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圆仁所见的金阁寺、大白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古清凉传》,唐时五峰内外,佛刹三百所。可惜绝大多数早以面目全非,仅留寺名。当年风貌 无从稽考。圆仁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管部游记,描绘的一些情况,可以多少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圆仁,日本下野都贺郡人,生于公元七九四年,他十五岁时,登日本佛教圣地睿山,投入最澄门下, 公元八三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他以“请益僧”(地位高于留学僧,其性质类似于现代的进修人员)身份 ,随“遣唐使”入唐。公元八四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抵达五台山。同年七月七日下同。元八四五年农 历五月十六日从长安出发回国,公元八四七年九月十八日抵日本博多。他入唐求法十年,经历名山大都 ,东朝五台,西驻长安,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他所见到的金阁寺、大白塔是什么样子呢?金阁寺建于唐开 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建寺后一百零四年,圆仁才来,他所见到的金阁寺,是“铸铜涂金为瓦”的金 阁。圆仁见其外观。“共九间三层,高百余尺,壁檐橼柱,无处不画”。内部,第一层有“文殊菩萨骑 金色狮子,圣像金色,颜面端庄,不可比喻”。第二层有“金刚顶瑜珈五佛,斯乃不空三藏为国所造, 依天竺那兰陀寺样作,每佛各有二胁侍,并于板坛是列置”。五佛连同各自二胁侍,共计十五尊塑像。 第三层是“顶轮王瑜珈会五佛金像,每佛各一胁侍菩萨,二菩萨作合掌状,在佛前面向南立,佛、菩萨 手足容貌,与第二层各异。粉壁内面,画诸曼荼罗,填色末子,是以不空三藏为国所造”。所谓“曼荼 罗”即密宗的坛场(佛教徒在诵经和修法时,须先选择清净地方,安置佛、菩萨像,叫做坛场)。后来 密宗修法时,所观想佛、菩萨形象的图画,亦称“曼荼罗”。实际上是一种佛、菩萨群居图画。画“曼 荼罗”是密宗一种重要的传教手段。除金阁外,金阁寺中有藏经阁,内藏《大藏经》六千余卷,一律绒 纸、金银字,白檀五牙轴,是公元七七九年(大历十四年)长安僧人道觉巡台后发愿用金银字所写。念 经的曼荼罗坛场,其中“金铜道具甚多”,甚至坛面都是“以白檀汁和泥涂作,每有风吹时香气远闻” 。  寺内还有普贤堂,中塑三像并立。此堂“内外庄严,彩画镂刻,不可蛤言。七宝经函,真珠绣佛 ,以线串真珠绣著绢上。……自余诸物,不暖具录”。此外,尚有菩萨院。整个金阁寺,不仅建筑,就 是内中陈设,也是十分讲究的。-这就是圆仁和尚见到的金阁寺。

  大白塔坐落在塔院寺院内,唐朝 时塔院寺是大华严寺的阁院。今显通寺在唐朝时叫大华严寺,占地一百 二十亩,包括现今的塔院寺。圆仁记载大华严寺阁院道:“阁前有塔,二层八角,庄严殊丽,底下安阿 育王塔,埋葬地下,不许人见,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数也”。可见圆仁所说的大华严寺阁院,就是 现今的塔寺院,那时的大白塔,不是如今尼泊尔式的大白塔,而是一座两层八角的塔。阿育王塔在圆仁时 也由二层八角的塔包裹在底下。从唐代两层八角塔,元代重建(《清凉山志》卷七有这样的记载:“台怀 大塔,内藏阿育王所造释迦佛舍利宝塔,元朝重建”),到明万历年间又修成泥泊尔式塔,几经修建,那 座阿育王塔,却始终埋藏在其中,这大体上是可靠的。

 
 
 
前五篇文章

显通寺的无字碑

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

玄奘法师与灵岩寺

唐三藏歇住圣容寺

大唐玄奘三藏西域记

 

后五篇文章

五台山佛光寺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画僧史国良的自白

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天人合一

千年名刹圣水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