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日本国学法弟子苾刍空海撰文并书
俗之所贵者也,五常【1】;道之所重者也,三明【2】。惟忠惟孝,雕声金版【3】,其德如天,盍藏石室乎?尝试论之,不灭者也法,不坠者也人。其法谁觉?其人何在乎?爰有神都青龙寺东塔院大阿阇黎法讳惠果和尚者也。 大师拍掌法城之行崩【4】,诞迹昭应之马氏。天纵精粹,地冶神灵,种惟凤卵,苗而龙驹。高翔择术,嚣尘之网不能罗之。师步占居【5】,禅林之葩实是卜食。遂乃就故讳大照禅师【6】,师之事之。其大德也,则大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之入室也。昔髫龀之日,随师见三藏,三藏一目,惊异不已。窃告之曰:“我之法教,汝其兴之也。”既而视之如父,抚之如母。指其妙赜(迹),教其密藏。大佛顶、大随求,经耳持心;普贤行、文殊赞,闻声上口。年登救蚁【7】,灵验处多。于时,代宗皇帝闻之,有敕迎入。命之曰:“朕有疑滞,请为决之”。大师则依法呼召,解纷如流。皇帝叹曰:“龙子虽小(少),能解下雨,斯言不虚。左右书绅,入瓶【8】小师,如今见矣。” 从尔已还,骥騄迎送,四事不缺。年满进具【9】,孜孜照雪。三藏教海,波涛唇吻;五部观镜,照耀灵台【10】。洪钟之响,随机卷舒;空谷之应,逐器行藏【11】。始则四分秉法【12】,后则三密灌顶。弥天辩锋,不忍交刃;炙輠【13】智象,谁敢极底?是故三朝尊之以为国师,四众礼之以受顶灌。若乃旱魃【14】焦叶,召那伽【15】以滂沱;商羊【16】决堤,驱伽罗以杲杲【17】矣。其感不移晷,其验同在掌【18】。皇帝皇后,崇其增益;琼枝玉叶,伏其降魔【19】,斯乃大师慈力之所致也。纵使财帛接轸【20】,田园比顷,有受无贮,不屑资生。或建大曼荼罗,或修僧伽蓝处。济贫以财,导愚以法。以不积财为心,以不吝法为性。故得若尊若卑,虚往实归,自近自远,寻光集会矣。诃陵辨弘,经五天而接足;新罗惠日,涉三韩【21】而顶戴。剑南【22】则惟上,河北则义圆,钦风振锡,渴法负笈【23】。若复印可绍接者,义明供奉其人也。不幸求车,满公当之也【24】。沐一子之顾,蒙三密之教,则智、璨、玫、一之徒,操、敏、坚、通之辈,并皆入三昧耶【25】。学瑜伽,持三秘密,达毗钵【26】,或作一人师,或为四众依,法灯满界,流派遍域,斯盖大师之法施也! 从辞亲就师,落饰入道,浮囊【27】不借他,油钵常自持。松竹坚其心,冰霜莹其志,四仪【28】不肃而成,三业不护而善。大师之尸罗【29】,于此尽美矣!经寒经暑,不告其苦;遇饥遇疾,不退其业。四上【30】持念,四魔【31】请降。十方结护【32】,十军【33】面缚。能忍能勤,我师之所不让也。游法界宫【34】,观胎藏之海会;入金刚界,礼遍智之麻集【35】。百千陀罗尼,贯之一心;万亿曼荼罗,布之一身【36】。若行若坐,道场即变【37】;在眠在觉,观智不离【38】。是以与朝日而惊长眠,将春雷以拔久蛰【39】。我师之禅智妙用在此乎?示荣贵,导荣贵,现有疾,待有疾,应病投药,悲迷指南【40】。常告门徒曰:“人之贵者不过国王,法之最者不如密藏,策牛羊而趋道【41】,久而始到;驾神通以跋涉,不劳而至。诸乘与密藏,岂得同日而论乎?佛法心髓,要妙斯在乎?无畏三藏,脱屣王位,金刚亲教【42】,浮杯来传【43】,岂徒然哉?从金刚萨埵稽首叩寂,师师相传,于今七叶矣!非冒地【44】之难得,遇此法之不易也。 是故建胎藏之大坛,开灌顶之甘露,所期若天若鬼,睹尊仪而洗垢;或男或女,尝法味而蕴珠【45】。一尊一契,证道之径路;一字一句,入佛之父母也,汝等勉之勉之!”我师之劝诱,妙趣在兹也。夫一明一暗,天之常也;乍现乍没,圣之权也。常理寡尤,权道多益【46】。遂乃以永贞元年岁在乙酉,极寒月满【47】,住世六十,僧夏四十,结法印而摄念,示人间以薪尽矣。呜呼哀哉!天返岁星,人失惠日。筏归彼岸,溺子一何悲哉!医王匿迹,狂儿凭谁解毒?呜呼痛哉!简日于建寅之十七【48】,卜荧于城邙之九泉【49】。