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西藏阿里古格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西藏阿里古格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二)
  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四、古格红殿壁画艺术
  红殿位于白殿的下方,建筑格局与白殿相同,殿内也有三十六根方柱,可见建筑寺院时有统一的设计和考虑。红殿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史诗性质的建 寺庆典图长卷壁画和佛传故事,以及具有浓郁装饰效果的花卉图案。在绘画技法、造像色彩、审美风格上与白殿、坛城殿相同,但内容上迥然有别于其它藏区壁画的佛菩萨及僧众形像。
  红殿壁画的最上层,依然是以兽面衔垂帐流苏纹二方连续装饰图案。第二层是壁画的主题内容,占壁画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多。可以看出上方的装饰壁画和下方的建寺庆典壁画等都是为衬托主题壁画而布局的。佛殿的南北墙壁绘制有12尊大型佛像,东壁绘制有八大菩萨像、佛母、度母、金刚等大型造像,通高约3米。大型造像上端分绘有小型佛、菩萨、佛母、度母、金刚以及吐蕃赞普、古格国王、王妃、印度瑜迦行者、高僧大德和祖师像等。
  红殿建寺庆典图全长约10米,宽约一米,位置在大型佛像的下方,真实生动地纪录了寺院庆典的整个过程,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风俗性。画面的前一部分绘有衣著华贵讲究的古格王、王妃、大臣、眷属等群像,国王和王妃各自结跏趺坐于座垫之上,身后各有一侍女手执华盖,国王和王妃均缠高头白色围冠,着对襟的花色长绸袍,脸部向左看,仪态安祥静穆、气质高贵,流露出一种虔诚恭敬的神态。王妃身着披肩,神情妩媚,虔信中蕴含着一种女性的端庄和美丽,堪称藏族壁画中的女性典范。
  在国王和王妃的下部绘有两位童贞稚嫩、清纯可爱的侍女形象。其中一位左手提精巧的熏炉,身着碎花长袍,打赤脚,红色的内裙与外衬搭配的十分和谐;另一位左手提香炉,神情专注地做吹香炉的动作,一幅天真可爱的模样。在国王和王妃的右面和下方绘有不少衣著高贵华丽的王室眷属的群像。与国王、王妃同排就座的大概是王室尊亲,她们依次结跏趺坐在坐垫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作手势,目光都朝向同一个方向,表情十分谦恭,有的内着白色点花长袍、外着红色上袍,有的内着红色长袍、外套深蓝色外袍、显示出典雅高贵的宫廷服饰特点。王妃右侧下方有一组看上去年龄较长的女性,依次半蹲坐在蒲垫上,除王妃下方的一位在做手势外,其余女性均双手合十,她们的头部后方均有圆型背光。有趣的是这一组女性全梳长发,而王妃左侧的女性发式别具一格,头发中有一灯心,头发两侧垂直蓬松,有现代头饰的意味,可能是流行于古格青年女子中的一种时髦发型。
  红殿庆典图还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佛教信徒、使者、商人的群像,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古格王朝同邻近克什米尔、印度、于阗、尼泊尔等国密切的文化关系。壁画上部人物全部双手合十,身着袈裟,蹲坐的另一组群像,中部人物头缠高髻,穿花纹点缀的各色长袍、束腰,肤色明显,有的留络腮胡,坐式有的结跏趺坐,有的采用半蹲式,有的席地而坐,自然随意。下部壁画绘制驮运供品的马、驴、牛、运夫,还有身着长袍、束腰、手持木棍的香客,他们有的身背箩筐,象是远道而来,神情疲惫;而他们上方所绘贵妇却悠然自得地张望着驮队。画面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极富戏剧性效果。整个庆典图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但围绕中心人物古格国王和王妃,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人物表情、装饰打扮、动作眼神等都有细微的变化,真可谓栩栩如生。
  庆典图的中段壁画是喜庆热闹的歌舞乐队游行场面。庆典队伍最前面有一只猴子,它左手持一木棒槌,侧身回望缓缓行进的队伍,上有二位号手在吹法号,下有二位鼓手在击鼓,鼓号齐鸣中,狮舞似是庆典仪式的中心。狮子前一僧人身披红色婆迦婆,左手提香炉,后面跟着的是两位舞马人,一红一白,神态不一。舞马人后面是乐队,有六位吹长法号者,二位吹唢呐者,还有八位击腰鼓者,其中一人似击小陶鼓。击鼓者伴以动作,粗犷活泼,气氛热烈。
