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佛陀的宇宙观想起 印度文明的思辨能力在众多文明中是脱颖而出的,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释迦牟尼的宇宙观念就已经让生活在科学昌盛的今天的现代人叹为观止。 在他那里,一个日月系统(太阳系)被成为一个世界,一千个日月系统构成小千世界(等于星系),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构成大千世界。与这样的世界图象相比,封闭渺小的古希腊-罗马及《圣经》 的宇宙观让人觉得滑稽可笑。而佛陀宏观洞察的预见在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的几百年的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一被证实。 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依旧在追寻着宇宙的最后边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索物质世界最大和最小的极限,期冀找到宇宙诞生的根本原因。生物学家也在相关领域内以同样的科学态度和方式寻找生命的本源。 他们的成果是可观的,但他们真的能达到目的吗? 关于宇宙生成及生命起源,哲学上的探索一直是裹足不前,难道几千年来一直在解释世界,指导人生的哲学就这样终结了吗?就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对社会上各种纷纭复杂的思潮只能作出一些诠释和毫无分量的批判吗? 哲学应该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从对存在感觉和印象的注释的迷惘中抬起头来,从对文字和语言的符号意义的寻究中顿悟过来。 因为哲学的根本对象既非过去,也非现在,而是在未来。 过去和现在的意义只能在未来中得到切实定位。 古人的文章和理论已充塞了图书馆,今人的学说与数据有开创了信息的爆炸。 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襟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缺乏任何一样,都会使我们在当今世界迷途或者走上偏颇的道路。 新的哲学必须诞生,为人类指点迷津。 科学的独特发展已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受道德羁绊的科学是一种邪恶和危险,是良工锻造的剑,是诺贝尔的火药及高能物理学家的原子弹,致人死命的利器,而不经过文化熏陶和提升的知识也只能导致市侩庸俗的惟利是图。 人的完成首先在于人的确立。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人的确立就是人在知识上的自我丰富,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文化境界上的自我提升。而哲学的中心内容, 几千年来并没有改变,即是在新的历史基础上向人类展示真善美的内涵,并使人成为这些观念的主体。 因此,哲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提供一个有理有序,包罗万象的世界系统,足以使每个人能依据它为自己作出定位,而且它必须是这个系统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开放性结构,有能力容纳新因素甚至反面因素的导入,并消化吸收它们,使人的发展,提升甚至自我超越都成为可能。
|
|