断肠埋玉,烂肝烧芝【50】。泉扉永闭,朔天不及。荼蓼【51】呜咽,吞火不灭。天云惨惨现悲色,松风瑟瑟含悲声。庭除绿竹叶如故,陇头松槚根新移【52】。乌光激回恨情切,蟾影斡传攀擗新【53】。嗟呼!痛哉奈苦何! 弟子空海,顾桑梓【54】,则东海之东;想行李,则难中之难。波涛万万,云山几千也。来非我力,归非我志。招我以钩,引我以索。泛舶之朝,数示异相。归帆之夕,缕说宿缘。和尚掩色【55】之夜,于境界中告弟子曰:“汝未知吾与汝宿契之深乎?多生之中,相共誓愿,弘演密藏,彼此代为师资,非只一两度也。是故劝汝远涉,授我深法。受法云毕,吾愿足矣。汝西士接我足,吾也东生入汝之室。莫久迟留,吾在前去也。”窃顾此言,进退非我愿,去留随我师,孔宣虽泥怪异之说,而妙幢说金鼓之梦【56】。所以举一隅示同门者也。词彻骨髓,诲切心肝。一喜一悲,胸裂肠断。欲罢不能,岂敢韫默?虽凭我师之德广,还恐斯言之坠地。叹彼山海之易变,悬之日月之不朽。乃作铭曰: 生也无边,行愿莫及【57】。丽天临水,分影万亿【58】。 爰有挺生,人形佛识【59】。毗尼密藏【60】,吞并余力。 修多与论,【61】,牢笼胸臆。四分秉法,三密加持。 国师三代,万类依之。下雨止雨,不日即时。 所化缘尽,泊焉归真。惠矩已灭,法雷何春【62】。 梁木摧矣,痛哉苦哉!松槚封闭,何劫更开【63】!
注释: 【1】五常:仁、义、礼、智、信。 【2】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实证法界本体后,纵观众生心,从纤细相状,于宿世身分、地位、姓名、寿量、福报、眷属同群以及种种隐微之事,皆能随念了知:此则宿命明也。于众生心纤细相状,能随念开为形色而观之,我及众生历劫生死之前因后果洞见明晰,此则天眼明也。众生之得漏尽通者,虽能不受肉身生死轮转,能了分段生死,然心想变迁不已,不能了变易生死。若能径断变迁之根本,则成究竟无漏,了去变易生死,此则漏尽明也。(参见冯达庵大阿阇黎著《佛学起源》第五节) 【3】雕声金版:金版,古代冶炼金属为版,国家如有大事,则刻于金版上。全句意为:大师的美名足堪雕于金版之上,永传后世。 【4】大师拍掌法城之行崩:拍掌,幼儿拍手作游戏,此处指代幼年。法城,说正法能遮防非法,故名曰城。《维摩经·佛国品》曰:“为护法城,受持正法。”又曰:“一切经法皆名法城。”整句意为:大师的幼年,正值密法行将崩毁的时代。大师生于746年,此前则有善无畏三藏与金刚智三藏分别于735年和741年去世,后则有749年(当时大师三岁)玄宗突然敕不空三藏回国(实为下逐客令),不空三藏行至韶州便止住不再前行,四年后情形才好转。可见,在大师的幼年,新传来的密教在中国的确正遇到很大的危机,故称“法城之行崩”。 【5】师步占居,禅林之葩实是卜食:卜食,古代卜地建都,占卜时用墨画龟,然后用火烤,如果壳上的裂纹恰好食去墨色,就算吉利。故后世以卜食作为建都选地的代称。全句意为:大师选择清净禅林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即以佛门为依止。 【6】大照禅师:为昙贞法师殁后的谥号。 【7】年登救蚁:救蚁,典故出自《杂宝藏经》,说的是一位小沙弥因救蚁而得延命的事。此处用“年登救蚁”,是说到了象救蚁的小沙弥那样的年龄,据王弘愿著居士《惠果阿阇黎传》中称为十五岁。 【8】入瓶:瓶,指童子。密教称童男童女为童瓶身宝。据弘法大师《七祖》及王弘愿居士《惠果阿阇黎传》云,大师当时行魔醯首罗天魅女阿尾奢大法,降天神入童子身。【9】年满进具,孜孜照雪:年满,二十岁。进具,进受具足戒。孜孜,精心奉持。照雪,戒德圆满,洁白无瑕。 【10】三藏教海,波涛唇吻:整句意为,口诵经律论三藏的教典。 【11】洪钟之响,随机卷舒;空谷之应,逐器行藏:比喻大师随感而应、无住生心的高深内证境界。 【12】四分秉法:受学四分律。四分律参见《广付法传》注【105】 【13】炙輠(guó):善于议论,滔滔不绝的样子。 【14】旱魃(bá):造成旱灾的鬼怪。 【15】那伽:有三义,龙、象、不来。