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李玉珉
  故宫文物月刊
  第五卷第九期(1987)
  页128-134
  ?1987故宫博物院出版组
  台北市
  --------------------------------------------------------------------------------
  * 因涉及版权问题,图片无法刊登。Pictures contained in this article are not reproduced due to copyright issue.
  页128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历史背景
  笈多王朝时,犍陀罗在印度美术史上的重要性巳大不如前,可是它的造像对印度西北地区的作品仍具相当的影响力,与之毗邻的斯瓦特河流域(Swat Vally)和克什米尔(Ka?mīr)的铸像,依然保存了浓厚的犍陀罗遗风。
  斯瓦特河流域在今巴基斯坦的北部,为古印度的一部分,旧称优填国(Udayana Kingdom),即〔佛国记〕与〔魏书〕所言之乌苌,〔大唐西域记〕所说的乌仗那。〔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提到,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应释提桓因之请,至三十三天为母摩耶夫人说法。优填王因久不见如来,思亲释迦佛,遂令巧匠以牛头栴檀,刻造高达五尺的佛像。此说流传甚广,通常被视为佛像制作的开端。如今经过许多学者的考证,他们指出,优填王造像之事恐为后代附会之说,可是,斯瓦特河流域佛教发源甚早,却是一不容否认的事实。七世纪初,玄奘西行取经,曾经路过此地,在〔大唐西域记〕里他记载着,乌仗国崇重佛法,敬信大乘。可见,当时斯瓦特的佛教仍然十分兴盛。
  根据考古文物,斯瓦特的造像活动在纪元前后已经展开。由于在早期斯瓦特为犍陀罗文化区的一部分,所以它的美术风格和犍陀罗一致,保存了浓厚的希腊罗马色彩。唇上有髭,发作波浪式,躯体壮健,姿势自然的佛像、菩萨像,屡见不鲜。贵霜王朝以后,犍陀罗美术式微,斯瓦特逐渐地孕育发展独立的自我风貌。这种地方风格一直延续到十、十一世纪。
  克什米尔位居印度西北的喜马拉雅山区,群山环绕,物产丰富。汉魏时称为罽宾,〔大唐西域记〕则作迦湿弥罗。它与犍陀罗和新疆相接,又地近波斯,因此克什米尔吸收了犍陀罗、中亚以及波斯美术的特质,使得它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据说,公元前三世纪中叶,阿育王派遣末田阐地(Madhyāntika)至克什米尔
  页129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宏传佛法,此为佛教传入克什米尔的肇端。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曾在此召开第四次佛教结集,是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对中国佛教贡献甚巨的鸠摩罗什(三四四─四一三),九岁便至罽宾,跟随高僧盘头达多研习〔杂藏〕、〔中阿含经〕和〔长阿含经〕。南北朝时,到中国传法的僧侣中,罽宾高僧更为数不少,如四世纪末的僧伽提婆、僧伽罗叉等均是。七世纪初,克什米尔尚有百余所伽蓝,五千多僧徒。我国高僧玄奘还曾在此地的阇那因陀罗寺停留两年,修习俱舍、因明以及毗婆沙之学。显然.长久以来,克什米尔一直为印度一个重要的佛教中心。无怪乎西藏王松赞干布(Songtsen Gempo,约五六九─六五0)特派大臣十七人至此学习梵文佛典。十世纪末,回教民族即不断地自西侵入,大事破坏印度本土宗教。克什米尔位置偏远,直至一三三九年,才被回教徒征服,克什米尔的佛教活动始被迫终止。
  早期的克什米尔文化可以说是犍陀罗的附庸,笈多时期,克什米尔作品又融入笈多造像的特色,犍陀罗与笈多美术是克什米尔雕像的两大源头。七、八世纪,成熟的克什米尔风格形成,由于它和斯瓦特均深受犍陀罗文化的影响,所以二地的造像有不少相似之处,不过,克什米尔艺匠喜用黄铜,斯瓦特铸工则好青铜,二者十分容易分辨。又因克什米尔是一重要的佛,它的造像风格自然也影响了邻近地区的作品。以毗邻的西藏为例,西藏高僧仁钦桑布(Rinchen Zangpo,九五八─一0五五)曾至克什米尔习佛,返藏之时,还携三十二位克什米尔的艺匠同归。回教徒入侵以后,克什米尔人民逃亡西藏者更不计其数。迄今,西藏仍保存着许多克什米尔的铜佛或菩萨像,有的甚至还刻有西藏铭文,克什米尔与西藏美术间的紧密关系,自不待多言。
