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金版大藏经》史迹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版大藏经》史迹考
《金版大藏经》简称《金藏》 , 刻印于金代 (1115-1234), 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版木刻汉文大藏经北宋《开宝大藏经》的 复刻本。这一大藏经的版本 , 原供养于山西省赵城县广胜 寺 , 故也称《赵城金藏》。
《金版大藏经》于 1933 年由我国著名高僧范成法师发现 , 津沪各报 , 争先披露 , 世人称为稀世国珍。抗日战争时期 , 八路 军虎口夺经 , 将四千多轴《金藏》经卷 , 安全转移 , 这一壮举 , 震 惊世界。 1982 年以《赵城金藏》为影印底本的《中华大藏经》开 始出版 , 向全世界发行 , 《金藏》更加名扬中外。
《金版大藏经》不但是稀世的佛教典籍文献珍品 , 更是反 映我党我军革命斗争历史和文化政策的极其珍贵的国家文 物。《金藏》共 682 帙 ,1379 部 ,6943 卷 , 虽历经 860 年沧桑 , 现 仍有 5383 卷。由于北宋《开宝大藏经》现仅存 11 卷 , 散失殆尽 , 因而这部大藏经是我国印刷史上的珍贵标本 , 是研究我国刻经史和版本史的珍贵资料 , 是当今世界上藏经善本中卷帙最多 , 而且是世界上仅有的一部 , 因此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金版大藏经》溯源
《金版大藏经》是由民间募集雕刻的以佛教典籍汇编而成 的百科式的木版佛教丛书。全书收集了我国佛教历史上的高 僧大德的译经和著述。一千多年来 , 我国佛教在创宗立派 , 传命宗授业的过程中 , 留下了卷帙浩瀚的佛教典籍资料 , 既是佛 书 , 又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建筑、天文、历算、医学、 艺术等领域包罗宏富的古籍 , 成为东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 柱 , 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巍峨丰碑。全书总称为经、律、 论三藏 , 简称藏经。按其内容来说 , 可分为四部分 : 第一部分是 经藏 ,即佛教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的说教集 ; 第二部分是 律藏 , 记载佛教僧侣的戒律及佛寺一般法规 ; 第三部分是论 藏 , 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 ; 第四部分是佛的传记故事。佛经是 在释迦牟尼逝世后 , 印度的佛教徒经过多次会诵 , 编篡而逐渐 形成的 , 相传为了继承释迦牟尼的教导 , 佛徒们进行了四次大 结集 ( 聚会 ) 。第一次 , 释迦牟尼死后不久 , 他的主要弟子在王 舍城结集 , 各自把记忆的释迦牟尼的言行背诵出来 , 成为最初 的佛经。第二次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时 , 佛徒们又在吠舍离举行 结集 , 针对一些异端的教义修订了佛经。第三次结集是在公元 前三世纪 , 由当时的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主持 , 为古佛经的最后 定型进行了努力。最后一次结集 , 主要是为佛教经典作了注 释。
 佛经由印度的梵文译成汉语传入我国 , 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 , 相传为迦叶摩腾的四十二章经。
 我国佛经的翻译 , 可分为三个时期。
自东汉至西晋 , 称为前期。在这一时期 , 安息国 ( 今波斯 地 ) 人安世高译出西安受意经等 39 部。月支人支粪迦谶译出 般若道行经、般舟三昧经等 14 部 , 月支人支谦译出维摩大般 泥渲、法句等经数十种 , 月支人笠法护者译出光赞般若、维摩、 正法华、元量寿等经 150 余部。在这 250 余年中 , 共译出佛经 700 余部 ,I400 余卷。
自东晋历南北朝 , 称为中期。这期间 , 天竺国鸠摩罗什先 后译出竺禅三昧经、阿弥陀经、大般若经、大智度论、妙法莲花 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等 35 部 300 余 卷。同时 , 佛驮跋陀罗除自己译出达摩多罗禅经、大方广佛华 严经外 , 还与法显共译摩词僧祇律、泥洹经。之后 , 西天竺优禅 尼国人真谛与慧金等共译金光明经 ; 大乘起信论、大乘唯识 论、俱舍论、四谛论等多卷。在这 200 余年中 , 共译出佛经 1080 余部 ,3100 余卷。
自隋统一至唐中叶 , 在我国佛教史上通称为翻译佛经的 后期。这期间 , 唐代高僧玄奘大师于唐贞观二年 (628) 遍历西 域印度 , 取回梵文佛经 650 余部。他回到长安后 , 网罗贤者 , 大 开译场。译场中有主译、译语、笔受、证义、润文等职别 , 可见译 场规模之大。前后 19 年 , 共译出重要经论 74 部 ,1335 卷。综 计隋唐之世共译出佛经 360 余部 , 约 3000 卷。
