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天下名山僧占多”/话说佛教与风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下名山僧占多”/话说佛教与风水(李守力)
  风水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说。从深层次说,风水是研究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的。
  那么,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到底如何?两者孰为第一性?唯物、唯心到底谁对?
  佛在《楞严经》里告诉我们:“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又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佛教认为精神与物质不二,不是两个。心物一元,依正不二。精神与物质是一体两面。这个道理是很难明白的。
  地球是释迦牟尼佛的依报(凡圣同居土),当年在维摩诘法会上,舍利弗看到我们这个地球“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对“依正不二”就生起了疑心。而螺髻梵王则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
  即时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世界变为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皆自见坐宝莲华。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
  风水是依报,即物质环境,是依报。人心是正报。依报随着正报转,即是心能转物,这是佛菩萨的境界。而对众生来讲,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由于无量劫的坚固妄想,不但不能转化物质,而且我们已经沦为物质世界的奴隶了。是正报随着依报转,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的。众生为物所役,流转生死,难出尘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说明环境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如此。
  诚如《楞严经》上所说的:“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所以不仅是一般凡夫,即使是明心见性的圆教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萨,修行也要在心与物两个方面下手,而且精神与物质同等重要!
  佛陀和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离不开物质条件。所以佛陀得病,还要耆婆医生为他配制汤药;佛陀犯头痛,让阿难去讨牛奶。佛在《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佛教对物质因素决不忽视。
  佛在《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云:“如来因地时五百万生中。每游历诸山隐居净室。常感诸梵天而来侍卫。亦有天龙八部而来现身。虽有善相仍被魔恼法事不成。或为曼荼罗(坛城)不得其地。以此法多不成。今案经有四十二种择地法。堪作曼荼罗。使持咒者如意法成。不得此法者徒消日月。”佛陀告诉我们,菩萨修行若忽视地理环境的作用,择不吉之地修行,会白白的浪费时间。
  佛在《毗卢遮那经》也提到要建立道场,既要择地,又要择日:“凡欲建立曼荼罗,先择其地,自量本所求愿,择取相应之处,先须从师禀受加持之法,心无疑滞,然后善择其时,取良日吉辰,方可建立。”
  佛为了在舍卫城弘法,建立道场,吩咐舍利弗按行(堪舆)伽蓝地。舍利弗从城东到城西,又从城北到了城南,费劲心力才找到一块最好的地皮,舍利弗慎之又慎,言:“我为小果,道力卑微,待我入定观看,然可知其善恶。”舍利弗收心入定,敛念须臾,观此园亭,尽无过患。过去百千诸佛,皆曾止住其中,说法度人。于是汇报:“此园非但今世,堪住我师,贤劫一千如来,皆向此中住止。吉祥最胜,更亦无过,修建伽蓝,唯须此地。”
  那烂陀寺是古印度最为著名的佛教寺院,大乘教的许多大师都曾在此讲学和研习。玄奘法师在其整个西游行程中,曾滞留在那烂陀寺求学达五年之久,而他在《大唐西域记》卷九,有关于那烂陀僧伽蓝风水选址的记述:“佛涅槃后未久,此国先王铄迦罗阿迭多,敬重一乘,遵崇三宝,式占福地,建此伽蓝。初兴功也,穿伤龙身,时有善占尼干外道,见而记曰:“斯胜地也,逮立伽蓝,当必昌盛,为五印度之轨则,逾千载而弥隆,后进学人易以成业,然多欧血,伤龙故也。”这块宝地,必要兴旺,千年之后还将兴隆,后进研学之人,易于成就功业,遗憾地是,可能会发生有人吐血的现象,因为开工之时戳伤地之龙脉也。
  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吐蕃当时正是佛法初传的时期,文成公主依据运用易经八卦进行推算,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俨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而且进一步勘察得知,拉萨平地卧塘湖为女魔心血聚集之地。三山乃女魔的心窍脉络,在布达拉红山上已修建了王宫,镇住了女魔的心骨。尼泊尔公主乃依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驮土,填平卧塘湖,在其上修建了大昭寺,供奉佛像,镇压女魔心胸,为了进一步镇压女魔的四肢关节,保护西藏平安幸福,在女魔四肢关节部位,修建了镇魔十二座寺庙,作为制伏魔女的十二颗不移之钉。
