的情绪,或平和,或恬淡,或静谧,变成了美妙,化作了幽弦。

  记得在《史记·孔子世家》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致规律和结构。”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说:“可是我还仿佛没能得其心志。”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志趣已得,现在可以学别的了。”孔子说:“此曲志趣虽然已得,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终于,他说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颀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呀。”从古及今,凡是有成就的琴家,除注重操缦技艺之外,更多的是用心体悟琴曲所表达的思想及情感。而琴之所以被称为琴道是因为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解曲调,还包括弹琴人对琴曲的生命体验。

  当晚,老师抚琴兴趣所至,一首首名曲《广陵散》、《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碣石调·幽兰》、《孔子读易》、《酒狂》等从老师的指尖操响,看似是指尖在舞动,实乃老师心中情感的流泻。琴音,就在紫竹小院的空间中平和、淡雅的飘散着,或沉稳浑厚,或疏朗旷逸,让如此美妙的雅聚变成了一幅“妙峰听琴图”。

  “山风吹琴韵,一弦一清心” 此时,我心中浮现出了这样的句子,在那个冬季的夜晚,泠泠七弦琴,弹奏的不是琴乐,而是自然与心灵的声音,而这样的声音令人“心空静寂,其乐无喻”。

  (作者在《春城晚报》工作,印严指导学佛弟子》

 
 
 
前五篇文章

福建现存最古的石碑——无垢净光塔铭碑

永乐大钟铭文数量知多少

郾城彼岸寺经幢铭文!

释尊因地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缘——佛经故事新译

佛教春联(三)

 

后五篇文章

宝华山戒法传承的精神与特色

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

安多藏区神秘的佛殿音乐“道得尔”

迷悟之间:《红楼梦》与解脱之道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