汉文大藏经的形成 , 始于公元五至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 各家经录的编定日益增多 , 而且以官修的形式发展起来 , 为大 藏经的编修提供了直接依据。我国第一部佛经目录是东晋孝 武帝宁康二年〈 372 〉释道安所编的《综理众经目录》 , 而在经 录中影响最大的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730) 西崇福寺沙门智 升编撰的《开元释教录》。该经录收集经、律、论、传记、杂著等 1076 部 ,5048 卷 , 集历代经录的大成 , 并首次将中国僧人著述 入藏流行 , 创《千字文》各字为序的编次方法。
佛教经典的流通刺激了雕版印刷术的不断完善。北宋开 宝年间 (971-983) 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在 成都雕印完毕 , 它以《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 , 第一次采用了千字文编次顺序 : 起 " 天 " 字 , 终 " 英 " 字 , 共 480 帙,5048卷 , 卷轴式装帧。宋太宗雍熙元年 (984), 《开宝大藏经》由沙门 奝然传入日本 , 端拱年间 (988-989) 传入高丽 , 高丽和日本 还据以复刻。
发起与刻印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 佛经的翻译和著述日益 增多 , 《开宝大藏经》问世六十年后 , 到了金熙宗完颜亶皇统初 年 (1141-1148), 潞州 ( 今属山西长治 ) 崔进的女儿崔法珍 , 先 后在山西、陕西等地发起募化 , 筹资雕刻藏经 , 施主以村民为 主体 , 施钱、施树、施骡、施布 , 倾其所有。法珍劝募的途径 , 从 《金藏》跋文年序中得知一些线索和踪迹。始由河津出发 (皇统 九年、天德三年日帙经跋 ), 渡黄河西行绕白水、毗沙镇、蒲城 ,( 贞元元年至三年缘因、声帙 ), 反还又入晋南 , 历太平、解州、夏县、安邑 ( 贞元二十三年唐、虞、宙、皇、罪、鸣、食、敢、伤、女 、帙 )翼城 ( 不 帙 ) 、猗氏〈节、疑帙〉、 荣河 ( 密、飞 帙 ) 、万泉 ( 切、磨 帙 ) 临汾 ( 馨帙 ) 诸地 , 南行至芮城 ( 似 帙 ) 、平陆 ( 见 帙 ), 旁涉晋 东南的潞州长子 ( 覆、是、竞、命、禽 帙)等地 , 远处秦中美原 ( 敬 帙)的施主 , 经跋中也时有出现。雕刻大藏经的经资化募筹齐 后 , 由 " 天宁寺开雕大藏经版会 " 总其成。从金熙宗天眷二年 (1139) 起 , 在山西省解州 ( 今山西省运城地区解县 ) 西 10 公 里的静林山天宁寺以北宋《开宝大藏经》为依据进行复刻 , 历时 33 年 , 至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三年 (1171) 雕刻完毕 , 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 (1174-1264) 在燕京刷印。根据现 存印本和一些片断记录 , 共计刷印过 43 部 , 计有崔法珍本部 (1178), 普照寺照公本 2 部 (1180) 、兴国院本 1 部 (1209) 、大宝积寺本 1 部 (1256) 、广胜寺本 1 部〈 1261) 、天宁寺本 1 部 ( 刷印年代不详〉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后期 , 印送外国 36 部 , 其中广胜寺的一部 , 系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二年 (1261) 的补雕 印本 ,. 该印本是由广胜寺以首僧祖美为首的《印藏经会》 , 在善男信女、佛教信徒的大力资助下 , 派寺院僧人到燕京弘法寺自印的 , 其散页由燕京运到赵城 ( 原赵城县于 1954 年与洪洞 县合并 , 名洪赵县 ,1958 年名洪洞县 ), 经庞家经坊粘合装裱成卷并在每卷卷首上加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一幅 , 开端刊 " 赵城县广胜寺 " 六字。范成法师于 1933 年发现此藏经 版本后 , 取 " 赵城县广胜寺金版大藏经 " 之意 , 定名《赵城金 藏》。
《金藏》采用千字文次弟编目 , 自 " 天 " 字起 , 至 " 几 " 字止 , 共 6821 帙 ,1379 部 ,6943 卷。每卷约 7000 至 1 万字 , 全部经卷 约 6000 多万字。经卷为卷轴式装帧 , 每轴由若干版粘合成卷。 绝大部分版式为每版刻字 23 行 , 行 14 字 , 有上下栏单线。版 头刻经名、卷次、版次和千字文编号小字一行 , 系作粘卷时不 致错乱之用。卷轴式装帧的木刻本佛经 , 首次为我国第一部大 藏经《开宝藏》所采用。《金版大藏经》是以《开宝藏》为依据的 复刻本 , 部分经卷尚留有开宝、咸平、天圣、诏圣等北宋年代雕 造、刷印和其它题记。除此之外 , 也还杂有少数别种版本在内。 《开宝藏》的标准版式虽为每版 23 行 , 行 14 字 , 但威平以后入 藏的宋代新译经、律、论、疏释、杂著等 , 也有不遵循标准版式 雕造的卷册 , 每版 15 至 23 行 , 行 10 至 16 字不等。