  “天下名山僧占多”,历代高僧建立道场均极其重视风水,易经风水之绝学往往藏于佛家,道教最精于易经术数的陈抟,其学竟是师从一佛家高僧。为了让佛法长存世间,历代高僧将道场建在风水宝地上,所以“天下名山僧占多”。 历史悠久的一些寺院,都是理想中的风水布局模式。
  智者大师天台山国清寺是风水理气和峦头的经典。国清寺开山于智者大师时为上元一撸锷蕉∠蚣孀游缌龋嶙迨锎髿饷},近十里内一路涧水曲折奔赴,遥相护送,后方来水及左右涧流,绕至巽方全襟流出,寺坐坎宫入桂峰,高插碧空,及艮方琴峰,巽方灵芝峰,兑方祥云峰,五峰环拥,坤方有环绕曲水,遥相映照。自隋智者大师宏阐大乘止观法门以来,台宗大昌,迄今已历一千余年。风水之说,岂无信乎?
  五台山的形胜,《清凉山志》卷一记述详尽,其曰: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雄居雁代,盘薄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巍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状焉。”
  回放近景,在群山环抱的五台山腹地台怀镇,有一座高高耸峙的大白塔,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座北向南,殿阁重重,全寺占地一万五千余平方米。与一般寺院不同的是,在塔院寺东面建有一座名为“青龙楼”的高大建筑,其形状如古城楼,下部为砖结构四方楼台,其高度与塔院寺两侧的山梁相近。因塔院寺西有一道山梁围护(白虎砂山),而东面却显得空旷无助,在风水思想指导下,为弥补东侧失重感的缺憾,故筑青龙楼。
  沩山道场与风水:
  灵祐禅师悟道不久,恰逢司马头陀从湖南来。司马头陀告诉百丈禅师道:“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之处(前不久我在湖南找到一座风水极好的山,名叫大沩,那是一个手下有一千五百人的大善知识所住的好道场)。”
  百丈禅师道:“老僧住得否?”
  司马头陀道:“非和尚所居。”
  百丈禅师问:“何也?”
  司马头陀道:“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居,徒不盈千(和尚是个骨瘦之人,而那座山却是丰腴之山。假设你在那儿住山,徒众不会超过一千人)。”
  百丈禅师道:“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我的弟子中是否有人住得此山)?”
  司马头陀道:“待历观之(待我一一观察)。”
  当时,华林觉禅师为百丈手下的第一首座,其德望很高。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
  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
  百丈禅师头问司马头陀:“此人如何?”
  司马头陀便请华林觉禅师先謦欬(qing kai,咳嗽)一声,然后走几步,说道:“不可。”
  于是百丈禅师又令侍者请灵祐禅师来,当时灵祐禅师为典座(负责寺院伙食)。
  司马头陀一见就说:“此正是沩山主人也。”
  当天晚上,百丈禅师遂召灵祐禅师入丈室,嘱咐道:“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
  近代虚云和尚以风水布局令南华寺振兴更是传为佳话:
  自唐朝六祖慧能在南华寺弘法,嗣后南华寺即享有“东粤第一宝刹”之誉,一花五枝,禅风广流于天下。可是自六祖弘法以后,宋元之间,已有所衰盛交接。至明朝憨山大师抵南华寺时,但见祖庭凄冷,丛林制度荒弛,于是发愿重修,历八年寒暑仍未竟全工。一直冷落不振,宗风丕失。
  迨民国初年,曹溪南华寺仍然是门庭荒颓,僧律废弛,几成酒肉场所。至1933年,李汉魂将军发心重修,翌年礼请虚云禅师移锡曹溪并主理修建南华寺。
  虚云和尚不忍宝刹蒙污,兼得与六祖在梦中相邀,遂移锡南华寺,大事重修,终于使南华寺禅门规律再现起来。
  南华寺的风水布局占地辽阔,寺前的曹溪河流曲折迂回,未经修整以前,溪道因年远失修,沙石壅塞以致溪水改流,竟向寺前大路激射,虚云和尚认为这是“反弓水”格,以致寺院的安定受到破坏。因此,必须设法更改河流才成。
  可是改变河道,谈何容易!不惟工程浩大而人手不足、资金不够,更是旷废时日才可望做到的大工程,虚云老和尚为之踌躇不已。
  岂料在民国二十四乙亥年夏天,正勘定水线准备填补旧河以使改道之际,在七月二十日夜突然连绵夜雨,雷声大作,一时间水冲平堤并且冲出一条新河道,在寺前成为一字长案。原来反弓水势竟在一夜雷雨之后为之改观!
  时人均认为是虚云老和尚感动了苍天,以致护法山神暗中襄助以使河流改道云云。自从南华寺前的曹溪改道以后,南华寺的确在虚云和尚手中成为禅宗弘法的大道场,在民初亦因此而聚集了许多佛教名宿,殊非易事。

 
 
 
前五篇文章

库车境内石窟

交河故城及附近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特征浅析

石窟艺术

曼茶罗通解

 

后五篇文章

从《佛遗教经》看佛教对待风水和易算的态度

风水原来是修心炼性的法门

黄龙寺历史与黄龙山风景(续二)

论“大礼议”与朱熹王阳明思想的冲突

唐代印刷术最早的佛教印刷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