  庆典图最后描绘的是驮运木料的牛群,和背负物品的当地藏族百姓。藏传佛教一些较大的寺院里通常都绘有建寺庆典图之类的壁画,然而象古格庆典图壁画这般灵活自由、自然典雅、平实古朴的画风,在藏族壁画艺术中也并不多见。
  红殿的第三层壁画,尤其是东壁大型佛菩萨造像下方的佛传故事十分精彩,是红殿壁画中的杰作。壁画生动描绘了佛陀一生的重大事迹,如降生、出家、修行、龙王获钵、龙王遮雨、牧女献乳、觉悟成佛、毗沙门天供钵、降伏天魔、初转法轮、舍利弗目犍连皈依、三转法轮、三园说法、四方化缘、罗睺罗皈依、降伏醉象、猕猴献蜜、圆寂荼毗等等。壁画构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画面明快,在我国佛传壁画中如此精美独特的同类作品亦不多见。
  东壁壁画还有“如来八塔”、“轮王七宝”(将军宝、文臣宝、玉女宝、白象宝、骏马宝、摩尼宝、法轮宝)和“八吉祥”等精美装饰图案壁画。
  红殿的装饰壁画别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红殿东壁上的卷草纹菩萨众像便是生动的例子。如在花卉组成的圆圈中跃动而起的狮子、金翅鸟造型,高冠盘曲的蛇身龙女,身着甲胄、持盾举剑的勇士等,其构图与色彩、佛理与隐喻都完美地结合为一体,若无超拔的艺术想像和对佛国世界的审美体验,是绝难创作出如此高超的装饰艺术作品来的。
  红殿壁画中还绘有许多精美绝伦的菩萨造像,在中国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其画像风格、服饰、背光、佛座,既不同于其它藏区,也不同于敦煌、新疆壁画中的菩萨,在佛教美术史上当属一种新类型。
  壁画中的菩萨大都赤裸,头戴花冠,项佩璎珞,绕背臂而飘舞的天衣长带,使得手势不一、表情有别的众菩萨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尤其是画家们在菩萨背光之外,又绘有圆形的卷草纹图案,将花草之芬芳与菩萨之妙态统一在同一画面中,更使画面体现了佛教艺术所追求的纯净美丽的理想境界。如金刚萨埵上身裸露,饰有环佩和璎珞,结跏趺坐于圆形花鬘中,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握铃,端严姝丽,眉间嘴角似露出亲善和悦、化解烦恼的微笑。如佛经所言:“以五佛为冠,背倚月轮,坐白莲华,右手持五智金刚杵安于心上,左手执般若波罗蜜金刚铃按胯上,其身白色也。”在这里金刚杵象征能破十种烦恼,金刚铃象征能警醒一切有情众生,而白色则象征洁白无染的净心。
  与卷草纹菩萨像有别的是另一类菩萨像,他们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和韵致,体现出高贵典雅、静穆和谐的宗教美感。这些菩萨、度母像均被安排在装饰华丽、不同形状的背光之中,这种艺术造型在中国壁画艺术近乎独一无二,甚为罕见。特别是菩萨和度母头顶三角形的宝冠装饰,略似西方天主教教宗的皇冠,从风格上看有可能受了中亚甚至西亚装饰的影响。这类菩萨均宝冠高髻,上身裸露,身披天衣,每位菩萨色泽不同,手持法器与造型也各异。有璎络满身、正面结跏趺坐于莲座上的马鸣菩萨,有环绕着供养天人的普贤菩萨,也有三面八臂,持箭、托钵、施手印的不空羂索观音菩萨。这类菩萨像最明显的特征是细腰圆乳,宝冠、背光的装饰有与众不同的审美标准。脸形圆满,双乳丰满圆润,小肚与肚脐部位也处理得非常饱满,与细腰的部分形成变化的曲线,身体的上部、腰部与下部成S形的身段,身体看似向一侧倾斜,但重心却在下部的坐式上,神态十分优雅,两臂修长俊美,肩与两臂间飘动着缨带,红、白、绿相间的长裙平添了菩萨的圣洁和庄严。有的菩萨宝座上装饰着卷草纹图案,龙头形的火焰纹大背光,令人惊叹叫绝,叹为观止。
  菩萨身后的大型背光和头部背光描绘得极为细腻,尤其是构图之精妙、色彩之和谐、想象之丰富、技法之娴熟、画面之美妙,简直难以形容,是中外美术史上极其难得的艺术珍品,可以说这些菩萨画像代表了藏传壁画艺术中菩萨类画像的最高水平。
  红殿壁画中的供养人像在艺术手法上也体现了多元文化和艺术技巧融合的迹象。位于莲花座上的供养人双手合十,高高盘起的头帕,单薄裸露的短衬,丝绸质地的点花长裙,项饰与手饰等明显地带有域外中亚民族的装束风格,使我们时时感受到历史上的古格王朝是一个域外多民族文化交汇的文明古国。
  五、卓玛拉康和大威德殿
  卓玛拉康殿,也叫度母殿。从建筑年代看是古格王朝中修建比较晚的殿堂。佛殿有四根木柱,为平顶式藏式建筑。殿内面积大约有40多平米。殿内的矩形木框内刻有梵文“十大自在相”字母组合图案,即《时轮经》所说的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解自在、受生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智自在、法自在。佛殿内的塑像已毁,只有残留造像。