崔法珍雕刻《金藏》一事 , 明朝万历年间 , 创刻《嘉兴藏》的 发起人之一 , 山西五台人陆光祖 , 在明代万历十二年 (1584) 所 写的《嘉兴藏刻缘起》中有 : 昔有女子崔法珍 , 断臂募刻藏经 ,三十年始就绪 , 当时檀越有破产粥儿应之者 " 的记述。《金史记 事本末》卷三十。李有棠引旧文及《日下旧闻考》卷一五五 , 存 疑引《析津志》弘法寺条有详细记载 , 而《永乐大典》卷四六五顺天府七 , 记载更为明确详尽: 弘法寺在旧城 , 金大定十八 年 (1178) 满州崔进女法珍印经一藏进于朝 , 命圣安寺设坛为 法珍受戒为比丘尼。二十一年 (1181) 以经版达于京师。二十 三年 (1183) 赐紫衣宏教大师。以弘法寺收贮经版及弘法寺西 地与之。明昌四年 (1193) 立碑石。秘书承翰林修撰赵讽记。翰 林侍讲学土党怀英篆额
补雕、抄补与发现
根据《弘教集》、《佛祖历代通载》、《至元法宝勘同总录》、《释氏稽古略续集》等史料记载 : 《金藏》版片在元代曾进行过 两次补雕。第一次是在元太宗窝阔台执政时期 (1229-1242 ) , 由于经历十年战乱之后 , 经版损毁严重 , 由中书省耶律材倡 导 , 补雕版片达全藏的四分之一。从现存卷册中各类题记来看 是一次规模甚大 , 组织严密 , 分工精细的补版活动。第二次补 雕, 系在元代建立国号后的至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 (1287- 1289 ) , 这次的补版 , 主要是由于元代信仰藏传佛教 , 忽必烈对 汉藏传译不同有所怀疑 , 需要作一番较为细致的比勘校释。另 一个重要原因是 , 忽必烈认为弘法寺所藏《金藏》版片 , 需要校 正补充作为官方版本 , 以便当作礼品 , 赠送给信仰佛教的邻近 外邦。《金藏》补雕 , 多为各路僧人任雕工 , 山左僧多补雕前半 部分 , 山右僧则补雕后半部分 , 按缺卷计多寡 , 工量分配 , 颇觉 均衡。参加僧人的寺名主要有: 北京路北京的传教寺 , 燕京路燕京的弘法寺 , 宣滇路的蔚州普勤山大明寺 , 河间路河间天宁 寺 , 莫州彰善寺 , 益都路寿光方林院、临淄广化寺、即墨崇福 寺、密州龙兴寺、资源寺、滕州大明寺 , 济南路胶水圆明寺 , 太 原路太原惠明寺、文水寿宁寺、汾州治平寺、西河宝峰寺 , 平阳 路潞州 洪济院等。如此大规模的集天下僧人补雕《金藏》 , 气势 雄伟 , 组织分工也非常严密 , 见于跋文者有监造人、调板人、管 经人、刁字、教首等。元太宗、世祖相继补雕经版 , 一面印经颁 发天下。一面任各寺入京自印 , 广胜寺《金藏》就是元世祖 中统年间〈 I260-1264 〉 , 由本寺印藏经会派遣僧人自印并装裱成帙的。崔刻《金藏》在金元时期 , 或由朝旨颂扬 , 或由诸寺自印分布国中者 , 当非少数。据记载 : 补雕在元至元二十六年 〈 1289 〉比勘和校补工作完毕之后 , 就刷印了 36 藏之多。
广胜寺《金藏》自元初成帙 , 迄 于明神宗万历中叶〈 1308- 1594 〉 , 近三百年间 , 广胜寺管理乏人 , 藏经亦随之渐有残缺散 失。寺僧悟顿 , 普照、性端等检阅全藏后 , 依据寺内供养的明版 大藏经《永乐南藏》抄补残卷并在卷末留下墨书题识。如首帙 :" 大明国万历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解州静林山万寿禅寺罗 汉洞僧二字悟顺号名大方 , 云游到广胜寺下寺 , 见古藏所坏 , 发心扫补 , 同众化十方 , 永记与后人。再有所坏 , 有学道发心改 补 , 此是千佛之文 , 菩萨之记。”似帙 :"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望日洪洞千佛寺野衲月庵普照阅此经一遍。”弟帙:" 万历二十一年 射月性端书 " 。
明末清初之际 , 《赵城金藏》又受到较多损失。清雍正九至 十一年〈 1731-1733 〉 , 寺内复发起大量补抄缺卷一次 , 由于信 徒施银资助 , 遂集中僧俗多人进行补残抄缺工作 , 其中笔最勤 的有广胜下寺僧人悟县、 临汾僧人如玖 , 此外还有韩钱、松蔼、庆音、性端、如暇等人。蒋唯心于 1934 年来广胜寺访察时 , 此 类抄本尚存 207 卷。
根据广胜寺现存至元九年碑文 ," 霍峰顶上 , 窣睹坡前 , 晨 夕香灯 , 转读藏教 " 可知 , 《赵城金藏》原供养在广胜寺上寺 , 又从明万历年间解州僧人悟顺于华严经八十末跋云 " 云游广 胜下寺 , 见古藏所坏 , 发心扫补 " 来看 , 《金藏》到了明代 , 即 迁入下寺。据考 , 《金藏》迁移到下寺后 , 在下寺佛殿 , 一直供养 到民国十七年 (1928 〉。《金藏》盛装于大佛殿佛坛两旁的 6 个大经柜 , 当时因大佛殿的东西两侧墙壁上有五十三参壁画,为了不使经拒掩遮壁画 , 大经柜放在了佛坛的两旁。经柜坐北向 南 , 一边三个 , 大经柜内有 4 层隔板 , 边上有直通上下的铁环 , 可用立铁栓上锁。辛亥革命后 , 广胜下寺寺院僧人已不理佛 事 , 寺院荒芜 , 无人管理 , 僧众四散 , 庙产遭劫, 游人随便出入 , 经柜元人管理。有的人拿了经卷去糊窗户和贴补墙壁 ; 有的人 拿着经卷去卖钱 ; 有的农户 , 家人生病 , 拿了经卷挂在门上以 示避邪。经卷遗失损坏情况相当严重。赵城绅士张瑞琦等人 , 为了避免经卷再遭遗失和损坏 , 经与下寺寺僧商通 , 于 1928 年将《赵城金藏》由下寺移贮于上寺。当时先存放在上寺 中院东厢房内 , 后才供养于广胜寺上寺弥陀殿。
