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堂每多暇 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 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 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 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 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 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 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 岩潭恣讨论
泻云岂知限 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 于焉微尚存
[注释] (1)谒ye——拜见 (2)龛kan——供奉佛像神像的小盒子 (3)筱xiao——小竹子 (4)舂chong——把谷类的外壳去掉 (5)汲ji——把水打上来 (6)百衲——百衲衣 即僧衣 (7)至道——真如实相 (8)关锁——此处比喻闭塞自己 不与外界接触 [赏析] 一开篇诗人就点出自己过着悠然的隐居生活,空暇有闲,能经常前去拜谒无尽禅师。在心有默契的好友处,没有虚伪应酬,只是任性而为,无言就无言,也不必没话找话。同时也反映悟禅离言。在相对默坐时,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清冷的山泉洗净心尘,隔离了村舍世俗的远峰上升起太阳,又慢慢地落下。山居无人,只和穿着百衲的僧人问寒问暖,猿猴不时前来嬉耍,增添几分生气。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将描写的对象转向自己的十年隐居生活。十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自怡,宠辱皆忘。最后四句是叙理议论,表述诗人自己心中所悟。漂泊无定的白云,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踪迹。至道也是如此,无处不在,因而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与形态。任何有限的都不是至道,但也不离开至道,“全忘归真,全事即理”,所以不可执着的追求一个所谓的至道之源,至道无源,处处皆源。原来对于隐居还有些执着,觉悟到这样的道理,就开启了关锁,不再执着隐居的生活。当然也不执着于“不执着隐居的生活”。隐就隐,不隐就不隐,一切随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