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清代汉传佛教建筑赏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清代汉传佛教建筑赏析
  清代汉传佛教在藏传佛教的冲击下已日渐衰微,完全依靠民间信徒的资助求得发展。尽管条件如此艰难,但是寺庙仍有一定规模与数量。从建筑艺术上来讲,也不乏具有一定价值的优秀作品。例如:北京戒台寺就保持着全国最大的戒坛;北京碧云寺的“田”字形平面的五百罗汉堂,解决了众多偶像所需的大面积殿堂与采光之间的矛盾;重建的镇江江天寺(原称金山寺)雄峙於长江岸边,楼阁亭台互相联属,成为一处有名的风景胜地;宁波天童寺为唐宋以来的禅宗名刹,现存清代重建的大佛殿,上檐进深十二架,下檐前後各三架,总计进深达十八架,结构雄伟异常。
  这时期的汉传佛教寺庙建筑更向有特色方面发展,集中反映在佛教四大名山的建筑上。四大名山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佛教寺庙集中地,其中以五台山历史最久,遍布于五台之内的寺庙有一百余处。其建筑多为北方官式建筑风格,规整平肃,色调艳丽,雕饰繁多,具有豪华气派。明代以後,这里相当多的寺庙改为藏传佛寺,因此清代以来的五台山建筑又杂有藏式装饰风格。峨眉山主峰海拔3099米,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磴道曲折盘回,寺庙皆依附地势,自然成景。寺庙布局不拘一格,高下自由,有极丰富的空间组合。如:报国寺的分台设殿逐级升高,使建筑物气势轩昂;伏虎寺门前的桥亭导引,掩映于楠木浓荫之中;雷音寺建筑则采用部份吊脚楼形式,居高临危;清音阁做成依山高筑不对称的横长形建筑,并且将黑龙江、白龙江夹持的带形地段组织到寺前的布局中,形成极有变化的景观。峨眉山寺庙布局注意与山形水态、植被环境密切结合,使寺庙成为风景名胜的组成部分,一扫传统寺庙一正两厢、伽蓝七堂的呆板定式。九华山寺庙以小型者居多,而且还有大量的庵堂、茅篷,有些仅为二三禅僧静修养性处所。因此九华山寺庙大量采用当地民居形式,乱石墙、小青瓦、少量的粉壁,建筑装修极为简单,不施彩绘,造型不拘定式。甚至有的寺庙跨路而建,朝山者可穿行建筑物中。九华山寺庙开创了一种清新、简朴、自由、轻快的寺庙建筑格调,与藏传佛寺的神秘、汉传佛寺的严肃皆不相同。普陀山是浙东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岛上建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座大型寺庙及其他庵堂、茅篷等。普陀山的特点是将宗教活动与海景奇岩结合为一体,以充实宗教内容,而自然景观与人为构思巧妙地揉和在一起,则是普陀山的最大特点。
  在清代寺庙中,尚有一种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寺庙,即在一个寺庙内同时供养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及孔子,山西浑源悬空寺即为一例。同时,该寺另一特色即为梯空架险,以悬挑支承的办法将寺庙建在半山的绝壁之上,几组建筑间以栈道飞桥相联系而组成寺庙。身临此寺,可俯瞰溪谷,仰望绝壁,有如置身云雾之中,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工匠绝妙的建筑巧思。又如宁夏中卫的高庙也是一座佛道混合的寺庙,而且其後部建筑高踞於城墙之上,形成极为高耸而丰富的轮廓线。

 
 
 
前五篇文章

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北魏时期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八

东魏和北齐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九

西魏和北周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

 

后五篇文章

天台国清寺建筑概说

蓝毗尼简史

法源寺志(2)

法源寺志(1)

一个古寺庙建筑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