1931 年冬 , 上海的一批僧俗佛教学者朱庆澜、叶恭绰、丁福宝、范成、徐鸿宝等人。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元和卧龙两寺 , 发 现世所罕见的元刊本汉文大藏经《碛砂藏》后 , 遂组成《上海影 印宋版藏经会》 , 将《碛砂藏》运到上海影印流通。但因西安发现的《碛砂藏》短缺过多 , 该会常务理事范成法师为访求珍本 , 以补 《碛砂藏》之缺卷。他身着破衣 , 经战乱区 , 冒险先后赴山 西 解州的静林寺、 华州的观音寺、博爱的月光寺等地访经 , 均无所获。 1933 年春 , 范成在西安见了一位刚从山西朝拜五台 山归来 , 法号名叫性空的老和尚 , 他从性空老和尚处得知了晋省赵城县太行山广胜寺有四大厨古版藏经 , 卷轴式装订 ,这一信息 , 于是范成再赴山西 , 循汾水上行 , 至洪洞千佛寺 即得 10 卷。待到广胜寺 , 实为六大厨尘秽封积的五千余卷经 卷 , 使范成法师喜出望外 , 精神倍增 , 立即投入整理。范成在整 理《金藏》过程中 , 将我国元明以前失掉的许多经论原文 , 如窥 基大师的《唯识注疏》、以及《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大 中祥符法宝录》和我国禅宗的早期著作《宝林传》等 , 竟由广 胜寺藏的《金版大藏经》中找寻出来 , 他立即分函各处报告。范 成法师的这一意外发现 , 轰动中外 , 消息传到北平 , 大家惊为 人间的孤本密笈。津沪各报 , 把此事称之为 :向所未知 , 而近 日始发现飞, 中外人士连袂摄履往赵城探讨者不绝 , 在从来出版之文献中 , 尚不知有此版藏经之学术界 , 乃成为一时甚为 轰动之事件。 " 范成法师在广胜寺按照携带的《大藏圣教法宝 标目》逐一校核整理 , 检阅工作历时五个多月之久 , 方基本就 绪。在校核整理期间 , 他还寻访附近农村 ,购回已散失在民间 的 300 多轴散卷 , 使寺院存放的《金版大藏经》达到 5700 余 卷。
紧接范成法师之后 , 影印宋版藏经会理事徐鸿宝于 1934 年亦赴赵城 , 与广胜寺住持和尚明澈上人 ( 即波罗和尚)订立 借约 , 以赠送广胜寺影印《碛砂藏》一部和借资 300 元为条 件 , 选借可印之经 , 运至北平 , 在北平图书馆展出 , 供世人摩 览 , 同时把《赵城金藏》中未曾传世的孤本经论典籍共 46 部 249 卷 , 由北平图书馆、三时学会和影印宋版藏经会 , 分别编 为上、中、下三集 , 缩印成 32 开线装本 120 册 , 题名为《宋藏遗珍》一书。另有一部保存完好的《楞严经》亦由三时学会依原经 原大影印 400 部 , 仍为卷轴式装帧 , 分藏各大寺院。当时 , 胡适 先生评述说 :" 这是影印《碛砂藏》的一个副产品 , 其重要性可 能不下于《碛砂藏》的本身。
南京支那内学院 , 根据《赵城金藏》零本勘为金、元故物 , 为详其究竟 , 我国著名佛学家欧阳竟无遂于 1934 年 9 月派其 高足弟子蒋唯心, 前往广胜寺作进一步探索。蒋唯心于 9 月29 日由南京出发 , 渡过长江 ,10 月 1 日抵达黄河潼关渡口。当 时正遇阴雨大风 ,10 月 3 日晨 , 他冒险登舟 , 舍命强渡 , 不幸 失足落水 , 耳目皆着泥沙 , 眼睛疼痛难忍 , 是午到达风陵渡车 站 ,4 日到达临汾 ,5 日到达广胜寺。他来到寺院后 , 在住持和 尚明澈上人 ( 即波罗和尚)的关心支持下 , 检校 40 天 , 阅完尚 存的 4957 卷《金藏》经卷 , 判定和区分兴国院刻本和元初弘法 寺补雕本 , 旁及万历、雍正两次补抄藏经之事 , 依据广胜寺的 建置与历史沿革等情况 , 考证《金版大藏经》的发起、雕刻、刷 印与补雕的史迹 , 并对照《高丽大藏经目录》参考《至元法宝勘同总录》 , 编定《赵城金藏》简目 , 写成一万五千余言的《金藏雕 印始末考》一文 ,1934 年 12 月 , 发表于南京《国风》杂志第五 卷第十二期。 1935 年 1 月 , 南京支那内学院又单印发行。广胜 寺珍藏的《赵城金藏》 , 自蒋文刊印以后 , 更加受到国内外学术 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1936 年 ,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曾派人到 赵城考察过 , 要以 22 万银元收买这部藏经 , 遭到以广胜寺住 持波罗和尚为首的寺院僧人以及护法居士的断然拒绝。后 来 , 又曾有日本僧人专程来到广胜寺 , 以每市尺 1 元银元的高 价 , 收买《金版大藏经》未遂。
护经纪略
抗日战争爆发前 , 广胜寺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木柜 共存有大藏经四藏。计有〈一〉 : 金代木刻卷轴式大藏经。 ( 二) : 明代《永乐商藏》大藏经。 ( 三) : 清代龙藏版大藏经。 ( 四) : 民国年间影印宋版《碛砂藏》大藏经。
1937 年 9 月 , 日本侵略军进入雁北 , 蒋介石派遣第十四 军驻防晋南 , 军长李默庵住在赵城绅士张奇玉家宅。当时李默 庵接到蒋介石签发的电报 , 要他负责将《金版大藏经》转移到 西安。李即告张奇玉派人将广胜寺住持和尚力空法师唤到赵 城县城商议转移藏经之事。力空法师 (I892-1972 )俗名任重 远 , 赵城县许村人。 1927 年 10 月至 1931 年 9 月先后担任河 北省阳原县知事、河北省灵寿县和行唐县县长、山西省定襄县 县长等职。因当时军阀混战、政治腐败 , 遂于 1932 年 8 月 2 日辞职受戒出家 ,1937 年 1 月 12 日接任广胜寺住持。当时张奇 玉见力空和尚说 :" 军长已扣下火车皮了。 " 力空法师表示 : " 《金藏》属于赵城全县所有 , 不是我个人的私有物 ? 我不能作 主。 " 于是 , 张奇玉出名召集县内有关人士 , 在他家集议。当时 参会的绅士有王绍友、王有章、张奇玉、张平生、王重华、乔仙 吕等。众问李默庵 z" 军长主张运往西安很好 , 但是西安能保住 不失么 ?" 李默庵囚答 z" 若西安紧急了 , 再往后方重庆转移。 "众人又问 z" 重庆能保住必不失吗 ?" 李默庵回答不出。众人说 z " 既然无人敢负责任保住重庆不失 , 则我们广胜寺的藏经 , 费 上九牛二虎之力转移到重庆还是难保 , 于其失之重庆 , 不如失 于广胜原地。 " 至此李议即作罢论。次日 , 力空法师返回广胜 寺 , 即将《赵城金藏》五千卷封于广胜寺飞虹塔内。
