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九华佛茶的历史和渊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合肥]茶叶通报,2005年第1期43-45页
  --------------------------------------------------------------------------------
  【摘要】本文认为,九华佛茶的前身是九华毛峰茶.而九华毛峰源于九华茶。九华茶华始于唐,兴于宋,驰名于明清,大发展于当代。九华茶与九华佛教有着渊源关系,九华佛教促进了九华茶的发展。
  【关键词】九华茶;金地藏;佛教;禅宗
  中图分类号)TS272.5: KOS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1006-5768(2005101-0043-03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九华佛茶历史悠久,其前身是九华毛峰,尤以前山下闵园的闵园毛峰和后山黄石溪的黄石毛峰最为著名,而九华毛峰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的九华茶。
  1、九华山之茶
  1、1 九华茶肇始于唐,金地藏有一首情真意切的《送童子下山》诗: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诗中写到 “烹茗瓯中罢弄花”,可见当时金地藏与其弟子们也是饮茶的。但此诗颔联又作“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如果如此,则该诗又与茶无涉。
  南宋陈崖在其 《九华诗集》“煎茶峰”诗中自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又注:“广化寺钟楼其上”。由此可知,在九华山有座煎茶峰,其峰在宋代的广化寺钟楼的上面,而山峰的得名是因为金地藏常于峰前汲泉煎茶。陈崖“煎茶峰”诗说明金地藏不仅自己喜欢饮茶,还经常煎茶招待道侣。当然,凭此诗我们还不能确定,金地藏招待道侣的茶是九华山土产茶,还是山外茶。
  唐代封演的 《封氏闻见记》卷六 “饮茶”记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封演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其生活时代与金乔觉大致同时。江淮泛指江南、淮南,是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地。其时,安徽的霍山黄芽、潜山天柱茶、宣城丫山横纹茶、祁门方茶,都是当时的全国名茶,而作为江南名山的九华山产茶也不足为怪。茶供佛徒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在佛门被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九华山地处盛产茶的江南,于盛唐、中唐时种茶是极有可能的,九华山上僧人饮茶更是理所当然。
  1、2 九华茶初兴于宋
  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遍游九华,曾撰写《九华山录》,他游九华,“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北苑在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阳县),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是宋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山土产茶后,评价其滋味可以与北苑茶媲美。
  显然,宋代九华山不仅产茶,而且茶的品质优异,甚至接近当时最负盛名的北苑贡茶。陈崖 《九华诗集》“茗地源”诗有:“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并自注:“晏生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可见,九华山晏生岩北溪上所产茶,其味特别好。陈崖此说与周必大的评价相一致,由此足见宋代九华山之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崭露头角。
  然而,宋代九华山所产茶是什么样的茶?宋代茶主要分片、散两类,此外尚有用片、散茶磨制而成的末茶。所谓片茶,也就是团饼茶,以建州的龙团凤饼贡茶最为著名。所谓散茶,乃为不经捣、拍的蒸青绿茶。北宋,在建州之外,则逐渐改饼为散,连唐时最著名的生产阳羡贡茶的义兴也改生产散茶。南宋时,虽然宫廷推崇北苑龙团凤饼贡茶,但在民间却开始风尚起散茶来。及至元朝,散茶进一步普及开来。宋元时期,象江西洪州的双井茶、浙江绍兴的日铸茶都是当时散茶中的名茶。九华山也不例外,其茶当为蒸青绿散茶。
  南宋陈崖的 “煎茶峰”诗 “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也说明宋代九华山所产之茶应为芽茶。
  1、3 九华茶驰名于明清时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茶录”之“产茶有名者”中有“池州之九华”。
  清代,刘源长 《茶史》“茶之名产”记:“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
  陆廷灿《续茶经》“八之出”记:“《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棣、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茶在明清时期已驰名全国,为当时的名茶。明朝初年,朱元璋颁旨罢贡团饼茶,客观上促进了散茶的发展。明朝前期,沿续宋元以来的蒸青绿茶。到了后期,除在浙江长兴罗山还产蒸青绿茶外,已都改生产烘青或炒青绿茶。明朝前期的九华茶当属蒸青绿茶,晚明以后的九华茶应是烘青绿茶。据记载,九华山历史名茶有 “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岩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心”、“肉身仙茗”等,而据考证,“天台云雾”即现代的“黄石溪毛峰”,“龙池云雾”即现代的“闵园毛峰”。
  1、4 九华山茶业大发展于当代1915年,黄石溪毛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九华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但随后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十年动乱,九华山茶业发展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华山的茶业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本世纪初,九华佛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 九华茶与佛教