此处指龙。 【16】商羊:传说中的鸟,下雨前用独脚跳舞。此处指代大雨。 【17】驱伽罗以杲杲:伽罗,迦楼罗(Garud·a)的略称,译为金翅鸟,是龙的天敌,以食龙为生。密法中有迦楼罗法,《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品一卷》、《速疾立 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舍法一卷》具说其法。此法以金翅鸟神除恶龙灾。杲杲,《诗经·卫风》:“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文心雕龙》:“杲杲为出日之容。”此处指雨过天睛。“驱伽罗以杲杲”意为作迦楼罗法,召请金翅鸟以驱除恶龙,从而止息雨灾。 【18】其感不移晷,其验同在掌:移晷,指时间长久。在掌,《论语·八俏》:“或问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视诸斯乎。’指其掌。”孔子自指其掌,表明其事明且易也。故此处用典说明大师得验很容易。 【19】皇帝皇后,崇其增益;琼枝玉叶,伏其降魔:琼枝玉叶,指皇室的子孙。伏,通“服”,服膺、佩服之义。增益、降伏,密法四种法中的二种,其余二法为息灾、敬爱。 【20】轸(zhěn):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此处指车。 【21】三韩:古代朝鲜的三国,即高句丽、新罗、百济。 【22】剑南:地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23】负笈:指背笈游学。笈,书箱。 【24】不幸求车,则满公当之也:求车,为《法华经》所说的火宅譬喻故事。据《法华经卷二·譬喻品》载火宅中之诸子,出宅后向长者求先所许之车。籍以比喻厌离生死而愿求佛道之义。不幸,指火宅中的诸子,即三界之众生。整句意为:众生如厌离生死而求取究竟解脱之法,则义满可以给予他们。 【25】三昧耶:不违越之意。此处指三昧耶灌顶坛场。 【26】毗钵:梵文毗钵舍那(Vipa'syanā)的略称。义译为“观”。 【27】浮囊:浮水的气囊,类似于现在的救生圈,是过去僧人的常备之物。【28】四仪:指行住坐卧四威仪。 【29】尸罗:梵文'Sila的音译,正翻为清凉,旁翻为戒,以戒能止息热恼,使人清凉之故。 【30】四上:每日四时上殿。四时指晨朝、日午、黄昏、夜半。 【31】四魔:魔,梵语魔罗Māra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挠乱等。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天主能害人之善事,故名为魔。四魔为:一烦恼魔,能恼害身心;二阴魔,能生种种苦恼;三死魔,能断人之命根;四他化自在天子魔,能害人善事。第四魔为魔之本法,其他三魔皆类从之。 【32】结护:真言行者护身结界,以辟除恶魔。 【33】十军:烦恼喻为魔军,烦恼有十种,故名“十军”。即:欲、忧愁、饥渴、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著虚妄多闻。 【34】法界宫:毗卢遮那如来说《大日经》之处。 【35】遍智之麻集:遍智,即正遍知,佛的十号之一;麻集,如胡麻一样密集。 【36】百千陀罗尼,贯之一心;万亿曼荼罗,布之一身:弘法大师有一首偈解释“即身成佛”中“即身”之意:“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此偈正可与此处的二句相发明。此二句意为:惠果大师仗三密加持之力,开显身中本具的四类曼荼罗,已即身成佛。 【37】若行若坐,道场即变:肉身所寓之处,当下即是本尊的法土。 【38】在眠在觉,观智不离:安住三昧,梦醒一如的境界。 