1938 年 2 月 7 日 ( 农历正月初八 ), 八十三师师长冯钦 哉 , 根据阎锡山的旨意 , 派人自临汾来到广胜寺 , 与住持和尚 力空法师商议 , 要把《赵城金藏》往山西吉县山内转移。力空法 师说 :" 你们来的太迟了 , 藏经已经固封在塔的顶层 , 留此则万无一失 , 搬远既不易 , 更难保证安全。 " 来人无奈 , 始下山而去 。
1938 年 2 月 26 日 , 日军占领赵城 ,27 日进占洪洞 , 广胜 寺已处于日军占领区 , 距日军道觉村据点仅 2 公里。
1940 年 -1941 年期间 , 日本人多次询问过供养在广胜寺 的《赵城金藏》。当时 , 赵城县的绅士孔兆镜、鲁端和广胜寺住 持和尚力空法师 , 都应付日本人说是《赵城金藏》早被国民党 中央军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运走了 。
1942 年春 , 驻道觉村的日军向寺上提出要在农历三月十 八日 (1945 年 5 月 2 日 ) 历年的庙会期间上飞虹塔游览。当 时 , 佛经就藏于塔内 , 如打开塔门 , 日军发现经卷 , 必然抢走。 力空法师 " 闻知此息 , 日夜焦急 , 坐卧不安 , 数夜不能成眠 ", 他 " 想来想去 , 只有请八路军运走此经 , 而有保存之希望。但是 , 运走后 , 日军知情定要兴师来山问罪 , 定有性命之虑 ", 他想 到 : 我既誓愿在先 .为法舍身 , 要我性命 , 这不是要我早离娑娑苦地么 ? 他想到这里 , 主意完全打定 , 于是 , 他立即沿着 崎岖山路 , 跑到赵城县抗日政府驻地兴旺峪 .找到县长杨泽生 同志 , 报告了这一情况。杨泽生同志听了这一消息 , 感到事关 重大 , 立即向太岳区二地委、县委书记李溪林、副书记吴辰同 志作了汇报 , 并通过二区书纪杨伯庆、石门峪教员杨万顺二同 志 , 与力空法师协商抢救办法。在协商过程中 , 力空法师思想 矛盾 , 顾虑重重。他知道《金藏》仍放在塔内 , 要被日军抢走 ;交给了抗日政府 , 当时日军扫荡频繁 , 也难免丢失。法师从爱护 经卷出发 , 提出了三个条件 : 一、经卷要装布口袋。二、搬运时 要装箱。三、尽量争取转运到延安 , 以防敌扫荡时丢失。这些 条件 , 杨县长答应尽力做到后 , 密商决定 : 必须在农历三月十 八日以前 , 将《金藏》抢运转移 。在协商过程中 , 李溪林同志 根据力空法师的要求 , 派县城工部长傅青菱饲志 ( 该同志后任 赵城县第三高校副校长〉跑到敌占区赵城城内 , 和绅士们联系 接头 , 打通了思想 , 取得了同意 , 从而使力空法师下定了将《金 藏》全部交给八路军的决心。
当时的敌情是 : 广胜寺西北三十里的赵城县城驻日军一 个中队 ; 十四里处的明姜村有一个日军据点 , 驻一个小队 ; 西 南面同蒲线沿线还有敌人碉堡五、六处 , 西南三十里的洪洞县 城驻日军的一个大队 ; 正南十四里的苏堡镇 , 驻日军的一个小 队 ; 南面的日军已逼近广胜寺山下四里处的道觉村 , 除通往根 据地的寺东北方向外 , 三面均有敌人。二地委书记史健同志 , 根据上述情况 , 做了周密部署,由赵城县委、公安局的机关干部及边山村的党员、县大队、军分区基干营、地委机关干部和 洪洞县大队 , 共同配合行动。由赵城县游击大队长徐生芳同志 负责现场行动总指挥 , 军分区基干营副营长罗志友为副总指 挥 , 领导成员有县委书记李长兴〈李溪林 〉, 副书记吴辰、县长 杨泽生、县游击大队教导员刘德裕、县委组织部长张耀、公安 局长刘骞、二区区长郭占奎等同志。指挥部设在离广胜寺五里 的郭家节村。 -确定于 1942 年 4 月 27 日 ( 壬午年三月十三日〉 入夜后按照部署行动 , 为了转移敌人注意力 , 便于我们抢运经 卷 , 赵城县委、县政府布置民兵于 4 月 27 日到山下村庄活动 , 佯称要攻打广胜寺西南 14 华里的明姜村调堡 , 有意造成声势。
第二军分区基干营副营长罗志友同志带领该营一连一 排 , 配合县大队负责警戒广胜寺到明姜公路和道觉村到洪洞 县公路方向的日军 , 洪洞县游击大队武装力量负责警戒该县 境内公路一带 , 掩护运经任务。基干营一连二、三两排战士 , 由 连指导员王万荣和排长张义龙、张龙祥率领 , 配合赵城游击 大队教导员刘德裕、排长薛国范带领部分武装战士、机关干部 及民兵百余人和二地委机关干部 ,一同进入寺内。由张义龙同 部分战士登上飞虹塔 , 取出经卷 , 传递到塔下 , 随即运走。最 后 , 参加警戒的基干营一连一排的战士 , 也加入了运经队伍。 寺里的三十多名僧人也都积极参加了从塔内往外搬运经卷的 工作。至午夜十二时许 , 全部经卷安全运出广胜寺。
根据抢运藏经指挥部的安排部署 , 抢运背经的同志 , 分成 小组 , 每人准备一条床单或一个包袱皮 , 按小组有次序的行 动 , 以防响动过大 , 被敌人发觉。夜晚天黑 , 山路难行 , 同志们 克服重重困难以跑步速度把经卷抢运到郭家节驮运站。县长 杨泽生同志在指挥部驮运站坐阵 , 驮运站事先准备好驮驴 , 经 卷运过来 , 满一驮 , 立即起运。郭家节群众备草料、烧开水 , 忙 了一夜 , 天亮前 , 经卷全部从驮运站起运。于 4 月 28 日到达地 委机关驻地一一安泽县亢驿村。参加护经的全体战士 , 受到太 岳军区通令嘉奖。