  2、1 九华茶与金地藏
  九华茶从一开始就与金地藏联系在一起。金地藏本名金乔觉(696-794),原为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年仅24岁的金乔觉,渡海来华。他一路寻访,来到九华山后,见此山钟灵毓秀,于是就在山上结茅住庵,修道悟禅。唐德宗贞元十年 (公元794年) 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金乔觉跏趺圆寂,享年99岁。他死后三年遗体仍然绵软,颜貌如生,憾其骨节,有金锁般的响声,符合佛经所记载菩萨转世的特征。认为他是地藏王菩萨应化九华,于是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遂成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南宋陈崖 《九华诗集》“金地茶”诗谓:“瘦茎尖叶带余馨,细爵能令困自醒。一段山间奇绝事,会须添入品茶经。”并自注:“出九华山,相传金藏自西域携至者。”九华山有一种茶树品种,枝梗空心,瘦茎尖叶,相传为金地藏从新罗国带来的,也有传说从西域携至的,因此号为金地茶。
  然而据高丽时代的金富轼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记载:“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文宗召对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命植于地理山。”新罗国兴德王三年 (公元 828年),新罗使者金大廉,于大唐得茶籽而回,后植于地理山(智异山)。新罗开始种茶是在九世纪前期的中唐时期,且是从中国引种。而金乔觉是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 的盛唐时期就来到中土,那时新罗本国还没有茶树。因此,新罗也好,西域也好,都是后人的有意神化,不足为据。如果说九华茶是金乔觉携来的话,那也是从九华山附近的地区携来的,是中国茶种。
  金地藏常于煎茶峰前汲泉煎茶,品茗论道。可以说,九华山佛教与茶的兴起都始于金地藏。
  2、2 九华茶与佛教 早在东晋隆安五年 (公元401年),就有天竺僧人怀渡来九华山传播佛教。
  九华山在中唐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后,寺庙建筑和僧团有了大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由于佛门的禁酒和过午不食,僧人集会、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茶是首选,茶与佛门结缘。
  九华山的佛教僧众在九华茶的种植加工、饮茶风俗的推广和传播等方面,其贡献是明显的。当年,九华僧人祖瑛,献土产茶与当朝丞相周必大,其茶“味敌北苑”。想必此茶是祖瑛独居塔院的闲暇时间,自己采摘、加工而成的。
  九华山佛教僧众的种植茶树与茶叶制作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创制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名品茶叶,成就了九华茶的繁荣,九华后山道僧洞的毛峰是黄石毛峰的极品,传说其源就出于九华僧人。道僧洞的僧人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常在洞边的一块石板上揉捻杀青叶,久而久之,茶汁将石板染黄,故称黄石。
  实际上,九华山佛教对于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也是茶叶名山,真正是体现了茶佛一体。
  2、3 九华茶与禅宗
  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实以禅宗为代表。早在金乔觉卓锡九华之前,禅宗二祖慧可就在司空山传禅,而禅宗三祖僧粲也先后在司空山、天柱山传禅,安徽是早期禅宗的根据地,九华山佛教自然受到禅宗的影响。金乔觉本人重禅修苦行,基本属于禅宗一派。在金乔觉的后辈弟子中,曾在安禅峰修行50余年的道济禅师和在青阳城苦修的无际禅师,为禅宗的传入九华山作出了贡献。
  北宋中叶以后,中国禅宗只流行临济、曹洞二宗,从临济宗又发展出杨歧、黄龙两宗。杨岐派在南宋初出了圆悟克勤,所著《碧岩录》为禅宗经典,影响极大。其弟子著名的有大慧宗杲和虎丘绍隆。大慧宗杲提倡“看话禅”,影响深远,圆寂后被尊为“定光佛”。宗杲是安徽宁国人,他悟道后曾云游九华,并在化城寺传授临济宗禅法,使得临济宗在九华山成为大宗。他的九华之游,对九华山禅宗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
  南宋时,禅宗的另一支曹洞宗也传入九华。元代,无象禅师在化城寺弘传临济宗禅法。明代,化城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禅林名衲,如遍周禅师、宗琳禅师、道泰禅师等。清初,临济宗高僧通王秀国师两度访九华,并促成了甘露寺的建成。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从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的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观念的一致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茶禅一味”。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修,禅促茶礼。
  真正深通禅机者,一切听任自然,自在无碍。“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逢茶吃茶,遇饭吃饭”,这也就是马祖、南泉、赵州常说的 “平常心是道”,临济义玄所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遇人笑我,智乃知焉。”这正是禅宗的精神所在。茶平平常常,毫无神秘之处。禅宗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的一个自然媒介。
  九华山佛教以禅宗为主,九华茶的发展与普及,与九华山禅宗是密不可分的。

 
 
 
前五篇文章

九华佛茶

环境的根治与人心的挽救

虚云和尚年谱暨法汇简引

古刹钟声

佛教与茶的因缘

 

后五篇文章

中国茶文化与佛教

灵隐佛茶

略论普洱茶与佛教的关系

论佛教与中国茶文化

莫高窟的春天——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百年回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