  殿内绘有壁画,但漫漶不清。壁画最上层绘制有二方连续兽衔装饰图案;第二层是壁画的主体部分,绘制有大型的佛、菩萨、护法、金刚像等;第三层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的佛传故事画和僧众闻法修行图;第四层是壁画的最下层,绘制有菱形、海螺等装饰图案。佛殿后壁绘有5铺大像,即释迦牟尼佛和两大弟子迦叶、阿难,两侧绘制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他的两大弟子甲曹杰和克珠杰,阿底峡大师和他的两大弟子,东西另绘有各一佛二菩萨壁画。右壁绘制有六尊大型造像,分别是三尊佛像和密集金刚、大译师仁钦桑布、西饶维色尊者等。佛殿门内两侧分别绘制马头明王和阎摩护法。
  虽然该殿称为度母殿,但是在壁画和造像中并没有发现度母类的造像。整个佛殿的佛像布局依照传统定制,严格有序,如三世佛(过去、现在、将来)、三身佛(法身、应身、报身)、五方佛(东、西、南、北、中)以及护法金刚和高僧大德。
  佛殿后方壁画绘制释迦牟尼佛“十二善业”,两侧四尊大像下面绘有高僧小像,如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尊者、尼玛扎巴译师、宁译师、热译师、大译师等像。佛殿东西两壁的第三层以连环画的形式分别绘有佛传故事,但大多壁画剥落漫漶,仅有部分壁画还能看清。东壁绘有白象入胎、蓝毗尼降生、天龙浴太子、哺乳、修习、婚配赛艺、出四门、夜半逾城、削发剃度、苦行等内容;西壁绘有觉悟成道、初转法轮、涅槃、荼毗、分舍利、建八塔等内容。每个画面独立成幅,却又互相联系,形成巨幅画卷,但在艺术性和表现技法上稍逊于古格早期同类题材的壁画。
  大威德殿,也叫护法神殿。大威德是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尤其是格鲁派主供观修的本尊。该殿面积很小,有八根柱子,只有12多平米,殿内狭长低矮,是典型的藏式平顶建筑。前厅四壁绘有壁画,但毁坏严重。殿门内侧两边的壁画保存尚完好,如毗沙门天、阎摩罗和下属诸鬼神。此外武士练武图也保存完好。南北两壁的壁画布局整齐,一般是上部绘制三行小像、中间各绘5尊大像,大像之间还竖排两行小像,集中体现了藏传佛教后期壁画繁复庞杂的特点。北面壁画为大型造像,依次是白度母、持颅喜金刚、胜乐金刚、时轮金刚、药师佛;南壁的壁画依次为尊胜佛母、密集金刚、密集柔金刚、密集不动金刚、修行高僧及弟子。西壁两侧分别绘制释迦牟尼佛和二弟子像、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及二弟子像。宗咯巴大师的地位在这里非常明显地被凸显出来,以表达格鲁派僧人心目中对“第二佛陀”的崇敬之心。
  尽管护法神殿充满了威严和狰狞的神秘气氛,但是艺术家们在表达这种狰狞的大威德时,却表现得非常善巧。或许古格人善于吸收域外文化的那种宽容融合的精神,似乎已把密宗艺术中狰狞恐怖的气氛进行消解,而趋于一种自由明快、和谐优雅的崇高感。即便是壁画中驰骋的奔马、疯狂的野牦牛、行进的野驴表现出的雄性美,也因画家们顺手拈来的朵朵花卉,而被点缀得和谐统一,使画面和人物有了一种刚柔相济、动静合一的审美韵味,这不能不说是古格艺术家们追求的一种美学趣味。古格艺术家们没有把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美学趣味束缚在《造像量度经》的程式当中,而使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这正是古格壁画在美学趣味和艺术形式上区别于其它地区藏传佛教壁画的最鲜明特征。(信息来源:凤凰网)

 
 
 
前五篇文章

西藏阿里古格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三)

唐卡——历史宗教

庐山博物馆所藏《五百罗汉图》简介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兼论中西哲学走向诗学的原因

将终极托付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

 

后五篇文章

中年佛陀的成熟魅力——塔克希拉考古博物馆佛陀像赏析

阿尔寨石窟——草原文化的明珠

《俱舍论》史略及其价值

永安寺壁画绘制年代考

浅谈国画中的佛教人物:罗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