为了力空法师及广胜寺僧人的安全 , 县长杨泽生同志给 力空法师开了借据 , 借条上盖了赵城县抗日政府的县印及县 长的名章 , 以防日军追查时可推卸众僧责任。
《金藏》由广胜寺运走后 , 力空法师为了逃避日本侵略军的抓捕 , 于 6 月 20 日 ( 壬午年五月七日 ) 移住广胜寺中殿东侧吕祖洞躲藏。不出力空所料 , 日军闻讯后 , 即率部到广胜寺 向力空法师问罪 , 没有抓到力空 , 即将寺里的二十多名僧人捆 绑走。力空在黑暗潮湿的吕祖洞躲藏了三个多月 , 于 1942 年 9 月 27 日 ( 农历八月十八日〉到兴唐寺任寺院住持。山西省日伪省长苏象乾〈苏体仁〉为《金藏》事还亲自到赵城调查过 , 力空法师据理力争 , 义正严词 , 抗议日军暴行 , 他爱国爱教的 壮举 , 在我国现代佛教史上 , 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金版大藏经》安全转移到安泽县亢驿村之后 , 由地委秘 书长曾远负责安排 , 暂时存放在机关院内的北房和西北房里。 当时 , 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 物资相当缺乏 , 纸张就更 困难。二地委机关的个别同志 , 不知道经卷的价值可贵 , 将经 卷前头的空白部分剪下来 , 订成本子用。史健同志知道了这一 情况以后 , 痛心地说 :" 无知 ! 无知 ! 太无知了 ! 这是宝物 , 很 珍贵 , 怎么能这样对待 ?" 经他提醒 , 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 使《金 藏》经卷得到了妥善保护。《金版大藏经》原计划马上转送沁 源县太岳区党委驻地保存 , 因敌人发动了 " 五一 " 大扫荡 , 未及 运走。反扫荡出发前 , 史健同志对大家讲:" 保护好经卷是一件 大事 , 每个人都要背几卷经 " 。他还宣布了一条纪律 :" 人在经 卷在 , 要与经卷共存亡 ; 人在而经卷不在者 , 回来要受党纪处 分 " 。 1942 年 5 月 12 日 , 日军又调集三万余兵力 , 向太行根 据地进行大扫荡 , 实施杀光 , 抢光 , 烧光的三光政策⑩。地委机 关的同志 , 在反扫荡战争中 , 背着经卷 , 在亢驿周围的崇山峻 岭山区 , 马岭、泽泉一带 , 与敌人周旋。反扫荡战斗结束后 , 方 把经卷送到沁源县太岳区党委驻地 , 由太岳行署刘季荪同志 负责接受保管。 1942 年 7 月 6 日 , 《新华日报》 ( 华北版)以《赵 城军民协力卫护佛家珍藏 , 抢出广胜寺古代经卷》为题 , 报道了这一消息。报道中说 :" 赵城佛教胜地广胜寺为两千余年之 古迹 , 藏有古代经卷 4700 余卷 , 为古代文化之珍宝。日寇占领 赵城后 ,觊觎此巨经已久 , 近日设法盗取 , 为我当地军政民发 觉 , 遂配合精锐武装 , 在该寺和尚协助下 , 于日前将该经全部 抢救出来 , 此已转送边区政府保存 。
当时日寇骚扰频繁 , 沁源县也不是安全地方 , 遂由太岳区 主任牛培琮同志派人很秘密地把经卷运到山势险峻的棉上 县 , 藏在一座废弃的煤窑里。棉上县的党政领导经常派人到窑 洞检查 , 一发现煤窑下部积水或顶部渗水 , 就把经卷搬出来晾 晒。太岳区党委负责人兼部队政委薄一波同志 , 也经常直接派 人前往煤窑检查。有一次 , 他派秘书刘元璋同志前往煤窑查看 《金藏》 , 途中与扫荡的日军遭遇 , 刘元璋同志为保护《金藏》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 。《金版大藏经》在棉上县的煤窑里存放了 三年之久。
抗日战争胜利后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 , 将存放在棉上 县煤窑里的《金版大藏经》 , 运交北方大学保存。因北方大学西 迁 , 经卷启运到太行山区涉县温村后 , 就地存放在该村的天主 教堂内。北方大学范文澜同志派历史学教师张文教同志负责 前往看管。张文教同志接受任务后 , 来到寄放《金版大藏经》的 温村天主堂 , 只见 42 个大木箱里 , 装着四千多卷经书 , 许多经卷由于在煤窑里存放过久 , 受潮发霉。已经糟朽不堪。张文教 同志深知《金藏》之珍贵 , 更加感到肩负责任之重大。他决心想 尽一切办法 , 救护中华民族的这一稀世珍宝。他知道受了潮的 经卷 , 如果放到院子里经太阳晒干 , 纸质就变得发脆易折 , 必 须慢慢阴干。可是时已是深秋季节 , 气侯渐渐转冷 , 靠在房内 阴干 , 速度太慢 。张文教同志唯恐经卷遭受损失 , 便毅然决定用火炕来烤干。开始 , 他跑到几十里外的地方 , 把木柴挑来烧 炕 , 但因木柴火焰太急 , 容易损坏经书 , 就又改烧锯末。用锯末 微火慢烧 , 效果很好。经书烤干后 , 他又在长乐村一户地主家 里 , 找到一个通风干燥的小阁楼 , 便把经卷由温村天主堂搬到 长乐村小阁楼上收藏。为了避免经卷磨损 , 还需要用纸将经卷 一卷一卷地包好。战争年代 , 条件艰苦 , 纸张极缺。张文教同 志 跑到十几里外的《新华日报》社 , 将报社的废报纸挑回来 , 把经卷一包一包地包好。一天 , 张文教同志挑着担子来到报 社 , 装上报纸已经是傍晚时分 , 当他走到漳水河的河滩时 , 猛 然发现有群野狼挡住了去路 , 他壮起胆子 , 装着若无其事的样 子 , 哼着小曲慢悠悠地向漳水桥走去 , 狼群围着他发出阴森的 嗥叫。直到过漳水桥时 , 狼群才停步不前。但刚过桥没走多远 , 又有一群恶狼挡住了去路。张文教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毅力 与狼群周旋 , 直到快进村时 , 狼群才悻悻离去。这时 , 张文教同 志挑着担子飞也似地跑进村里 , 当跑到住的院子门口 , 他便 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吐血 , 张文教同志因劳累过度 , 肺病复发 了。组织上决定送他到后方医院诊治。《金藏》再次由太行行署代管。