  弥勒菩萨立像
  巴基斯坦 斯瓦特河流域
  公元六─七世纪
  高三八.二公分
  菩萨右手施无畏印,左手食指与中指上尚见一瓶盖,推测其左手原持净瓶。〔弥勒下生经〕尝言,弥勒下生阎浮提时,当生于婆罗门家。婆罗门为印度的祭司阶级,常随身携带净瓶,以便行礼净手之用。因此,这尊手执净瓶的菩萨当为弥勒。
  此像面颊丰圆,眉眼细长,鼻梁高挺,唇形秀美,貌甚祥和。线刻双眉间嵌入银质白毫。髻呈扇形,卷发披肩,上身仅披条帛,露出壮实的胸部,下身穿着裙裳,衣褶繁密,襞面微隆,然臀腿曲线隐约可见。全作中犍陀罗的影响仍然可辨,但是已以一崭新面目出现,斯瓦特的地域风格已经成形。发丝刻划入微,头顶华冠,身上璎珞、臂钏和手环等,珠饰细致精工,就连背后衣纹亦不苟且。这尊菩萨像由青铜铸成,面部、身体、头饰和璎珞等鎏金,,头发以及衣裙鎏银,倍增华丽。足下台座原不属本件所有,其由莲花与岩石图案组成,石块间还有几只蜷曲的动物,当为克什米尔的作品。
  装饰佛坐像
  巴基斯坦 斯瓦特河流域
  公元七世纪
  高一一公分
  页130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这尊青铜佛像,顶有肉髻,眉间有白毫,项有环纹。身着通肩式僧衣,在仰覆二层莲花台上结跏趺坐。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衣之一角。与大多数佛像不同的是他佩戴华冠,耳珰和手环,乃一装饰佛。装饰佛像为佛教美术发展到晚期的一个产物,说明此时佛与转轮王的观念已有混融的倾向。
  此佛的面部特征与前件相似,所著僧服质地厚重,衣褶稠密,作U形安排,规律中仍见变化。臂圆体健,胸肌较高,依然保存了犍陀罗美术的遗风,可是犍陀罗作品里不曾发现用银镶嵌的白毫和双眼,两侧垂带的头冠,和莲瓣丰厚的台座,这些均是斯瓦特造像的特色。而由三组弦月和花卉图案组成的宝冠本源自萨珊美术,更说明了斯瓦特和波斯地区的文化必有交通。
  此像背部有一带孔小纽,故知它原来应有圆光或背光,因而背部平板,并无衣纹刻划,显然铸像者希望大家从正面观看和礼拜。
  观音菩萨半跏坐像
  巴基斯坦 斯瓦特河流域
  约公元七世纪
  高一0?七公分
  此菩萨发髻高耸,长发披肩,顶戴华冠。于一莲台上半跏而坐,头略倾侧,右手食指几乎触颊,作思惟状。左手持一枝长茎莲花,乃为观音诸相中的莲华手菩萨。
  菩萨颊颐丰圆,双眉以阴刻为之,凤眼细长,上眼睑突出,特用阴刻线条加强眼眶轮廓,嘴角含笑,面容祥和。观音上身全袒,仅佩简单的璎珞和手环,下着短裙,衣纹绸密。乍看之下,这件作品似乎是克什米尔铸匠的杰作;可是,从莲台的形式和铜像的质地看来,此当为斯瓦特的菩萨像无疑。
  佛坐像
  巴基斯坦 斯瓦特河流域
  公元九世纪
  高二0.七公分
  莲台上,一佛于狮子座上结跏趺坐,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衣角。狮子座侧,二供养人屈膝而脆,双手合什,以示礼敬。从造像风格上看来,这件作品与克什米尔的佛像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此佛肉髻顶端的扇形饰物,乃区分二地佛像的一大重要依据。帕尔博士(Dr. P. Pal)指出,斯瓦特佛像头顶的饰物可能象征智慧之光。佛像的背光由一边饰火焰纹的大形圆光和二菩萨像组成,二菩萨腰摆臂移,作三折扭姿,头顶各有一化佛。圆光顶部尚有顶系飘带的舍利塔。这件背光原非本像所有,可是根据它的风格,大概仍是斯瓦特的产品。
  与前述的装饰佛比较,显然这尊佛像的写实性减弱。作者以规律化的弧线表示领口衣褶,手肘处的衣纹虽起伏有致,重韵律性的变化,但和肘部关节的动作毫无关系,胸部平坦,装饰佛像中所见胸肌的圆鼓和弹性,在此已无迹可寻。这些都足以说明,斯瓦特造像的发展是由写实逐渐地迈向形式化。
  页131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佛三尊像
  印度 克什米尔
  公元七~八世纪
  高一六公分