【39】与朝日而惊长眠,将春雷以拔久蛰:长眠与久蛰,比喻沉迷于生死苦海不知觉悟的众生;朝日、春雷,比喻大师的佛法。 【40】悲迷指南:悲悯迷途之人,示之以正路。 【41】策牛羊而驱道:驾着牛车与羊车而赶路。《法华经·譬喻品》以三车比喻三乘权教:牛车喻权教大乘,羊车喻声闻乘。 【42】金刚亲教:亲见金刚萨埵并蒙教授。金刚手菩萨恒于学人修密教将入上品悉地时,现身其前而为说法。 【43】浮杯来传:浮杯,佛教典故。南朝宋一神异僧人,不修细行,神力卓越,浪迹江湖。尝浮木杯于水上,凭之渡河,无假风桌,轻疾如飞。因此,后人用“杯度”或“浮杯”、“乘杯”等来指僧人云游四方。全句意为:大师远涉关山,来传大教。 【44】冒地:菩提的异译。 【45】蕴珠:珠喻佛性,见《法华经》穷子衣中珠之喻。蕴珠,因受灌顶,植下法种并加虔修,从而开显本有的佛性。 【46】常理寡尤,权道多益:依常道而行,则稳妥而少忧悔;如能行权道,则利益更多。凡夫不能自主生死,故须循一明一暗之常道。得无生法忍的圣人,不受生死的束缚,来去自由,故取乍现乍没的权道。缘聚则乍现,缘散则乍没,全凭圣人观察因缘而自定。但不论是生还是灭,皆出于利益众生的悲心,故曰“权道多益”。 【47】 寒月满:十二月十五日。 【48】简日于建寅之十七:简,择。建寅,正月。夏历正月建寅,故以建寅指代正月。 【49】卜荧城于邙之九泉:荧,通“茔”。茔城,坟茔。邙,洛阳北邙山。汉魏以来,王侯公卿贵族的墓地多在于此,后以北邙泛称墓地。九泉,地下。惠果大师逝后,葬于孟村龙泉大师塔侧。 【50】断肠埋玉,烂肝烧芝:玉、芝,代指大师;断肠、烂肝,极言悲伤。 【51】荼蓼:荼,陆上的苦草;蓼,水中的苦草。荼蓼,此处指野草。 【52】庭除绿竹叶如故,陇头松槚根新移:庭除,庭院。陇,坟。陇头,坟前。槚(jiǎ),即,又名山楸,古人常用来做棺椁,或植于墓前。全句意为:大师庭院里的竹子叶绿如故,而大师的墓前却新植了松槚。两相对比,更增悲伤。 【53】乌光激回恨情切,蟾影斡传攀擗新:擗(pì),折。攀擗,攀折,折取。旧时习俗,折杨柳枝以送别。攀擗新,比喻与大师新别。斡(wò),旋转,转运。斡传,旋转。传,通“转”。乌光,日。蟾影,月。传说日中有金乌,月中有金蟾。故以乌、蟾指代日、月。乌光激回、蟾影斡传,形容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整句意为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与大师新别,怅恨之情更切。 【54】桑梓:故乡。桑与梓为古代住宅旁常栽的树木,东汉以来遂用以喻故乡。 【55】掩色:灭度,即掩隐白毫之色的意思。指佛陀的涅或高僧的圆寂。【56】孔宣虽泥怪异之说,而妙幢说金鼓之梦:孔宣,孔子。妙幢,菩萨名。妙幢菩萨梦见金鼓,遂说忏悔偈。见《金光明经·忏悔品》。全句意思为:孔子虽然拘泥于常识、不语怪异乱神,然而在佛法中,妙幢菩萨却曾讲述他梦见金鼓的故事,所以,有些梦是可以凭信的。 【57】生也无边,行愿莫及:及,通“极”。众生无边,佛菩萨度众生的行愿也没有穷极。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意。 【58】丽天临水,分影万亿:一月当空(丽天),于无数江海之中,映现出万亿月影。当空之月,比喻诸佛法身。月影,比喻佛的化身。 【59】挺生:挺,超拔、杰出。挺生,杰出的生命。 【60】毗尼密藏:毗尼为梵文Vinaya之音译,义译为律藏。 【61】修多与论:经藏与论藏。修多,梵文修多罗(Sūtra)的略称,义译为经藏。 【62】法雷何春:法雷何时(能再震响)。何春,何时。 【63】松槚封闭,何劫更开:封闭、更开,皆对大师的墓而言。此处隐用迦叶尊者尊佛付嘱,守佛所传的法衣入定,待弥勒佛下生再开山付衣的故事。整句意为:大师的墓已植满松槚,封闭起来,等到何劫才能重新打开,让我们再见到敬爱的大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