1949 年 1 月 31 日 , 北平和平解放 , 华北大学文管会、北 京图书馆等部门以及佛教界人士会商《金版大藏经》一事。经 薄一波同志批准 , 电令太行行署将《金版大藏经》运至北平图 书馆入藏。同时电令由张文教同志负责护送。当时,张文教同 志刚刚参加了山西的晋中战役 , 转入山西军管会的下属组织 文管会工作。 1949 年 4 月 21 日 , 山西军管会收到华北人民政 府教育部从北平发来的电报 , 电令派张文教同志把太行行署 保管的《金版大藏经》运往北平。山西军管会负责人王中青同志即向张文教同志传达了华北人民政府的电令 , 张文教同志 接到电令后 , 立即动身前往河南涉县太行行署驻地 , 到涉县长 乐村找到藏经 , 办妥接交手续 , 即刻着手运送。在张文教同志 护送之下 , 尚存 4300 卷又九大包的《金藏》散卷 , 分装到 42 个 箱子里 , 用毛驴驮到涉县火车站 , 然后从涉县装火车运到邯郸 , 再换乘汽车运到北平。张文教同志到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 汇报后 , 于 1949 年 4 月 30 日 , 将《金藏》经卷移交北平图书馆 保存。《人民日报》于 1949 年 5 月 21 日头版登载了新华社 记者孙毅夫采写的《名经四千余卷运抵北平》的消息。
修复与《中华大藏经》的出版
北平图书馆经过初步整理之后 , 挑选部分经卷于 1949 年 5 月 14 日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展览座谈会 , 商讨如何修复和保 藏办法。出席座谈会者 , 华北人民政府方面有杨秀峰、于力、晁 哲甫。华北大学有范文澜、张文教、程德清。北平图书馆有王 重民、赵万里。文管会有王治秋、李风雨。各界人士有马衡、向 达、孙文淑、周叔迦、巨赞、韩寿萱、季羡林等。会上由赵万里报 告《赵城金藏和价值》 ; 张文教报告《艰苦守护及运送此经的经 过》 ; 范文澜报告《共产党重视文化遗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用各种方法来保护《〈赵城金藏〉》。晁哲甫要求北平图书馆作 出修复预算 , 报清政府批准。座谈会情况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长 向达教授写了《记赵城金藏的归来》的文章 , 发表在 1949 年 5 月 23 日的《人民日报》上。
北平图书馆善本部保管员陈恩惠等人 , 早在《赵城金藏》 入藏前 , 即从北平藏书家和古玩店手中 , 高价收购了《赵城金藏》 191 卷 , 减少了这部珍贵佛教典籍的流失。 1952 年洪洞县 堤村乡好义村的张筱衡 , 将 152 卷《赵城金藏》捐献国家 , 而 后 , 陆续向北京图书馆捐献《赵城金藏》零散经卷的有周叔韬、 周一良、徐森玉各两卷 , 贾静言一卷。
1983 年山西省洪洞县明姜镇南山村的冯玉璋同志 , 将珍 藏了四十多年的两卷《赵城金藏》捐献给国家 , 收藏于北京图 书馆。 1983 年 6 月 23 日《光明日报》以《山西老农冯玉璋献出 稀世珍品一《赵城金藏》散经卷》为题 , 报道了这个消息。至 此 , 《赵城金藏》在我国共存有 4856 卷 , 其中 z 北京图书馆存有 4813 卷 , 上海图书馆存有 20 卷 , 南京博物馆存有 6 卷 , 北京 大学图书馆存有 6 卷 ,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存有 3 卷 , 山西博 物馆存有 2 卷 , 广西自治区博物馆存有 2 卷 , 山西省太原崇善 寺存有 1 卷 , 山西省图书馆存有 1 卷 , 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 1 卷 , 台湾中央研究院存有 1 卷。这是世界上孤本藏经中卷帙 最多 , 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赵城金藏》入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之后 , 不久 , 由馆内修 复组负责揭裱 , 但修整难度很大。因辗转运到北京图书馆的经 卷 , 由于曾在煤窑中受潮 , 若干经卷已糟朽霉坏 , 有的挤压成 硬梆梆的黑色纸棍。揭裱补修《金藏》 , 首先遇到的是缺乏一种 与《赵城金藏》纸质相同 , 拉力韧劲很大 , 颜色一致的广西棉 纸。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向王治秋表示 , 广西棉纸由佛教 协会募化 , 得到李济深先生鼎力相助 , 两广佛教徒募捐了数万 张广西棉纸 , 直接寄到北京图书馆。纸张问题解决之后 , 北京 图书馆先从琉璃厂 " 文艺山房揭裱店 " 请来揭裱能手韩魁占 , 接着又请来张万元、徐朝彝、张永清三位揭裱高手。他们把经 卷用小喷壶喷湿 , 再用针尖小心仔细地把粘成一团的经卷挑开 , 把薄薄的经卷剥成两层 , 让黑字留在其中的一层上 , 然后裱糊在广西棉纸上 , 再用鬓刷将裱纸和经卷书面刷平粘牢 , 经 过烘干、压平、剪齐等许多工序 , 最后把糟朽的经卷一一修补 得整齐、牢固、美观。