  此次特展里,克什米尔的精品很多,这件佛三尊像就是其中之一。全作由黄铜制成,虽未鎏金,但色泽亮丽。长方台座上,主尊佛像的袈裟遮盖双肩,是右袒式样,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握衣之一角,于狮子座上结跏趺坐。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足下是一莲台。左胁侍菩萨顶有化佛,手持一长茎莲花,当是观音。右胁侍菩萨右手执念珠,左手持一枝花,上置一钵,不识其名。
  佛像和菩萨像皆面如满月,双颊丰圆,鼻塌唇厚,两眼以银镶嵌,大而无神,是克什米尔造像的一种典型。佛所著之袈裟、薄衣贴体,几无衣褶,彷佛赤裸一般,上身甚长,腰部纤细,很清楚地是受了笈多时期鹿野苑风格的影响。菩萨的体型和佛不同,上身短壮,躯体浑圆,腿部处理简略,不重筋骨肌肉结构的表现。狮子座的形式特殊,两只憨厚可爱的狮子之间,有一药叉(Yak?a)双手上撑,台起座面,座上尚置一坐垫,此为克什米尔独创的狮子座形式,自七世纪以来即非常流行。
  方台底部刻有铭文题记,部分因底部破损已不可辨,但约略可知此三尊像是僧宝有(Ratnabhava)为一切有情所造。
  金刚手菩萨坐像
  印度 克什米尔
  公元八世纪
  高一五公分
  金刚手菩萨半跏而坐,作右舒相,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执金刚杵。金刚杵为印度兵器,无坚不摧,佛教以此象征断烦恼、伏恶魔的般若智慧。金刚手是一位破除无明烦恼、具有一切智慧的菩萨,所以以金刚杵为持物。其与圣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文殊、除盖障以及地藏,合称八大菩萨。
  此菩萨像以黄铜铸成,颜色澄黄亮丽。面庞浑圆,眉细眼长,上眼睑突出,鼻梁较低,鼻翼略宽,是克什米尔造像中常见的脸部特征。身躯饱满壮健,肌肉厚实。头部略向右倾,腰枝轻移,姿态生动自然,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显然是从犍陀罗的雕刻风格衍化而来。高髻作扇状形式,两侧垂肩发辫安排并不对称,头饰侧偏,
  页132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更增活泼之趣。双眼以银镶嵚,双唇又嵌红铜,是克什米尔铸匠常用的装饰手法。菩萨所坐的岩石座也是克什米尔作品的一大特色。不过,典型的克什米尔岩石座,石块凹凸,较具立体感。此处的岩石座作平整且规律的安排,反而与大英博物馆所藏斯瓦特菩萨像的台座近似,这正说明了克什米尔与斯瓦特的美术彼此互相影响。
  佛立像
  印度 克什米尔
  公元八或九世纪
  高四九.八公分
  此像是克什米尔的一件佳作。须弥座上,一佛立于莲台之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衣之一角。顶有螺发,面庞浑圆,下颔丰厚,眉间白毫突显,眼细而长,白毫与两眼皆用银来镶嵌,神情庄严。除了常见的肉髻和白毫外,此佛五指相连,还现缦网掌相。
  这尊立佛身着通肩式法衣,薄如蝉翼,曲线毕露。上身衣褶襞面微隆,作同心弧形安排,极具规律性。除了双腿之间尚有简略的衣纹外,腿部的衣褶全省,丰圆的双腿尽览无遗。全作依然保存了些许笈多美术的余风。此外,此佛胸肌饱满,膝盖关节圆鼓,塑造合乎人体结构。右足略向前迈,左足直立,姿势自然。从这些特征看来,不可否认地,犍陀罗美术的写实精神依旧是克什米尔艺匠创作的重要基础。只是在此,犍陀罗和笈多美术的风格特征已完全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其领部衣褶以及衣摆裙缘均极图案化,装饰性很强,这种特色到了晚期则更加明显。
  佛坐像
  印度 克什米尔
  公元九世纪
  高一八.九公分
  狮子座上,佛着右袒式僧衣,双手结转法轮印,善跏倚坐,两足置于莲花之上。笈多时期以来,这种形式的佛像日益普遍,追溯其源,必自贵霜王朝的帝王像演变而来。在克什米尔,这种佛像可能是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或是弥勒佛,由于没有其它有助于辨识的数据,这尊佛像当是那一位如来,笔者不敢遽下断语。
  根据这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坐垫图案、莲台形式、和黄铜的质地,必是克什米尔的作品。与前件立佛并列排比,此佛衣褶棱角分明,较为生硬,肌肤质感的表现也不若立像细腻。坐佛身后的背光则原不属于本件所有。
  页133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弥勒菩萨坐像
  印度 克什米尔
  公元九世纪
  高一六.八公分
  菩萨肩披天衣,身佩璎珞、珠饰、臂钏和环铛,在一狮子座上结跏趺坐,座下尚有一莲台。高耸的华冠中住有窣堵波,窣堵波又称佛塔,象征法身,标示弥勒继承释迦佛的遗志,将于阎浮提上继续传法渡众。菩萨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持一花茎,花虽十分图案化,但推测当是一枝龙华。〔弥勒下生经〕言,弥勒将在龙华树下成道,并于华林园中,主持龙华三会,广说四谛十二因缘法,普渡众生。因此,龙华是弥勒菩萨的重要持物之一。龙华旁的净瓶则是弥勒菩萨的另一重要持物。
  此菩萨像双眉相连,白毫甚大,五官线条明晰,失去早期作品之柔和美。八世纪金刚手菩萨像上所见的生动姿态,具弹性的肌肉,细腻的塑造,在这儿已被硬挺平板的表达方式所取代。自此时起,克什米尔的造像便日趋形式化。
  观音菩萨立像
  印度 克什米尔(或藏西)
  公元十一世纪
  高八二公分
  观音是佛教中著名的慈悲菩萨,和大势至同为西方净土之主阿弥陀佛的胁侍,并是阿弥陀佛的补储,故在美术上,观音菩萨常冠住阿弥陀佛,以说明观音和阿弥陀佛间的特殊关系。此菩萨一手执念珠,另一手持长茎莲花,二者皆是观音的重要持物。
  和许多佛像一样,这尊菩萨具白毫相与掌有千辐轮相,不过其衣饰华丽,顶戴美冠,冠侧结扎箍花及垂带。上身全袒,下着裙裳,左肩披羚羊皮,身挂花环,长已逾膝。所佩之璎珞、臂钏以及腰饰等,刻划细致精工。裙上花卉图案,以不同质地的矿物镶嵌,十分华美。头冠上仍见些许红色痕迹,知冠原应上彩;由背部观之,发上尚余青色残痕,显然此菩萨的头发本作绀青色。
  将这尊观音像和洛克斐勒三世(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所收藏的九世纪菩萨像并比排列,我们不难发现不少雷同之处,例如头冠和璎珞的样式,肩挂的花环,裙上的图案,甚至裙裳一边长一边短的安排,均极类似,因而推断这尊菩萨像可能是克什米尔的作品。不过,它身躯瘦长,肌体平板,九世纪菩萨像上所看到的丰圆壮健,细腻塑造,在此已不复见。艺匠在此观音像的胸肌以及膝盖下加上阴刻线条,以表现肌肉与骨骼的结构,手法疏略。跻部肌肉作块状隆起,则又嫌夸张,这些都是十、十一世纪克什米尔造像的特色。由于西藏高僧仁钦桑布曾携多位克什米尔艺匠同返藏西,喀籍工匠直接参与藏西佛像的制作,因比,十、十一世纪克什米尔的造像风格对藏西作品影响甚巨,二地风格有时甚难分辨。所以,若说这尊观音像是在藏西铸造的,也不无可能。
  页134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二)
  ─斯瓦特与克什米尔的金铜佛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1987)
  弥勒菩萨立像
  佛坐像
  观音菩萨立像
  佛三尊像

 
 
 
前五篇文章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三)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四)

跨世纪的佛学盛会:打造跨越时空的无碍经文浏览环境

妙禅佛寺的建筑艺术

寺庙建筑设置相关法规之探讨

 

后五篇文章

金铜佛造像特展精品介绍(一)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陀画初探(2)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陀画初探(1)

公元第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佛教雕塑

佛经与图像─敦煌第二二0窟北壁壁画新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