揭裱修复《赵城金藏》期间 , 陈毅副总理和文化部负责人 齐燕铭、郑振铎等同志特意前往北京图书馆视察 , 对《赵城金 藏》的修复工作十分关注 , 高度赞扬了同志们拯救国宝的辛勤 劳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 进一步鼓舞 了 韩魁占等同志出色做 好工作的决心。经过十年辛勤劳动 , 到 1964 年全部竣工。 1982 年 7 月 8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稀世国宝赵城金藏整修一新》 的报道 , 接着于 8 月 15 日刊登《赵城金藏》修裱后的照片一 幅。
早在 1959 年秋 , 为了使西藏的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 中央文化部派文物调查团前往西藏 ,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 区莎迦北寺藏经楼 , 发现了原藏于燕京大宝集寺的《金版大藏 经》补雕印本 31 种 555 卷 , 移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金版大藏经>中的《金藏大宝集寺本》经卷中现存的某些卷 帙 , 恰好补上《金藏广胜寺本》早已散缺的部分 , 使《金版大藏 经》现存卷帙总数达到 5383 卷 , 其中 : 广胜寺本 4827 卷 , 大宝 集本 539 卷 , 兴国院本 10 卷 , 天宁寺本 7 卷 。
1982 年 ,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中共中央顾问 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同志 的关注下 , 调动人力物力 , 成立《中华大藏经》编辑局 , 由中国 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任继愈教授主持 , 重编《中华 大藏经》 ( 汉文部分 ) 。这次重新编辑刊 印《大藏经》的目的 , 是 要继承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 , 取其精华 , 弃其糟粕 , 从中吸取有用的材料 , 建设新世界 , 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中华大藏 经》 ( 汉文部分 ) 以《赵城金藏》为底本 , 阙世部分以《高丽藏》补 足 , 校以《房山石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 藏》、《嘉兴藏》、《清藏》以及《高丽藏》 , 故《中华大藏经》兼备 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诸藏之美。而搜罗之宏富 , 远非前 代刊行诸藏所能企及。新版大藏经采用现代照相影印技术 , 既 有学术价值。又可供文物品鉴。为了编印好这部《大藏经》 , 为 新编《大藏经》提供影印原件 , 参加编辑工作的同志们 , 不辞辛 苦 , 西抵川藏 , 东泛辽海 , 南临苍悟 , 北极紫塞 , 几乎走遍了大 半个中国。行程累计逾万里 。数易寒暑 , 费用浩繁 , 工程艰巨 , 规模宏大。全藏共收集佛教经典 4000 余部 ,20000 多卷。八开 本影印 , 分装为 200 册 , 每册 2000 页左右。《中华大藏经》 ( 汉 文部分 ) 的印行 , 必将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 , 维护民 族荣誉 ,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 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 广结海内外僧众善缘 , 以事实证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和学术自由的巨 大成就。《中华大藏经》计划出分期分批出版 , 向全世界发行。预计十年出齐 , 并决定赠送给广胜寺一部供养。 1985 年 5 月 9 日 , 《中华大藏经》编辑局派童玮教授、苟俊恩同志专程以北京把 《中华大藏经》第一册 , 赠给广胜寺供养。广胜寺的僧人、护法 居士、佛教信徒以及广大的善男信女 , 得知这一消息 , 真是喜 出望外 , 万分激动 , 齐聚广胜寺 , 迎接《中华大藏经》。 1985 年 5 月 25 日 , 中国新闻社以《中华大藏经运送到山西广胜寺》为 题 , 从太原发出新闻电讯。《人民日报》于 1985 年 5 月 29 日在 四版以《中华大藏经送往山西广胜寺》为题 , 刊载了这一重要 新闻。我国主要报刊和广播电台都登载播发了这一重要消息。之后 , 大藏经随着逐年的陆续出版 , 《中华大藏经》已接连不断 地运送到广胜寺 , 仍供养于上寺弥陀殿。

 
 
 
前五篇文章

静观心理学纲要

佛陀的心理学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

唐卡(Thang-ga)的制作方法

释迦牟尼的五种造像姿势

 

后五篇文章

绚丽多彩的佛教寺院建筑

台湾中研院的南北朝佛教造像拓片

南北朝佛教史

晋南北朝佛教书画的概况

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